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以前的汉阳县现在改成什么区了

武汉以前的汉阳县现在改成什么区了,第1张

蔡甸区

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北伐军攻克武汉,汉阳县城区并入新设的汉口市。

次年1月,国民政府迁至武汉,置京兆区,辖夏口、武昌、汉阳城区,同年8月废京兆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设汉口特别市,汉阳城区划归该市,所属乡、区仍隶属汉阳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蒲圻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以后,改属第一和第三督察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恢复汉阳县政权,仍属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17日,汉阳解放,隶属沔阳专署。

1950年8月26日,县人民政府从原汉阳城区显正街迁至蔡甸。

1951年改属孝感专署。

1959年汉阳随同整个孝感专署划归武汉市领导,次年恢复原体制,汉阳县仍属孝感专署。

1975年汉阳县从孝感专署中分出,划归武汉市领导,为武汉市4个郊县之一。

1992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其行政区域不变,区治设蔡甸街。 

分类: 地区 >> 湖北 >> 武汉市

问题描述:

我想了解一下武汉古代啲地理位置的演变。。最好能从夏朝讲到清末。。我想要比较系统的地理位置。。比如:秦→荆州→南郡 此南郡就是现代荆州啲大概位置和称呼。。希望大家回答啲时候能够跟系统些。。谢谢!感激不尽吖!

解析:

商代属中原王朝控制。周代先后属鄂国、郧国和楚国。秦属南郡,两汉时属荆州江夏郡沙羡县。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武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现主城区内开始形成城堡,成为地区政治中心。汉阳于东汉末建成月城,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沙羡县、汝南县、沌阳县,隋初改置汉阳县,遂有"汉阳"之名,自唐迄清,先后为沔州、汉阳军、汉阳府和汉阳县治所。武昌于三国时吴黄武二年(223)建夏口城,初为吴江夏郡治。晋代为荆州、沙羡县、江夏郡等治所,尔后先后为南朝郢州、隋唐鄂州、宋鄂州路、元湖广行中书省及武昌路、明湖广承宣布政司、清湖广总督及湖北藩臬各司署、明清武昌府及各朝江夏县的治所,明楚王府所在地。1898年张之洞奏准设夏口厅,汉口遂正式从汉阳分出成为独立行政区。1912年,民国 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始以同级建制鼎立。1926年国民 设武昌市和汉口特别市,汉阳县隶属于汉口特别市。次年元旦,国民 迁汉口办公,合三镇成立武汉市,称"京兆区"。旋又分治。1949年后重以三镇为武汉市。50年代曾为中央直辖市, 中央中南局、中南行政委员会(初名中南军政委员会)和 湖北省委、湖北省 驻地。现为湖北省省会。

一、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汉阳是指汉水以北的地区。

历史上曾有”汉阳诸姬”这个说法,就是周王朝为了加强对南方荆楚的防备和控制,“以蕃屏周”,陆续在汉水以东以北地区分封了不少姬姓或姻亲诸侯国,即所谓“汉阳诸姬”(清人易本火良《春秋楚地问答》说“汉阳诸姬”“西自汉水以东,南自汉水以北,东至于光、黄,北至于淮汝”。)“汉阳诸姬”,重要的有如下一些诸侯国:

随(今湖北随州市境)。《世本》:“随国,姬姓,不知始封者为谁。”原在汾水流域,昭、穆时期,不断攻打荆楚,随亦被徙封于江淮汉水之间。童书业指出:

汾水流域附近之国名地名常出现于江淮汉水之间,如江淮汉水间有随、鄂、沈、黄、唐等国,汾水流域附近亦有之(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

随国国力最强,是汉东大国,并为汉阳诸姬盟国之首。

唐(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境的唐县镇)(何光岳《楚灭国考》(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2月第1版)。姬姓,与随一样,原在汾水流域,后徙封于汉东。

申(今河南南阳市北境)。姜姓,姬周姻亲国。《国语·周语中》:“齐、许、申、吕,由太姜。”故地应在今陕西泾渭间。《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申之始封,亦在周兴之初,其后申绝。至宣王时,申伯以王舅改封于谢。”此谢,《国语·郑语》说在南阳,《汉书·地理志》说在宛北,《大清一统志》说在南阳北,故申在今南阳市北境。

