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的“神正论”中,关于第三类恶:伦理的恶。大家怎么看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中,关于第三类恶:伦理的恶。大家怎么看,第1张

不知楼主看没看过神奇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里面就讲述了一个与此道理很接近的故事

“伦理的恶”是奥古斯丁在三种恶之中唯一一个承认了这是算是一种恶的“恶”---即人的行为的缺陷:“人的意志的反面,沉湎于有害的东西”,但奥古斯丁这并不妨碍上帝的全知全善全能,因为如果上帝把人造成只会做好事而不会做坏事那么世界上就没有所谓好人与坏人之分了,因为一切的行为都不是处于人们自由选择,因为一个被迫做某种行为的人是不需要为这种行为负责的。只有赋予了人们自由意志、自由选择的权利,所谓善恶才有意义,所以伦理的恶也不是上帝的过错,而是不得不这样选择,是人们行为的偏差造成的,或者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恶是必要的

上帝的工作在于奖惩人们,以督促人们弃恶从善,而不在于亲自帮助人们选择善恶

楼主所说相信神学应该指的是信仰上帝吧,研究神学的就牛顿一个。

中世纪大多数科学发现都是神职人员在业余生活中的研究成果。哥白尼、伽利略等等都是教士出身。而至近代,西方的科学家中也鲜见无神论者。就是科学巨人如爱因斯坦、普朗克、达尔文等人研究科学的动力依然是发现上帝创造世界的美妙。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长的西方社会就是基督教文明社会,另一方面他们追溯到宇宙运动的源头时上帝作为“第一推动力”可以很好地解释宇宙起源问题。而到了现代,由于各种文明的碰撞交融,社会的价值观不再一致,许多人根本就不在基督教的氛围中成长,科学家对于信仰的态度也就冷淡了许多。

1西方主要哲学家名录 1、泰勒斯(Thales,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被尊为西方哲学的始祖。

2、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

3、巴门尼德(Parmenide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腊哲学家,存在论(本体论)的奠基人。

4、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

5、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8-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与耶酥、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

6、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7、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柏拉图的学生,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许多学科的创始人,代表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8、伊壁鸠鲁(Epikouros,约公元前341-270年),古希腊哲学家,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9、皮浪(Pyrrhon,约公元前360-270年),古希腊哲学家,怀疑主义的创始人。

10、普洛提诺(Plotinos,约公元205-270年),晚期希腊哲学家,埃及人,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表,著有《九章集》。

11、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中世纪教父哲学的最大代表,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

12、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大代表,著有《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13、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英国经验论的始祖,著有《新工具》等。

14、笛卡尔(RenéDescartes,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近代哲学的创始人,唯理论的开创者,著有《方法谈》、《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

15、斯宾诺莎(Benedictus de Spinoza,1632-1677年),荷兰哲学家,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伦理学》等。

16、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人类理智论》。

17、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德国哲学家,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单子论》、《人类理智新论》。

18、巴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年),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人类知识原理》。

19、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人性论》、《人类理智研究》。

20、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年),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21、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哲学通信》等。

22、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

23、拉美特利(Julien Offray de La Mettrie,1709-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著有《人是机器》。

24、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25、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以辩证法著称于世,著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和《哲学全书》。

当人类步入科学上的量子时代、哲学上的现象学时代,旧有的“有神论”与“无神论”之争也就失效了。因为,在这个正经历着哲学与科学革命的“新时代”,“有神论”与“无神论”这类传统概念本身已经失去了其有效性。人类已然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命名系统来“命名”过去被认为是“有神论”或“无神论”的那些个想法。

所谓“有神论”与“无神论”,本质上是人们为他们各自的世界感找到的一种表达。此表达的有效性依赖于人们对此世界的感受的有效性。当人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基本上是有“理”(或曰“意义”)的时候,人们实际上倾向于“有神论”。(那种认为存在人可把握的客观物质规律而不信“上帝”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自神论”、也属于“有神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人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基本上是无“理”(或曰“意义”)的时候,人们倾向于“无神论”(或曰:虚无主义)。

那么,到底人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宇宙有没有“神”呢?

将这个问题加以“现象学”的“还原”,问题的性质就很清楚了。处于“前现代”心智阶段的宗教徒一般认为是有“神”的。但他们拒绝在他们所接受的传统宗教阐释系统以外去理解“神”。这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月亮的人在某一处的池塘里看见了某时某刻的月亮,就固执地认为只有在那个池塘里才能看见月亮的本来样子一般。他拒绝承认月亮的样子会变、那个池塘也会干涸。宗教徒对“神”的印象和认识曾经是无比有效的,因为“神”真的向他们的前现代感觉器官显过灵,甚或那种“显灵”在某些宗教徒身上仍然在发生着。但宗教徒们是不足以说服那些没有体验到这种“显灵”的、已然处于“现代”心智阶段的人们去信他们所信的“神”的。因为“现代”心智的本质,就是人类基于分离意识的发展需要而在大脑里去除了“神”的“频道”。

