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怎么死的

孔融怎么死的,第1张

被曹操所杀。

汉献帝建都许昌后,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被封为太中大夫。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不仅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让梨的孔融,最终被曹操杀害了,而且他犯的还是被灭了族的那种重罪。

三国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这时候拥护汉朝皇帝的有识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这边来,这些人中就包括孔融。说白了这一时期,大汉天子的权威还在,再加上曹操的力量还不够大,他对汉献帝还是比较客气的。这时候侍奉皇帝的大臣们,还没有看出曹操想称霸的野心。在这期间孔融和曹操的关系处的还是相当融洽的,这时候的曹操正好也有结交孔融的意思。毕竟孔融是名人的后代,在当时也有比较大名声。可以说有了孔融的辅佐,多多少少可以为曹操收买一些莘莘学子的心。

因为曹操对孔融不薄,所以孔融也极其的乐意为曹操服务。孔融还把自己的好朋友祢衡介绍给曹操认识。于是,祢衡又开始骂刘表 。刘彪受不了,祢衡就把送到黄祖那里。黄祖是个大块头。祢衡不高兴的时候,骂黄祖,黄祖杀了祢衡。曹操与袁绍的战争结束后,他的势力更加强大。这时,曹操开始不理皇帝,也不去朝廷,也不向咸帝汇报事情。孔融看到曹操的不屈之心,就开始在朝廷反对曹操。当时曹操正准备和刘表决斗。他不能让孔融毁了自己的事。他干脆成立了一个文字调查所,捡到孔融写的几篇有漏洞的文章,将孔融杀死。他被指控不孝

曹操在孔融的文章中找到了漏洞,大致意思是孩子长大后,不必孝顺父母,因为父亲生孩子是因为他想享受。母亲生孩子就像把东西放进锅里,刚刚熟。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感情。因此,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孔融就是这样被曹操消灭的,或者说他想加刑的。

孔融的一生可以说是很奇特的,小的时候因为“让梨”的事件成为尊敬师长爱护幼小的典范人物,单单是这么一件事情就被传了一千多年,然而老年却又被曹操冠上了“不孝”的罪名斩杀了。这前后看起来可谓是极其矛盾的,虽然一个人是会改变的,可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看上去完全不同的两种样子那么孔融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说起魏晋这个时代,就不能不提魏晋名士,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兰亭名士,他们狂放不羁,他们率性洒脱,而提到魏晋名士,那一定绕不过一个人——开魏晋名士风流之先河的孔融。

正所谓出名要趁早,跟孔融相比七岁砸缸的司马光,六岁称象的曹冲成名都算晚了,而且他有着成为网红的天然条件——孔子的第19世孙。顶着孔门后人的巨大光环,在千万双眼睛注目下,随便做一件小事可能都会被无限放大。因此在四岁那年,孔融因为让梨,理所当然成了那个时代的网红,享受着世人的赞誉,不过这时的孔融还只是个小网红,毕竟人家才四岁。

初尝甜头的孔融开始筹划着第二次曝光,只有不断地曝光曝光再曝光,保持着公众的关注度,才能长盛不衰,这一次他选择了借势营销,也叫追热点。

热点是当时的大名士李膺的一次私人聚会,参与者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年仅十岁的孔融按理说是没资格进入这个圈子的,可是挡不住人家聪明啊,一句“先祖孔子曾请教过你的祖上李耳(老子)一些学问,我们也算世交”,不仅征服了李膺,顺带圈了一批高质量的粉丝。有个陈韪的宾客打翻了醋坛子,说孔融“小时了了,大必未佳”。孔融马上反驳:“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毒舌本质尽显,这也是祸根,嘴下不饶人。这可是惹过董卓,骂过曹操的毒舌。

孔融真正成为一个超级大网红是16岁那年,他哥哥有个朋友被朝廷通缉,孔融因为偷偷收留他也就摊上事了。事情败露后,兄弟二人和孔妈妈 “一门争死”。这一次孔融彻底红了,誉满天下,也借此步入了仕途,这时候孔融的人生却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纵观孔融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青少年网红时期和给曹操添堵的中老年。孔融是打心底看不起曹操,更看不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心,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要结纳曹操,孔融怒而将其杀害,至此更加对曹操厌恶不已,凡是曹操赞同的他都要反对,凡是曹操反对的,他都赞成,处处唱反调。

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袁熙(袁绍儿子)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讽刺曹操这是自己作死。曹操:“我忍。”

曹操北讨乌桓,孔融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讽刺曹操欺负弱小。曹操:“我忍!”

