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上下册)

求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上下册),第1张

还是我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三角贸易、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16世纪末~19世纪中期,最先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

*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路线:出程欧洲(携带枪支、杂物等);

中程非洲(换取或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

归程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印度

*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

*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17世纪)

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②扩张的步骤:建立沿海据点→在内地扩张→掠夺财富。

*影响:英国通过在印度及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贫困、落后。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战争

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英国对印度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时间:1857年~1859年。

*领导者: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

*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南美的乔治•华盛顿”)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对殖民统治不满;

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②人物: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代表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

③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

④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起义军联合作战。

*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起一系列的新兴国家。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年~1848年)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中心内容: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结果:失败(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历史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产生条件:①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

②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③汲取前人的精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宣言》(1848年)(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①内容:《***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②影响: 1848年《***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争)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

*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不可调和。

*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

*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

*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二、北方的胜利

*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

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之前还颁布了《宅地法》,战争出现重大转折;

④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三、战争初期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①南方对战争已准备很久;

②南方有强大的后盾——英国支持;

③南方将领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作战经验;军队在装备上和组织上都比较好。

四、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能够最终获胜的原因

答:①北方实力雄厚,在经济方面、军队人数方面、军事力量方面、交通运输方面占优势;

②美国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五、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

*前提:不损害地主的利益。

*过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奴隶制的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解放”农奴;收取份地赎金)(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此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与此性质相同的还有中国的戊戌变法)

*背景: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②1853年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 并取得成功。

(或:①内: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外:美国叩关(“黑船”事件 ,1853年)。)

*倒幕运动(时间:1868年)主力军:中下级武士。

*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改革的作用:改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有以奋进的精神实施改革开放,吸取先进文化、科技,才能使一个民族实现自强。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充满活力。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电为核心)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电、石油);②新机器、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汽车、飞机);③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展(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新能源:电力和石油。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1906年,使用钨丝的电灯泡问世。

*爱迪生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汽车: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奔驰”车)

②影响: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使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飞机:①发明者:美国莱特兄弟;②标志及时间: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③影响:把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飞机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③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二、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

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第22课 思想和科学的力量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启蒙思想运动(时间:18世纪)

*代表人物:法国的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

*思想理论:①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②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即“社会契约论”),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③孟德斯鸠:明确地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二、科学的革命

*英国的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包括“牛顿三定律”)。

*英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1859年):①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②《物种起源》的意义: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

*德国的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提出(时间:20世纪初):意义: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

*居里夫妇:成功提炼出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镭。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一、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1804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

三、美术名家——梵高: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梵高是在法国南方创作这幅作品的,南方的阳光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叙曲》。

五、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

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后,开始了对外扩张。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贸易就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中其中一环就是黑奴贸易,可以说如果没有黑奴贸易,三角贸易也不可能持续这么久。对于黑奴贸易,大家的印象就是欧洲人从非洲抓捕黑人,然后贩卖到美洲。这个贸易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使得欧洲丧失了近亿的劳动力。不过我们不知道的是,如果没有黑人的合作,黑奴贸易也不可能持续几百年的时间。

我们以为,欧洲人进入非洲之后,自己抓捕黑人,然后贩卖到美洲。因为欧洲的武器装备非常先进,而非洲又处于原始社会状态,部落林立。这些人完全无法对抗欧洲人。因此,欧洲人很容易就能抓到黑人。确实,最初的时候就是这样,不过后来完全不是这样,否则黑奴贸易也不能持续几百年。因为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

最初的时候,欧洲人抓捕非洲人确实很好抓,武器装备先进。不过后来越来越难了。因为非洲人知道这些欧洲白人是来抓捕自己的,所以他们开始对抗这些人。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欧洲人。但是在自己的地盘,自己有地利的优势,而且人数多。这样一来,欧洲人想要抓捕非洲黑人,付出的代价很高。不仅要使用更多的武器装备和人力,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人员伤亡。这些人抓捕黑人主要是用来贩卖获利的,不过他们自己人员伤亡越来越严重。而且抓到的黑人越来越少。这样成本就增加了,所以欧洲人不得不想其他的办法。

欧洲人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人不去抓非洲人了,让这些黑人自己抓捕黑人。非洲有无数的部落,这些部落都存在了很长时间。部落和部落之间有很大的矛盾,他们之间冲突不断,经常发生战争。所以欧洲人就利用这一点来获取黑人。让他们互相打起来,不论谁打赢了,自己都从他们手里买抓到的黑人。这样成本就降低了。当然,欧洲人此时不仅仅是从黑人手里买黑人这么简单。

欧洲人还不断挑拨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使得这些部落之间经常出现冲突。冲突不断,欧洲人才能获取源源不断地黑人。而且欧洲人还会卖武器装备给一方,这样有武器的一方就能打赢了。然后欧洲人再从他们手里获得抓捕的黑人。靠着这种方式,欧洲获得黑人的成本越来越低。而且碰到弱小的部落,欧洲人也会自己出手,直接抓捕。这样一来,整个黑奴贸易就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了。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黑人在黑奴贸易中也算是助纣为虐。如果没有他们互相残杀,欧洲人也无法获得黑人。而黑奴贸易更是无法进行。不过这些黑人之所以互相残杀,也是非洲社会发展的状态所致。总的来说,受伤的都是黑人。如果没有欧洲人的介入,他们的下场也不会这么惨。

以上就是关于求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上下册)全部的内容,包括:求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上下册)、历史上真实的黑奴贸易是什么样的为何能维持这么长时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05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