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赏石文化是什么样的

春秋战国赏石文化是什么样的,第1张

进入周朝时期,除了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技艺方面发展的同时,以自然奇石为对象的活动方面也有所进步。

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这方面的事件,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据《阚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焉。”

阚子由此可以算作我国最早的石迷,也可称为奇石收藏家,相传他得燕石于梧台。梧台,即梧宫之台,在山东临淄齐国故都西北。

《太平御览》中对这件事作了较详细的记述,阚子得了一块燕石,视为珍宝,便用帛包了10层,放在一个里外有10层的华美箱子里。但是,由于审美观点不同,人们对同一燕石出现了不同评价,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这亦庄亦谐的故事,说明先秦时期民间已有怪石的收藏活动。

春秋时期,楚国也出现了一位极为著名的奇石收藏家,就是卞和。有一次,他在荆山脚下发现一块十分珍奇的“落凤石”,于是拿去献给楚王,雕琢成“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并经历了10个朝代、130多位帝王,1620余年,创造了奇石收藏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赏石

以天然岩石为主要审美对象的东方赏石文化,与以矿物晶体、化石为主要观赏对象的西方赏石文化,有其相通之处。它们所关注的重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天然性和独特性,两者都强调观赏石应天然成趣,原始完整,不允许拼凑嵌接,刻意加工。当然,两者大相异趣之处更多。东方赏石注重主观体验,形象思维,讲求诗情画意;西方赏石则强调直观感受,逻辑思维,探究成因机理。东方赏石提倡抚玩品赏,人石交融;而西方赏石只适远观陈列,不宜近取把玩。两者的截然不同,是与各自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乃至生活习惯诸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

东方赏石诞生于中国的魏晋时代,成熟于唐宋时代,并进而影响至东亚、东南亚诸国和地区。它是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而产生的,是由文人士大夫倡导而发扬光大的一种雅文化,虽然深受儒释(禅宗)道思想之熏陶和影响,但从一开始它就是一种感性内省的文化活动,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而是列多地带有一种经验累积性质,并被确立为一种艺术样式。它是一种发现和想象的艺术,观赏石由于其富于变幻而非定型的特征,使得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阅历、游历和经历来欣赏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个性化、个体化的审美体验(当然这也并不排斥有些大家公认的标准和精品)。

近观西方赏石,它的诞生距今不过二百年时间,它是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发展至鼎盛时期的产物,是基于工业革命时诞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等科学理论而产生的,所以它从一开始便有科学有理论作指导,倡导者也是以从事自然科学的工作者和博物馆为主,所以是一种理性化的收藏活动,它更注重观赏石本身的科学内涵,强调美感与科学的统一,注重观赏石形成机理的探究,重视其学术科研价值,按科学眼光和思维评价其观赏性与艺术品位,这与东方赏石强调的艺术化欣赏(命名)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西方赏石并无深厚的文化积淀,类似不少东方赏石的那种富于含蓄、想象的题名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它容易普及并建立通行评鉴标准的原因所在。

一般来说,东方赏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观赏主体(自然石种、天然石形)往往丰富多彩,甚至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而西方赏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其观赏主体常以各种动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与标本为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东方赏石文化实际上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现)在现赏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而西方赏石文化则主要是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具观赏价值的自然物(石头)方面的展示和印证。

1 关于赏石的诗句

关于赏石的诗句 1 有关赏石的诗句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我国赏石文化,最早是在园林中得以实践,苑内筑丘、设台,布置山石。《史记·殷本纪》中记载:

益收狗马奇物,充韧宫室,益广沙立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乐戏于沙丘。

我国园林最初的形态称为“囿”,即起源于殷商时期。囿最初是帝王放养禽兽,以供畋猎取乐和欣赏自然界动物生活的一个审美享乐场所。

先秦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有了剩余,猎取的一些动物,能成活的,便圈起来人工饲养,以后随范围扩大和种类的增多,渐渐发展成为园林的雏形。

除园林石外,这时最早开发出了观赏石中的灵璧石。灵璧石主要产自于安徽灵璧县,远在3000年前,就已经被确认为制磬的最佳石料,并且对其进行开采和利用。从殷墟中发现的商代“虎纹石磬”就是实物的佐证。

这面“虎纹石磬”原是殷王室使用的典礼重器,横长84厘米,纵高42厘米,厚25厘米,石磬正面刻有雄健威猛的虎纹,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

虎纹石磬发现于殷墟武官村大墓,是形体最大的商磬。它表面雕刻的虎形纹造型优美,刀法纯熟,线条流畅,薄薄的石片表面,一只老虎怒目圆睁,虎尾上扬,虎口扩张,尖尖的獠牙清晰可辨,老虎身躯呈匍匐状,做出猛虎扑食的架势。

石器

以上就是关于春秋战国赏石文化是什么样的全部的内容,包括:春秋战国赏石文化是什么样的、东西方赏石有何异同、赏石文化的东西方赏石文化的差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08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