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是哪个省的简称 楚地介绍

楚是哪个省的简称 楚地介绍,第1张

1、楚是湖北的简称。湖北古代称为荆楚,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

2、楚,湖广地区的别称,湖广地区(今湖北、湖南)自周以后即称楚地。

3、明代,“楚”正式成为湖广布政使司的代称。清初,湖广省分为湖南、湖北二省,“楚”仍长期为湖南、湖北中任一省份的别称。

春秋时期楚国作为地盘最大的王侯国,地盘自然不止湖北与湖南,周边的区域其实都在楚国的统治之下,例如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地。可以说是占据了中原大陆的半壁江山。最初时期的楚国其实是十分弱小的,在周王朝中基本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当时各方的诸侯国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需要前往周朝的地盘前去进贡,同时各方诸侯联络感情。

但是当时的楚国由于土地贫瘠,实力弱小被各方王侯所看不起,周王室更是对楚王不理不睬。于是楚国开始了自力更生的阶段,楚王命令属地上的百姓努力的开垦良田发展经济,由于楚地本身的土地就十分的肥沃所以很快楚国就发展了起来。

当楚国的势力发展壮大之后,周王室觉得楚国这样子发展下去很难控制,于是命令楚王停止发展,但是楚王没有听从周王的命令,并且向周王讨要更高的王侯地位,周王自然是不准。于是周王室就派兵前去征讨楚国,然而令周王意想不到的是讨伐失败。

此战过后楚国干脆对周王室的命令不闻不问,自立为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楚武王随后周王室的影响力迅速下降,其他各国看到了周王室的无能都开始纷纷的暗中发展实力,自此周王室到了名存实亡的时代。

随后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彻底的被各方王侯国忽视,相互之间争战不休,然而楚国由于在很早的时候就励精图治发展实力,所以此时周边的小国很快的被楚国一一征服,楚国一跃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势力。

综合而言,在春秋时期的前期楚国实力弱小之时地盘可能只有湖北和湖南,但是到了春秋后期楚国的势力已经迅速的发展了起来,并且不听周王室的命令开始发展地盘,所以楚地并不止湖北和湖南,湖北和湖南只是楚地的发源地而已。

楚国地在今湖北西部的荆山一带,故楚又被称为“荆”周文王时封熊绎于楚,居丹阳,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境的丹水和淅水交汇地楚人姓,相传是祝融之后楚国在周初与周人友好,至昭王、穆王以后,就逐渐与周王朝为敌周宣王时封申侯于申(今河南南阳地区),就是为防备楚人到春秋初年,楚国势力强大,北到河南南部,东到湖北东境,南已到湖南境内楚初封为子男爵位,自认国力强,要周桓王为他“提级”但桓王不准,楚人一气之下自己称王楚文王元年(公元前 689年),迁都于郢,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这里还有当时的城墙、护城河等遗迹,城内外已发现大量的遗迹和遗物到春秋后期,楚国已东至今安徽省境内,同地处江苏的吴国频繁地进行着战争

1、楚国渊源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楚族是多元的,在黄河、长江流域远古先民的长期交往、争战与融合中,终于在荆楚地区形成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楚族楚族就是以楚地而得名但是,楚族的族源来自何方,或者原本就是楚地土生土长的民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认为“楚本蛮夷,亦即淮夷”淮夷即楚人,即蛮荆,……淮徐荆舒每连言,必系同族,且为殷之同盟 后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考释》、《金文丛考》等书中,又明确认定楚人即“熊盈族”楚之先世居淮水下游,与奄人徐人等同属东国……熊盈当即鬻熊,盈鬻一声之转熊盈族为周人所压迫,始南下至江,为江所阻,复西上至鄂

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一文中进一步提出“楚之始祖为祝融” 祝融即陆终……即遂人即黎;而陆终、遂人及黎皆为东方之民族也……惟其后以周民族之东方压迫,及黄河流域之渐渐改变,东方民族遂多相率南迁,而楚民族势力甚强,乃渐扩土于南方之江汉流域 郭、胡二先生倡楚族东方说,至今仍影响深远,不少学者从此说