曹操颁布禁酒令,孔融写信给曹操明确表明自己反对。曹操封“吴平侯”,封地在陈郡距许都仅三百里左右。孔融马上搬出《周礼》,言“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终于,曹操忍无可忍,杀了孔融,罪名是不孝。

这个罪名虽然有点可笑,跟我们所认知的孔融有较大差距,因为孔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父亲对儿子没有亲情,他生儿子的本意,是为了发泄情欲;母亲像瓶子,儿子像瓶子里的东西,母亲生儿子,就像从瓶子里倒东西出来,东西出来后,两者就没什么关系了。

鲁迅先生也曾叹息说,“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究其最终原因,还是孔融针对曹操的各种反对和各种"不让",才招致了杀身之祸。

多数家庭在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时,最喜欢讲的故事之一是孔融让梨。因此,孔融在很多幼小的心灵中是美德、智慧的化身,这种形象伴随着很多人的一生。但是,让梨之后的孔融怎么样了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以从小就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最终因为“道德污点”被处死,而且连累老婆孩子也被诛杀。

令人唏嘘的是,孔融一个9岁、一个7岁的孩子死前从容不迫,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孔融的惊世言论

据《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书记载,曹操诛杀孔融前曾陈述其罪状,其中最难以置信罪状,是孔融说过如下惊世言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父与子之间,哪有什么亲情探求结果的本源,不过是情与欲的产物而已。母与子之间,又怎么论也很简单,比如把一件东西寄放在瓦罐中,拿出东西之后,两者就不存在什么关系了。

这番言论在当年无疑是大逆不道的,拿父子、母子的关系进行出位演绎,即使放在今天也会引发争议。何况是千年之前以孝悌治国的汉朝,何况惊世言论的发表者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2、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虚名

以“不孝”之名被处死,孔融之死同他让梨的美德相比反差极大。但“道德污点”并非他被杀的唯一原因,对此《资治通鉴》有记载,称他“才疏意广,讫无成功。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虚名

翻译一下:孔融这个人志大才疏,做不在一件事。喜欢高谈阔论,取巧于官府,谈吐优雅,让人玩味传诵,但所述言论都无法具体实施。他只会口出狂言,言过其实,百般漏洞。虽然一时间可得人心,时间一长人们便看透了不再依附他。他所任用的官员,都是喜好标新立异的人,而且多数爱耍小聪明,性格轻浮。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只会玩嘴皮子,而无实际用处的人,关键时刻只会害人害已。对此,史书也曾有过生动的记载。

3、兵败被曹操收留

这样的清谈名士,和平年代应该可以博得一点儿英名,但在群雄争霸的东汉末年,孔融竟然还要领兵冲杀——黄巾军攻打北海郡时,孔融战败退守都昌。因兵少粮少,孤立无援,部下劝他联络袁绍、曹操、公孙瓒以求自保。

但孔融不听,倔脾气一来还把建议者杀了,导致部下离心离德。在袁谭的猛攻下,孔融的部队伤亡惨重,最后还有数百人。面对困境,孔融一不探查军情,二不商议对策,三不督战,仍沉迷于自恋之中。

史载,尽管都昌城外杀声震天,孔融却卧在案几上捧着书看,依旧同一帮“粉丝们”高谈阔论。最终城破只顾自己逃命,老婆孩子都被俘虏了。不过因为和曹操是老相识,因此被曹操收留,并到朝廷任职。

4、专以嘲讽曹操为能事

按理说兵败被曹操收留,还当了朝廷命官,孔融应该安心过好日子,至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但是孔融偏不,此后就专以嘲讽曹操为能事。

曹操打下邺城,曹丕娶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看不惯了,写一封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知何意,就询问孔融。孔融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想想今天所发生的事,对当年的事情就明白了。

曹操没跟孔融较量嘴上功夫,把帐记到了心里。后来曹操准备讨伐乌桓,孔融又说话了:“大将军远征海外,很有本事啊。不过,肃慎曾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起讨伐!”此番言论无疑是讥笑曹操不自量力、盲目举兵。

因战乱田地多有荒芜,粮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为此,曹操计划在民间禁酒。孔融写信给曹操表示反对,而且用言词“侮慢如常”。同时,还反对曹操封侯,二人还相互写信,进行论战甚至骂战。

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最终,无法再容忍的曹操下手处死了孔融,并指出他的5大罪状:

之一:孔融过去镇守北海郡,见天下大乱就招集一帮人,图谋不轨,说:“我本圣人之后,国家被宋人所灭。拥有天下的人,何必一定是卯金刀”。“卯金刀”是指刘姓,意指汉朝江山。

之二:曾与孙权的使者对话,诽谤朝廷。

之三:位列九卿,不遵守礼仪,不戴帻出门,常冒然闯进宫中。

之四:说什么“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之五:与祢衡相互吹嘘,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称祢衡“颜回再生”。实在大逆不道,辱没圣人声誉。

