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二)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二),第1张

毫无疑问,哲学反思和对世界作形而上学解释的最强烈冲动,来自对死亡的认识,以及对苦难和生活之悲苦的考虑。

——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先从尼采与痛苦开始吧。

尼采崇拜叔本华,他坚信,生命中充斥痛苦,痛苦可能就是生活最深层、最根本的状态。在诸多痛苦状态中,尼采最关注的是痛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他对“存在”——人类命运的最主要关注点。他根据看待痛苦的方式对文化分级,并以同样的标准评估道德

尼采首先自悲剧处寻找痛苦。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给予艺术崇高的地位,他认为艺术是人类最高级和本质的行动方式,通过艺术可以使文化长久存在。他是这样歌颂艺术的:“用艺术家的透镜看科学,用生命的透镜看艺术。”

尼采认为艺术具有二元性,他将艺术划分为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尼采认为日神艺术以一种妥协的方式表现生命,扫空一切生活中的阴霾;酒神艺术不忽略任何事物,强迫我们去直面生存的恐惧。

他把日神艺术比作梦境,梦中的一切都是由我们的感官和知觉构造的,换言之,是虚构的,不真实的。尼采认为希腊史诗就是日神艺术的一种,希腊人歌颂生活,将日常经历转变为英雄式的故事,以面对糟糕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日神就是自我形象塑造的艺术。日神艺术不好吗?尼采没有给出明确的价值判断,但从他对酒神艺术的歌颂中可以看出,他其实不反对日神艺术,只要这种艺术没有彻底掩盖事物的真实状态。

日神艺术的问题在于它可能会模糊真实与幻想的界限,因此存在着不稳定性。现在看来,抖音、快手上的表演正是一种最为露骨和极致的日神艺术,他们对于日神艺术的运用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屏幕中的人物通过一套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模板表演,精准控制地自我形象的塑造。观众关心表演是否真实吗?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内容能否给自己带来乐趣,能否在感到无聊之前分泌足够的多巴胺维持短暂的刺激,这正是尼采担心的。

相对的,尼采把酒神艺术比作醉酒,醉酒后,感觉限于眼前,知觉变得缓慢,个体的特征消弭了。自我感消融后,醉酒使我们达到了意志与物质世界短暂合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叔本华认为的客体(表象世界)与主体(生存意志)的永久割裂状况被短暂地粘合了,我们得以看清生存的真实情况,得以面对个体终将毁灭并受困于生存意志的现实。真实的痛苦与醉酒的欢愉交织在一起,产生了极大的落差和恐惧,使人难以忍受。

酒神艺术好吗?其实也没有。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出的群体无意识概念,正是一种酒神艺术。在群体中,个体的自我感消融,个体的意识淹没在群体心理中,使个体丧失批判的能力。尼采赞美酒神艺术,实际上是肯定酒神艺术给人类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一种洞察真实的可能性。

尼采继续思索,一旦看清了生存的真实状态,我们该如何使它变得可以忍受?他考虑到了悲剧。他赋予悲剧崇高的地位,因为这一艺术形式将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结合,直接质问痛苦与存在为何物。日神提供了悲剧的戏剧形式与角色,酒神提供了悲剧的主题与旋律。

在这一阶段,尼采没有用否定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恰恰相反,他以英雄般的气概为苦难赋予意义。《悲剧的诞生》正是尼采对悲观主义的最乐观表达。

尼采没有被痛苦束缚,他继续前行,思考价值与真理。

《悲剧》中的痛苦是壮观的,代表了英雄的受难,他引导尼采思考现行的价值体系,终于在《快乐的科学》里他提出了“上帝死了”这个最为重要的命题。此后,他一切哲学工作的展开都在这个基础上。

前文提过,“上帝死了”这个命题指的是,维系人类价值观与道德体系的基督教,因为现代社会的到来崩溃了,人类需要自己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尼采乐意在上帝死后引导人类重估一切价值体系,为人类寻求新的支点。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引入了三个概念,为重估价值提供方法论。

