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情力

什么是共情力,第1张

共情(empathy),也叫换位思考,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能力,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Hoffman教授认为,共情能力是一种人类生而具备且必不可少的能力。

有趣的是,大多数对他人情绪敏感又反应强烈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因为太能感同身受,也就是共情能力过强。但事实上,真正的共情和上述的两种对他人情绪敏感的情况之间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共情的出发点是为他人的利益,而不是为自身的利益——共情是为了理解、体谅和缓和他人的苦难,而并非是出于自我保护。

01

什么是共情?

聊天无法进行下去,就是因为两人缺少共情。共情又叫同感、同理心、感同身受等。

在咨询中,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叫共情。

咨询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体验求助者,会让求助者感到自己不被咨询师理解和接纳,这样很难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也打击了求助者继续咨询的动机。

共情就是能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的观点,咨询时的共情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

第二,放下自己的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的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

第三,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02

共情的目的:

理解他人的情感,借此明白他人的内心世界以及真正的问题所在,最终帮助当事人做出有效的改变。

咨询师通过共情,可以从求助者视角看问题,准确理解求助者把握他的内心世界。求助者能够感到被接纳,在心理上产生满足和愉快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师的共情,可以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有利于咨询双方的彼此理解和沟通。

03

如何做到共情?

著名的护理学家Teresa认为共情有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能站在对方立场上认同他的观点。

第二,不要对他人进行评论。

第三,识别他人情绪,并尝试与他交流。

04

如何提高共情能力:

001需要从求助者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的问题。

002与求助者一起感受情绪和情感层面的内容。而非过多的从认知层面对事物进行分析。分析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它会压制我们的情感。

003接受和认同求助者的感受,不轻易评价,不随意否定。

让求助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然后探寻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而非批判其对错好坏。

004用更准确和确切的情绪词汇清晰地反映出求助者的内心感受。就像委屈、难过、失望、苦闷、绝望、悲伤等等情绪。

如果能够准确的说出求助者内心体验,那么就会让求助者感到被理解,大大的缩小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共情分不同层次,最高境界是要听出对方没有说出的隐含意思,说出对方真正想听的语言。

05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培训自己的共情力。

共情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与倾诉者有相同的经历。而是要设身处地的从对方角度来体验和感受。即使自己没有经历,也完全可以感同身受,是生活中最大一个共性,就如我们看到的电视中一些苦难的情景,会情不自禁的感到难过,即使我们未经历过这些情景,但难过却是相同的。

共情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理解,即使处于困境中也能够感受到温暖(不那么孤独)。

高共情能力者从某方面看是情商高、懂得察言观色、善解人意、包容性极强、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高共情者也是极度敏感、很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容易过度付出,错误牺牲、太在乎别人看法,容易丢失自己,是更容易为人际关系和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折磨的焦虑抑郁的一批人。

因此,共情价值反而是通过克制实现的,即,克制自己的表达欲以及克制自己的情绪。

共情不是借助推理达成的。

假设我们把共情的特点归结为适当性,把推理的特点归结为精准性,那么

共情(感性确定性)比推理(知性确定性)好用、易得。

在日常生活中,在感官世界里,共情(这种确定性级别)就够用了。

在学术上,在概念世界里,共情价值难显,推理大行其道。

共情就是用你认为别人会用的那种视角去体验生活的能力。其中分为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认知共情指即使在没有任何情绪传染的情况下,也能理解他人脑海中想法的能力。情绪共情指如果你受苦会让我难过,会让我也身临其境般体验到你的感受。共情能力是分等级的,从0到6,分成了6个级别。

