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天官冢宰·小宰原文及翻译

《周礼》天官冢宰·小宰原文及翻译,第1张

《周礼》天官冢宰·小宰原文及翻译

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执邦之九贡、九赋、九式之贰,以均财节邦用。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一曰以叙正其位,二曰以叙进其治,三曰以叙作其事,四曰以叙制其食,五曰以叙受其会,六曰以叙听其情。以官府之六属举邦治: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邦教,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三曰春官,其属六十,掌邦礼,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五曰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一曰祭祀之联事,二曰宾客之联事,三曰丧荒之联事,四曰军旅之联事,五曰田役之联事,六曰敛弛之联事,凡小事皆有联。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师田以简稽,三曰听闾里以版图,四曰听称责以傅别,五曰听禄位以礼命,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卖买以质剂,八曰听出入以要会。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凡祭祀,赞玉币爵之事,祼将之事。凡宾客,赞祼。凡受爵之事、凡受币之事、丧荒,受其含襚、币玉之事。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赞冢宰受岁会。岁终,则令群吏致事。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乃退,以宫刑宪禁于王宫,令于百官府曰:各修乃职,考乃法,待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共,则国有大刑。

原文翻译:

小宰的职责,掌管建立有关王宫中官吏的刑法,施行王宫中的政令,纠察一切违反王宫禁令者。

掌管王国六典、八法、八则的副本,以(辅佐大宰]考核天下各国、王畿、朝廷官府的政事。掌管王国九贡、九赋、九式的副本,以[辅佐大宰]使王国均财节用。

依照官府六个方面的尊卑次序规正官吏们。一是依照尊卑次序规正朝位,二是依照尊卑次序排定上报政绩的先后,三是依照尊卑次序分派所做事情的大小,四是依照尊卑次序制定俸禄的多少,五是依照尊卑次序接受所上报的年终会计总账,六是依照尊卑次序安排[向王]陈述或提出请求的先后。

用官府的有关六类属官的法则[辅佐大宰]开展王国的政事。第一类是天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治理,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二类是地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教育,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三类是春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礼制,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四类是夏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军政,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第五类是秋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刑法,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白行向王报告。第六类是冬官,它的属官有六十名,掌管王国的生产事务,大事听从各自长官的指挥,[不设长官的小官的]小事可自行向王报告。

用官府有关六类职责的规定[辅佐大宰]分辨王国的政事。第一是治理的职责,以使天下各国政治公平,以使民众赋役平均,以调节财物开支。第二是教育的职责,以安定天下各国,安定民众,安定[来朝的]宾客。第三是掌管礼制的职责,以和谐天下各国,和谐民众,祭祀鬼神。第四是掌管军政的职责,以使天下各国顺服,以使民众遵循正道,以征集进贡的各种财物。第五是掌管刑法的职责,以禁止天下各国的叛逆,纠察民众,除去盗贼。第六是掌管生产事务的职责,以使天下各国富庶,以养育民众,以增殖各种财物。

用官府的六项联合办事的法则[辅佐大宰]会同各官合办王国的事务。一是祭祀之事的合办,二是接待来朝宾客之事的合办,三是王丧和赈济灾荒之事的合办,四是军事的合办,五是征发役徒进行田猎之事的合办,六是征赋和施惠之事的合办。凡小事也都有合办的。

用官府的八种成事品式[辅佐大宰]治理王国。一是评断征派赋役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人口财产登记册。二是查核出征或田猎的人员兵器,就依据人员兵器登记册。三是评断阊里间[有关土地]的争讼,就依据户籍和地图。四是评断有关借贷的争讼,就依据傅别。五是评断禄位的当否,就依据封赐时的策书。六是评断借取授予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书契。七是评断买卖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买卖质剂。八是评断财物收支方面的争讼,就依据会计账册。

用公平治理官府的六项评断官吏的标准,[辅佐大宰]评断吏治。一是廉洁而又能做好工作,二是廉洁而又能推行政令,三是廉洁而又勤勉努力,四是廉洁而又处事公正,五是廉洁而又执法无误,六是廉洁而又明辨是非。

