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他爷爷叫什么名字

康熙他爷爷叫什么名字,第1张

康熙的爷爷是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福临,即清世祖,年号顺治,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即康熙帝。

扩展资料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外部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皇太极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并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牢牢地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后金进入辽沈以后,不仅当地汉人从事农业,连满族也把农业作为本业了。皇太极爱惜民力,停止修城筑墙,为的是“专勤南亩,以重本务”。

他下令,所有村庄田土,八旗既已稳定,以后就不要变更了。对庄民的财产及所养牛羊鸡猪等,都不准任意妄取 。经过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亦作皇太子、洪太极、黄台吉),满洲爱新觉罗氏。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基本信息

皇太极雕塑

姓氏:爱新觉罗

名字:皇太极(满语-Hong Taiji,满文如图)

出生: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

逝世:崇德八年八月九日(1643年9月22日)

出生地: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旧老城)

逝地:盛京(今沈阳)清宁宫

庙号:太宗

满语名-皇太极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温宽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父亲: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生母: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皇太极就是他的名字,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满族。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皇太极”其实并非他的本名,是满语音译,也有写作“黄台吉”的,“台吉”是个称呼,在满族贵族中很常见的,也有用“台吉”来称呼蒙古贵族的,和“贝勒、贝子”意思差不多。后来“黄台吉”登上汗位,就有人献媚说,“黄台吉”当大汗是天意,因为,这个词的发音听起来很象是汉人说的“皇太子”一词,证明他天生就是该做太子继承汗位的。此后“黄台吉”这个名字的汉文就写成了“皇太极”,现在所有的历史教材中对于这个人名就逐渐统一了。

而皇太极的本名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俄罗斯汉学家GV戈尔斯基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说曾一度被西方学界广泛接受,但这个名字并没有在当时的汉文和满文文献中登场,因此被认为是错误的;很有可能系其称号“天聪汗”的误解。

2 在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里,皇太极以“喝竿”的名字出现。

3 而在《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中,皇太极以“黑还勃烈”的名字登场。

4 日本学者三田村泰助根据这两种文献,提出皇太极的本名大致读作“Hekan”的说法。

5 三田村泰助将《仁祖实录》中的“黑还勃烈”还原为满语“hekan beile”:“黑还”(hekan)是皇太极的本名,“勃烈”(beile)即“贝勒”,是满洲贵族的一种称号。

对于皇太极的本名是什么,恐怕也只有皇太极那个时代的人知道了

皇太极的称号是清太宗。

至于为什么皇太极的庙号是清太宗而不是清太祖,理由如下:

太祖的概念一般是指各个朝代的首位皇帝。这里“首位皇帝”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第一个称帝的人。一个朝代建立时,其立国之主往往不以太祖自居,而是将自己的父辈、甚至祖辈追封为太祖。

立国之主往往不以太祖自居的原因:

一来,是为了标明王朝的正统性和延续性而将始祖的起源向前推,意思是,我不是随随便便当皇帝的,我父亲、祖父都是皇帝,所以我称帝是有渊源可循的;

二来,是为了对父祖辈的尊重,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上追三世,下荫五代,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光宗耀祖的一贯传统;

第三,认可父祖辈的功绩,即他们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奠定了王朝坚实的基础,是无冕之帝,应当获得这种荣誉。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

1、努尔哈赤(天命);

2、皇太极(天聪);

3、福临(顺治);

4、玄烨(康熙);

5、胤禛(雍正);

6、弘历(乾隆);

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

9、奕詝(咸丰);

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

12、溥仪(宣统)。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扩展资料: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

近代以后在与西方交往中,还短暂的以中华大清国来签订不平定条约  ,此后大清国和中国两词混用,逐步使中国这一称呼替代了大清国。辛亥革命后以及民国期间对其称呼多为前清。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

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按地域分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

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 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目前史学界存在争议

皇太极也以洪太极、黄台吉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献中出现。现代学者多认为皇太极并非其真实名字,而仅仅是其称号,来源于蒙古贵族的称号“浑台吉”。而皇太极的本名众说纷纭。俄罗斯汉学家GV戈尔斯基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说曾一度被西方学界广泛接受,但这个名字并没有在当时的汉文和满文文献中登场,因此被认为是错误的; 很有可能系其称号“天聪汗”的误解。在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里,皇太极以“喝竿”的名字出现; 而在《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中,皇太极以“黑还勃烈”的名字登场。日本学者三田村泰助根据这两种文献,提出皇太极的本名大致读作“Hekan”的说法。三田村泰助将《仁祖实录》中的“黑还勃烈”还原为满语“hekan beile”:“黑还”(hekan)是皇太极的本名;“勃烈”(beile)即“贝勒”,是满洲贵族的一种称号。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

1努尔哈赤——年号天命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

2皇太极—年号天聪

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

3福临—年号顺治

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4玄烨——年号康熙

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5胤禛—年号雍正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6弘历——年号乾隆

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7永琰,后改顒——年号琰嘉庆

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8绵宁,后改旻宁——年号道光

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9奕詝—年号咸丰

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10载淳—年号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11载湉—年号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12溥仪—年号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以上就是关于康熙他爷爷叫什么名字全部的内容,包括:康熙他爷爷叫什么名字、皇太极是谁呀、皇太极叫什么名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08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