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族的民族文化

俄罗斯族的民族文化,第1张

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源泉是俄罗斯人的祖先为后辈留下来的口头文学遗产,如歌颂勇士的长篇史诗、童谣、谚语等。特别在19世纪初,俄罗斯的文学遗产对我国的俄罗斯族的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俄罗斯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其中书面文学主要有诗歌、小说等,如加入中国籍的俄罗斯移民伊万写了一部名叫《逃亡记》的小说,主要描述了他们从俄罗斯逃到中国的经历,俄罗斯族女教师曾写过《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一诗,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团结。另外俄罗斯族还有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格言、谚语、谜语、说唱等多种形式,其内容大多是歌颂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善良,富于创造,勇于克服困难的高贵品质。 拥有深厚音乐文化传统的俄罗斯人视音乐、舞蹈为生命,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日常喜庆娱乐场合都有歌舞和乐器相伴。

我国流传的俄罗斯族音乐可分为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以风格、体裁多样的民间音乐为主体;其音乐属典型的欧洲乐系,调式音阶采用欧洲大小调式,织体以多声为主,带有纵向的、和声的音乐思维特点,在56个民族中独树一帜。

俄罗斯族民歌内容非常广泛,从题材上可分为风俗仪式歌、抒情歌、叙事歌和舞蹈性短歌等类别。巴拉来克是俄罗斯族独特的弦乐器,又称“三角琴”。俄罗斯族相聚的时候,经常弹起三角琴或拉起手风琴,唱歌跳舞,倾诉欢乐。俄罗斯族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部分,民间音乐包括仪式歌曲、抒情歌曲、叙事歌曲、歌舞音乐和器乐曲。

仪式歌是俄罗斯民歌的重要形式,多与这个民族的传统生活习俗相关,主要用于婚丧类仪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婚礼歌。传统的俄罗斯族婚礼中,姑娘出嫁的前一天亲友们都会赶来祝贺,并在女伴们为新娘梳洗打扮时唱歌送行,歌声充满着离愁别绪,令人伤感不已。《飞去的燕子》就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婚礼歌。

抒情歌多表现爱情的内容,旋律非常优美。这类歌曲多为二部、三部合唱的形式,采用自然小调音阶,有时也以一领众和的方式进行,各声部自由组合并随时调整以保持声部间的平衡,音乐风格独特且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民间流传较广的《渔夫之歌》就是一首领唱与二部合唱的抒情歌,歌词叙述了渔夫3个儿子的爱情故事。这首歌曲的高声部采用了富有特色的自然小调,低声部则有旋律小调的特点,旋律深沉而内在,极受人们喜爱。

俄罗斯族民间流传有大量的叙事歌,多是以一曲多词的形式反复演唱,内容题材十分广泛。这类歌曲属于多声部的合唱,有以战争为主题的《儿子战死在疆场》《一个果园绿葱葱》等,和声雄浑,音乐庄严肃穆;也有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和爱情遭遇的《被踱的少女》《崎岖的阿尔泰山路》等,带有悲怆、凄凉的色彩。

在民间许多节日喜庆或娱乐晚会中,热烈奔放、活泼开朗的俄罗斯民间舞蹈是不可缺少的娱乐节目。为这些舞蹈伴奏的音乐,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演唱的舞蹈性短歌,或者以民间乐器演奏的乐曲。俄罗斯民间流传的舞蹈歌曲数量很多,它们多内容诙谐、风趣,曲调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并可即兴填词,既适于伴奏舞蹈也可单独演唱;舞蹈音乐的曲调一般来源于民歌,但也有少量专门的舞曲如《卡林努什卡》《米尔卡》《阿金诺奇卡》等。