第一个概念是超人(overman),超人是对一切说是的人。对一切说是,意味着依据自我意志,克服所有痛苦和道德束缚,完成对自身的不断超越。这是衡量能否成为超人的唯一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尼采不是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也不是。尼采说:”移开目光,这将是我唯一的否定。“当尼采需要关注的事物和痛苦琐碎又无处不在,这唯一的否定很可能会否定一切。

超人的出现,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和英雄道德观的必然结果,也是他最高的道德理想人格。尼采认为超人是更高级的生命,是人类进化的顶点。

尼采晚年抛弃了超人的概念,转而在《诸神的黄昏》中赞美歌德,因为他意识到,相比超人的虚无缥缈,歌德更像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现世目标。歌德是尼采的完美形象,他抵制理性、情感和意志的彼此割裂,他几乎肯定一切。

第二个概念是永恒轮回。尼采认为“永恒轮回”有科学的依据,人类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理解它。尼采为了寻找这个依据甚至还自学了物理学,他的努力似乎没有成果,我们现在都知道这个概念一点也不科学。

永恒轮回是用来定义超人的,在轮回中,一切痛苦和快乐都将回归与重来,都将永恒存在,不可分离,痛苦占据着根本性的地位,而快乐转瞬即逝。问题是,如果生命是永恒轮回的,一切痛苦和快乐还有意义吗?正如波伏娃在《人都是要死的》中指出,生命的无限扩张,导致内容的无限收缩,最后生命完全失去了内容和意义。面对这种终极的虚无,只有准备好对一切到来说“是”的存在,也就是超人,才会欣然接受轮回,因为超人能够在轮回中重构价值体系。

第三个概念是强力意志,尼采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强力意志。世界的一切,乃至知识和真理也都是强力意志的结果而已,超人正是强力意志的极致。尼采开始反对叔本华,他用强力意志否定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强力意志认为人可以从欲求中解放自己,可以自主选择欲求的部分并理解欲求。

拥有强力意志,对一切说“是”,笑着面对永恒轮回,这样的超人,会为自己的天性赋予一种真实稳定的风格——他能够审慎地考察自己,知晓自身的想法和优缺点,清晰地知道这种风格到底是自己想要的还是外界赋予的,最终达到自我满足和自由。这种风格的要求看起来很容易达到,我们都会宣称自己拥有自由意志,坚信自己足够理性。我们会满足于这样的一个状态,不去拷问每做一个决定背后的运作机制和驱动力,因为这样做,好像既没有必要,也没有什么”用“。

尼采在摆脱了瓦格纳、叔本华的影响后,意识到当代不可能存在悲剧,于是痴迷于生活中而非艺术中的英雄主义,这三个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尼采一直是用激情创作的,多年后他意识到超人根本不可能存在,永恒轮回过于虚无缥缈,唯有强力意志支撑着他不至于崩溃,这让他在《偶像的黄昏》中作出最猛烈的批判和否定。此时的尼采,是在地狱中谈论天堂的快乐。

尼采继续思考“上帝死了”这个命题,他开始对基督教最重要的领域——道德进行批判。

尼采猛烈地批判道德,他认为道德是空中楼阁,根本就不存在道德这种概念。《曙光》中,尼采首次对道德机制和道德包含的权威性分析。他断言道德只是一些说法,属于自我欺骗。他否定道德,正是否定道德的前提,否认道德感具有任何真实的理由。道德是宗教捏造出来的,试图以一种先验的律令统御人类,而这在尼采看来不过是傲慢的谬语罢了。

尼采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虚无主义的到来,因为这意味着一切价值和意义将不复存在。但是从尼采对道德的批判可以看出,尼采是一个道德上的虚无主义者。

尼采撕碎了道德的美好面纱,尼采从强力意志出发,否定善和同情的价值。认为善尝试消除痛感,而同情会忽略他人可以整顿自己的生活并面对痛苦的可能性,以高尚的理由而忽略他人自己的利益,从而掩盖他人的痛苦,并异化痛苦。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超人,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强力意志,作为脆弱的个体,在现代性的重压下,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更渴求同情,互联网给我们渠道去索取和宣泄。