依据礼法掌管祭祀、朝觐、会同以及接待宾客时告诫[有关官吏]具备用品,如有军事、田猎和徒役、死丧和灾荒的事,也这样做。以上七事,都命令有关官府供给财物用具;决定免于服役的人,评断[各官府的]有关事项和争讼。

凡祭祀,[跟从大宰]协助王拿玉器、币帛和爵,[协助王]献尸行裸礼的事。

凡接待宾客时协助[大宗伯向宾客]行裸礼;凡接受宾客[向王酢酒]之爵的事,凡接受宾客(向王所献]币帛的事,[都协助大宰去做]。

遇王丧或荒年,负责接受[诸侯、诸臣]赠送的含玉、衣服、币帛、玉器的事。

每月月底,依照官府的尊卑次序,接受官吏们当月的会计总账。协助大宰接受一年的会计总账。年终,命令穹吏们汇报当年的政绩。

[夏历]正月,[协助大宰]率领治官的属官观看[悬挂在象魏上的]治典,边走边摇动木铎,说:“不执行法令的,国家自有常刑。”于是退下,把有关王宫中的刑法悬挂公布,纠察王宫中违反禁令者。下令各官府说:“各自遵循你们的职守,遵守你们的规章制度,完备你们的职事,而听从王的命令。有不尽职的,国家自有重刑。”

这句话中的"曲"是让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意气用事(戴尔 卡奈基 说过:"二十一世纪是个竞争的世纪,每个人都会烦躁,这时的我们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太,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所以,曲 能成事,这是不变的规律也是当今社会的生存之道

人物生平

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苏轼判登闻鼓院,直史馆,苏迈随父在京读书,五月,母亲王弗逝,次年祖父苏洵逝,8岁苏迈随父、叔婶扶丧出都,返眉山,后在眉山读书。

1068年(宋神宋熙宁元年),苏轼除服后,续娶王弗堂妹王季章(王润之),10岁苏迈受王季章抚养,同时亦受乳母任采莲抚养,1069年冬,迈随父、继母、叔婶回京读书。1072年(熙宁五年),迈又随父在杭州读书。1075年(熙宁八年),迈再随父在密州读书。

1077年(熙宁十年)三月,十九岁的苏迈,经苏轼向殿中侍御史吕陶求婚:“里门之游,笃于早岁;交朋之分,重于世姻。某长子迈,天资朴鲁,近凭一艺于师传。贤小娘子姆训夙成,远有万石之家法。聊申不腆之币,愿结无穷之欢。”迈娶吕陶公女。次年(1078年)八月生一子箪。

1081年(神宗元丰四年),对试策进士第。1082年(元丰五年),迈妻吕氏病逝,葬黄州。

1084年(元丰七年),迈授饶州(今江西省鄱阳湖东)府德兴县尉,六月初九丁丑日,同父至齐安湖口石钟山下,公分路赴德兴任。期间,迈遵父嘱,立志为民,身体力行,尽职尽责。

苏轼《与陈季常书》云:“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德兴县志·卷八》谓,迈公有政绩,后人立‘景苏堂’仰之。

1085年(元丰八年)正月,迈续娶石康伯之女。三月,苏轼告病蒙准,迈随父到徐州养病,城南立业‘苏家湖’庄。

1086年(元v元年),苏符生。初秋,迈罢德兴任,责授酸枣县令。

1089年(元v四年)改任西安县丞,因朝中程颐政岐而途中诰免。

1090年(元v五年)十月,授雄州防御推官,知河间令。

1094年(绍圣元年),罢河间令回‘苏家湖’。

1096年(宋哲宗绍圣三年),迈上书求职韶州仁化令,获准。于是,趁赴任之机,将自己家眷和苏过家眷都搬至惠州。后又因韶惠相邻迥避谪籍而不得上任。

苏轼在给王古的信中说:“小儿授仁化,又碍新制,不得赴,盖韶、惠亦邻州也。食口猥多,不知所为”。轼贬琼,苏迈只好寄居惠州,挑起家庭重担。

1100年(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自琼北归,提举成都玉局观,自广州后迈陪父北行,至常州,轼逝,遵父愿,乘舟护柩经准汴赴汝州,并迁继母王润之灵柩来汝,与父合葬于汝州郏县钓台乡上瑞里(后人称小峨眉山)。