俄罗斯族的器乐文化也比较发达,几乎所有的男子都能演奏乐器,民间常见的乐器有“巴扬”(手风琴)、吉他、曼陀林和“巴拉莱卡”等。“巴拉莱卡”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俄罗斯民间乐器,因琴身为三角形故又有“三角琴”之称。它属于弹奏弦鸣类乐器,上有长长的扁平把柄,正面用白色骨片嵌有音阶的品位,把柄上部略有雕饰,斜立四个弦柱。音箱正中偏下,立有支弦的琴码,一般为四度定弦,形制有高、中、低音五、六种,其中以高音巴拉莱卡的音色最明亮清脆,音色清脆明亮,经常与曼陀林、吉他、手风琴等合奏,深受青年人喜欢,在民间流传最广。器乐曲多是在俄罗斯民歌基础上采用旋律加花或和弦分解变奏手法发展而成,一般在晚会上与歌舞及合唱穿插表演,乐手往往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变奏才能。著名的乐曲有《我亲爱的》《卡拉布什卡》等。 俄罗斯族是一个心灵手巧的民族,其民间工艺十分丰富和发达,富有艺术性和民族风格,对新疆和黑龙江等地的民间工艺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俄罗斯族男性主要从事靴鞋加工、裁剪缝纫和木工雕刻等行业,他们设计制作的男女皮鞋、皮带等品种多样,色彩鲜艳,加工精美,深受人们的欢迎。俄罗斯族女性主要从事编织与刺绣,她们能用各色毛线、丝线编制挂毯、坐垫、地毯、头巾等,上面还绣有人物、花鸟、野兽等图案,美观大方,精致高雅,都是精美的手工艺品。

套娃是俄罗斯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打开娃娃的肚子,会发现可以一层一层的剥下去。套娃不仅只数多,而且每套娃娃都大致不同,或许表情,或许颜色,还有每套娃娃的肚子上都描绘了迥异的故事、景物和文化。

俄罗斯族是一个纯真善良的民族,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孩子的欢乐童年就是在美丽的俄罗斯童话的陪伴下度过的,像小红帽和狼外婆、野天鹅、三只小熊的故事等,都让人百听不厌。而世界闻名的俄罗斯套娃之所以如此在大千世界深受欢迎,是得益于这些娓娓动听的童话故事。

俄罗斯套娃最早的创意就是为了取悦孩子而做成的木头娃娃,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于是故事里著名的人物、动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随着时间的推移,套娃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个套着一个,让人更觉趣味。14世纪至今,最早起源于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国古镇Zagorsk的套娃,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艺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积淀,受到了各国大小朋友的喜爱。渐渐地,套娃素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童话人物外,历史人物、权贵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都成为创作的对象。按照肚子里含有小娃娃个数的不同,套娃以分成5件套、7件套、12件套、15件套等等。

至于可爱的俄罗斯木娃娃为什么被称作套娃娃(matryoshka/俄语:матрёшка),这里面还有一番渊源呢,在旧时俄罗斯农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两个十分普通的妇女名字。学者们指出,这两个名字中含有拉丁词根“mater”,意思就是母亲。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户农民家庭里的母亲,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显肥胖,生育了许多孩子的俄罗斯妇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着这么多小娃娃,于是套娃(matryoshka)就自然而然成了精雕细刻、色彩鲜亮的木娃娃们的名字了。

套娃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相传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由于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续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数年后,见到表妹就将一排木娃娃送给表妹以表达思念之情,后人模仿传称套娃,又叫吉祥娃娃。又一传说讲的是千年前,一个小男孩在放羊的时候走失了可爱的小妹,他非常想念妹妹,就刻了一个,每天带在身上。过了几年,他想妹妹应该长大了一些,于是又刻了一个木头娃娃,就这样一直过了十几年,小男孩成了英俊小伙子,身边一直带着自己刻的木头娃娃,他把这些一个比一个大的娃娃一个套着一个,思念的时候一个一个的打开来看。由于它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直至今日,在俄罗斯某些地方仍保留着男孩赠送女孩套娃的传统。

俄罗斯族套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需经过楦空、烫花、镶金等工序手工制成,由大到小,层层相套或一字排开,情趣盎然。单单木材的准备就颇费时日,莱姆树、桦树、椴树是制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时节,树木中富含汁液,砍倒后剥去树皮,只剩少数几环树皮以防止木材开裂,然后暴露于空气中通风。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就要晾干两年,而如果要做15件套的娃娃,那么每个娃娃的内壁要做得很薄,对木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一般要晾干5至6年。每个娃娃要经过15道工序,大小都不用工具测量,而是凭借艺术家们的感觉和经验,他们独特的手工设计使套娃们变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娃娃们相互套在一起,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正是代表着多福多贵、多子多孙吗?套娃的深层含意表达了人民对家庭和民族的热爱与尊重,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向往和追求。

