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氏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氏是什么,第1张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的伏羲氏时期。据《楚辞〉〉记载“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伏羲以前,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构木为巢的“有巢氏”还是族号,尚未有姓。

扩展资料

以龙为图腾与以鸟为图腾的原始氏族部落,不一定属于同一个氏族渊源。

“风”的古体字为“颺”,后简笔为“风”,代表的是龙蛇图腾,“风”是有角的、人格化的龙蛇之王;雄龙为龙,雌龙为蛟。

“凤”的古体字为“鴌、籶”,后统一为“凤”,代表的是禽鸟图腾,“凤”是有冠的、人格化的禽鸟之王;雄凤为凤,雌凤为凰。

风、凤二字的共通之处,就在于都有“凢”字偏旁,而“凢”字的含义就是天下、人世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姓

我国姓氏起源于上古时代的母系社会,大量形成于西周。其实我国的姓氏是分开的,是先有氏,后有姓的,现在是姓氏合一变成姓。

我国早期在母系氏族时期都是跟随母亲,故先有氏,比如黄帝为轩辕氏,颛顼为高阳氏,帝喾为高辛氏,这些都是氏族的表现。并且称呼当时的人某姓某氏,我国许多姓为女子旁,证明我国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

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由于重体力工作为男性,社会由母系转换成父系,孩子开始跟随父亲姓,但是由于父亲的姓是从母亲而来,因此有大量的姓为女旁。

我国姓氏有四季、方位、朝代等,但是大部分姓氏都是由姬姓而来,周武王伐纣灭商,分封兄弟子侄为各诸侯,这些人成为该国得姓始祖,这些姓氏分别是晋、郑、曹、赖等。因此我国姓氏起源母系氏族,姓氏大量形成于西周时期。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风姓。

据《帝王世纪》、《竹书纪年》、《文心雕龙》记载,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是风姓,它比上古八大姓要早五千年左右。由于它异常的古老,连我们的老祖宗黄帝,都对有没有风姓的人持怀疑态度。

风姓古老的原因,源自于伏羲女娲便是此姓,作为中国人一直公认的祖先,距今已有七千多年。不过风姓的源头并不是从伏羲流传下来的,其实这个姓氏已经存在了上万年,风氏源自于伏羲的父亲,上古三皇之首的燧人氏,他自立为“风”,这也就是是中国人最早的姓氏了。

姓氏简介

自古以来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先祖伏羲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姓氏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是——风。

1、风织女,是第一个叫风姓的人,是华夏(汉)族最早的女首领。

弇兹朝:君主织女氏风织女,立都天墉城(昆仑氏筑城),约1万5000年前-公元前7724年,纪元为女帝元年,以凤为图腾,弇兹朝为燧明朝分裂后燧人氏与弇兹氏合婚后建立的中古文明时代第一朝。弇兹朝分弇兹氏朝和弇兹帝朝,弇兹氏朝时间约1万5000年前-约公元前8000年,弇兹帝朝时间约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7724年。织女氏自立姓氏为“风”,共分风姓十部。弇兹朝约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把北极星命名为织女星(全称太乙织女星)。弇兹朝与燧明朝一起研创了十大发明,弇兹朝第一次诞生了以苎麻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弇兹朝的婚姻制度禁止人与兽通婚,始建“人道”的血缘婚姻制度。有文字符号记载始于弇兹朝末期,距今约九千年的文字文明记载由此开始。此朝人类可以称为新人类。

2、风伏羲,是最有名的一个叫风姓的人,是华夏(汉)族的首领。

凤女娲,本来姓凤,随夫也姓风,故又叫风女娲,在风伏羲死后是华夏(汉)族的女首领。

伏羲女娲朝:第一任君主青帝风伏羲,立都陈仓城,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纪元为罗奉元年。第二任君主凤女娲,纪元为女皇元年,以青龙和白蛇为图腾,立朝78位帝王。女皇二年(丙申,公元前7705),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击败共工氏,此战中女娲被尊称为圣母。女皇十年(甲辰,公元前7697),女娲宣布废除旧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

如果依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姜”是史料记载中中华名族最古老的姓。

原因:

由《史记-帝王世纪》记载,上古世系表如下:

伏羲→女娲→大庭→栢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浑混→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炎帝→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伯夷→禹

而最早有记载姓名的三皇五帝中,炎帝神农氏辈分最大,《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意思为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姜姓为我国最古老的姓氏。

扩展资料

1、姜姓与吕姓

姜姓自古多为皇族大家,不论是在封神榜中惨遭挖去双眼的姜皇后,还是同样在封神榜中大出风采的姜太公姜尚都是神农氏的嫡系传人。

姜尚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成为吕尚。

战国时期,姜姓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吕姓者,也有姓姜姓者,所以吕姓和姜姓也多为同宗同源,是神农氏老祖炎帝的后代。

2、上古八大姓

姜、姬、妫、姒、赢、姞、姚、妘(另一说法:姬、姜、姚、嬴、姒、妘、妫、妊)

3、八大姓其余姓氏起源

(1)姬姓起源:黄帝轩辕氏

(2)妫姓起源:舜帝

(3)姒姓起源:夏禹之母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

(4)赢姓起源:黄帝后代大费辅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后,舜帝赐他姓嬴。

(5)姞姓起源:黄帝二十五个孩子中的一个。

(6)姚姓起源:出自五帝之一舜的后裔,出自妫姓。

(7)妘姓起源: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

中国最早的“姓”,确切年代其实已无法考证,现在流行的各种说法都是根据古代文献、传说和现代学者对当时社会生活发展情况推测的,伪说谬误极多,目前学界普遍认可且有考古学例证的是“姬”、“姜”等。当然,这已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不排除母系社会之初人们以“石、林、水、火、风”等自然物为姓的可能。“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根据文献传说,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1]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 姚 、妫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说文》中有“姓”字,从女旁,生亦声。此字始出现时已比较晚。殷墟甲骨卜辞文字中虽已有几片残辞中见到“姓” ,但与《说文》所列这种会意兼形声的“姓”字似有不同,由于甲骨卜辞残破,其在卜辞中用法多不详,仅一片略能知道是作女子之名或字,此种加了女旁(性别符号)之字,一般只作为女子个人名号使用,不同于《说文》中的姓字。西周古文字中尚未见姓字。春秋时代中期末叶的齐器铭文中有一汉字,左边是“亻”字旁,右边是“生”,不从女,从人。这个汉字亦见于战国时代玺印文字[4] 。战国时代晚期秦诅楚文方有“姓”这一汉字。由此可知,“姓”字古义上要需从对文献记载爬梳整理去求得。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氏是什么、我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692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