无法再容忍的曹操下手处死了孔融

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长大后因“不孝”被曹操处死。

曹操为何会以“不孝”的罪名杀害孔融。原因在于一篇文章,他提了一个观点:“亲子无亲论”。讲了一个什么意思呢?我们看看原文,根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我们单看这一段话,觉得孔融这是在为不孝找借口,简直就是“名教罪人”,实在是该杀。但如果我们熟悉汉末三国时代的社会风气的话,就不会这样说了。那么,当时是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呢?正如当时有一句童谣叫“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当时朝廷所提倡的“孝”已经成为了一种假名节了。

孔融长大后原因:

儒学变得越来越形式化,本来是以“孝廉”选官的,但“孝廉”变成了一种名声。而这种名声是可以被世家大族所操纵的,所以选了一批“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假名节之辈。这种虚伪的名节是对名节最大的破坏,而孔融则对这提出反抗,他要撕毁这层假面具。

正是因为“尚真”的主张,所以要在根源上摧毁这一假名节的根据,于是在理论上便提出了“亲子无亲论”。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无疑是“惑世诬民”,不容于“礼法”(用来麻醉民众的假礼法),所以孔融就被杀害了。他虽然被以“不孝”的罪名杀害了,但他恰恰是真孝。

我们再看看稍后的嵇康等人就明白了,“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表面看起来是反对名教,而在鲁迅看来,他们正是把名教当宝贝,所以容不得半点虚伪。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他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三国演义》里描述其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在当世有神童之称。

演义里孔融因为曾宣扬他认为“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就像容器和里面装的东西一样,分开就没有什么关系而父亲则是想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才生了孩子,所以,如果只有一样事物,如果父亲不好,就把食物给对自己好的人的观点,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残忍杀害。

但是一个以贤孝之名名扬天下的名仕被杀的真正原因真的是因为一个“不孝的观点”嘛,明显并不是,他被杀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下面我从几个主要原因上进行整理分析。

一、侮慢曹操

孔融被杀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其侮慢曹操,孔融心怀天下,所以对曹操的专横跋扈非常反感。并且一直孔融看不上曹操。觉得曹操才华不如自己,还经常讽刺曹操宦官出身,这就为他之后为曹操所杀埋下了伏笔。在曹操攻下邺城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将袁熙的妻子甄氏抢来做了自己的老婆。

孔融知道这件事后,专门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孔融说的是一个什么典故,询问孔融。孔融答说:"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曹操觉得受到了侮辱,感到十分的生气,也对孔融从此心怀芥蒂。

公元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曹操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这让曹操出征感觉到十分的不舒服,心情不悦。

后曹操为节约粮食,全国禁酒,孔融是名士,离不开酒,他反问说,若喝酒荒废政事,那么因美色荒废政事的更多,你能把男女之爱废除吗?公然与曹操针锋相对,曹操对孔融更加气愤。

孔融名气很大,是当时的青年导师,天下才俊都团结在他身边,孔融相当于当时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并且他多次非议朝政,令曹操感觉不安。他害怕孔融的言论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他的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开始对孔融下手了。

他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诬告孔融“欲规(谋划)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就是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这样,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弃市,妻子儿女同时遇害。

二、生性傲岸,刚直耿介

孔融性格豪放不羁,经常做出一些蔑视礼教、离经叛道的事,并且他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为当时的政治环境所不容。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社会思潮渐趋解放,儒家思想已经不能完全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了。孔融之死孔融本身也有责任,他豪放不羁,经常做出一些蔑视礼教、离经叛道的事。如孔融说:父与子有何恩情?不过是当时的情欲发作而已。这在当时也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了。之前,有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就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让他收敛锋芒。

并且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这在当时使诸多权贵对其多怀有妒恨。

再加上他耿介豪纵的性格,导致其言论行为常有出格之处,就更成为了权贵的把柄,这样分析,他最后被曹操厌恶,乃至杀害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孔融之死除了政治上的因素,主要的原因就是个性的过于张扬和别人的谗言和妒忌。

三、忠于汉室,不明时局

东汉末年,正处于乱世。孔融虽博学多才,但却恃才傲物,对抗政令,但是自己又不是治世之才。所以,他的盛名在乱世根本无用武之地。根本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孔融对汉室忠心耿耿,他针对曹操的“奉天子以从诸侯”的策略,上奏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这明显就是要曹操还政于汉献帝。

曹操听到这些,自然容不下他了。曹操是个双面性格,有时也不免有心胸狭窄,妒忌贤才、扼杀贤才的另一面,他诛戮杨修、崔琰、华佗,以及借刀杀祢衡,不都是最明显的例证吗?这样看来,孔融最终落得个胡乱罪名而被杀其实也就很正常了。

以上就是关于孔融怎么死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孔融怎么死的、孔融最终是怎样死的、孔融是怎么死的那么孔融到底是因何而死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92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