至今,俄罗斯套娃仍颇受青睐,你无论是亲临俄罗斯还是在游历于中国其他地方都会买一套带回家的,因为套娃不仅是孩子们的好伙伴,且是独具俄罗斯风情的手工艺品。 俄罗斯族的住房被称做“木刻楞”,房屋又高又大,单一木材构筑的房屋,分为卧室、客厅、厨房和储藏室。木刻楞也有土木结构的,他们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墙壁很厚,多在 50厘米以上。房屋呈四方形,房顶倾斜,有的上面还覆有漆着绿色油漆的铁皮,正门前有门庭和围廊,门内有过道,过道两旁是卧室和客厅。室内的墙角有土坯垒砌的火墙。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炉,外包一层铁皮,铁皮上抹一层黑油,俗称“毛炉”,是很好的取暖设备。室内陈设比较讲究,卧室摆放着木床或铁床,铁床栏杆雕有花草图象,给人以古雅之感。客厅里的桌椅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虽是铺地砖,但上面又铺有地毯。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俄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988年罗斯受洗,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而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东正教在俄罗斯则是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宗教,俄罗斯人主要信奉东正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东正教徒一亿五千万人,仅前苏联就有八千多万人,占前苏联人口的30%以上。因此,在多神教、东正教及古罗斯人的神话传说的共同影响下,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各种征兆(приметы

)和俗信(поверья

),这些都具体反映在俄罗斯人的言语、行为和习惯方面。

隔着门槛不握手

当我们去俄罗斯人家里做客时,主人一开房门,我们会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握手以示问好,而俄罗斯人站在门口从来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进门后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纪的主人会解释说:“隔着门槛不握手,这是我们的规矩。”古时,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长辈埋在自家门槛下,认为死者的灵魂会保佑全家平安无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门槛是极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门槛上,不能坐在门槛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由此而产生了新郎在婚礼上迎接新娘时必须把新娘抱进家门的习俗。假如新娘自己跨过婆家的门槛,会惹得祖宗的灵魂发怒的。迷信虽然已成过去,但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保留了下来,而но

сить

кого

на

руках(宠爱,珍爱)则作为一句成语得到广泛的流传。在俄罗斯,关于“门槛”有许多不祥的说法:Споткнуться

перед

своим

домом

-

дома

несчастье

(在自己的家门口绊了一脚,家里准遭不幸。)

Споткнуться

,выходя

из

до

ма

,-

к

неудаче

(出门时绊了一脚,办事不会顺利。)Да

-рить

через

порог

нельзя

-

к

несчастью

(不能隔着门槛送东西,否则会不幸临头。)Через

порог

здороваться

-

плохая

примета

:поссоришься

или

немыми

будут

(隔着门槛问好,是不祥之兆:要么会和人吵架,要么孩子将是哑巴。)Порог

пересту

-пать

следует

правой

ногой

левой

-

к

неудаче

(必须迈右脚跨门槛,假如迈左脚过门槛,则办事不顺。)等等。

呸,呸,呸,消灾驱邪求吉利

在与俄罗斯人交往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夸对方“气色不错”或者“诸事如意”等,对方会发出二三声“Тьфу

,тьфу

!”(呸,呸!),有时还要加上一句:“Чтобы

не

сглазить

”。假如我们不了解这其中的缘由,会流露出尴尬或疑惑的神情。在俄罗斯按旧时的说法,眼睛集中了一个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毁坏他的生活。换句话,用毒眼看人,就会使其遭遇不幸(В

глазах

сосредоточена

сила

человека

,по

этому

недобрые

лихие

люди

могут

испорить

кого

одним

только

взгля

-дом

,иначе

говоря

-

сглазить

),在俄语中有“дурной

глаз

”(毒眼)这个说法。古时的人担心被这种眼睛看过之后会遭不幸,就吐三口唾沫以达到驱邪的目的。后来,сглазить

的意思引申到“因听到夸奖、赞美等好话而担心引起不吉利的后果”,人们担心魔鬼听到这些好话以后会伤害人。比如,古时候,俄罗斯人常常给孩子起一些难听的名字,如:Рябой(麻子),Косой(斜眼)等,认为魔鬼是不会对有这些名字的孩子感兴趣的,从而可以使他们免遭不幸。为了达到消灾驱邪求吉利的目的,人们就要吐三口唾沫。例证:-