1104年(崇宁三年),苏迈在汝州除服后,回苏家湖居住。

1107年(大观元年),知嘉禾令(嘉禾为秀州,治嘉兴)。苏过有《送伯达兄赴嘉禾令》诗:“五岁卧箕颖,分甘一廛氓”。

1112年(政和二年),罢嘉禾令,回苏家湖。携孙前往颖州看望叔父苏辙。苏辙有《喜侄迈还家》诗一首。

1113年(政和三年),55岁苏迈在苏家湖,常携孙到萧县皇藏峪龙岗泉岳父吕陶隐居处居住,至1119年(宋徵宗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苏迈卒于萧县龙岗泉,终年六十一岁。

苏遵苏迈遗愿,葬萧县城南小龙岗东无艳泉主穴龙头之上。

苏迈娶吕氏,续娶石氏,侧室李氏、高氏,子六:长箪,次符,三a,四笋,五笈,六笙。女适紫微舍人刘仲武。

生年考证

苏过《斜川集·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述:“长兄年五十有三,犹为州县吏。”苏过此叙作于1111年(政和元年),上朔五十三年,苏迈当于1059年(嘉v四年)生于眉山。

轶事典故

(一)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极度悲伤之心,为弟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本就欣赏苏轼的才华,并没有将其处死的意思,只是想借此挫挫苏轼的锐气。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动之余,也不禁为如此才华所折服。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 绝命诗 ”也广为流传开来。

(二)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担当团练副使。这是一个闲差使,43岁的苏轼得以有闲经常与长子苏迈一起读书作文,说古论今。有一天,父子俩不知怎的竟谈到了鄱阳湖畔石钟山的名称由来。苏迈从《水经注》等古书中找出许多说法,如“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音徐歇”。对这些说法,苏轼都觉得是牵强附会,实不可信。苏迈想找其它书,苏轼阻止了他:“不用找了。大凡研究学问、考证事物,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光凭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看来,石钟山这个问题,还必须实地考察求实才能解决呢!”

“石钟名称由来”这一问题,在苏轼父子俩的心中一悬就是5年,一直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才有了解决的机会。是年六月初九丁丑日,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江西省鄱阳湖东)担任县尉,48岁的苏轼送他到湖口,顺便带着苏迈一起考察石钟山。白天,庙里的和尚叫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间挑了其中的一二块石头来敲打地,父子俩当然不相信。月光明亮的当晚,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山的绝壁下,沿着山脚寻找。寻到一个地方,只听见一阵阵清畅高扬的声音,“噌 如钟鼓不绝”,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所以才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宛若周景王的无射钟,魏庄子的歌钟,庞大乐队中的钟鼓齐鸣一般……父子俩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这才是“石钟”名称的由来啊!

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能抓住父子俩同探石钟山这件事,谆谆告诫儿子苏迈:“石钟”名称由来,此事本不难明白,只须实地考察就行了,由于一般人不肯去下这功夫,宁愿到书本里去寻找答案,而浅薄的人又往往附会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来解释,最终以讹传讹,使本不难明白的事千百年来不得明白。你应当切切记住,“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为让儿子更深刻地理解“求实”的重要性,苏轼又提笔撰文。于是,苏迈乃至后人就读到了出自苏轼笔下的名篇《石钟山记》。

