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后台揭秘,郭德纲和于谦如何对词是一句一句的排练吗

德云社后台揭秘,郭德纲和于谦如何对词是一句一句的排练吗,第1张

这事啊套用杂技里面的一句话“脚底下越有准,越敢耍花活。”意思就是走钢丝的时候你脚底越有本事,越敢加其他的花俏。相声也是如此,郭德纲就好像说过一句话,相声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意思就是既要死记硬背,又要临时起兴,这样才能让最后的效果妙趣横生。

相声有死的,也有活的

相声的段子台词不是随口一说,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死词,一种是活词,也叫现挂。

其实从字面意思也很容易理解。所谓的死词就是固定的套路,也就是所谓的事前预设的包袱,这是需要提前对词的。对词用业内的行话就叫对活、溜活,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需要走这个程序的。看着台上风轻云淡,其实台下两人早就对过活了,包袱在哪个地方翻,哪个地方搭话,这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就跟婚礼庆典一样,其实你参加过多了就会发现其实流程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不安排好,很容易出现乱子。对活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这是相声的基本功。

现挂就是临场发挥,也就是舞台上的临时起意,现加词,这就比较厉害了,也是相声的魅力所在,也真正能考验两人的默契程度和基本功,很多成名的段子,都是现挂出来的。

郭德纲这么牛,他还需要对词吗?

马志明曾经就说过, “郭德纲虽然不是我的徒弟,但他从精神和技巧上用心,我认为他就是我们马派相声的传人。“可见郭德纲本质上说的是马氏相声,熟悉马三立老师作品的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咳嗽都是有安排的。

马三立老师都得溜活,何况是郭德纲和于谦呢,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于谦,之前于谦人称“小赵世忠”,走的最规矩最教科书的路子,也是强调的就是死纲死口。

老郭说过他跟于谦不用对词,上台就使。这其实是不太严谨的,之前我看过一个后台视频,拍的就是郭德纲和于谦对台词的内容。现如今,两人再说相声之所以不再强调对词了,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他们两个人合作多年,因为太过默契,对词可能也就对个大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平时功夫和默契度都得到了一个境界。

再就是,他们的舞台风格已经形成,并且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作为业内的大佬级别的,什么段子基本都是信手捏来,这也是刚开始说的“脚底下越有准,越敢耍花活。”

但即使是这样,对词这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初略地过,但是必须要有。

结语:这是起码的尊重

很多人说相声死口早已过时,对于相声新人来说还可以,对于老人来说这其实是限制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

当今社会大家都鼓励创新,这无可厚非,但有些传统的东西是不能扔的。你上台之前需要准备功课,这是对观众的起码尊重,马三立先生那是多么厉害的大师,他上台前都那么谨慎,何况其他的相声艺人呢?

所以说无论是哪个行业,都要心生敬畏,要懂得感恩,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行业里走得更远,这个道理,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非常正确的。

包袱的意思经过细密组织、铺垫的喜剧效果,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

包袱就是笑料,或者组织笑料的方式。马季在其《相声艺术漫谈》中将组织包袱儿的手法分为二十二类。这些手法一般是交错、混合使用。把包袱提出来就叫“抖包袱”,在抖之前,先要进行铺垫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悬念,这就叫铺平垫稳。

只有铺垫稳妥了,包袱笑料的幽默才能有最大的发挥。而笑料就是非常简单的通过语言动作即时达到让观众发笑的目的,比如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一个男服务生把蛋糕扣到客人头上,这是属于浅层次的幽默手法。一旦包袱抖落出来,观众笑了,那么这就是个“响包袱”,,也就是成功的“包袱”;反观则是个“闷包袱”。

相声其它术语——

1、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听评书要听没听过的;听戏要听熟悉的, 边听边哼哼是很有味道的; 曲艺总是听不腻的,越听越有意思。

