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

知觉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第1张

儿童心理学的解释

[child psychology]

研究 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规律 的一门学科 详细解释 发展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研究 对象 按年龄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 少年 期、 青年 前期等。

词语分解

儿童的解释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儿童相见不 相识 。;;唐; 贺知章《 回乡偶书 》详细解释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 尚未 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心理学的解释 研究心理现象的 客观 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指认识、 情感 、意志等心理过程和 能力 、性格等心理 特征 。据 不同 研究 领域 和目的分 普通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

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在知觉过程中,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整体性。

对象的各种属性和部分在整体知觉中作用不同,对象中关键性的强的成分决定知觉的整体性。例如:一首歌无论是男高音唱,还是女高音唱,是童声唱,还是老人唱,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同一首歌;一旦改变其旋律或歌词,就会变成另一首歌。

在这里,不同的音色、音调不是决定一首歌的关键部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才是决定一首歌的根本因素。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等)在一定范围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例如: 一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观察者分别为3米、5米、15米时,尽管在视网膜上的象不一样大,但我们看这个人的大小总是不变的; 一块煤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反射出来的光,比一张白纸在弱光下反射出来的光还要强。

但人参照周围的其他物体,仍觉得纸比煤白;从不同的角度看一扇窗,窗在视网膜所成的像呈现各种不同的梯形,但人还是把窗知觉为长方形。在这里,无论是距离、角度还是光线的明暗都仅是外界条件的改变,我们所知觉的事物本身并没有改变。

知觉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与感觉不同,知觉反映的是由对象的各样属性及关系构成的整体。

他人知觉就是指对他人的知觉,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

人际知觉是指交往过程中相互认识和了解、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对人的外部特征、个性特点了解、对人行为的判断和理解。

自我知觉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观察而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自我看法,即自悟。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共同构成社会知觉。

以上就是关于知觉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全部的内容,包括:知觉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知觉的整体性名词解释、知觉的定义(心理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21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