(三)砚为石质可以镌刻文字,所以历代文人大家每获一砚,几乎都要在上面刻一段文字,称为砚铭。

苏迈二十四岁时,被朝廷任命为饶州德兴县县尉。这是苏迈第一次赴任,苏轼与儿子苏迈在江西湖口分别。临行,苏轼赠送一方砚给苏迈,砚底刻有铭文两句“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意思是,用他来学习圣贤的道理要如饥似渴;用他来习写文章,要不停地进步,时出新意令人吃惊;用他来记录和治理财务要时常想着给予他人;用他来书写狱讼公文要时时想着放人生路。这是苏轼对即将赴任的儿子的勉励。苏迈也未负父亲的厚望,康熙版《德兴县志》载其“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德兴旧志将苏迈列入名宦之列,宋时造有苏堂,以示对苏迈的怀念。

墓地

苏迈墓位于安徽省萧县皇藏峪北侧无艳泉小龙岗。

一xù

二释义:

1交谈;说出来;说

组词:叙旧

2 记述;叙说

组词:叙述

3次序;次第

4评定等级次序

组词:叙功

三组词:叙别 叙用 叙事 叙谈 叙说 叙旧 叙述 叙功 叙迁 叙招 叙悲 叙阔 叙作 叙心 叙觏 叙阶 叙爵 叙传 面叙 插叙 铺叙 畅叙 倒叙 铨叙 自叙 追叙 记叙 款叙 贯叙 赘叙 议叙 天叙 陈叙 惇叙敦叙 谈叙

四相关例句:

1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2像这样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用以作论据,正是议论中的叙述的特点。

3写记叙文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方法。

4他把事情的经过简略地叙述一遍。

5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有些混乱。

6这一自然段中插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曲成万物而不遗

解释——叙作万物的所有规律而没有遗漏

其它:

范围

天地

之化而不过(解说天地的一切变化而点到即止);

曲成万物而不遗(叙作万物的所有规律而没有遗漏);

通乎

昼夜

之道而不知(通晓阴阳变化的规律而不预先告知);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所以神妙而没有固定的规则,变化而没有固定的模式)。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士燮既附孙权,召综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阯太守

时交土始开,刺史吕岱率师讨伐,综与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事毕还都,守遏者仆射。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其枢机敏捷,皆此类也。吕岱从交州召出,综惧继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于苍梧。泰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则四国之内属也,有自来矣。赵佗起番禺,怀服百越之君,珠宫之南是也。汉武帝诛吕嘉,开九郡,设交阯刺史以镇监之。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及后锡光为交阯,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梨,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 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交阯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腼面目耳。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县官羁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然在九甸之外,长吏之选,类不精核。汉时法宽,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髠取为髲。及臣所见,南海黄盖为日南太守,下车以供设不丰,挝杀主薄,仍见驱逐。九真太守儋萌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请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舞属京,京不肯起,歆犹迫强,萌忿杖歆,亡于郡内。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交阯太守士燮遣兵致讨,卒不能克。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离丧亡。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表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服。(所取)(辄)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骘以次锄治,纲纪适定,会仍召出。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表,祸福尤甚。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其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若岱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能)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如但中人。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

黄龙三年,建昌侯虑为镇军大将军,屯半州,以综为长史,外掌众事,内授书籍。虑卒,入守贼曹尚书,迁尚书仆射。时公孙渊降而复叛,权盛怒,欲自亲征。综上疏谏曰:"夫帝王者,万国之元首,天下之所系命也。是以居则重门击柝以戒不虞,行则清道案节以养威严,盖所以存万安之福,镇四海之心。昔孔子疾时,托乘桴浮海之语,季由斯喜,拒以无所取才。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请刎颈以血染车。何则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况万乘之尊乎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池之固,备御之术,器械铢钝,犬羊无政,往必禽克,诚如明诏。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一人匹马,不可得见。虽获空地,守之无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虽有尧、舜之德,智无所施,贲、育之勇,力不得设,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圣,显以符瑞,当乘平丧乱,康此民物;嘉祥日集,海内垂定,逆虏凶虐,灭亡在近。中国一平,辽东自毙,但当拱手以待耳。今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桥之安,远履冰之险,则臣子赖祉,天下幸甚。"时群臣多谏,权遂不行。