Какой

кра

-сивый

ребёнок

!-

Тьфу

,тьфу

,тьфу

!-

старуха

поплевала

через

левое

плечо

-

А

то

ещё

сгла

зить

!(

А

Акишина)

(“小孩子真漂亮!”“呸,呸,呸!别夸了!”老太婆朝左肩连啐了三口唾沫。“不然反而会不吉利的!”)唾沫必须往左肩的后面啐,因为按照基督教的传统观念,人的右边有天使,是人的保护神,而人的左边站着魔鬼。俄罗斯人说:“Чтобы

отогнать

от

себя

лукавого

,необходимо

плюнуть

трижды

через

левое

плечо

”。那为什么要吐唾沫呢以前,人们认为唾沫是一种有治疗效果的神奇东西,民间的医师往伤口上吐唾沫,认为这样可以让伤口愈合。

俄罗斯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式感的国家,尤其是对于外国的国家来说他们在一些文化上是比较注重的,除了我们所了解的一些文化还有很多文化是我们不熟知的。但是对于很多想要对俄罗斯有一些了解的人,都会选择现在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文化这样才能够更加了解他们的国家,今天就来给大家说一说俄罗斯一些比较出彩的文化。

礼貌问题

首先对于很多想要去俄罗斯玩耍,或者是做客的人来说,他们的礼貌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如果需要到他们家中进行做客或者是办事的话,一定是要先敲门的,必须要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够进入房子中。同时再去到别人家的时候不能够随意坐别人的床,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不能够不经过别人主人的同意就随意的吸烟。而他们比较传统的礼节就是用面包迎接客人,这样才是象征着友谊和欢迎,一般他们会用刀子切下一片面包之后再邀请他人进入家门。

礼物文化

对于在俄罗斯送礼物的时候送花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是有去亲朋好友家做客或者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送花,他们的花店也是一天24小时都开着的。当他们送一些礼物的时候就是必须要送单数的礼物,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双数是不吉利的,而单数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他们在平常的节日中是非常注重妇女节的,因为在他们的国家女性是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是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民族禁忌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大家都是知道他们的性格是比较开朗,而且说话很幽默的,在平常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他们民族的禁忌事项才能够更好的与他们相处。比如说在社交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选择接吻来表达对对方的喜欢,但是朋友之间是只能够亲吻脸颊,而对于未婚女孩子来说男生不能够吻他们的手。在与老年人同行的时候,年轻人需要走在老年人的后面,男女同行的时候也需要让男子走在女子的后面或者是并肩同行。

俄罗斯的当代文化历史实际上就是要重建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文化元素,以及重建其在苏联时期的文化继承。现在俄罗斯各地开始兴建教堂,恢复宗教传统,支持复兴各种传统的民间作坊。除此之外,在苏联时期文化的基础上还产生了独特的兼并东西方文明的新文化元素:在俄罗斯文化中不但引进了传统的西方文化成分,并且还引入了属于东方的,比如饮茶文化与东方的烹饪技术。然而同时在这个国家里也存在着对原俄罗斯文化的造成破坏的自由主义思潮和市场经济体制-他们对传统社会,文化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并且在前苏联解体后形成的一些新国家中发生了对俄罗斯文化,语言继承问题的直接冲突。

