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上古时期的文明是有哪些文明构成

欧洲上古时期的文明是有哪些文明构成,第1张

上古时期,迈锡尼文明和更早的米诺斯文明;

大约公元前3000年一直持续到约1450年的米诺斯文明;

以及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约1200左右的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800年的时期是欧洲文明“黑暗时代”;

公元前800年左右,希腊文明开始崛起……

四大文明古国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它们分别对应的是四大文明发源地,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不过在国际上,一般说的是五大文明古国,其中还包括一个古希腊。也有人认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也算是文明起源地,所以古美索不达米亚,在一些国家也被认可是古文明之一。实际上古巴比伦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者可以说是同一个文明。

世界没有十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只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代表着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

1 两河文明

约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文明)形成;文明主要民族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等;文明在公元前2371年(一说约公元前2369年)由阿卡德王国建立。

文明发源地为两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 ;现今文明遗址有古巴比伦城、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等;文明在中世纪两河流域伊斯兰化灭亡。

2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文明形成;文明主要民族有古埃及人;政权开始于约公元前3100年由埃及第一王朝建立;在公元3世纪年古埃及文化与宗教没落并消失,文明灭亡。

文明发源地在尼罗河流域;使用象形文字;现今文明遗址有开罗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勒神庙、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方尖塔等

3 古印度文明

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

⑴发源地在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主要民族有达罗毗荼人(哈拉巴人);使用印章文字。

现今文明遗址有摩亨佐·达罗、哈拉帕;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灭亡,因外族入侵而消亡,文明灭亡。

⑵发源地在恒河流域的文明约公元前1000年 形成,主要民族有雅利安人 ;使用梵文。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古印度出现16个王国,政权建立。

现今文明遗址有 泰姬陵、布道山洞、哈马尔大陵墓;文明未灭亡,莫卧儿帝国遭受英国入侵后英语成为通用语,梵语发展为印地语,印巴分治。

4 中国文明

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

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文明使用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历代字体);文明遗址有黄河及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二里头遗址、殷墟、秦始皇陵、长城、故宫等。

扩展资料:

四大文明古国,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国内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国际上对此尚有争议。这个定义来自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文明衡量标准:

1 城市

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2 文字

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

3 复杂的礼仪建筑

复杂的礼仪建筑,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

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约公元前18世纪

象形文字

发明了太阳历

发明闰月

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

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的文化

罗塞塔石碑上同时记录了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和世俗体以及古希腊文,成为后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此外,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古代印度 印度河与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古王国时期是古代埃及的奴隶制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时期。国家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水利灌溉系统在更大范围内的修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后代在埃及种植的所有主要作物(如大麦、小麦、亚麻、葡萄、无花果等),在古王国时期都已种植。在农具方面,奴隶主的经济中使用了由两头牛牵引的重犁,这比用简单的木犁耕地要先进得多。从贵族墓中的画里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总的来说还很原始,

古代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约公元前2027年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的象征——玉琮 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许多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从矿物学角度看,玉可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阳起石、透闪石)两类。

有的研究者认为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发现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带浅**,矮方柱体,孔小壁厚,俯视如璧形。

红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迄今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的几近千处。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此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女神庙全长约22米,宽约2~9米,主体建筑长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庙为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主室北部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连,成一横长室,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这种建筑格局,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有关夏代年代学的研究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在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经过多学科的200位专家5年来的集体努力,目前已经达到计划预定的目标。2000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验收组进行的验收。《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夏代年代学研究主要遵循两条途径,一是文献中对于夏年的记载,二是对夏文化探讨的主要对象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以及二里头文化进行测年,同时参照文献中有关天象记录的推算。

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的估定包括两点:一是夏商分界,二是夏代始年。关于夏代始年的推定,“工程”主要是依据文献中有关夏代积年记载的研究,并参考天文推算的结果及相关的测年数据。

关于夏文化的上限,学术界主要有二里头文化一期、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两种意见。新砦二期遗存的确认,已将二里头文化一期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紧密衔接起来。以公元前1600年为商代始年上推471年,则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1年,基本落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第二段(公元前2132~前2030年)范围之内。现暂以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的始年。

以上就是关于欧洲上古时期的文明是有哪些文明构成全部的内容,包括:欧洲上古时期的文明是有哪些文明构成、六大上古文明古国的分类、十大文明古国是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86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