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是不是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呢

鉴真是不是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呢,第1张

我认为不是,《西游记》应该是吴承恩以唐代的玄奘法师为原型,根据他西行印度学习佛法的故事,通过大胆的想象而写出的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带着徒弟四人一起经历种种困难,最终到达西天求取真经,这和当时唐代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求取真学习佛法的故事吻合度极高,而鉴真大师当时是东渡日本传扬我国的佛法,相比较吻合度较低。

玄奘和鉴真两位法师为促进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两个人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当时玄奘去印度主要是去学习印度的大乘佛法,将印度的佛教文化传播到各地;当时唐代的佛教还不盛行,是玄奘将在印度苦学的佛法在我国大力发扬,而鉴真大师时期唐朝的佛法已经盛行,他是将我们的佛法传播到日本,让日本了解我们的先进文化。

玄奘法师13岁就出家为僧,从小对佛法的理解力特别高,他在钻研佛法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佛经残缺不全,翻译错误,为了更好的学习佛法,他决定西行去印度学习佛法,与西游记不一样的是玄奘法师当时去印度是只身一人,并没有徒弟相助,中间也是遇到重重困难,尤其在沙漠中死里逃生,经历一百三十多个国家,最终到达印度,认真的学习了将近17年左右,才带着真经回到长安,后来一直潜心翻译经文,成为一代高僧。

吴承恩根据玄奘法师取经的经历,经过自己大胆的想象,将取经的过程加入玄幻的色彩和民间传说,虚构出来《西游记》这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

《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

玄奘(生于公元602年4月6日—死于公元664年3月7日)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本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氐镇)人。

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唐朝高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的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

他感到佛说纷歧,便决心去天竺学习,求得解决,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至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后又同—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天竺,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他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笔法谨严,丰富了袓国的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世称“新译”。

他曾编译《成唯识论》,对佛学有贡献.还撰有《大唐西域记》是中亚地区古代历史地理以及考古方面的重要资料.明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就是从他西天取经流传的故事发展而来的。

取经前事

唐僧为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唐太宗请他开“水陆大会”,又被观音菩萨选定为取经人,与唐太宗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

玄奘原来的名字叫做陈祎是法相宗的创始人,被人们尊称为三藏法师,后来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唐僧。

玄奘在贞观元年的时候一个人向西边徒步走了五万多里的路,最终到达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回了真经。

玄奘取经的过程用了十七年之久,学遍了当时的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总共给唐朝带回了150枚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佛经。

玄奘生平事迹

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

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贞观三年(629)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

以上就是关于鉴真是不是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呢全部的内容,包括:鉴真是不是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呢、唐僧的原型是什么呢、《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15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