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和滕王阁序比起来哪个字被更多

劝学和滕王阁序比起来哪个字被更多,第1张

《素书》全书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就是这么一本薄薄的书,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和辰宝,两个离校多年、已然不知天高地厚的热血青年,夸下海口要默诵《素书》。不就一千来字嘛,背!当年《师说》不是背下来了吗?那么长呢。印象中《师说》真的很长,8开的语文课本,足有四五页。辰宝抄完《素书》痛苦的表示:不相信只有一千多字,一定是少了一个0!我麻溜的百度了一下《师说》:549字!我不死心,再次验证《岳阳楼记》:468字《醉翁亭记》:477字《出师表》:739字终于被我找到了千字以上的《滕王阁序》:1036字《劝学》:1964字(隐约记得这篇文章我们是不要求背诵的)看上去我很无聊,纠结于字数,一千也好、一百也罢,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就这字数我也想说两句。从电视剧开始说起,80、90年代,电视剧多二三十集,但是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一部剧、一整个暑假都看不完,比起现在动辄70、80、90集的电视连续剧,内容上不知道好了多少档次。说回文章,一个道理。从前的文章短短数言,其意之深远,需要好几天才能够消化,而现在动辄几十万字的网络文学,明明一句话能说完的事情,他偏偏单列一章来讲,内容拖沓,颇有赚字数的嫌疑,不知道这按字收费好坏如何评比。倒也不能怪这些创作者们,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又有多少人能够停下来,花上几天的功夫研读一篇文章呢?单看现在盛行的某些快餐式拆书就知道,社会上的人们更需要提纲式阅读,越简单越好。而他们所谓的删繁就简,并非抠字炼句,而是只要知识点。我记得从前参加一个读书活动,有个小伙伴问:我们读书还要提炼,那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要点呢?我不知道这位仁兄脑子里装的是什么,也不想知道。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疑问,我相信很多人都期望如此。要知道,道理从来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东西,我们都懂,可是同一个道理放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角度谈开去,他所呈现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道理若能说的清,世界都该换一个风貌了。或许现在的读书人、写作者,都只是想在名利场上分一杯羹,所以著书立作也都随着市场跑。不过不用担心,真正有内涵的东西,历史从来不会错过,畅销只是一时,历史会见证他们回炉成灰。

作者:凤歌儿

链接:>

硬笔书法可以用两种格式。即,传统格式和现代格式。传统格式 竖排书写,从上到下,从右到左排列,一般不带标点符号。现代格式,横排书写,从左到右。

所以,如果是按照传统格式书写,字数不包括标点符号。一般都诗词有没有这么多字。字数比较多的常见词牌是《沁园春》,不包括标点符号是一百一十四个字,加上标点符号才一百三十九个字。所以建议,如果按照传统格式书写,只能写一些古文的节选,比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如果是按照现代格式书写,可以写《爱莲说》,包括标点符号,加上标题,一共一百四十四个字。

著名文赋的字数:

陋室铭 81字

诸葛亮诫子书 86字

爱莲说 119字

短歌行 128字

右溪记 138字

白马篇 140字

与朱元思书 144字

马说 151字

湖心亭看雪 159字

好了歌解 170字

五柳先生传 174字

将进酒 176字

王冕好学 179字

小石潭记 193字

春江花月夜 252字

心经 260字

袁宏道满井游记 274字

墨池记 286字

戕竹记 291字

菜羹赋 291字

书幽芳亭记 297字

沧浪亭记 301字

为学 304字

卖柑者言 313字

桃花源记 320字

兰亭序 324字

兰亭序 324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 344字

后赤壁赋 357字

岳阳楼记 368字

丰乐亭记 431字

核舟记 433字

登泰山记 448字

师说 456字

杨炯幽兰赋 494字

隆中对 516字

前赤壁赋 537字

百家姓 568字

前出师表 624字

项脊轩志 631字

后出师表 633字

劝学到用心躁也 657字

滕王阁序(含诗) 773字

长恨歌 840字

洛神赋 910字

千字文 1000字

弟子规 1080字

三字经 1146字

1古代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 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 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 人称赞, 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2古代文学常识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

作品赏析

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颌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3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B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于开皇元年( 581 )恢复了尚书省 ,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唐沿隋制,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不久复旧称。

尚书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都堂之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行,每行四司,以左司统之;都堂之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行,每行四司,以右司统之。

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而尚书省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长官称尚书令。

C错的。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年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例子:赵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淳化二年属于年号纪年法。甲午年属于干支纪年法

4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文学知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以上就是关于劝学和滕王阁序比起来哪个字被更多全部的内容,包括:劝学和滕王阁序比起来哪个字被更多、长恨歌和滕王阁序那个多、150字的古诗词硬笔书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95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