俄罗斯幅员辽阔,横跨欧亚两大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致使其文化既具东方魅力,又兼容西方的特征。这一切表现在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改革、人与自然的关系、家庭关系、民族问题等诸多方面。俄罗斯处于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交汇之处,其文化具有典型的二元性(一)疆域分布横跨欧亚,文化特征兼及东西。俄罗斯横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既是一个欧洲国家,也是一个亚洲国家,既是东方,也是西方,他们常为此而感到骄傲。但是俄罗斯又处在欧亚大陆的边缘--欧洲东部、亚洲北部。说它是欧洲国家,它的版图却占有亚洲的1/3;说它是亚洲国家,无论是它的发源地,还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欧洲。俄罗斯人非常强调自己的西方特征,但是西欧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是一个真正的欧洲人。面对西方,俄罗斯是东方;而面对东方,俄罗斯又成了西方。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置身于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处,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它是东西文化双重作用、又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俄罗斯文化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面性。有人说,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既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又是民族性格的象征。这个双头鹰左顾右盼,期望左右逢源的拟人化形象,绝妙地显露出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二)自然资源丰饶充沛,民族性格自信懒散。俄罗斯幅员辽阔,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的性格,比如要做世界的一极,要做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等等。同时,取之不尽的丰富自然资源使俄罗斯人容易懒散、不讲效率、时间观念差。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使俄罗斯人磨练了意志,培养出了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可能是由于有太优越的自然条件,俄罗斯人又显得非常懒散,他们喜欢晒着太阳在大街上、公园里唱歌跳舞、吸烟喝酒,而且表情总是庄严、肃穆,凝重似乎多于微笑,沉重似乎多于轻松。

(三)宗教影响多元渗透,群体意识优越坚强。俄罗斯文化是深受宗教影响的文化。早期处于欧洲边缘的俄罗斯,基本上与西欧隔绝,"罗斯洗礼"将俄罗斯带入基督教,不久后东正教又被奉成为国教。多元的宗教影响渗透在俄罗斯各个方面,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如,东正教主张博爱、宽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罗斯人温顺善良的品质。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态的献身狂热之中。东正教主张苦行主义的自我牺牲和人人得救的群体意识,造就了俄罗斯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东正教主张普济众生和"救世"精神,使俄罗斯人产生一种民族主义的优越感和使命感。他们认为,东正教是基督教的正教,继罗马和拜占廷之后莫斯科是东正教唯一的保卫者,即"第三罗马",为俄罗斯大规模向外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文化历程几经融合,文明冲突此伏彼起。俄罗斯文化已经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它不断受到东方和西方的交互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俄罗斯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辅罗斯时期(公元862-1240年)。这一时期是接受先进的欧洲拜占廷文化、积极参与欧洲文化发展的时期。;第二阶段是1240年至1480年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俄国在文化上急剧地向亚洲靠拢,强迫接受蒙古文化。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蒙古人统治的典型特征。这一模式又为以后俄罗斯国家的政权体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第三阶段是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彼得一世改革再次开始了西化的历程。彼得一世强力推行改革,大举学习西方,引进西欧先进的启蒙思想和科学文化,使俄罗斯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第四阶段,苏维埃时期。苏联把其影响扩展到东欧斯拉夫地域和东亚,并用"柏林墙"把自己与西方隔开;第五阶段,后苏维埃时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出现"回归欧洲"的呼声。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俄罗斯国家并没有"西化",相反却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危机。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社会逐渐从"西化"的噩梦中清醒过来。为了"强国富民",俄罗斯百姓甚至不惜牺牲民主、自由,要求"铁碗"整顿秩序。东西方的文明通过普京的"新政",又一次达到了融合。