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尼采创立了道德系谱学,这一理论框架被福柯继承,形成了知识考古学。他从主人和奴隶的角度划分道德,这就是“主奴道德说”。主人因高贵的地位担当价值的立法者,他们从自己的行为定义善,与所之相对的,所有低贱、平庸则被定义为恶。比如孔子提出的”礼乐”制度,就是贵族的一套生活方式。奴隶恰恰相反,他们将主人视为恶的化身,并将与主人不同的价值定义为”善”。道德起源于此,此时的道德是分裂的,主人的道德观占据主导地位。

尼采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指出了这种道德陷入无所适从局面的原因——道德是处于实用功能层次上的,对主人来说,道德的功利性证明了道德的价值;对奴隶来说,道德的功利性却驳斥了道德。说到底,尼采认为,这种道德只是维持主人统治的手段,它不具有高尚的价值,却要强行赋予它意义。那么当奴隶达到生命的尽头时,又该怎么赋予生命意义和目的呢?上帝就这样诞生了,基督教为道德准则提供依据。

基督教的创立源于奴隶对主人的反抗,对奴隶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的神学道德价值观反映的是奴隶的道德,是通过谴责骄傲、富足等世俗价值,并将之替换为谦逊、良知等其他价值建立的。随着基督教在历史上取得主导地位,道德就发生了转变,奴隶们潜移默化地将主人按照自己的价值转化。尼采认为,这样的神学道德价值观比传统道德更坏。主人的道德是肯定的道德,至少这种道德还有好的一面,它肯定生命。而奴隶的道德是对前者的否定,它掩盖了生命的意义。好在“上帝死了”,这给了我们机会去肯定生命的意义。

说回尼采疯了,作为哲学家他可能是唯一一个陷入癫狂的。尼采为什么会疯,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最终都没有一个确凿的结论。尼采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他更像是一个关切生命的诗人,他愿意在”上帝死了“之后的世界开创一个新的哲学体系,这将重构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他希望能够通过面对痛苦、批判价值与真理、否定道德的方式做到,但是他的观点太过惊世骇俗,难以为世人接受。这种永恒的孤独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交织在一起,终于令他陷入崩溃。

尼采害怕”有一天人们会说我是神圣的……我不想做圣人,宁愿做傻瓜“,而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在他精神错乱后给他罩上了白袍,作为“预言家”展示;尼采担心“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而尼采的大部分思想都被后世曲解和误读,甚至《权力意志》一书成了纳粹主义的帮凶;尼采希望能够开创新的哲学体系重构主体性,当然他也没有成功,哲学式微,科学沦为实用技术,消费似乎才成为了人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依托。

孤独的尼采,依然无法安息。

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世纪的不朽名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罪与罚》是他的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他艺术风格的成熟。小说成功地反映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社会哲理问题,但小说也暴露了作者世界观的全部矛盾。小说于1866年一发表,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

《罪与罚》是一本好书,但不是一道好菜。它会让幸福单纯者突然间笑容冻结,吃不下、睡不好。《罪与罚》所传达的是一种空前的紧张和极度的痛苦,即使是相隔百年,那字里行间的意境,也仍会随着书页的翻动将脆弱的心再度揪紧。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出来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所有读过他的作品的人心中。《罪与罚》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作品,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值得一读再读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伟大的天才,就艺术描写力来说,只有莎士比亚能与他相媲美。

--高尔基

读《罪与罚》会有一种压抑得内心想呼喊的心境。陀氏的作品在今天世界各国久传不衰,原因在于它展现了人欲横流的世上,人们受苦死亡、到处奔突的生活,传达了那种瞬息万变、惶惶不安的社会气氛,那种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地的普遍愿望。同时在艺术上,陀氏强化了主体意识,使幻梦般的变化、难以捉摸、要死要活的紧张转折都成了描写对象,从而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

