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个朝诗人别称,[附上朝代

唐宋元明清,个朝诗人别称,[附上朝代,第1张

陈子昂 字伯玉,

杜牧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王昌龄 字少伯 誉为“七绝圣手”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孟浩然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

白居易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王维 字摩诘,外号“诗佛”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世称“诗圣”,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范仲淹 字希文

朱熹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林升 字梦屏

文天祥 初名云孙,字天祥 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

程颢 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 封“先贤”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马致远 字“千里”号“东篱”,

白朴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王实甫 名德信

蒋捷 字胜欲,号竹山

关汉卿 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

张可久 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曹学佺 字能始,一字尊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

陈嘉谋 字仲询

冯梦龙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

向阮贤 字石溪

袁枚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顾炎武 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

龚自珍 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 龚自珍塑像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

曹雪芹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选了一些比较著名的 希望你采纳 累死了\(^o^)/~

毛笔(writing brush),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

历史和起源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年左右。是文房四宝之一。毛笔属湖州产的湖笔较为著名。

现代毛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和竹管。在文具工厂里,毛笔的制作要经过72道工序。例如选毛就很麻烦。一只山羊身上的毛可分为19个等级,可以用来制笔的只有5种。工人们要从千千万万根羊毛、兔毛、狼毛(黄鼠狼毛)中一根一根地挑选,然后进行搭配组合。可见生产一支毛笔是多么的不容易。

毛笔的品种较多。就原料和特点来看,可以分为软毫、硬毫、兼毫三大类。软毫的原料是山羊和野黄羊的毛,统称羊毫,写起字来柔软圆润。硬毫的原料是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和山兔毛——紫毫,狼毫,它们弹性强,写出的字锐利刚劲。兼豪是软硬两种毛按比例搭配。初学写毛笔字,大多使用兼毫类毛笔。

毛笔又有大小之分。最小的叫圭笔,然后是小楷、中楷、大楷……最大的笔有几十斤重,笔杆比碗口还粗,写字的人好像拿大扫帚扫马路似的。那么,种类如此繁杂的毛笔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传说,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活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

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毛笔的种类

毛笔的分类主要有依尺寸,还有笔毛的种类,来源,形状等等来分。

依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

依笔毛的种类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依来源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兔肩紫毫笔、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鼠毛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等。

(1)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

(2)狼毫笔。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3)紫毫。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徽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4)兼毫。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

依形状可分为:圆毫,尖豪等。

此外,根据笔锋的长短,毛笔又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容易使线条凝重厚实,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备一枝,“小白云”、“大白云”羊毫笔各备一枝,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新笔锋多尖锐,只适宜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好。有的画家喜用秃笔,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趣。好的毛笔,都具有圆、齐、尖、健四个特点,使用起来运转自如。画笔用后要及时冲洗干净,避免墨汁干结损坏。

制作毛笔笔管的原料一般有:金、银、象牙、玻璃、紫檀、斑竹

画家论笔

文震亨:“尖”、“齐”、“圆”、“健”,笔之四德。

张大千。张大千说英国出的一种水彩笔十分名贵,是用英国某地黄牛耳朵内的细毛制成,2500头黄牛才出一磅黄牛耳毫。牛耳毫制成的画笔,吸水饱满,有弹性。

潘天寿:羊毫圆细柔训,含水量强,笔锋出水慢,运用枯墨湿墨,有其特长。

我国的制笔,历史上有宣笔(安徽宣城)、湖笔(浙江湖州)两大中心。现在上海、苏州、北京、成都等地生产的画笔也享有盛誉。目前出产毛笔最有名的地方在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湖州,称为湖笔。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采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中国历代出现过众多的杰出诗人,他们大部分都有雅号,比如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雅号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诗人雅号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1 诗仙――李白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奇特,恣意挥洒,感情奔放,豪迈不羁,构成独特的意境,风格豪放飘逸,色彩绚丽多姿,语言清新自然。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后世称其为“诗仙”。

2、诗圣――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明清文人叶燮有“诗圣推杜甫(《原诗》)”之说。其诗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杜甫诗歌艺术造诣特别高,他以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与李白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座。

3、诗神――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其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4、诗魔――白居易

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崭露较早。其诗通俗易懂,声调优美,形象生动,所以人称“诗魔”。

5、诗鬼――李贺

晚唐诗人。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银浦流云学水声”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宋代魏庆之指出:“李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后人称之为“诗鬼”。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6、诗豪 ――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豪爽刚劲,清新自然,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刘禹锡的诗以律诗、绝句为工,乐府短章尤为著名;多用比兴手法,借咏史咏物,讽刺、鞭挞社会丑恶,抒发胸中郁愤;诗风沉着稳练,词浅意深,格律精巧。