总之,俄罗斯既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营养,又对东西方文化产生某种排斥,俄罗斯就像一只巨大的钟摆,不停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摇动。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俄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988年罗斯受洗,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而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东正教在俄罗斯则是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宗教,俄罗斯人主要信奉东正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东正教徒一亿五千万人,仅前苏联就有八千多万人,占前苏联人口的30%以上。因此,在多神教,东正教及古罗斯人的神话传说的共同影响下,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各种征兆和俗信,这些都具体反映在俄罗斯人的言语、行为和习惯方面。 隔着门槛不握手 当我们去俄罗斯人家里做客时,主人一开房门,我们会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握手以示问好,而俄罗斯人站在门口从来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进门后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纪的主人会解释说:"隔着门槛不握手,这是我们的规矩。"古时,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长辈埋在自家门槛下,认为死者的灵魂会保佑全家平安无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门槛是极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门槛上,不能坐在门槛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由此而产生了新郎在婚礼迎接新娘时必须把新娘抱进家门的习俗,假如新娘自己跨过婆家的门槛,会惹得祖宗的灵魂发怒的。迷信虽然已成过去,但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保留了下来。 在俄罗斯,关于"门槛"有很多不祥的说法:在自己的家门口绊了一脚,家里准遭不幸、出门时绊了一脚,办事不会顺利、不能隔着门槛送东西否则会不幸临头、隔着门槛问好,是不祥之兆:要么会和人吵架,要么孩子将是哑巴、必须迈右脚跨门槛,假如迈左脚过门槛,则办事不顺等等。 呸,呸,呸,消灾驱邪求吉利 呸,呸,呸,消灾驱邪求吉利 在与俄罗斯人交往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夸对方"气色不错"或者"诸事如意"等,对方会发出二三声 (呸,呸!)。假如我们不了解这其中缘由,会流露出疑惑的神情。在俄罗斯按旧时的说法,眼睛集中了一个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毁坏他的生活。换句话,用毒眼看人,就会使其遭遇不幸,在俄语中有 (毒眼)这个说法。古时的人担心被这种眼睛看过之后会遭不幸,就吐三次唾沫以达到驱邪的目的。后来,意思引伸到姻听到夸奖、赞美等好话而担心引起不吉利的后果,人们担心魔鬼听到这些好话以后,会伤害人。比如,古时候,俄罗斯人常常给孩子起一些难听的名字,如: (麻子), (斜眼)等,认为魔鬼是不会对有这些名字的孩子感兴趣的,从而可以使他们免遭不幸。

俄罗斯目前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且能查询到的有以下两项:1、塞梅斯基的文化空间与口头文化 时间:2001 国别:俄罗斯联邦 类别:文化空间2、欧隆克——雅库特英雄叙事诗 时间:2005 国别:俄罗斯联邦 类别:口头传统 以下是俄罗斯的世界文化遗产:俄罗斯(23项) (其中1项与立陶宛共有,1项与蒙古共有,1项与白俄罗斯、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瑞典、乌克兰共有)

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相关建筑群(文,1990年)

基日岛的教堂(文,1990年)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文,1990年)

索洛韦茨基群岛的文化历史建筑群(文,1992年)

诺夫哥罗德和周边地区的历史古迹(文,1992年)

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的白色建筑群(文,1992年)

谢尔吉耶夫镇的三位一体修道院建筑群(文,1993年)

科罗缅斯克的耶稣升天教堂(文,1994年)

科米原始森林(自,1995年)

贝加尔湖(自,1996年)

堪察加火山群(自,1996年,2001年)

阿尔泰“金山”(自,1998年)

西高加索山(自,1999年)

库尔斯沙嘴(文,2000年)(与立陶宛共有)

喀山城堡历史建筑群(文,2000年)

费拉蓬特修道院建筑群(文,2000年)

中锡霍特山脉(自,2001年)

杰尔宾特的古城和城堡建筑(文,2003年)

乌布苏盆地(自,2003年)(与蒙古共有)

新圣母修道院建筑群(文,2004年)

弗兰格尔岛自然保护区(自,2004年)

雅罗斯拉夫尔城历史中心(文,2005年)

斯特鲁维地质测量地点(文,2005年)(与白俄罗斯、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瑞典、乌克兰共有) 俄罗斯节日: 新年:1月1日 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 祖国保卫者日:2月23日(原苏联建军节) 卫国战争胜利日:5月9日 国家主权宣言通过日(国庆日):6月12日 人民团结日:11 月4日(纪念莫斯科打败波兰入侵) 和谐和解日、十月革命节、军人荣誉日:11月7日(原十月革命纪念日) 宪法日:12月12日 宇航节:4月12日(1962年苏联为纪念加加林首次太空航行而定) 谢肉节:谢肉节又名“狂欢节”,是俄罗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举办谢肉节的时间在复活节过后的第八周,一共有七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名称:第一天为迎节日,第二天为始欢日,第三天为大宴狂欢日,第四天为拳赛日,第五天为岳母晚会日,第六天为小姑子聚会日,第七天为送别日.人们会在谢肉节期间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比如举办化装晚会,跳假面舞等等. 公历新年:1月1日;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俄历新年:1月13日;祖国保卫者日:2月23日(原苏联建军节);国际妇女节:3月8日;劳动者团结日:5月1日(原国际劳动节);胜利日:5月9日(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国家主权宣言通过日(国庆日):6月12日;人民团结日:11月4日,系2004年新设立。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些帮助!

