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的意思

佛系的意思,第1张

佛系的意思是指一种文化和生活态度,对任何事物都无欲无求,不人与争抢的状态。

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该词语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之后网络传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网络词语。

佛系的介绍

2017年11月,网络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提出“佛系追星”的说法,“佛系追星”的灵魂内核在于“不撕不吵,淡定自若,冷淡处之”。

11月21日,微信公众号“留通社”发布文章《胃垮了,头秃了,离婚了,90后又开始追求佛系生活了?》,“佛系”一词进入大众视野。同日,微信公众号“新世相”发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将“佛系”文化推向高潮。

随着“佛系”使用范围的扩展与语义内涵的引申,“佛系”已经由名词向形容词扩展与转化,其扩展用法主要是充当谓语、补语。

“佛系”使用领域广泛,从娱乐领域扩散到体育、商业、财经、广告、政治、汽车等各领域。如2018年1月21日,日本的佛系游戏——《旅行青蛙》开始占据中国App Store免费游戏榜榜首。

佛系,一种网络流行词,大致意思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态度。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比如说 :

“佛系员工”大概意思就是保证自己的工作量,但不会有过高的追高,保证按时完成按量完成工作,并不会有过高的期望和野心

“佛系青年” 大概意思是指那些在快节    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

还有“佛系90后”“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等等。

1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2佛系的意思是看淡一切,有目的地放下,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3它指的是专注于事情发生的过程,抱着尽人事知天命的心态,不注重结果,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4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标签不是丧,是三分调侃七分从容的自我消解。

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该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成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态状态和人生态度。该词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词语。

中文名

佛系

性质

网络流行词

含义

一种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佛系是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专注于事情发生的过程, 抱着尽人事知天命的心态,不注重结果。

和时下许多流行的青少年亚文化一样,佛系一词的起源也是在日本。

早在2014年,日本一家杂志就介绍过“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佛系其实这个词跟佛教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借鉴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方式。

佛系的核心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举个例子,佛系员工就被描绘成“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

三分调侃七分从容的自我消解,正如宗教中的佛有自己的信仰,不是消极逃避。而是将合理的欲望转变为积极能量,在前进的路上持这种心态,摆脱各种矛盾焦虑成为快乐的人。

扩展资料:

而在中国,佛系一词直到2017年才逐渐走红。这一年的4月,饭圈出现“佛系追星”一词,核心就是不撕。而在2017年9月,微博博主@奶骑本骑,发了一条内容为“佛系追星一刚,受教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的博文,并且提到了“佛系追星”一词的释义,转发量超过两万,使得该词就此爆红网络,被更多人所熟知。

2017年11月21日,微信公号“留通社”发布与90后相关文章《胃垮了,头秃了,离婚了,90后又开始追求佛系生活了?》,佛系一词终于脱离垂直圈子,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而到了2017年12月11日,一向善于售卖概念的微信公号“新世相”发文《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文章开篇便是“手里的保温杯水温未凉,办公室的 90 后已经找到人生新方向:他们宣布成佛了。”

该文成功将“佛系文化”推向高潮。之后,社交平台上,佛系买家、佛系综艺、佛系球迷、佛系养生、佛系育儿、佛系打车等词瞬间火爆异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系

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该词语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之后网络传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网络词语。

佛系这个词其实和佛教没什么关系,因为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又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现实,就只能选择逃避,所以很多时候说出来“随便”,都只是因为无能为力,而使用的消极的行为。这种方式能让你在短期内获得舒适,安于现状,不上进,随心所欲。这体现的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焦虑,越来越多人用这个词来标榜自己,选择安逸而不是奋斗。这种心态其实放在小事上还好,但是该努力该奋斗的时候,是不行的。

当一个年轻人选择佛系工作,只要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就心满意足了,这样子的工作会使人慢慢的退化,在成长的路上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不是维持现状就够了,时代发展太快,不进步,终有一天就会被淘汰。