2、调侃儿

江湖黑话,相声业内的一种秘密****,就是“调侃儿”、“春典”“唇典” 。说文言叫“转文”,说韵文叫“上口”,说黑话就叫“调侃儿”。

3、量活

量活,捧哏的意思。别小看这个捧哏,在使活的时候捧哏是掌舵的,讲究“不把一个包袱扔在地上”,一般都是老艺人给新手量活,帮助掌握尺寸。

4、腻缝儿

群口相声里边也有捧哏和逗哏,同时还有一种角色叫“腻缝”,就是穿插在捧逗之间,将笑料进行传递的,比如《扒马褂》里面扮演正直中间人的角色。

5、两门抱

相声或者曲艺界而论,相声门有师承,评书、快板、大鼓等其他曲艺形式也有师承,相声演员不但入相声家谱,其他曲艺门类也有入门辈分登记。

6、填产业

相声艺人自己创作的经典段子,被其他艺人广为学习,并且沿袭下去,就是给相声“填产业”,也叫给后辈“留饭”。

7、砸挂

根据现场环境即兴发挥,对表演进行临时的修改,就叫“挂”、或者“现挂”,通常是和台下的观众互动。砸挂是现挂的一种,通常是对前场演出的演员和包袱进行重新提及,进行延伸、讽刺。

8、抄一个

当任何一个相声演员在台词中说出“爸爸”“爹”“父亲”“叔叔”的时候,其他演员都可以答应一声“唉”,这就算“抄了一个”。

9、贯口

大段连续的台词,通常考验相声演员的嘴皮子功夫。比较著名的贯口活有《报菜名(菜单子)》《八扇屏》《白事会》《夸住宅》《地理图》;趟子就是贯口,同时在快板里面大段的贯口也可以特指为趟子,比如数来宝里面有著名的“进街趟子唱八家”,唱了豆腐坊、剃头棚、铁匠铺等旧时代的小生意。

10、刨活

把段子中的“底”提前告诉给观众,让笑料失效,就叫“刨活”、“刨底”,是旧社会演员之间的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现在的演出也有“刨”,当然现在刨底的人大多数是台下的观众。

扩展资料:

包袱的艺术手段——

相声的抖“包袱儿”,列入“逗”的技法之中,在结构包袱儿时,常常使用“三翻四抖”的手法。三翻四抖,又叫“三顶四撞”,就是说捧哏的领会不到逗哏的话,到第三翻包袱儿才抖落开了。三翻是反复铺垫的意思,不一定正好三翻。

侯宝林在其《侯宝林谈相声》中将包袱儿构成的艺术手段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用直接的方法构成包袱儿,或直接将内容加以强调;或将内容加以夸大;或以揭露的方式将内容予以否定。另一类是用间接的方法构成包袱儿,或有意先将内容加以歪曲(曲解,双关,错觉,误会);或借媒介将内容加以陪衬。

使用包袱儿须经历系包袱儿、解包袱儿、抖包袱儿的过程,包袱儿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中可笑的人和事。将现实中可笑事物激活,真正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这要经过一个“垫”(为揭示事物先作铺垫,把包袱儿系好)、“支”(将听众注意力引到相反方向,把包袱儿系紧)、“刨”(出人意料地解开包袱儿,刨开事物的实底,引人发笑)、“抖”(抖落包袱儿,进一步阐发事物的可笑性)的过程。

这个东西要辩证的看,极端的说是或不是都是过于主观的判断了。理论上,所有的现场表演,都包含“死词儿”和“活词儿”两部分,或者说叫做“排练内”或“临场发挥”两部分。不仅仅相声,包括声乐、器乐、戏曲、戏剧等等,没有任何两次现场演出时完全一样的。当然,这不仅仅止台词,包括身段,节奏,情感等等。

相声也是这样,即使台词一字不改,也不能叫“死纲死口”,因为除了“死纲”还有“死口”,就是节奏、情感、配合这些。现挂这个东西也分两种,一种是真现挂,也就是完全即兴产生的;一种是“假现挂”,也就是有类似案例或准备的现挂。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或一对相声演员的“标准”成长过程。最初的学习阶段,演员可能是完全的模仿,因为能力不足以支撑“活词”。他的表演可能和经典版本几乎一样。

