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帝不杀刘寅会死吗

更始帝不杀刘寅会死吗,第1张

不会死,但就当不了皇帝了。从小到大,再到起义,刘寅都是领头人物,但天命所不归。由于刘寅才能与名气太过高,当时的更始帝以及绿林诸将联手将其杀害。悲呼,一代英雄竞遭小人暗算,如此早逝。不过假若刘寅不死,登临皇位的也必是刘寅而不是刘秀

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翻译为: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倔强缺少见识,然而一向尊敬王常,于是都感激地说。

原文: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áng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译文:王常字颜卿,是颍川郡舞阳人。王莽末年,替弟弟报仇,逃亡到江夏。不久,和王凤、王匡等人在云杜绿林起兵,聚集了几万人,用王常为将佐,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后来和成丹、张卬另领兵进驻南郡蓝口,号称下江兵。(王常他们)率领部队在上唐与荆州刺史激战,大败刑州守军,接着向北攻到宜秋。

原文: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常还,具为丹、卬言之。丹、卬负其众,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译文:这时,(刘伯升等率领的)汉军和(王匡等率领的)新市兵、(陈牧等率领的)平林兵都在小长安被打败,各路人马准备解散离开。刘伯升听说下江军在宜秋,立即和光武帝以及李通一起到王常的军营拜访,说:“希望见下江一位贤将,一起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同推举王常。刘伯升见到王常,用联合的好处来劝说王常。王常恍然大悟,说:“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义。现在刘氏又兴盛起来,就是真正的君主。我确实想为汉朝献身付出,辅助(刘氏)成就大功业。王常回来后,详细地向成丹、张卬说明了情况。成丹、张卬倚仗自己的部队人多,都说:“大丈夫已经起义,应该各自做主,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王常一心只想归顺汉朝,就慢慢说服下江军的将帅说:“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代,所以王莽能够趁机篡位。(王莽)拥有天下后,政令苛刻严酷,时问久了就失去了民心。做大事,应当要下顺应民心,上符合天意,功业才可以成就。如果依仗强大勇猛,放纵情感欲望,即使得到了天下,一定会再失去它。凭秦朝、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如果)按照这种做法行事,是走向灭亡的道路啊。”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倔强缺少见识,然而一向尊敬王常,于是都感激地说:“(如果)没有王将军,我们这些人差一点陷入不义(的境地)。愿恭敬地接受教诲。”(王常)立即带领军队和汉军及新市兵、平林兵会合。

原文: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wěi、张卬等不听,欲立更始。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

译文:等到众将领商议确立王室的时候,只有王常和南阳的士大夫同心想拥立刘伯升,然而朱鲔、张卬等人不听从,想拥立更始帝。等到更始帝登基,任命王常担任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

原文: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译文:更始帝战败,建武二年夏天,王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洛阳去,裸露上身自行归降。光武帝见到王常很高兴,慰劳他说:“王廷尉很辛苦。(我)常常想起从前(我们)一起经历艰难困苦,没有哪一天能忘记。后来一直没有来往,怎么违背了往常(辅佐真主的)话呢?”王常磕头谢罪说:“更始帝不嫌弃我这个臣子,任命我担任南州长官。赤眉军攻入长安打败更始帝的部队,(我)灰心失望,以为天下又失去了纲常法纪。听说陛下在河北登基,(我)心明眼亮。今天能够在朝廷里见到陛下,即使死了也没有留下遗憾了。”光武帝笑着说:“我和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不担忧南方了。”(光武帝)特地加以赏赐,授以(王常)左曹这一官职,封为山桑侯。

王常生平

王莽末年,为弟报仇,逃亡江夏。后来加入绿林军,担任偏将,攻打邻县。23年,更始帝即位,以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

更始帝建都长安,命署南阳太守事务,自行生杀赏罚大权,晋封邓王,赐姓刘氏。

更始帝失败后,归附光武帝刘秀,担任左曹,封山桑侯。受命攻打邓奉、董欣,平定各处屯聚军队。29年,攻下湖陵,打败苏茂和庞萌,又与骑都尉王霸平定沛郡乱贼。

     《三国演义》每部分的描写都有一定含义或者铺垫,下面就说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部分。

      话说在孙策攻打刘繇、王朗部分,有一个细节描写显得无关紧要。那就是孙策探访汉光武庙。这部分的描写与上下文之间显得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却是一个铺垫。

     孙策领兵于神亭岭被下营,因夜里发梦梦到汉光武帝召见自己,于是便到庙焚香。这就很奇怪了。小说里面这类装神扮鬼之事甚多,且多与故事情节发展有所关联,那么这个汉光武帝又是谁呢?

      汉光武帝,即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一个哥哥刘縯。刘縯字伯升,是个侠士,为人仗义执言,做事光明磊落,言必行,行必果。书上称赞:

      而刘秀则是另外一副面貌:“性勤稼穑”、“直柔”、“好图谶”、“雅不喜听音乐”,很明显,是个厚实之人。以至于被哥哥刘縯说他像刘邦哥哥刘仲那样是个老实巴交、梦想劳动致富的人。实在刘秀是看不出一星半点会主动造反的苗头。

     事实也确实如此,王莽新朝末年,首先在南阳起义的刘氏宗族就是哥哥刘縯。此时刘秀在干什么?“卖谷于宛”。刘秀认为此时起兵为时尚早,但考虑到哥哥刘縯肯定会起兵,自己骨肉相连无可回避,于是才跟随刘縯。

     作为一支起义军的最高指挥,刘縯确实是一位很不错的领袖,然而却惨遭毒手。刘縯死后,全部班底归于刘秀麾下。在刘秀没有自己的谋臣、勇将和武装的创业前期,当时的有志之士说起刘秀,一直是“刘伯升兄弟”,说到刘秀必然先想起刘縯。刘縯已经死了,刘秀却成了“刘縯和刘秀兄弟俩”的代表!

     可见刘縯在世时组成了多大的一个班底、获得了多大的声誉。而他的去世则是给自己弟弟刘秀留下巨大财富。

     说到这里,有没有感觉作者所打下的铺垫?刘縯是个侠气之人,起兵之后,创造了丰厚的家底,却在上升期间突然去世,由弟弟接班。孙策是个叱咤沙场之人,接手父亲的家底,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更大的战绩,迎来自己事业的上升期。此时却遇到了刘秀的“召唤”。是不是也是一种暗示,暗示孙策将来也会撒手归天,给弟弟孙权留下丰厚的江东家底?

     书中到这里其实并不明显。因为一般来说不会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细节,认为是孙策心血来潮想去谢神而已。作为一部著名小说,作者对书中各部分都进行用心地雕琢,基本不会出现指向不明、含义不清的段落。觉得一段落无关紧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发现而已。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把味、隐含晦涩的内容,下次我将会讲一件曹操、曹丕之间含蓄的事情。

以上就是关于更始帝不杀刘寅会死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更始帝不杀刘寅会死吗、下江诸将素敬常,乃皆谢曰翻译、孙策感神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6624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