因此上,在“现象学”看来,所谓“无神论”,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分离意识之发展需要而催生出来的一种虚无主义意识形态(或曰“现代形而上学”)。这种“意识形态”的一大成果就是让人类充分的发展出一种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神力”且极大地征服了“自然”。所以,“无神论”对于具有现代心智的人而言也是无比有效的,因为具有现代心智的人的的确确体验不到“神”(这就像人走到原来那个映出了月亮的池塘、已经看不到干涸的池塘里能映出月亮一般)。并且,正因为现代人类体验不到“神”,人得以抓住了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带来的种种便捷。

然而,这是否足以得出“无神”的结论来呢?这个问题基于这样的前提假设:基于分离意识的发展需要而催生出来的现代心智是否就是人类心智的“终极版本”?或者说:现代心智已经“健康”得克服了人类一切的局限性以及罪孽般的痛苦、因而不再需要“神”这种无用的观念了?答案是否定的。

当人类步入到崭新的科学上的量子时代、哲学上的现象学时代;当虚无主义“现代形而上学”所支撑的现代性原则已然将人类引入到一种难以为继的深重的身心危机的境地。一种崭新的人类心智模式已经跃跃然呼之欲出了。此种人类心智模式不再基于分离意识的发展需要,乃是基于对进入、跃迁到宇宙合一意识的企盼。人们认为,当人类已经找不到解决现代性危机所带来的深重的罪孽般的痛苦,则一场深刻的意识革命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意识之革命,必先有认知模式之革命。而认知模式之革命,必先说清楚“有神”还是“无神”的问题。要说清这个问题,就必先重新定义“神”,或曰,建立一个“超现代”意义上的“神正论”。

对于“超现代”心智而言,“神”就是“意义”之源,“有神论”实际上是“有意义论”,“无神论”实际上是“无意义论”,“信神”或“不信神”这个表述可以置换为“需要意义”和“不需要意义”。对于“超现代”心智而言,“意义”不在是“现代心智”所理解的某种“思想架构”给出的概念,“意义”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正向之生命体验。就此意义上而言,没有人是不需要“意义”的,因为对于超现代心智而言,“无意义”就是一种因患上了抑郁症而想要自杀的感觉,没有人会很享受这种感觉。

当然,人类并不能因为需要“意义”,就有了“意义”。因为意义不是出于人类大脑的一种“思想”,意义是宇宙终极实相的一种“自我意识”。人类之意义感源于此宇宙终极实相之“自我意识”,人类意义感之缺失即在于隔绝于此宇宙终极实相之“自我意识”。人类的自我意识不过是此宇宙终极实相之“自我意识”之二手仿品,人类的自我意识发展之意义即在于由拙劣的二手的仿品向一手真品的回归。所以,当人类之自我意识尚处于前现代低级阶段的时候,即使“信神”,也不过像是到某个池塘里去看月亮般的局限,不过是一种坐井观天。当人类自我意识发展而步入现代心智阶段,则人类的“不信神”就像是离开了池塘而看不见月亮的投影。当人类意识发展到了超现代阶段,则人类将既不满足于前现代的池塘倒影,也不满足于看不见月亮,而是追求抬头亲眼看看那月亮了。超现代的人类需要的是参与到宇宙终极实相的自我意识之中去,从而重新把握自身、定义自身。

对于超现代心智而言,“有神论”与“无神论”概念已经失去了其既有的有效性。超现代心智既不满足于前现代心智理解的那个关于“神”的池塘倒影,更不需要现代心智用“无神”的观念去制造的与宇宙终极实相之自我意识的隔膜,超现代心智需要一个新的“故事”,在这个新的“故事”中,万物普遍联系为一个意义整体,而参与此普遍之联系而获得意识之跃升本身,即是“神”真正的“显灵”。

中世纪的教父哲学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教父哲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义。

中世纪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发扬光大者,是奥古斯丁。他对教父哲学的贡献最大。则,教父哲学受到“摩尼教”哲学思想的影响,还受到“新柏拉图主义”,“神正论”的影响。摩尼教的思想即“明教”,“拜火教”,其坚信世界是由两大本源组成的,即光明和黑暗,善和恶,而且他们坚信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善必将战胜恶。而新柏拉图主义所持有的观点和理论是,流溢说,而神正论则是借助于流溢说为神辩护。

总之,中世纪的教父哲学是受 摩尼教 ,新柏拉图主义 ,神正论等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奥古斯丁的“神正论”中,关于第三类恶:伦理的恶。大家怎么看全部的内容,包括:奥古斯丁的“神正论”中,关于第三类恶:伦理的恶。大家怎么看、牛顿最后相信和研究神学了!哪些科学家是相信神学的、哲学西方代表大师有哪些,其著作的著名书籍都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38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