7、诗杰——王勃

他才华横溢,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被尊为“初唐四杰”之冠,人称“诗杰”。

8、诗祖——陈子昂

在初唐诗坛上,他独树一帜,标举“汉魏风骨”,是唐代“开一代诗风”的先驱。元·方回称“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

9、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约661~公元702),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任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0、诗佛――王维

他晚年隐居山林,远离世俗,多写以佛教禅理为主要内容的山水田园诗,被清代诗人王世祯称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隐――孟浩然

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又称之为“孟山人”。因他未曾入仕,以隐士终身,故称“诗隐”。 清代文人陆风藻在其《小知录》里说:“诗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诗星”之雅号。

12、诗狂——贺知章

他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二十余首。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13、诗奴――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4、诗囚――孟郊

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因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他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虽然他们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这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所以有“诗囚”之称。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15、诗虎――罗邺

罗邺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尤长七律,咸通、乾符年间,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与之齐名,号“江东三罗”。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被世人称为“诗虎”。

16、诗侠——刘过

其诗有豪侠之气。元代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南渡后,以诗侠名湖海间。”因此,他被称为“诗侠”。

17、诗瓢——唐求,一作唐球

唐求,一作唐球,生卒年已不可考,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镇)人。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在《全唐诗》中,也只收其诗1卷,计35首。《唐才子传》称唐求的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

唐昭宗时,王建帅蜀,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弃官返乡,隐居于味江山中,人称为“唐山人”或“唐隐居”。他写诗,或片语,或成联,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数日后即成一首好诗。每诗成,捻诗稿为丸,投入一大葫芦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无限感慨道:“兹瓢尚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乘小舟将诗瓢捞起,可惜诗稿多以浸润损坏,仅得诗为其诗稿的十之二三,人称之35篇半。后人因此称其为“一瓢诗人”、“诗瓢”。

18、诗僧——张志和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道号玄贞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其自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唐肃宗年间,张志和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19、诗癖——萧纲

萧纲(503~551),字世缵,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初封晋安王,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后嗣位。谥曰简文帝,庙号太宗。萧纲六岁能属文,七岁有“诗癖”,是一早慧文学少年。三国魏曹植封东阿王,梁武帝惊叹六岁的萧纲的文才,以曹植比之。

20、诗肠——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人。字文昌,祖籍吴郡(今苏州),幼迁居和州(今安徽和县)乌江。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诗文为韩、白二人所推重。韩愈称道他“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病中赠张十八》),白居易更赞誉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成绩卓著,然而遭遇却很不幸,可谓贫病交迫,坎坷一世。

21、诗囊——齐己

齐己(861~937),俗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阳人,是晚唐与贯休齐名的诗僧。家贫,少孤,好作小诗,出语惊人。七岁捐俗于湖南宁乡大伪山寺。勤于著述,《全唐诗》录其诗作 800余首,此外,还有《诗论专著众风骚旨格》传世。齐己的诗作不仅篇什繁富,而且艺术价值也令人瞩目。齐己善用物,遣意抒情,形成独特的清美诗风。

22、诗窖——王仁裕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史传均称他是天水人,今据墓志以为应作唐秦州长道县人。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仁裕在文学上先以诗名,时人号为“诗窖(jiào)”,在五代已负盛名,至今转述引用甚多,但考察史料,最早记载“诗窖”之称,则见于两宋之际曾慥编撰《类说》卷二十六。清吴任臣《十国春秋·王仁裕传》:“生平作诗满万首,蜀人呼曰诗窖子。”亦省称“诗窖”。清陆凤藻《小知录·文学·诗世界》:“诗窖,王仁裕也。”

23、诗魂——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区人。荫庇河南主簿,历任县主簿、知县,国事监直冲,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善诗,诗意深远古淡,间出奇巧,有“宋诗开山祖”之称。欧阳修自称不如,并尊之为“诗圣”。司马光说:“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时有“宋文欧公第一,诗梅公第一”之评论,著有《唐载记》、《毛诗小传》、《宛陵集》等,皆刊行问世。

24、梅河豚——梅尧臣

梅尧臣曾在范仲淹宴席上赋《河豚鱼》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满座交口称赞,以为绝唱,遂称梅尧臣为“梅河豚”。

25、五言长城——刘长卿

以五言律诗擅长,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26、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他擅长绝句,尤以七绝著称于世,诗风奔放雄壮,格调高昂。其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他的七言绝句具有清刚之美,格调多样化,情景交融。

27、茶仙——陆羽

唐朝文人陆羽,著有《茶经》,外号也称“茶圣”。

28、海棠颠——陆游

他对海棠情有独钟,写有名篇《花时遍游诸家园》。诗云:“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干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故称其为“海棠颠”。

29、红杏尚书——宋祁

他善于填词,官至工部尚书。其词《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后人称之为“红杏尚书”。