当一个人选择佛系的生活,不管做什么都可以无所谓,得不到的都释然,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了特别想要得到的东西,和朋友出去玩也是各种不在意,长此以往,对身边的事物都会失去热情。没有坚定的自我,“佛系青年”一般都是随波逐流,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怎么活都行。

有很多人会把“佛系”和“丧”等同起来,但是两者也是有区别的,佛系文化代表的是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被动放弃;丧文化指的却是一种对这个世界的绝望,主动放弃。作为当代年轻人,还是要有冲劲,年轻人丧失斗志,不但是年轻人自己的损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这周分享万维刚老师专栏里关于什么是佛系的一篇文章。

"前段时间「佛系」这个词特别火。咱们就借助总结《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这本书,来回顾一下什么是苦、烦恼、无我、无常、冥想、正念、色即是空、涅槃、贪嗔痴等等概念,也再次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才是「佛系」。"

1“苦”的巴利语,是 dukkha。英文中对 dukkha 的正统翻译,是“suffering”,正好对应中文的“苦”。

2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基因,我们要吃饭,要找到性伴侣生孩子,而为了加强自己的生存权和生育权,我们还要打败竞争对手,还要获得声望。因此,自然选择给我们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那些事,你能获得快乐。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 第三、对于以上两点,大脑应该专注于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

3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做诱饵,来使得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永远在追求,偶尔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快乐,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所谓快乐,其实是个错觉。

4所以,“苦”其实就是“不满足”。

烦恼

1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让我们能对外部的环境做出一个好坏判断。而这些编码可能出错。

2第一种错误是环境变了编码没变。第二种错误叫做“假阳性”。我们的很多情绪都是错觉。进化设定我们的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所以烦恼可能是“空”的。

无我

1“无我”,就是你并不存在。

2五蕴的解释: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

色蕴(physical body),就是人的身体,英文中经常把“色”这个字翻译成“form(形态)”,这里指代人的身体;

受蕴(basic feelings), 就是人的基本感情,比如痛苦、高兴、担忧;

想蕴(perceptions),就是人的基本感知,比如视觉、听觉、嗅觉;

行蕴(mental formations),它说的是我们的精神形态,也就是想法和行为,包括一些复杂的思想、我们做事的习惯和倾向性;

识蕴(consciousness),就是人的意识。

3五蕴都不是自我。《五蕴皆空经》说,人的身体、感情、感知、想法行为,甚至意识,都不属于“真正的自我”。

4“真正的自我”到底存不存在,都是一个问题。现代科学研究至少证实了,我们大脑中并非只有一个自我,而且我们经常自己骗自己。

无常

1自然选择给人的大脑提供了七个思想模块:自我保护、吸引配偶、保住配偶、群体认同感、关爱亲属、社会地位、避免疾病。

2“模块论”给佛陀说的“无常”,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人并没有恒定的自我,你在不同时刻其实是被不同的思维模块所左右。求偶模块说了算的时候,你是一个形象,自保模块说了算的时候,你是另一个形象。

3模块占据你大脑的方法,是感情。每个模块都向你输出一个感情,哪个感情强,哪个就容易抓住你的注意力。而且这些模块还根本不靠谱,他们给你出的主意常常根本就是坏主意。你被“他们”迷惑,他们不是“你”,这正是佛陀说的“五蕴皆空”和“无我”。

冥想

1佛学其实是特别讲究实践的,它并不仅仅是个理论体系,更是修行。练习的方法,就是静坐冥想。

2达到能专注很长时间的水平,你就有两个门派的选择。佛学有个说法叫“八正道”,我们大约可以粗略地理解成修行的八种方法。八正道的第七叫“正念”,第八叫“正定”。

3如果你选择一直保持专注呼吸的状态,你的功夫就是“正定”,这是小乘佛教的修炼方法。而在内观中,通过专注呼吸达到正定只是基本功。

4正定以后是正念,也就是美国流行的“mindfulness”。正念要求你把专注的功夫随时用在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上。你可以专注地欣赏一朵花,可以在吃饭的时候专注地去体会饭菜的味道,专注于什么都可以。