说下俄罗斯的吧。俄罗斯人见面一般接吻和拥抱,是俄罗斯人的重要礼节,男女在隆重的场合相遇,常常是男子弯腰吻女子手背,日常生活中,长辈吻晚辈的面颊三次(先右、后左、再右),男子间只能拥抱,亲兄弟姐妹见面,可拥抱亲吻。尊重女子是俄国社会风尚,女士优先显示了俄罗斯绅士风度。男士吸烟要先征得女士们的同意,让烟时不能单独递一支,要递上一整盒,相互点烟时,不能连续点三支烟。俄罗斯人喜欢结交朋友,待人友好亲切,感情真挚热烈。公共场合人们相互谈话低声细语,从不大声喧哗,妨碍他人。与人交谈,不打断别人讲话,以表示尊重。谈话时不习惯问长问短,听对方讲话时不能左顾右盼或做小动作。初次见面,不宜问生活细节,尤其对妇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当面问她们的年龄。朋友久别重逢,寒喧问候时,切不可谈论胖瘦,俄罗斯人有这一习惯,特别是对妇女,他们觉得这是形容他们臃肿丑陋。俄罗斯人十分注重仪表美,外出时衣冠楚楚,他们认为不扣好纽扣或把外衣搭在肩上都是不文明的表现。 罗斯人视“葵花”为国花,最讨厌“ 13”这个数字,最忌讳13个人聚在一起,而数字“7”却意味着幸福或成功。黑色表示肃穆、不祥或晦气。镜子被视为“神圣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个人生活将出现疾病和灾难,打翻盐瓶,盐罐是家庭不和的预兆,但要打碎盘、碟子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俄罗斯人都有两个神灵,左方为凶神,右方为善良的保护神,因此学生忌用左手抽考签,熟人见面不能用左手握手,早晨起来不可左脚先着地。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对兔子的印象很坏,认为兔子是一种 怯弱的动物,如果兔子从自己跟前跑过,那便是一种不祥的预兆。认为看到提空桶子过街的人,是凶兆。

(1)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

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

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

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2)服饰礼仪

俄罗斯大都讲究仪表,注重服饰。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

在城市里,俄罗斯目前多穿西装或套裙,俄罗斯妇女往往还要穿一条连衣裙。

前去拜访俄罗斯人时,进门之后务请立即自觉地脱下外套、手套和帽子,并且摘下墨镜。这是一种礼貌。

(3)餐饮礼仪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一般而论,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黄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时,他们多不削皮。

在饮料方面,俄罗斯人很能喝冷饮。具有该国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们最爱喝的酒。

此外,他们还喜欢喝一种叫“格瓦斯”的饮料。

用餐之时,俄罗斯人多用刀叉。他们忌讳用餐发出声响,并且不能用匙直接饮茶,或让其直立于杯中。通常,他们吃饭时只用盘子,而不用碗。

参加俄罗斯人的宴请时,宜对其菜肴加以称道,并且尽量多吃一些,俄罗斯人将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经吃饱。

(4)习俗禁忌

在俄罗斯,被视为“光明象征”的向日葵最受人们喜爱,她被称为“太阳花”,并被定为国花,拜访俄罗斯人时,送给女士的鲜花宜为单数。

在数目方面,俄罗斯人最偏爱“7 ”,认为它是成功、美满的预兆。对于“13” 与“星期五”,他们则十分忌讳。

俄罗斯人非常崇拜盐和马。

俄罗斯人主张“左主凶,右主吉”,因此,他们也不允许以左手接触别人,或以之递送物品。

俄罗斯人讲究“女士优先”,在公共场合里,男士往往自觉地充当“护花使者”。不尊重妇女,到处都会遭以白眼。

俄罗斯人忌讳的话题有:政治矛盾、经济难题、宗教矛盾、民族纠纷、前苏联解体、阿富汗战争,以及大国地位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俄罗斯族的民族文化全部的内容,包括:俄罗斯族的民族文化、有关俄罗斯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俄罗斯文化很有名,你了解它多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06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