如何判断自己的共情能力是否偏高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然后真诚的回答自己。"对方开心,我才会感觉开心。""当别人需要我时,我很难说不。""我经常因别人的事情,操劳分心。"如果你的回答都是"是"的话,那也基本上拥有了比较高的共情能力。说说共情能力太强的人的日常生活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三观非常正,而且可以无障碍地接纳并理解很多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包容性很强。很轻易地就可以解读正在和自己交流的别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和顺着别人的情感导向说下去,进而让别人感觉和自己聊天很舒服而且三观很合,但自己本身并没有太多正反馈。但在别人不想和你多废话的时候也能感受得非常明显,当一个人并无意在与你的沟通中浪费太多时间时,他的精神是一种关闭的状态,而对此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以做的,相反因为过于敏感,自己会更能放大别人在聊天时的"不想聊下去"那一部分的意图。共情而不能改变别人的情感还是一种很无力的感受。可以敏锐地察觉出别人的交流雷区并避开,也就是和别人的交往不会经历很糟糕的好感度滑坡事件,也不会成为网上所说的直男癌。成为很多好友的贴心树洞一样的存在,因为可以给人一种我与你思维一体,我在和你一起想怎么解决你的问题的感受

在20世纪,因研究“共情”而声名大震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是这样对其进行表诉的:共情是理解另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般。但同时,你也时刻记得,你和他还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个人,而不是成为了他。共情还意味着让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

另外罗杰斯在自己的文章中对于“共情”还有着 这样的描述:“渐渐地,我所理解的共情被扩大成一个咨询师的感受能力。当我和来访者共情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我体内升起一些无法言明的东西需要被表达。这可能听起来有些奇怪,也许有点让你摸不着边。但是我发现,每当我把这些无法言明的东西表达出来的时候,来访者都会从中找到共鸣,并终于为他们那些模糊的思绪和情感找到出口。”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共情”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尽可能地去“感同身受”,它是一种能设身处地来体验他人处境,从而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是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共情是一种能力,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罗杰斯:“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即《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即《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举个例子。你坐在公共汽车上,这时上来一位老人或者一位孕妇或者一位幼儿,他们走到你的座位旁站住了,这时你会感觉不安吗,会有不忍吗?如果有,那么你就已经具备了共情的能力。如果见到他们你就条件反射似的站起来让座,那么,你不仅具备了共情的能力,而且已经养成了利他的习惯。

共情往往和情商有关。朋友和你说 “我今天去药店拿药看到一条爆炸性新闻。”,你怎么回答?

A:“什么新闻?快讲讲!”

B:你怎么去药店了,哪里不舒服?

C:我今天忙一天,好累啊。

共情能力的强弱显示在情商层次中,一阶:只倾听自己的感觉;二阶:开始表达自己的感觉。同时不同的人会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情商外在表现;三阶:开始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四阶:用体谅来回应他人的感觉。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

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这就是共情。

你觉得共情力高的人会更快乐么?我有一个闺蜜,我感觉应该是我认识的人中情商最高的了,颜值虽然不高、但不影响她的好人缘,在陌生人中间总是率先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经常能与刚认识的人聊的很亲热,迅速成为好朋友。这一点我非常佩服,也很羡慕。

经过我长期的观察,我发现此人除了生性随和、善于交谈之外,她有非常明显的共情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很能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特别能理解他人的感受。比如她曾经跟我说过,假如她跟谁吵了架,很生气,她会立刻拼命的想对方的好处,这么一来她的气就消了一大半,或者在路上走路看到一枚图钉,她会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因为她怕别人会踩上。这种例子可能不完全贴合共情这个概念,但我认为所谓的共情一定是建立在感同身受、能够在意他人关心他人的基础之上,对他人的好处存在感恩之心。这种人凡事不会太纠结,尤其是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上能想的开,在工作和生活中更能得到乐趣和满足,所以就更能体验到幸福。

所以,共情能力是一个人感知世界的基本能力,也是与他人交往是否长久愉快的重要素质。这个看似简单,除非是从小耳濡目染习得的素质,否则实际需要长久的有意识的培养,因为自我中心和自私自利是很难改变的。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共情力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共情力、心理咨询基本理念:什么是共情、什么是共情,为什么人会有共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647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