5冥想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你能够不受强烈感情的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开。更高的层次,则是能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都剥离开,真正做到专注呼吸,不想其他。

6冥想的四个矛盾:

你越想要专注,反而越难做到专注。

最需要冥想训练的那些人,恰恰是最不容易进入冥想状态的人。

你越是拒绝某个想法或者情绪,你越要和它对抗,你就越受它控制。

你越是了解“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是情绪在控制人”这个道理,你就越能不受情绪的控制。

正念自控

1大脑随时被各个模块接管,谁的声音更大谁就做主 —— 而每个模块,都是感情模块。决策,其实是感情和感情的竞争。理性的作用是给感情提供信息和辅助。

2“正念冥想”:佛学自控法,是打断正反馈,不让相关模块获得即时奖励和满足感。冥想的时候,我们练习任凭各种情感在眼前过但是不参与,练的就是这个功夫。

3意志力方法是“对抗”,正念方法是“化解”。正念冥想,是一种有效的自控方法 —— 要点在于接受和分析感情,而不是对抗感情。

色即是空

1自然选择要求我们对周围事物迅速做出好坏评判,这样才能有利于生存。这个快速评判,就是事物让我们产生的感情,就是我们赋予事物的内涵 —— 就是“色”。

2所谓“空”,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空的,而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内涵”,是空的。

3“色”(内涵)的四个特征:它是自动产生的、它会受到故事的影响、它都是主观的、无感则无视。

4我们赋予世界的内涵都是主观和充满矛盾的,“色”会影响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体验。那如果不带有色的眼镜看,世界将是一个“无色”的世界,而“无色”会让你感到世界是“空”的。

5当你认识到空和无色的时候,再去看万事万物,你看到的东西就会比以前看到的更真实。人们对这些东西先入为主的各种感触,其实是不真实的。

6经常有人说佛学会不会让人失去生活的乐趣、看什么东西都没意思?其实并非如此,佛学是让人更自由,是让你能够自由选择你想要体察什么东西。排除主观想象的干扰,你能获取更丰富的体验。那将是更大的乐趣和幸福感。

贪嗔痴

1贪,就是被一个事物所吸引。钱财、异性或者名声,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你想得到,这种感情就叫贪。

2嗔,中文字面意思是愤怒,但它泛指一切负面情绪。凡是你对什么东西有负面情绪,想排斥,都叫嗔。

3贪 + 嗔 = 痴。

涅槃

1涅槃有四个特征:完美的幸福感、彻底的平静感、内心完全的自由、对周围事物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2“缘起”就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缘起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因果链条。每件事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每件事发生又都会有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是另外一件事的原因。而属于人的一条特殊缘起链条,叫做“十二因缘” ——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死

3从“六入”到“爱”直观的解释 —

所谓“六入”,就是人的感官; 因为有感官,我们就和外部的世界发生了接触,这就是“触”; 因为“触”,我们就对事物有了好坏评价,这就是“受”; 因为有“受”,就有了你想要和不想要的,这就是“爱”,也就是 tanha。

4我们就生活在这个因缘之中。或者你也可以说,我们是被因缘所控制。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条件的”。涅槃,就是摆脱了因缘的控制,变成了“无条件的”。

什么是「佛系」

1佛法一直说的是不要被感情所控制。冥想只是观察感情,不是要消灭感情。佛陀真正反对的是被某个东西劫持。

2佛陀本人活着的时候,可是非常积极进取的。他到各地发表演讲,跟人搞辩论直播,每次都必须自己赢了才高兴。他带了很多徒弟,留下一大堆话。佛陀是在做一个事业,而且他也在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

3佛法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修行的目的是不受自己情感的控制、不受外部刺激的控制,是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是自己的自由选择。

4佛学的意义,就是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以上就是关于佛系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佛系的意思、什么是佛系、佛系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形容一个人很佛系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627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