30、梅花主人——周恭

他爱梅成癖,自号“梅花主人”,写有《梅花主人歌》。

31、梅妻鹤子——林逋

宋代词人林逋终身未娶,他酷爱梅花,并以养鹤自娱,因此有“梅妻鹤子”雅称。

32、秦妇秀才——韦庄

唐诗人韦庄经历黄巢起义,写出了著名长诗《秦妇吟》,诗中“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遍公卿骨”一联因形象描绘了战时实景,为当时人所赏识,于是称韦庄为“秦妇秀才”。

33、穷瞎子——张籍

唐朝诗人张籍,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又任过太常寺太祝,故人称“穷瞎子”。

34、三红秀才——应子和

他曾写过“蜡烛烧短红”、“风雨落花红”、“两岸夕阳红”三句而声名远播,被世人称为“三红秀才”。

35、三绿词人——王士稹

他因“春水平帆绿”、“梦里江南绿”、“新妇矶头烟水绿”三个佳句,被人称为“三绿词人”。

36、山抹微云君——秦观

北宋词人秦观因《满庭芳》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苏轼戏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37、算博士——骆宾王

他喜欢以数字为诗,故有“算博士”之称。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38、咏絮才——谢道韫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而得名!

39、鲍孤雁——鲍当

因写《孤雁诗》而得名,也就唤作“鲍孤雁”。

40、程君山——程贺

唐朝诗人程贺咏《君山》,以“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写出湖中君山缈缈,富有传奇色彩,时人称之“程君山”。

41、崔黄叶——崔不雕

清代王渔洋(王世祯)的门生,善诗画,渔洋最爱他“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一联,称之为“崔黄叶”。

42、崔鸳鸯--崔珏

他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43、曹七步——曹植

曹植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得名!

44、杜紫薇--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因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45、范履霜——范仲淹

范仲淹喜欢弹琴,平时只爱谈《履霜》一曲,于是便有“范履霜”之雅号。

46、高梅花——高启

高启,字季迪,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他的咏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耐人寻味,人们称之为“高梅花”。他有《梅花》诗九首流传于世。

47、管杏花——管水初

他在所作《春日即事》中有“两三点雨逢寒食, 廿四番风到杏花。”的诗句。故称其为“管杏花”。

48、贺梅子——贺铸

他的名篇《青玉案》中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雨时。”人皆服其工,故称其为“贺梅子”。他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49、李三瘦——李清照

她曾以“瘦”字入词形容花容美貌,留下了三句流传不衰的名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故她有“李三瘦”之雅号!

50、祁鱼虾——祁珊洲

清代王渔洋(王世祯)的门生,因他诗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渔洋深爱之,戏称他为“祁鱼虾”。

51、王黄叶——王苹

王苹以“乱泉声里才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酒人行”两联而得名“王黄叶”。

52、王桐华——王世祯

王士禛(祯),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王渔洋好戏谑他人,但自己也未免受谑。他的词《蝶恋花·和漱玉词》中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之句,柔媚异常,最终得了个漂亮的雅号——“王桐花”。

注: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享年78岁,身后因避雍正(胤禛)讳追改为士正,到乾隆时,乾隆认为“正”“禛”相差太远,恐流传日久,后人不知为何人,诏改士祯。

53、温八叉--温庭筠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54、谢蝴蝶——谢逸

谢逸喜咏蝴蝶,其蝴蝶诗有三百多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诗句是:“狂随柳絮有时间,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因其爱蝶如狂,绘蝶如神,世人称之为“谢蝴蝶”。

55、徐洞庭——徐棠

唐朝诗人徐裳的《洞庭》诗,多角度铺陈渲染,烘托出十里洞庭的磅礴气势:“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飞应畏堕,帆远却如闲。”人们极力激赏之,献给他以“徐洞庭”的雅号。

56、许子规——许秋史

宋人许秋史有“人在子规声里瘦,落花几点春寒骤”的诗句,为诗友陆来庄、沈梦塘所叹赏,称他为“许子规”。

57、杨春草——杨基

他的《春草》一诗是写景咏物诗中的珍品,因此被称为“杨春草”。

58、应梅魂——应文虎

他以咏梅著称于世,游京师时曾作《梅花魂》一诗,颇受时人赞许,故有“应梅魂”之雅称。

69、袁白燕--袁凯

明朝袁凯未仕时谒杨维桢,见几上有咏白燕诗,觉体物不工,杨不以为然。第二天袁凯呈上自作,有“月明汉水初天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之句。杨阅后大加赞赏,连书数纸,一时袁凯被人誉称为“袁白燕”。

60、张碧天——张绵麟

清代诗人张绵麟,因诗中有“碧天如水雁初飞”名句,人称“张碧天”。这首诗为“一点黛峰玉液杯,雾挽海烟泛云微。晓风吹邹波乍起,碧天如水雁初飞。”