而“临场发挥”部分往往是不希望发生的——失误或者抖机灵抖错了,起到的往往是减分作用。进一步,当他(他们,下同省略)熟悉了舞台,有了一定的经验,他开始尝试加大活词的部分,这样一来可以弥补“死词”不熟,功夫不纯的漏洞,另外会有一些好的剧场效果。但是限于水平,这些临场发挥有好有坏,有的时候效果好了,但整个段子的节奏、意义减分了。再进一步,他功夫纯熟,经验丰富,能够有效而正确的使用现场发挥。他对于现场发挥开始有分析和挑拣,并不会把每一个心里转的念头都说出来。这一个阶段的临场发挥往往非常有效,尤其发生在两个优秀的但不常合作的演员身上,他们彼此刺激,互相感染,又互相懂得现挂的尺寸和方法,知道如何收放。很多经典的音像版本都是这个路子。

再进,演员会有意的减少发挥的比例,在效果和“影响主体”两者的考虑上,以两害取轻为目的。在不要现挂的桥段或气氛下不会主动现挂。这一阶段如果两个演员是老搭档,那就进入了死词和活词最完美的平衡。死词部分无懈可击,活词部分精彩而不出圈,双方彼此弥补,心意相通,如有灵光乍现,必成经典现挂。个人认为这个阶段是相声演员最好的阶段。再进一步,随着年龄和心态的变化,演员会趋向完全死词,活词的比例越来越低甚至没有。相声进入欣赏阶段,绝不会因为效果影响艺术性。句句经典,但是艺术已经失去了血液的流淌。有的演员活到老学到老,这个阶段很晚或很不明显,但往往限于年纪精力,现挂效果也不如从前了。

砸卦是相声演员之间彼此戏谑取笑的一种手段。

对于“砸挂”应该怎么用,不该怎么用;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归纳起来“砸卦”时有这么几忌:

一、与自己关系有隔阂者忌。否则容易误以为故意中伤。

二、对观众不易“醒攒儿”(明白、理解)的敏感问题忌。否则容易在观众心目中以假为真,给对方造成伤害。

三、对于在观众中也普遍存在的敏感问题忌。否则容易误以为是指桑骂槐,引起观众不满。

四、对长者忌。对于同场的长辈“砸挂”宜掌握好分寸。避免失尊伤雅

扩展资料:

相关术语:现挂

过去老艺人们常说:“相声演员得脑子快,讲究抬头一个见识,低头一个主意,往往‘当场撞出来的包袱’,有时比常演节目里的包袱效果还好。”

而现挂是指演员根据演出的实际情况,在适宜的情境里,联系当时当地发生的事件,现场进行即兴发挥。凭借演员的聪明才智,往往收到意想不到而火爆的艺术效果,现挂水平表现了演员的扎实的功底和机智的灵活运用。一般现挂用在说垫话和场上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

于谦,1969年1月24日出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县冯家村,相声演员、主持人、影视演员。

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1995年,结业于北京**学院影视导演系进修班。

2000年,开始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之后参与电视剧《九九归一》的拍摄。2001年,出演电视剧《天下第一丑》,接着又参与电视剧《孙中山》的拍摄。2010年,主演喜剧**《三笑之才子佳人》。

2013年,与郭德纲搭档登上春晚舞台。2016年1月,参加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第二季》。5月,担任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第三季》导师。10月,加盟浙江卫视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

扩展资料:

于谦是相声行业里不可多见的捧哏奇才。而且这个人很可爱,他的全部精力就是在玩儿上,他说相声也是。他有一半是为了自己开心,台下也总是没溜儿地耍闹。

他的人生乐趣就是玩,说相声也是为了好玩,他是一个懂生活的人,他的人生很快乐,也很单纯,这也是他对相声的理解。在现如今这个年龄的相声艺人里边,出其右者,不好找。

于谦的台风儒雅沉稳,自然从容,与郭德纲嬉闹灵动,充强扮愣的喜剧风格相得益彰;于谦又极善“现挂”(相声中的即兴包袱),反应十分敏捷,郭德纲的逗哏天赋优秀,而于谦的捧哏功力极佳,郭德纲的很多包袱都靠他的“捧”而爆响全场。

以上就是关于德云社后台揭秘,郭德纲和于谦如何对词是一句一句的排练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德云社后台揭秘,郭德纲和于谦如何对词是一句一句的排练吗、什么是包袱相声里的术语都什么意思、能否用现场即兴发挥来衡量一个相声演员是否优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47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