吕(今南阳市西北境)。吕与申同为姜姓国。《国语·郑语》:“当成周者,南有申、吕。”所以,吕与申一样徙封于南阳一带。“吕”,亦作“甫”,吕侯受命制《吕刑》,亦称《甫刑》。可见吕国历史悠久,吕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治国经验。

曾([曾阝]、缯,今南阳市北一带)。《国语·郑语》韦昭注:“缯,姒姓,申之与国也。”故缯、申关系密切,当地处今南阳市北一带(南阳市北方城有缯关,历代史家认为此即曾的始封地。)郭沫若《中国史稿》说湖北孝感地区发现的周成王时代的青铜器,记载着周成王南征经过的曾,后来封有姬姓侯,从此有学者认为周初之曾,还是姬姓之曾,原姒姓曾,已东迁齐地。曾从昭、穆以后也是“汉阳诸姬”的重要古国。

厉(赖,今随州市东北)。姬姓,与随、唐比邻,同为周的重要属国。

贰(今湖北应山境)。偃姓,周之封国,与随、郧比邻。

轸(今湖北应城境)。偃姓,周之封国,贰、轸关系密切。《左传·桓公十一年》:“楚屈瑕将盟珍贰。”郧([云阝],今湖北安陆境)。《通志·氏族略》:“[云阝]氏,亦作[[女云],亦作郧,又邑作云。”[[女云]姓,祝融八姓之一,与楚同祖。《路史·后纪》说:“云近楚,若敖父子娶焉,后灭之。”按同姓不婚遗制,应非[[女云]姓,故有学者认为是姬姓国。

蓼(今河南唐河境)。偃姓,地处申、吕南,唐、随北。

以上诸侯国,地处汉东、汉北,犹如汉东北一道屏障,紧紧地束缚住楚国,阻遏着楚国的北上与东进,并可随时配合周王朝打击楚国。

从这些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汉阳应该是一片广大地区,大概位置该是今天河南西南、河南南、湖北西北、湖北北的广大地区。

二、武汉三镇,其中一镇为汉阳,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张之洞曾在此进行洋务运动。

截至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 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行政区。

各行政区详细情况如下:

扩展资料:

新中国武汉市的建制沿革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

1950年,武汉市改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中南军政委员会驻汉口。1952年,武汉市由中南行政委员会领导,并为其驻地。

1954年,武汉市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1959年,原孝感专区所属孝感、通城、应山、蒲圻、大悟(驻二郎店)、嘉鱼、黄陂、汉阳(驻蔡甸镇)、武昌、汉川、咸宁、应城、通山、云梦、崇阳、安陆等16县划归武汉市领导。

1960年,撤销通城县,并入崇阳县;撤销嘉鱼县,并入武昌县;撤销蒲圻县,并入咸宁县;撤销云梦县,并入安陆县。辖12县。1961年,将孝感、应山、大悟、黄陂、汉阳、武昌、汉川、咸宁、应城、通山、崇阳、安陆等12县划归孝感专区。

1979年,原属咸宁地区的武昌县(驻纸坊镇)和原属孝感地区的汉阳县(驻蔡甸镇)划归武汉市领导。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将孝感地区的黄陂县,黄冈地区的新洲县划归武汉市。

1984年,设立武汉市汉南区;同年5月,武汉市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

1992年7月,武汉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同年9月12日,民政部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区人民政府驻蔡甸镇。

199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1995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区人民政府驻纸坊镇。

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陂县、新洲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新洲区。至此,武汉市下辖13个行政区。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准东湖高新区为继中关村科技园后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5年,武汉市被国家定位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同年7月,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16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要求武汉加快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知名的美丽宜居城市。

2017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在东湖高新区挂牌。

参考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行政建制

以上就是关于武汉以前的汉阳县现在改成什么区了全部的内容,包括:武汉以前的汉阳县现在改成什么区了、现在的武汉是汉朝时的哪个地方、古代汉阳指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84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