--著名教授 钱钟文

《罪与罚》绝对经得起最挑剔者的细读,拉斯克里涅科夫关于"超人"理论的几段表白值得反复推敲。地主司维特里喀罗夫等人物在小说中的突然出现和奇特的行为使作品自始至终充满紧张之感,这种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值得仔细研究。

--《世界文学史》

《罪与罚》是一部心理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小说中的种种非理性的表现和反传统的手法,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开了先河。

--著名翻译家 张铁夫

站在20世纪面前的文学先知

当尼采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后,他跟朋友说他受到很大的震撼与感动。这两个深深影响20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从未碰过面,但是对时代的不安思索却有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男主角拉斯克里涅科夫以其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透过《罪与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地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克里涅科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他举的例子就是拿破仑。

尼采说《罪与罚》引发他的感到震撼的因素当然很多,但让我们稀奇讶异的是拉斯克里涅科夫的确说出尼采的"强力意志"观点。在尼采的"强力意志"观点底下,人类的确是有上等人下等人的阶序的,只是这阶序不是用道德价值来区分,而是用强力意志来区分。在这样的区分底下,敢有大胆的支配力、敢有大胆的实现自我主张,就是强人。反之,牺牲奉献无我的道德宗教精神,是颓废的、懦弱的、奴隶的下等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完全没有与尼采接触的背景下,能够透过普遍弥漫的各式各样的纷陈学说,预先透过拉斯克里涅科夫指出"伟人的福音"观点与尼采相应,这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同被评为"时代先知"的原因。 �(陈韵琳) 

特点:第一,尼采首先从基督教信仰业已破产("上帝死了")的事实,引出了一切传统价值必将随之崩溃("一切价值的重估")的结论。他把欧洲人面临的价值真空指给全体欧洲人看了。在他的时代,这种揭示或许被人看作危言耸听;可是,到了二十世纪,人们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这种价值真空,愈来愈频繁地谈论起"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状态"了。价值真空意味着人生失去了从前似乎明白而确定的意义,于是人的存在的荒谬性成了现代西方文学和哲学的一个主题。价值真空又意味着人生并无超验的约束,于是人的自由、人性的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也成了现代西方文学和哲学的一个主题。



第二,尼采由旧价值的崩溃进一步引出价值的相对性的结论,强调每个人必须独立地为自己创造价值,提倡个人至上,自我实现。尽管他没有使用"异化"的术语,但是他用自己的语言揭露了传统文明导致个性丧失、自我失落的事实。现代西方思想界纷纷谈论现代人的"无名无姓",热衷于探讨"异化"问题,强调自我的重要性,部分地可以追溯到他。



第三,尼采是最早起来揭示科学理性的局限性的人之一,他也是第一个明确地揭示人的心理中无意识领域并加以细致剖析的人。在这方面,在他之前尽管不乏先驱者,但都不及他论述得具体而透彻。遍及现代西方文化各领域的强大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如现代派文学艺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哲学,等等,尼采实为始作俑者。



第四,尼采也是现代西方哲学人学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明确主张,哲学以探求人生意义为鹄的。他对人性的看法,以人的超越性为基调,富有现代特点。在他之前,尽管有费尔巴哈首倡哲学人学,但费尔巴哈对人性的看法基本上落入传统范围,不足以代表现代的开端。

主要思想: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采的哲学风格。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尼采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被资本奴役,不会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

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把流动的历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现实。结果是扼杀了事物的生灭变化过程,扼杀了生命。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的,动荡不定的,从而无法捉摸的世界。他说,实况是没有的,一切都是流动的,抓不住的,躲闪的。哲学家的第二个特性是“拒绝感官的证据”,颠倒了真正的世界和假象的世界。感性证据是真实的,可信的,只是对它们加工时才塞进了谎言。哲学家的第三个特性是混淆始末,他们否认生长过程,进化过程。哲学家的第四个特性是运用语言中的“理性”强制人们犯错误。“是”与“存在”混为一谈,弄假成真,弄真成假,蒙骗无知的人们。他认为,从苏格拉底到现代人都狂热的诉诸理性,是很荒谬的。人类之所以崇尚理性,是指望它给人带来自由和幸福;然而结果恰恰相反,理性处处与人的本能为敌,造成人的更大痛苦。