正月乙未,权敕综祝祖不得用常文,综承诏,卒造文义,信辞粲烂。权曰:"复为两头。使满三也。"综复再祝,辞令皆新,众咸称善。赤乌三年,徙选曹尚书。五年,为太子少傅,领选职如故。六年春,卒。凡所著诗赋难论数万言,名曰《私载》,又定《五宗图述》、《二京解》,皆传于世。

子珝,官至威南将军,征交阯还,道病死。珝弟莹,字道言,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数年,以病去官。孙皓初,为左执法,迁选曹尚书,及立太子,又领少傅。建衡三年,皓追叹莹父综遗文,且命莹继作。莹献诗曰:"惟臣之先,昔仕于汉,奕世绵绵,颇涉台观。暨臣父综,遭时之难,卯金失御,邦家毁乱。适兹乐土,庶存孑遗,天启其心,东南是归。厥初流隶,困于蛮垂,大皇开基,恩德远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污,释放巾褐,受职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迁入京辇,遂升机枢。枯瘁更荣,绝统复纪,自微而显,非愿之始。亦惟宠遇,心存足止,重值文皇,建号东宫,乃作少傅,光华益隆。明明圣嗣,至德谦祟,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报,委世以终。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托综遗体。过庭既训,顽蔽难启。堂构弗克,志存耦耕。岂悟圣朝,仁泽流盈。追录先臣,愍其无成,是济是拔,被以殊荣。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备物,金革扬声。及臣斯陋,实暗实微,既显前轨,人物之机。复傅东宫,继世荷辉,才不逮先,是忝是违。乾德博好,文雅是贵,追悼亡臣,冀存遗类。如何愚胤,曾无仿佛!瞻彼旧宠,顾此顽虚,孰能忍愧,臣实与居。夙夜反侧,克心自论,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结草,生誓杀身,虽则灰陨,无报万分。"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右国史华核上疏曰:"臣闻五帝三王皆立史官,叙录功美,垂之无穷。汉时司马迁、班固,咸命世大才,所撰精妙,与六经俱传。大吴受命,建国南土。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始撰《吴书》。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至少帝时,更差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臣五人,访求往事,所共撰立,备有本末。昭、广先亡,曜负恩蹈罪,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末撰奏。臣愚浅才劣,适可为莹等记注而已,若使撰合,必袭孚、峻之迹,惧坠大皇帝之元功,损当世之盛美。莹涉学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莹为冠首。今者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如莹者少,是以慺慺为国惜之。实欲使卒垂成之功,编于前史之末。奏上之后,退填沟壑,无所复恨。"皓遂召莹还,为左国史。顷之,选曹尚书同郡缪祎以执意不移,为群小所疾,左迁衡阳太守。既拜,又追以职事见诘责,拜表陈谢。因过诣莹,复为人所白,云祎不惧罪,多将宾客会聚莹许,乃收祎下狱,徙桂阳,莹还广州。未至,召莹还,复职。是时法政多谬,举措烦苛,莹每上便宜,陈缓刑简役,以济育百姓,事或施行。迁光禄勋。

天纪四年,督军征皓,皓奉书司马伷、王浑、王浚请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太康三年卒。著书八篇,名曰《新议》。

译文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人。他年少时依从族人避难到交州,师从刘熙学习。士燮归附孙权后,征召薛综为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太守。当时交州刚刚开发,刺史吕岱率领大军前往讨伐,薛综与他一道前行,渡海南征,直到九真。完成任务后返回京城, 渴者仆射。西蜀使者张奉在孙权面前拆尚书阚泽姓名的字形来嘲弄阚泽,阚泽不能回报。薛综起座巡行斟酒,利用劝酒的机会对张奉说:“蜀是什么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子进肚。”张奉说:“不再拆一下你们的吴字吗”薛综当即随口而出:“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在座众人欢笑起来,而张奉无话可说。薛综的思维敏捷大都如此。