2、楚国的历史

熊绎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历史是艰苦卓绝的《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胸(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稳定和对外发展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时在公元前740年东周平王三十一年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更加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畏惧楚国到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经“楚地千里”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使周天子“赐胙”,要求楚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周天子的话流露出对楚国的畏怯之情,同时,不得不承认了楚国镇抚南方夷越的“首领”地位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兵伐楚,历数楚国两大罪状,其一即为前文已述及的“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另一条罪状是:“尔贡包茅不人,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说明楚国不向周王朝按时纳贡,已有很长的时间楚国在秦国重兵压境的时候,毫不畏惧,严阵以待但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作了适当妥协,答应纳贡,于是与齐结盟,各自罢兵齐桓公死后,继起图霸的宋襄公不自量力,欲召见楚成王,一度被楚所拘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军战于泓水(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大败,宋襄公受箭伤,次年身亡,宋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楚两国爆发城濮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军,挫伤了楚国北进的势头.为周王室一吐几百年郁积的怨气.晋文公重耳也因此一举而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楚国虽遭此败而元气未伤,仍然不断攻城略地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伐陆浑戎至于洛阳,在东周的王都郊外举行阅兵仪式周定王派王孙满劳师,楚庄王公然探问周朝传国之鼎的轻重大小,并且扬言说,楚军只要折断戈矛的尖端,就足够铸成九鼎了此后,楚军锋芒益锐,所向披靡在春秋战国之交,相继灭陈,灭蔡,后来又灭越,成为席卷南土、问鼎中原的极强盛的国家楚国兼并的小国,有案可稽的,也在四五十个以上,多在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战国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楚国之疆域,虽然时有得失损益,“但在其鼎盛时期,据考察其地跨今十一省,兼县三百余,为战国时代最大之国”””楚国的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西周初年算起,持续了大约700年之久,直到战国后期楚怀王时代,由于重大决策失误,才出现转折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战乱频仍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发生剧烈变革的重要时期周王朝从衰微走向瓦解,诸侯各国通过兼并战争夺取政权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从局促于丹阳一隅的“蛮夷”之邦,通过南征北战,变成“地方五千里”的战国时代最大之国,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不断开拓疆土所形成的大范围内的民族融合,无疑是使楚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楚人”,非但芈姓一族楚人的上层统治者,即屈原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来自西北方的夏人后裔,本为游牧民族,沿汉水南下,至周已定居于丹阳一带江、汉之间的土著居民,包括楚地固有之周民族与土著民族按照姜亮夫先生所说:“此土著之民族,自历史发展论之,当即《尧典》‘窜三苗于三危’之苗民此时其主要部分,当已随时代而西征,西征而落伍者,则当为屈子所谓之‘南人’、‘南夷’,为三苗沿途遗在沅湘辰溆间者

从周代的情况来看,江汉沅湘一带的土著居民相当复杂,除了三苗及其遗民之外,“还有越、濮、巴三族他们是从不同的地方迁徙到这里来的”先民的迁徙是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出现比较发达的农业以前,迁徙是不可避免的狩猎、采集、游牧以及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农业,都要求在不断的迁徙中寻求较好的生产和生活场所此外,部族繁衍,支系另谋发展,更是要求迁徙的原因同族之间的“不相能”,近亲族之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部族之间的战争,都会引起大规模的迁徙 从土著居民的构成来说,可能还不仅是苗、越、濮、巴,而是包括“九夷八蛮”,即南中国的诸多部族和民族他们在芈氏之族的统治下,融合成被北方人称为“荆蛮”的强大的楚民族,并建立了日益强大的楚国楚武王前后,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楚国就完成了对江汉地区许多姬姓小国的兼并和占领,造成“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的局面后来终于统一了长江流域,吞并了吴越,并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问鼎中原.不断兼并中原各国在兼并战争不断取胜的过程中,多民族的大融合,也就不断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实现 楚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具有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即使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视为光荣和自豪屈原《国殇》对此作了淋漓尽致的歌颂:“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 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与刚强英武的

爱国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是宽容宽厚的态度和广阔博大的胸怀楚国吞并了如此众多的国家纵横跨越今天的11个省,面临的具体情况肯定是极其复杂的黄瑞云先生在《楚国论》一文中说:“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见过大量俘馘的记录”张正明先生也在其所著的《楚文化史》中说:“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即使对于蛮夷,也是相当宽厚的”正因为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并且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的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民族意识应该说,这是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楚地(今两湖一带)

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今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公元前740年东周平王三十一年,楚国君主熊通自立为楚武王,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今湖北省荆州市西北),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使周天子“赐胙”,要求楚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周天子的话流露出对楚国的畏怯之情,同时,不得不承认了楚国镇抚南方夷越的“首领”地位。

春秋时,楚国吞并数不清的大小国家,相继灭陈,灭蔡,后来又灭越,成为席卷南土、问鼎中原的极强盛的国家。楚国兼并的小国,也在四五十个以上,多在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楚国版图急剧扩张,到战国时,楚国的领土北逾河南中部及淮北,东至山东半岛,西抵陕西,西南曾略巴、黔中, 征服滇池四百里地,面积可比甚至一度超过北方六雄之总和。

湖北的简称是鄂,由来已久。我们知道在各省的简称中,很大一部分是根据战国的命名的。在战国的时候,南方的大部分土地都被楚国所占有,湖北也曾是楚地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湖北的简称不是楚而是鄂呢?