61、张春水——张炎

他擅长咏物,以《南浦·春水》一词得名。

62、张三影——张先

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旧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的妙句,人称“张三影”。

63、张孤雁——张炎

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

64、赵倚楼——赵嘏(gǔ)

因作《长安秋望》,诗中有“残星万点倚横塞,长笛一声入倚楼”两句,因写得凄婉动人,博得杜牧的吟叹,称之为“赵倚楼”。

65、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杜牧号樊川

曹雪芹号荞溪

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陆游号放翁

黄庭坚号涪翁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张轼号南轩

黄安石号半山

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郑会号亦山

谢林得号叠山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朱喜号晦翁

戴复古号石屏

贺知章号四明狂客。

杜来号小山

柳完元号河东

曾几号茶山居士。

关汉号巳斋

赵师秀号灵秀

苏轼号东坡居士。

叶利号平岩

文天祥号文山

李白号青莲居士。

曹幽号东圳

元好问号遗山

晁说之号景遇生。

戴敏号皋子

叶绍翁号清逸

杨材号东野逸民。

辛弃疾号稼轩

欧阳修号醉翁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王绩号东皋子

龚自珍号定庵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李涉号清溪子

袁枚号仓山居士

杜甫号乡陵野老。

林逋号孤山隐者

李商隐号玉溪生

曾巩号南丰先生。

弯月的别称和雅称有玉弓、玉钩、姮娥、玉镜等。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

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月亮的特点: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从月震陆埋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47公里。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两个天体绕着地表以早源蚂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转。月球的诞生,为地球增裂碧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1.有先生之称者

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

靖节先生→东晋、陶潜

五柳先生→东晋、陶潜

羲皇上人→东晋、陶潜

昌黎先生→唐朝、韩愈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逍遥先生→五代、郑遨

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

南丰先生→北宋、曾巩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

明道先生→北宋、程颢

伊川先生→北宋、程颐

横渠先生→北宋、张载

紫阳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

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

潜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

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

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

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

随园先生→清朝、袁枚

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中山先生→民国、孙文

2.有居士之称者

青莲居士→唐朝、李白/ 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 东坡居士→北宋、苏轼/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 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3.物并称(一)

孔孟→孔子、孟子 / 孟荀→孟轲、荀况 / 杨墨→杨朱、墨翟/ 老庄→老子、庄子/ 屈宋→屈原、宋玉/马班→司马迁、班固/ 枚马→枚乘、司马相如/ 曹王→曹植、王粲/ 徐庾→徐陵、庾信/ 李杜→李白、杜甫/ 王孟→王维、孟浩然/ 高岑→高适、岑参/ 元白→元稹、白居易/ 刘白→刘禹钖、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柳→韩愈、柳宗元/ 韩欧→韩愈、欧阳修/ 沈宋→沉佺期、宋之问/ 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欧曾→欧阳修、曾巩/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陆→苏轼、陆游/ 苏黄→苏轼、黄庭坚/ 张柳→张先、柳永/ 程朱→二程、朱熹/ 陆王→陆九渊、王阳明/ 孙洪→孙星衍、洪亮吉/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4.人物并称(二)

儒家五圣→至圣:孔子 / 复圣:颜渊 / 宗圣:曾子 / 述圣:子思 / 亚圣:孟子 / 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 大戴、小戴→戴德、戴圣 / 儒家、墨家→显学 / 晁错、贾谊→政论家 / 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阮瑀、孔融 /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 二陆→陆机、陆云 / 大谢、小谢→谢灵运、谢朓 / 南徐北廋→徐陵、廋信 /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老杜、小杜→杜甫、杜牧 /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 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 / 唐宋古文八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父子)/ 二程→程颢、程颐 (兄弟)/ 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 / 南宋四大诗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陆游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 / 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元剧五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 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散曲双璧→张可久、乔 吉 / 刘基、宋濂→明初文宗 / 刘基、高启→诗齐名 /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 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 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 / 干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 / 南袁北纪→袁枚、纪昀/ 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 / 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适)→ 顾炎武、/ 颜习斋、戴东原、吴稚晖 /

5.儒家圣人

至圣→孔子 / 亚圣→孟子 / 复圣→颜渊 / 宗圣→曾子 / 述圣→子思/

6.九流十家

儒 家→孔子、孟子、荀子 / 墨 家→墨子 / 道 家→老子、庄子 / 法 家→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 / 名 家→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 阴阳家→邹衍 / 纵横家→苏秦、张仪、鬼谷子 / 杂 家→吕不韦、淮南王 / 农 家→许行 / 小说家→宋牼

以上就是关于唐宋元明清,个朝诗人别称,[附上朝代全部的内容,包括:唐宋元明清,个朝诗人别称,[附上朝代、毛笔的别称有哪些、诗人的雅号别称知多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09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