吕岱被征召出交州,薛综担心接替吕岱的人不是合适的人选,就上疏说:“从前舜帝南巡,逝于苍梧。秦代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由是则四郡归属中国,是由来已久的事情。赵佗在番禺创业,安抚降服百越的君主,即在珠官以南的地方。汉武帝诛杀吕嘉,开辟九郡,设置交阯刺史来镇守监控这些地方。其地山长水远,风俗习惯不一,语言各不相同,多重转译才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结发于上,赤脚于下,头上扎带,衣襟左敞,官长设置,即使有,也与无一样。自那以后,大量流放中原地区犯罪之人与他们杂居一起,逐渐让他们学习写字,粗通官语,骚传往来,使他们看到礼仪教化。到后来锡光为交队太守、任延为九真太守,于是教他们用犁耕种,让他们戴帽穿鞋;为他们设置媒官,使他们知道聘娶;建立学校,用经典大义教导他们。自此以降,四百多年,各任太守大多如此。自为臣客居其地刚到之时,珠崖一带除州县治所行正式嫁娶外,其他地方都是等到八月自认门户,百姓聚集相会时,男女全都自己寻求合适对象,便结成夫妻,父母不能阻止。交阯的糜伶、九真的都庞这两个县,都是哥哥死后弟弟娶嫂,社会以此为习俗,地方官长听任自便,不加以禁止限制。日南郡的男女都是裸体,不以此为羞耻。由此可知,他们同于虫兽,只不过有一张面孔而已。然而其地上地广大人口众多,地势险阻虫瘴毒害,容易发生叛乱,难以使他们服从治理。县里官吏统治控制他们,宣示法令使其服威,田户的积赋,酌情征用;可贵的是他们贡上采自远处的贵重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等奇货特产,充实完备珍贵玩物的收藏,不必仰仗他们缴纳赋税,来供益中原。然而在几千里外的藩属之地,地方官员的选择,大多未经精密考察。汉代法令宽松,官员大多放肆妄为,故此屡屡违犯法令。珠崖的衰颓,起因于地方官吏看到当地人头发漂亮,强行剪取下来用作制成假发。及至我人其地看到的情景,南海人黄盖任日南太守,一下车因供应设置不丰足,就将主簿打死,而自己也被驱逐。九真太守儋萌为岳父周京设宴作东,将大官一起请到,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身要与周京一道舞蹈,周京不肯起身,番歆还在强逼,儋萌大怒用杖击打番歆,将他打死在郡府。番歆的弟弟番苗率兵攻打郡府,用毒箭射澹荫,澹荫中箭致死。交阯太守士燮派兵前往讨伐,一直不能取胜。又原刺史会稽人朱符,将同乡人虞褒、刘彦等多人分别任作官长,侵害虐待百姓,强迫百姓缴纳赋税。捕黄鱼一条就要缴收稻子一解,百姓怨恨叛变,山越贼寇相应出动,攻州犯郡。朱符逃往海上,流离死去。再有南阳人张津,与荆州牧刘表结有仇怨,自己兵弱而敌军势大,年年出兵打仗,诸位将领都很厌烦,去留自便随意。张津稍加整顿约束,威武不足慑众,被这些人所 ,最终被杀。后有零陵人赖恭,是先辈中仁厚谨慎之人,但不识事务。刘表又派遣长沙人吴巨为苍梧太守。吴巨是一轻率骠悍的武夫,不被赖恭所信服,动相怨恨,撵走赖恭,赖恭向步骘求援。当时张津的旧将夷廖、钱博的党徒甚众,步骘一一锄歼,社会秩序与国家法纪才稳定下来,但很快被朝廷征召出境。吕岱来后,有士氏兴起的叛乱。他所率越地大军南向征讨,平定讨伐之际,改换地方官长,彰明天子法令,威势布施万里,大小士民顺风教化。由此可知,绥抚边疆地域,实在要有合适人选。州牧郡守的人选,必须清廉能干之人,荒远边隆之地,更是关系着百姓和国家的祸福。今日交州虽说名义上已大致平定,但还有高凉惯匪。其 、苍梧、郁林、珠官四郡边界尚未安定,依旧贼寇作乱,是叛乱逃亡之人的专门聚集之地。如果吕岱不回到南方任职,新任刺史就得精心慎密地挑选,其人能统摄八郡,具有策略智谋,能逐步地以怀柔手段治理高凉,给予他威势尊荣,赐予他权力地位,责令他治理有成效,这样才能弥补和填复吕岱调走的空档。如果只是中等人才,谨守常法成规,而无奇计妙略,则邪恶势力会日盛一日,天长日久必成大患。故此国家之安危,就在于所任人职,不可不明察。我私下担心朝廷忽略或轻视了交州官员的人选,故此冒昧地竭献愚忠,以广开陛下圣明的思虑。”