批判理性带来的谬误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否定理性的存在,理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硕果。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哲学家就是用理性的武器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理性本身没有错,理性是不能否定的。没有理性,人类就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没有理性,人类将落入迷茫可怕的境遇。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历史与文化是少数强者创造的,他们理所当然的统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

尼采还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同时,他特别反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就是“别忘了你的鞭子”。

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他的伦理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权力意志

(由于迟到五-十分钟,漏去重要介绍文字及关于权力意志的引入)

霍布斯:实现意志——对权力的渴求权力

要求——意志——权力

权力就是意志,意志就是权力

"权力意志"——尼采晚期思想的核心术语

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是深入一个哲学家思想的门径

《道德的谱系》第二章十二节:惩罚与起源的目的应该分开

重新评价一切价值,因为你有一个强有力的意志

价值创造,做我要做的人!

人生目的——目的规定

然而一切规定的目的和意义是模糊不清的,而一切规定的意义和目的没有人有权力去"规定"它,只有"强力意志"才能认识并实践

成为某种事物或把它设定为目的,只是权力意志的某种体现

对尼采来说,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在人类的世界中,只有生成,而这种生成的核心便是权力意志

整个生物的生成过程并没有一个连续、上升的过程,并不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只是以一种斗争的方式成长有很多东西是没有用处的,这样一个过程便是强力意志的表现过程强力意志只在对弱小意志的征服过程中体现出来, 高贵的人取代猥琐的人

《善恶的彼岸》最后论述的是贵族,任何一个时代,支撑这个时代和民族的便是这种高贵的人、拥有强力意志的人

尼采哲学有三个彼此联系的主要命题,即权力意志、超人和一切价值的重估。

这三个命题是他批判欧洲传统文明的产物。尼采认为,欧洲传统文明的弊病表现在科学和哲学方面,便是理性主义的统治,压制了非理性的生命本能;表现在宗教和伦理方面,便是虚无主义的统治,所谓虚无主义,尼采赋予它特定的含义,用来指否定生命的立场,同样压制了生命的本能。它们的共同结果是导致人类的颓废衰弱。尼采对人类的现状极为不满,以改善人类为自己的最高使命。为了改善人类,他提倡权力意志说,提倡生命本能的发扬光大。为了改善人类,他提出“超人”的理想,把改善人类的希望寄托在权力意志强盛、生命本能兴旺的新型个人即超人身上。为了改善人类,尼采要求根本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念,以权力意志即生命本能的扩张为尺度重估一切价值。在这里,重要的不是他的学说的特殊内容,而是他所代表的一般倾向。在资产阶级哲学家营垒里,尼采第一个明确地把握住西方价值观念转换的趋势,思考和提出了激动着现代人心灵的一系列问题,开了现代西方哲学中非理性主义潮流的先河。包括生命哲学、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历史哲学等等,都从他那里吸取思想养料。他似乎不属于其中某一流派,却几乎被所有这些流派视为先驱之一。他的影响超出了哲学的领域。他不是作为一个学院式的哲学家在学术界的圈子里发生影响,而是作为思想家对整个现代思潮发生影响。弗洛伊德承认尼采对于他创立精神分析学有所启示。有人把尼采尊为社会心理学的鼻祖。至于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尼采对于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之大在哲学家中也许是首屈一指的,包括斯特林堡、茨威格、托马斯·曼、霍普曼、肖伯纳、杰克·伦敦、纪德、马尔罗在内的一大批现代著名作家都信奉尼采学说,尼采对于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徐志摩等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

尼采的一些著作: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

《论道德的谱系 》

《瓦格纳事件 》

《偶像的黄昏 》

《悲剧的诞生卷 》

《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强力意志 》

以上就是关于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二)全部的内容,包括: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二)、《罪与罚》好看么具体讲的是什么啊作者的简介也要、简述尼采米亚的基本特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701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