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就是:聪敏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就是:默默的记住读书的内容 ,学习不知满足,教会他人不知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的追求知识的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意思是:学习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的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上面是这样记述的,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扩展资料

这是论语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孔文子的贵族,他德行不佳,但是仍然被给与了谥号为”文“,文这个字,在当时的谥法中地位极高,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于是就向孔子询问原因。

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他告诉子贡孔文子谥的来由,说孔文子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聪敏,并且地位高,却能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因而谥号为”文“为大家做出榜样。

这段话出自于《论语》,讲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日常言行的文集,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等。

一、这段话意思的解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这就是字面意思,讲一个人天资聪慧又勤奋,特别喜欢去了解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并且不以向比自己差的人询问而感到羞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学习态度,才能称之为知道。这是讲一个人要诚实,遇到不懂的东西不能装懂。真实地表达自己才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态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己默默记下学习到的东西,并且追求知识永远不觉得厌烦,教导别人知识也不会觉得疲倦。

二、这其实是三句话,具体的出处是不一样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子由,你到底知道不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于《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孔子一句谦虚的话,说这种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默默记住学习的内容,学习知识不厌烦,教导他人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这一段话本身并不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论语》章节。不过这些都是讲学习态度的,连在一起也没有突兀的地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敏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的记住读书的内容,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全文

67016

热心网友 2019-11-2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实事求是才是智慧。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

才思敏捷又好学习不要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的记住自己学过的知识集分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3457

热心网友 2019-11-2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敏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的记住读书的内容,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全文

1283

快翔奔奔 LV12019-11-2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敏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的记住读书的内容,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全文

1252

热心网友 2019-11-2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无知而又好学的人不已向地位比自己低学时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无知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已向地位比自己低学时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一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无知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已向地位比自己低学时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无知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已向地位比自己低学时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就是知道就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无知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已向地位比自己低学时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就是知道就是你敏而好学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作品鉴赏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上就是关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625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