黄龙三年(231),建昌侯孙虑为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任命薛综为长史,对外职掌诸般政事,对内传授经传典籍。孙虑去世后,薛综入朝任贼曹尚书,升为尚书仆射。当时公孙渊投降东吴而复叛变,孙权十分忿怒,想亲自出军征讨。薛综上表劝谏说:“帝王之人,乃万邦元首,天下人以其维系生命的人。故此他的居住要重置门户敲击木拆以戒备意外;他的出行则清洒道路节制车马速度以形成威严气势,这就是为了保全万邦平安的福运,镇抚四海的民心。从前孔子憎恶时局,托言乘抒浮于东海,季由听说甚为高兴,他因才干无可取之处才受到拒绝。汉元帝打算乘御楼船,薛广德请求则颈用血来染车。为什么呢因为水、火是最险之物,不是帝王应该涉足的。谚语说‘千金之子,不可坐在堂屋的檐下’。何况万乘之尊呢现在辽东戎貂小国,没有坚固的城池和防御的措施,武器不锋利,军队散乱如犬羊之群,前往必能获胜,的确像圣明诏书所言。然而其地寒冷贫瘠,谷物无法生长,民众习惯乘马,迁移漂泊无常。突然听说大军降至,自忖不能敌对,鸟惊兽散,驱马远奔四散逃命,一人一马都不得看见,虽然获得无人的空地,守着它无什么益处,这是不可出兵的原因之一。加之海水波涛汹涌动荡,又有成山岛的险难,海潮流动变化不定,狂风恶浪在所难免,转眼之间,人与船就发生异常变化。虽有尧、舜的仁德,但智谋无法施展;有孟责、夏育的勇猛,但力量无法用上。这是不可出兵的原因之二。再是浓雾弥漫天空,咸水在海面蒸发,易于患上脚气病痛,转相传染,凡航海之人,很少不患此病。这是不可出兵的原因之三。天生神圣之人,常以祥瑞征兆来显示,必定平定祸乱,使百姓安康;吉祥的征兆日益集现,海内即将平定,叛逆凶顽,灭亡即在近期。中原一旦平定,辽东必然自行灭亡,只需拱手以待而已。如今却要违背必然的规律,自找最危的险阻,忽视九州的稳定。发泄一时的忿怒,既不是社稷的重大决策,又为创业以来所未有之事,这正是百官们所以侧身叹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原因。诚望陛下抑制雷霆之威,忍耐赫然发作之怒,依就乘桥的安全,远离履冰的危险,这样臣子便可仰仗您的福社,天下百姓由此获得幸运。”当时朝臣多有劝谏,于是孙权没有出征北行。

黄龙三年(231)正月二十二日,孙权谕令薛综撰作祭祖赞辞不得用一般的套语,薛综承领诏旨,仓促草就文辞,语意诚信文采灿丽。孙权说:“再添头加尾,使赞辞凑满三个部分。”薛综又添加文辞,辞意都很新颖,众人一致称好。赤乌三年(240),薛综转任选曹尚书。赤乌五年(242),被任命为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任照旧。赤乌六年(243)春,薛综去世。他平生撰作诗赋难论计数万字,名为《私载》,又考定《五宗图述》、《二京解》,都流传于世。

