只在此山中的只是什么意思

只在此山中的只是什么意思,第1张

只:就。

只在此山中:就是在这座山中。

出处:《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我在松树下询问一个年少的学童,他说自己的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说师傅就在这座大山里,只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到底在哪个地方。

扩展资料

背景: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赏析: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因为汉字的一开始的原型都是象形文字,文字的展现其实侧面就反映出来我们历史文化的一个演变。“祇、祗、只、袛”,这四个字的字形非常的相近,但是意思却截然不同,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四个字我们第一眼看上去其区别是非常的小的,部位偏旁来看“示字旁”和“衣字旁”也就是一点之差,“氐”和“氏”也是一点之差。那我们就来看看这四个字到底各是什么意思吧。

1、

它是一个多音字,有四种读音。

(1)音为qí,有着地神的意思

当读qí的时候意思大多数都是和神有关,在《说文》:“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在《尸子》:“天神为灵,地神为祇,人神为鬼。”所提到的意思都是地神的意思。

(2)音为zhī,意思是恰好,适当,适合的意思

(3)音为chí,是生病的意思,在《诗·小雅·何人斯》有一句提及到:“壹者之来,俾我祇也。”在句子当中就为生病的意思。

(4)音为zhǐ,这个意思就很简单了,同“只”的意思

2、

音为zhī,从该字的原型来看,像人们敬献鬼神的样子,所以代表的意思也就是恭敬的意思,还见于书面语的表达比如“祗候回音”“祗颂文祺”等。

3、

该字也为多音字也需要我们去注意的

(1)音为tí,同“缇”,表达的意思是橘**的丝织品

(2)音为qí,常用的搭配是“只衼”这个词语,所代指的就是僧尼穿的袈裟衣服这类。

(3)音为zhǐ,有记载是在1955年12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只”被定为“祇”的异体字。然后在1964年5月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中,“只”又被定为“只”的繁体字。这也需要我们注意哦。

4、

音为dī,意思为人身上穿的短衣。搭配多为袛裯,也有历史学家从《方言》对“袛裯”作了考证:“汗襦,自关而西或谓之袛裯也。”裯,音dāo,袛裯,相当于我们当今穿的短袖吧。

虽然这四个字从外形来说差别是特别的小,但是从意思方面来说却是截然不同。

“只”在这里是代词,相当于“这”。这个义项多见于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如一钵和尚《一钵歌》:“若时乐,乐时苦,只个修行断门户。”现代汉语中,除少数方言仍有保留外(如“只个”、“只么”),一般不再使用。

若只:像这样;如此。

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相处如果总是像刚刚相识时一样的甜蜜和温馨的话。引出后面的意思——那还“何事秋风悲画扇”

“祇( 礻+氏)”字在古文中作副词,相当于“仅仅”。但唐宋以后,已经使用“只”了。特别是诗词作品中,一般都用“只”。建国后,简化字才将二者统一为“只”。

“人生若只如初见”中,“只”不是副词,不能写成“祇( 礻+氏)”。

以上就是关于只在此山中的只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只在此山中的只是什么意思、祇、祗、只、袛分别都是什么意思、人生若只如初见 中 “只”是什么意思。 如果把这句话写成繁体,“只”是否要写成“只”“衤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26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