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使用函数符号f(x)的数学家是谁

第一个使用函数符号f(x)的数学家是谁,第1张

函数符号y=f(x)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十八世纪引入的;

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纵观300年来函数概念的发展,1837年狄利克雷(Dirichlet,德,1805-1859)认为怎样去建立x与y之间的关系

函数不是谁发明的,它是一个数学概念。计算机编程借用了这一概念。

对于集合A:{1,2,3,4};B{2,4,6,8},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对应关系,使得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能在B中找到一个唯一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这种对应关系为A到B的函数,写做y=f(x)。

对于函数的使用者来说,他不关心f是如何实现,只要用x按照f所指出的对应关系进行计算或匹配,能够得到正确y,就认为f是正确的。

对于函数的设计者来说,只要能够设计一种对应关系,达到要求,那么他设计的函数的就是正确的。

我认为高中时我们常用的这种写法容易引起混淆:f(x)=2x,因为这样很难区分哪个是函数的定义,哪个是函数的使用,这样写比较清晰:

定义f(x)为{计算方法:t=2x,返回:t}。

当发现一个这样的表达式:y=f(2),我们就去找“定义f”这个字眼,找到后,用2按照定义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返回“返回”中指定的值。比如这里返回4。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定义f:

定义f(x)为{计算方法:

如果x为1,则t=2;

如果x为2,则t=4;

如果x为3,则t=6;

如果x为4,则t=8;返回:t}。

虽然复杂,但是同样满足要求,对于使用者来说,这2个f的定义都是正确的。

计算机程序借用了这一概念,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另外程序中的函数不仅能够完成从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映射,还能够完成一些其他操作,如打印、显示等等,是名副其实的“功能”(function:功能)。

比如对于集合A{0,1,,65535};B{0,1},要构造这样一个映射:所有A中偶数映射到B中的0,所有奇数映射到1。

传统的数学表示法:f(x)=(偶数:0;奇数:1)

程序表示为(java):

public static int f (int x) {

if (x%2==0)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如果我们把函数名f改为isEven,那么这个映射关系就变成一个判断是否偶数的函数了。

原函数是指对于一个定义在某区间的已知函数f(x),如果存在可导函数F(x),使得在该区间内的任一点都存在dF(x)=f(x)dx,则在该区间内就称函数F(x)为函数f(x)的原函数。 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分别是原来函数的值域与定义域;函数的反函数,本身也是一个函数;偶函数必无反函数;奇函数如果有反函数,其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函数的反函数,本身也是一个函数,由反函数的定义,原来函数也是其反函数的反函数,故函数的原来函数与反函数互称为反函数。

以上就是关于第一个使用函数符号f(x)的数学家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第一个使用函数符号f(x)的数学家是谁、函数是谁发明的、谁是谁的原函数怎么理解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699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