薛综的儿子薛绳,官至威南将军,出征交阯回师时,在途中病死。薛绳的弟弟薛莹,字道言,起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后,薛莹为散骑中常侍。几年后,因病而辞官。孙皓即位之初,薛莹任左执法,升为选曹尚书,及至册立太子,又 太傅。建衡三年(271),孙皓追叹薛莹父亲薛综的遗文,且命令薛莹写出续作。薛莹献出长诗一首(诗略)。当年,何定建议开凿圣溪以连通长江、淮河,孙皓命令薛莹督领一万人前往,终因许多巨石阻碍难于施工,停 程返还,出任武昌左部督。后来何定被诛死,孙皓追究开凿圣溪的事情,将薛莹送进监狱,又流放到广州。右国史华核上疏说:“为臣听说五帝三王都设置史官,叙录功绩美德,使之流传万代。汉朝司马迁、班固,都是名显一世的杰出人才,所撰作的史书文笔精妙,与六经一道流传后世。大吴国承受天命,建国于南方地域。大皇帝末年,命令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开始撰作《吴枷。丁孚、项峻都并非史官之才,他们的撰作,不值得记录传世。至少帝时期,又差令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我五人,查访寻求以往史事,共同撰作的东西,已经具备整个史书的材料。周昭、梁广先亡,韦曜辜负皇恩触法犯罪,薛莹出朝为将,又因过失而被流放,这本史书的撰作于是停笔放弃,至今未能撰成上奏。为臣才疏学浅,只适合为薛莹等人作作笔记注解而已,若要我承担撰作大任,必定会走丁孚、项峻的老路,恐怕要漏损大皇帝的丰功,减失当代的盛美。薛莹所涉猎的学问广博,文笔更为精妙,同僚之中,他居首席。如今在职官员,虽然多有经学之士,但记事叙作的才能,像薛莹这样的绝少。因此我不辞烦劳地为国家惋惜他这个人才,实在是想使快成功的《吴书》全部完成,使它能续在前代史书的后面。奏书上报之后,即使退朝填充沟壑,我也没有什么再遗憾的了。”孙皓于是召回薛莹,任他为左国史。不久,薛莹的同郡人选曹尚书缪因固守己见,为小人们所疾恨,被贬为衡阳太守。就职后,他又考虑到自己是因为本职事务而受到责备谙间,就上表认错道歉。因而顺路去拜访薛莹,又受到小人的谗毁,说缪不服罪,邀集许多宾客在薛莹那里 。于是,缪被捕下狱,流放桂阳,薛莹被遣送回广州。未到广州,又召还薛莹,官复原职。当时政令法律多有谬误之处,举措苛刻烦杂,薛莹常常上奏提出有利国计民生的建议,请求减轻刑罚减少劳役,以此济助和养育百姓,其中也有的被采纳并施行。薛莹升为光禄勋。天纪四年(280),晋军征讨孙皓,孙皓奉送降书前往司马仙、王浑、王睿处请求归降。降书文字,是薛莹所拟。薛莹到洛阳后,受到晋帝的优先召见和叙功,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处事答间,皆有条理。晋太康三年(282),薛莹去世。他撰有书作八篇,名为《新议》。

只有“叙做”没有“续做”。“续做”是行业习惯用语。叙做即“操作、办理”之意。是国际金融的术语。主要指贷款而言(其他方面也有)。 新增授信就贷款而言一般是指增加贷款额度。 续做授信是指对以新贷款来偿还已到期贷款这种业务进行授权。

授信是一个总的称呼,银行和客户建立了授信关系,但授信不等于单纯的贷款。授信可以包括并不仅限于:贷款,承兑,保理,信用证,贴现等业务。贷款仅仅是授信业务中的一种。对大多数业务而言,授信额度=贷款(敞口额度)+全额银承(低风险业务)。

以上就是关于《周礼》天官冢宰·小宰原文及翻译全部的内容,包括:《周礼》天官冢宰·小宰原文及翻译、曲则全,曲成万物而不违 什么意思、北宋苏轼长子苏迈简介,王润之对苏迈好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500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