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第一国际"

何为"第一国际",第1张

第一国际

First International

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K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成立过程波兰1863年反对沙俄的起义推动了第一国际的成立。1863年7月22日,工人联合会伦敦理事会召开群众大会,抗议沙皇俄国镇压波兰起义,声援波兰人民的正义斗争。1864年9月28日,英国工联在伦敦圣马丁堂召开群众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爱尔兰的工人代表以及一些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大会根据英法工人代表的提议,决定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工人协会,并选出一个有21个成员的临时委员会(该委员会从1864年10月18日起称为中央委员会,1866年夏改名总委员会),国际工人协会宣告成立。1864年10月5日,国际举行临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代表各国的委员,连同原已选出的委员,共50人;会议还选出一个由9人组成的起草章程的专门委员会(小委员会)。马克思出席国际成立大会,并被选入临时委员会和小委员会。马克思为协会起草《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1866年9月日内瓦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称为《国际工人协会章程》,1871年9月伦敦代表会议修改后称作《国际工人协会共同规章》),并于1864年11月1日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获得通过。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统一战线思想,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宣布工人运动的基本原则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规定在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前提和条件下,允许一切工人团体参加。协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马克思在国际内的正式职务是总委员会委员。实际上他领导着协会总委员会的全部工作,是国际的真正领袖,每届总委员会的“灵魂”。总委员会所发表的一切文件几乎都出于马克思的手笔。F恩格斯在1870年10月4日被选为总委员会委员。

主要活动协会的目的是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反对压迫者而斗争。协会成立后,总委员会把对敌斗争放在首要地位。协会支持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声援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保卫巴黎公社和救援巴黎公社成员等等,突出地表明国际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国际主义本质。

在对外部敌人进行斗争的同时和前提下,协会总委员会在内部对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进行斗争,主要是反对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

鉴于巴黎公社后欧洲大陆上反动势力猖獗,以及布朗基派极左分子企图利用国际进行冒险活动,大会决定将总委员会迁往纽约。总委员会委员全部更新,核心由北美联合会的***FA左尔格等组成。海牙代表大会实际上是国际的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对各种小资产阶级宗派社会主义的胜利。

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国际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去,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使各国工人逐渐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作好了准备。第一国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重要阶段。在巴黎公社后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运动面临的直接任务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考虑到,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它的继续存在会成为工人运动的一种桎梏,必须让国际这种组织形式退到后台去,而过渡到新的组织形式。国际于1876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代表会议上正式宣布解散。

第二、第三国际见下面的网站:

>

2、成立地址不同: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地址是在巴黎。第三国际总部位于莫斯科。

3、成员不同:第三国际成员最多时包括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组织、400多万党员,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13次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第一国际成员是工人和各国无产阶级。

扩展资料:

第一国际对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贡献:

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密切相关的,世界无产阶级与世界资产阶级是密切相关的,甚至是同生共存的。因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演化中的基本命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中,共产主义事业是国际性的或世界性的。这是因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经济状况是国际性的,面对的阶级敌人是国际性的,解放条件是国际性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还密切关注中国革命、俄国革命与欧洲革命甚至世界革命的互动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国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国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国际

国际在欧美各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它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统治地位作了准备,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奠定了基础。在巴黎公社后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运动面临的直接任务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考虑到,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它的继续存在会成为工人运动的一种桎梏,必须让国际这种组织形式退到后台去,而过渡到新的组织形式。国际于1876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代表会议上正式宣布解散。ВИ列宁指出,第一国际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国工人运动无比壮大的时代,即工人运动广泛发展的时代,各民族国家内相继成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时代。

现在的国际工人协会只是一群无政府主义者的集合,他们自称继承了第一国际的衣钵。虽然它的存在更多地只是某种象征意义,但到2001年时,其中一群充满活力、思想开放的自由社会主义者创立了一个名为“自由主义国际联合体”(Libertari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LIS)的组织。其成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组织,如西班牙的Confederac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法国的l’Alternative Libertaire,乌拉圭无政府主义联盟(Uruguayan Anarchist Federation)等等。另外,最近几年,在反新自由主义运动中无政府主义的力量发展迅速,其中部分是IWMA的功劳,部分是LIS的成果,但还有很多成就只是局限在各国的内部。

第一国际 社会主义先觉者很早就主张各国工人运动有国际的联络和国际的组织之必要了。把这个必要说得最明白,最不含糊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远在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起草的「***宣言」中就断言「无产阶级无祖国」,就喊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自此以后,他们的思想和斗争就浸透这种国际主义精神。 到了1864年,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次表现为组织形式。这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决议创立一个「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为诸国工人团体联络机关。这个新团体的名称直译应为「国际工人协会」,这里「国际」二字是作形容词用的。即「英法德意诸国工人联合会」之意。马克思当时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这个新团体工作,渐渐以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整个组织了。不久,会务大大开展,小国工人也来参加这个组织,遂成为世界上一种势力,为诸国政府所畏惧。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字,简称为「International」(「国际的」)以后成了习惯,整个团体就叫做「第一国际」了。这是第一次,这个形容词变成了名词。 第二国际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 成立过程 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F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W李卜克内西、A倍倍尔、E-M瓦扬、P拉法格 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第二国际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进行活动的。这时欧美工人运动在向横广方面扩展,各国处于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展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时期。适应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它没有发表过成立宣言或纲领性文献,而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没有机关报。直到1900年巴黎大会上才决定成立常务委员会,名为社会党国际局(1905年后改称社会党国际局执行委员会),由每个国家的党选派代表一名(后增为两名)组成。 共产国际概述 [编辑本段]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破产,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各国***的建立,客观形势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文件,宣告第三国际成立。它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它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各国***是它的支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代表大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向各国支部发布指示和监督他们的工作。总部设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领导过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欧洲、美洲、亚洲帮助各国先进工人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协助他们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加速了各国***的成长。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许多失误,特别是长有时受斯大林大国沙文主义错误的干扰,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过消极影响,其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曾影响了各党的独立自主和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有效地组织反法西斯的斗争,经各国***同意,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机关刊物是《共产国际》和《国际新闻通讯》。

1、成立时间不同: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1889–1916)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第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列宁领导创建,存在于1919~1943年。

2、成立地址不同: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地址是在巴黎。第三国际总部位于莫斯科。

3、成员不同:第三国际成员最多时包括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组织、400多万党员,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13次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第一国际成员是工人和各国无产阶级。

扩展资料:

第一国际对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贡献:

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密切相关的,世界无产阶级与世界资产阶级是密切相关的,甚至是同生共存的。因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演化中的基本命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中,共产主义事业是国际性的或世界性的。这是因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经济状况是国际性的,面对的阶级敌人是国际性的,解放条件是国际性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还密切关注中国革命、俄国革命与欧洲革命甚至世界革命的互动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国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国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国际

以上就是关于何为"第一国际"全部的内容,包括:何为"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的区别、第一国际的历史作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670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