这其实涉及到了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鄂是湖北的简称?在湖北省的省会武汉,在商朝时期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个小诸侯国鄂国。他们与商朝王室互相联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商朝鄂侯有着很高的官位。后来鄂侯跟随周天子伐纣有功,于是周王便让鄂候继续掌管鄂地。西周时期,鄂国已然成为了周朝南方的一个大国并且实力十分强大。强大的恶果引起了周天子的不满,于是周天子曾率大军多次攻打鄂国。被周天子吊打的恶果,只得辗转各地求的庇护场所。

西周末年周天子王纲不正,鄂国为了报仇就联合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一起向北进攻周王的土地。虽然周天子王权衰弱,但他毕竟在当时还是天下的主人有着号令天下的权利。于是在各诸侯国联合下鄂国惨败,鄂国国君也被抓。失去了国君的鄂国,不久之后就被周围虎视眈眈的楚国吞并了土地,从此之后鄂国这个国家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但鄂国消失并不代表鄂文化消失。在灭亡鄂国之后,楚王就曾把他的儿子封为鄂王掌管鄂地。后来秦始皇也在这里设置鄂县。三国时期,孙权还把鄂县改为武昌成了当时吴国临时首都。西晋时期,司马炎把武昌升格为郡。而到了隋唐时期,鄂县则变成了鄂州,其大致的地理位置就是现在的鄂州市一带。到了元朝的时候设立湖广行省,湖广行省的省会就在鄂州。明清时期沿用前朝的地理习惯一直用鄂代表湖北。

既然鄂从古代一直就代表着湖北,那么现在为什么有人倡导湖北应该把简称由鄂改成楚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湖北作为中国重要的地区。在中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所以相应的也要提高湖北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战国时代,楚国在中国南方是一个大国而鄂只是在湖北范围内的一个诸侯国。况且楚国有近800年的历史向外弘扬湖北的历史悠久,向内也可继承楚文化更重要的还可以吸引游客前来湖北旅游。

实际上湖北省改简称也并无道理。楚国在攻灭鄂国的时候,就已经把首都迁往了郢都,。在战国末期,楚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割让了西部的大片土地这导致了楚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湖北境内。再者鄂易让人联想到恶会破坏湖北的形象。

而实际上,10年前鄂改楚的行动在湖北早就开始了。早在2011年,湖北省官方正式表示将他们已经使用了十几年的鄂商正式改名为楚商。在此之后,楚商就可以正式代表湖北商人。湖北省官方强调,改名之后可以使湖北省商人的品牌效应得到极大提升,并且也凝聚了湖北商人的力量,使得湖北商人以一个新的姿态展现在中国与世界面前。在湖北省一直都有着鄂菜和楚菜的争议。

于是在2018年湖北省也开始推动鄂菜更名楚菜的进程,湖北省甚至宣布在2025年要打造万亿楚菜事业。不仅如此,在湖北省的宣传片和商业运作上,大力推进由鄂改楚的政策。二零一九年,湖北省推出了楚楚动人的宣传片在央视的黄金时间段播出,这正是把楚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由鄂改楚唤起了湖北人内心的楚文化情结。但是湖北的操作也引起了长江沿线十个省份的不满。在战国时期这十个省份都曾是楚国的国土,所以他们认为楚文化不应该被湖北省所独占,应该由这十个省份共有。所以这十个省反对湖北作为自己的省份简称。

不仅如此,如果将简称由鄂改为楚,会给湖北省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当年襄樊市改为襄阳市时,就曾花费过亿来更改城市名、车牌号、街道名、文件名等工作。而如果真有一天鄂变成了楚,则给湖北省带来的经济压力会是襄阳改名的几十倍之多。到那时湖北省就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支持改名的工作。这会对湖北省造成巨大的人力以及经济成本与程序上的压力。所以湖北省目前做法是逐步的将鄂改楚并且加大楚文化的宣传,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再改名也不迟。

楚地是现在的湖北、湖南、重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楚国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

楚国文化:

楚国语言属华夏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上具有较多的自身地域特点。西周时期的楚国文字,与中原诸国的文字还没有多大区别。楚公家钟铭文就与宗周钟的铭文风格类似,气势浑厚,规整,略显波折。春秋至战国中期,楚国文字形体逐渐趋向修长,笔划细而首尾如一,排列比较整齐美观,笔势圆转流畅,风格自由奔放。

以上就是关于楚是哪个省的简称 楚地介绍全部的内容,包括:楚是哪个省的简称 楚地介绍、春秋时期的楚地包括哪些地方只有湖北和湖南吗、战国时的楚国现位于哪个地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84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