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与苏东坡打坐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佛印与苏东坡打坐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第1张

心中有佛,眼中有佛。宽容他人。

故事梗概: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

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在我看来,你就像是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

扩展资料:

其他故事:

1、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轼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

苏辙听了,对哥哥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轼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2、邀吃半鲁

一次,苏东坡请好友佛印上门吃“半鲁”,佛印很纳闷,后来才知道是“鱼”。佛印说:“明天也请你到我家吃‘半鲁’。”

次日,苏东坡去了,佛印让他一个人在院子里的烈日下等了老半天。等佛印出来时,苏东坡问:“你请我吃的‘半鲁’呢?”佛印说:“你不是已经吃过了吗?”苏东坡哭笑不得。

3、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

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印

说起苏轼,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且在诗、散文、书、画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说起苏轼的佚事,大家知道多少呢。

北宋金山寺有一位名僧,为佛印禅师。苏轼与其为好友,二人相处的过程中便产生了不少趣事。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因与佛印所居相近,便常相往来。一日,二人泛舟长江之上,举杯畅饮。酒过三巡,苏轼突然用手往江岸边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苏轼所指看去,原来岸边有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时明白了。

原来苏轼是在给自己对哑联,随即佛印便将手中题有苏轼诗句的扇子抛进江中,以对下联。这上联便是:狗啃河上骨。下联为:水淹东坡诗。大家看出来什么没?没错,“河上”即为“和尚”,苏轼说狗正在啃佛印的骨头。佛印哪肯示弱,于是便有了“东坡诗”,即为“东坡尸”。佛印是说水把苏东坡的尸体都淹了。

两人说的,这可是真正的“尸骨未寒”啊。能这样互怼而不生气,不是关系特要好的朋友,恐怕做不到吧。别看苏轼和佛印关系这么要好,那全靠了佛印的学问以及修养。

其实,苏轼虽然信仰儒学且喜欢道学佛教,但是对和尚并不怎么喜欢,觉得和尚即小器,又都是一些骗子。这从下面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苏轼游莫干山时,过一寺庙。老和尚见有陌生人来,就说“坐”,又对小和尚说“茶”。

谈了一会,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便邀厢房而坐。进房后,老和尚说“请坐”,又对小和尚说“上茶”。又谈了一会,得知来着原来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又急忙迎他进上房,说“请上坐”,并对小和尚说“上香茶”。苏轼临走时,老和尚请他题一副对联,苏轼想都没想,顷刻间便书写完成:“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香茶”。

老和尚的做法真的是看出了“寺态炎凉”,难怪苏轼会这么生气以及平生这么讨厌和尚。佛印禅师能以一个和尚的身份和他成为好友,也是不易。

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

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相交莫逆,经常一起参禅论道。一日,苏东坡静坐之后,若有所悟,便撰诗一首,遣书童送给佛印禅师印证: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从书童手中接过诗作,莞尔一笑,拿笔批了两个大字,叫书童带了回去。苏东坡见书童归来,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打开诗作,却赫然看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大字,不禁怒火中烧,立刻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已在岸边恭候多时。苏东坡见禅师,大声质问:“大和尚!你我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么可以恶语中伤?”

禅师若无其事地反问:“我骂你什么了?”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看过,哈哈大笑:“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来了呢?”

苏东坡呆立半晌,终于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一代风流之士苏东坡先生,天赋过人,诗文写得狂放潇洒,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不仅仅如此,他生平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参禅悟佛。苏东坡在杭州时,喜欢与西湖寺的僧人交朋友,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江河之上,吟诗作对。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想捉弄一下佛印。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他们这是打哑谜,东坡叫佛印看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的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丢进河里,不但回接了东坡的上联,还把东坡也骂了回来:“水流东坡诗(尸)”。

还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照样清蒸了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为难为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地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了。

苏东坡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他跟黄庭坚并称“苏黄”,跟辛弃疾都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除了留下不少传世的诗词之外,留下了一些书画,他最擅长的就是墨竹、怪石、枯木以及文人画。历史上关于苏东坡的故事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美食家。据说江南地区的传统名菜东坡肉跟他有很大的关联,家中的厨子在他的指点下才做出这道东坡肉。

苏东坡

苏东坡作为北宋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对儒家学说有很深的研究,还精通经藏,研习教典,经常跟佛门高僧一同论道探究佛理。在众多的佛门高僧当中,他跟佛印禅师的关系最好,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留下了不少关于他们辩论佛理的典故。

旧址

据说佛印禅师在润州金山寺当住持的时候,苏东坡有一天正好去金山寺游玩,便在那里的寺庙里停留了几天。游玩时走到方丈室看到佛印时,佛印正好也看到他说道:“翰林到我这里的时候,人已经满了没有地方坐。”苏东坡灵机一动说:“借禅师的四大五蕴之身作为座位。”佛印说:“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能回答出来就依照你的说法去做,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就把你身上佩戴的玉带留在寺庙当作纪念。”

苏东坡

苏东坡听完后非常高兴,当场解下玉带放置在几案上,代表直接同意这个赌注。佛印问到:“山僧四大本无,五蕴非有。翰林想要坐在哪里。”苏东坡听完后想了很久都没回答上来,佛印叫侍者去将这条玉带收起来留在寺庙当作纪念,并取出了一件衲衣交给苏东坡作为回礼。从这可以看出来,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辩论中,佛印禅师赢了。

以上就是关于·佛印与苏东坡打坐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全部的内容,包括:·佛印与苏东坡打坐时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苏轼与佛印、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30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