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在哪边升起

月亮在哪边升起,第1张

问题一:月亮从哪边升起 这个要看情况的:

夜间还可以用月亮判定方向。月亮的起落是有规律的。月亮升起的时间,每天 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钟。例如,农历十五的18时,月亮从东方升起。到了农历 的二十,相距5天,就迟升4小时左右,约于22时于东方天空出现。月亮“圆缺” 的月相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农历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以后,月 亮的亮部在左边。上半个月为“上弦月”,月中称为“圆月”,下半月称为“下 处月”。每个月,月亮都是按上述两个规律升落的。利用月亮测定方位,可参考 下表(此表适用于我国)。

此外,还可以根据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12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这一规 律,结合当时的月相、位置和观测时间,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时,看见 夜空的月亮是右半边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阳落山是6时,月亮位于正南; 此时,10时-6时=4时,即已经过去了4小时,月亮在此期间转动了15°×4= 60°。因此,将此时月亮的位置向左(东)偏转60度即为正南方。 这个是我看网站搜到的也可以看高一的地理书就有了,那本书被我给卖了所以看不到了

问题二:月亮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 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在地球上我们看到太阳、月亮都是从东边升起的。不过因为相对物的不同,常常会有人把方向弄错。如果从一天来说,月亮就是东升西落的,但是从一个月的月龄来看,如果你每天选择同一个时间看月亮的位置,就会发现月亮是不断从西边往东边移动的,比如农历初三四,日落时月亮在西方天空,初七八时,月亮就到了东方天空,这就是月亮在绕地球公转。农历上半月时,天黑时月亮就已经在空中了;农历十五以后,可以看到月亮是从东边升起,看月落的话,最好选择初三之后几天,就会发现月亮从西边落山。

问题三:月亮是从哪边升起的 东方

月亮绕地球转的速度,和地球自传的速度比起来是很小的。所以可以认为是不动的。天空中所有可以认为不动的东西都和太阳一样,是东升西落的。

所不同的是: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所亥一到晚上,月亮已经挂在半空中了。

问题四:月亮是从哪里升起的?? 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像太阳、月亮都是从东边升起的

以我们地球为参考点,月亮在升起之后,是自东向西移动的但是升起的位置是不固定的

月亮升起的位置 月初时在西方,然后升起位置逐渐东移当到月中的时候,升起位置在东方之后生起位置又从东逐渐西移,到达月末时候,升起位置在西方 月亮之所以“升起”,是因为太阳光线不够强,我们才能看到很多时候,月亮就在天上,但是由于太阳光线太强,我们看不到,比如日食发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补:虽然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升起一词的理解也不一样以上叙述中的升起是指月亮刚开始能被人看到如果不谈及能否被人看到,月亮当然是从东方升起的

问题五:月亮是从什么地方升起? 其实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所有天体无论是太阳、月亮还是其它的星星都是从东边升起的。 有时候看起来月亮是从东南或是从东北方向升起是因为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月亮的光是太阳的反射,所以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移也影响到我们在地球上以肉眼观测到的月亮升起的方向。 月亮一直都在天上,白天因为太阳太亮所以看不见,有时候在晚上就会看到月亮直接挂在当空,好像不是从东边升起,那是因为下午的时候她就从东边升起了,所以有时候会让人误以为月亮是从西边升起,其实它一直都是东升西落的。

问题六:月亮是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的? 楼主你好,从狭义的角度说,是东升西落。

天球上所有看到的恒星,行星,卫星,都是东升西落的。只不过时间和位置不全相同罢了。现在不是观察月亮的好日子,这几天一直都是下弦月而且都是下午三四点钟月亮就落下了。等下个月五六号的时候,太阳落山后就能看到月亮了。

广义上来说,天球上所有看见的天体都沿着赤纬线运动,具体点说,在地面上看,它们都是自东向西沿着天球上的赤纬线运动。因为地球的黄赤交角,天球上的北赤纬与天顶有235度的夹角(这也说明,北极星也就是北天极所在位置不是脑袋正上方的天顶处)。这个稍微有些复杂而且有点跑题。如果楼主需要请追问。

总结一下就是,月亮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如果不懂请追问,望采纳,谢谢!

问题七:月亮晚上从哪边升起 初一新月时,月亮和太阳同时升起。

然后每过一天,月亮升起时间晚52分钟。

到了十五,月亮在太阳落下时升起。

然后同样是每过一天,月亮出来晚52分钟

原因是月亮每月(295天)要向东公转360度,平均每天东移58度多,而新月时日月在同一直线,每天偏东58度,每天就比太阳晚出来50多分钟(15度1个小时)

问题八:月亮从哪边升起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流传千古的诗篇,成就了诗歌的丰碑。撇开文学的成就,两首诗词亦可给出本问答案:明月东出,随潮而起。

太阳为何东升西落?谁都能给出答案,地球自转使然。是的,在天文学上,称作天体周日运动。然而又没有继续思考。地球的自转能使太阳东升西落,那对月球,对繁星,对银河,是不是有同样的效果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正因为地球的自转,才有海月东升,才有斗转星移。方向,还需要我在��嗦一遍么?呵呵~

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的,相对于地球来说,上半月月球是背离太阳越走越远。此时太阳在月球西方,月球西部被太阳照亮,所以这时月球的亮面朝西。而下半月,月球是向着太阳越走越近,太阳在月球东方,月球东部被太阳照亮,因此这时月球亮面朝东。

1、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这时是农历初一。

2、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娥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3、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这时是到了农历初七、八。

4、月亮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上,大半晚可见。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这时是农历十一、十二。

5、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这时是农历十五、十六。

6、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这时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7、再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娥眉形月牙,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时间是农历二十四左右至月末。

扩展资料:

地月关系

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两个天体绕着地表以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转。月球的诞生,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其特殊引力吸引着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运动,形成了潮汐。潮汐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陆地,帮了很大的忙。

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不宜人类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响,对地球海水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使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带给了我们宝贵的四季,减小了温度差,从而适宜人类居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月相变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在太阳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下表[]以满月亮度为100,列出不同月龄时的亮度值。从中可以看出,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月亮也在宇宙空间里,因为白天的时候太阳光的亮度比月亮以及星星的光辉要强,又因为月亮发光也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在天亮的时候我们一般看不见月亮如果在冬天的时候早上起来的时候也会在西边看见灰白色的月亮

以上就是关于月亮在哪边升起全部的内容,包括:月亮在哪边升起、月亮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月球在哪里拜托各位大神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00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