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那拉氏如懿(历史上的如懿是怎样一个人)

乌拉那拉氏如懿(历史上的如懿是怎样一个人),第1张

近日,电视剧《如懿传》正在热播。剧中女主角乌拉那拉·如懿以高冷倔强的个性,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许多人可能会很好奇,历史上是否真有如懿这个人物呢?答案是肯定的。她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家族姓氏,清朝后妃基本没有名字记载,所以如懿这个名字是虚构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如懿”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如懿传》剧照

在《如懿传》中,如懿的身份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雍正皇帝原配)的侄女,这其实是个错误。真实历史上的“如懿”出身并不显赫,她的父亲讷尔布只是镶蓝旗的一个佐领(正四品)。她的姓氏也并非乌拉那拉,而是辉发那拉。

雍正十二年(1734年),16岁的辉发那拉氏通过选秀,被赐婚给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做侧福晋。一年后,雍正帝驾崩,弘历继承皇位,即乾隆皇帝。作为乾隆皇帝潜邸时期侧福晋的辉发那拉氏被册封为娴妃,地位仅次于富察皇后和高贵妃,位居第三。

和《如懿传》中高冷倔强的如懿有所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辉发那拉氏性格文雅、庄重。所以乾隆皇帝封她为娴妃意为“安和、恬静”。

《如懿传》剧照

自古以来,皇帝的后宫就如同战场。后妃们为了在皇帝面前争宠往往用尽各种手段。不过,娴妃却是个例外,虽然她在妃嫔中位份较高,但却低调到几乎让皇帝都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乾隆十年(1745年),高贵妃在病危之际被封为皇贵妃,意在冲喜。娴妃也在同日被晋封为娴贵妃。不久,皇贵妃高氏就病逝了,娴贵妃成为了后宫中的“二把手”。三年后,富察皇后也病逝了,娴贵妃被皇帝册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

乾隆十五年(1750年),辉发那拉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乾隆皇帝在封后册文中这样写道:“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秀毓名门,祥钟世德,早从潜邸……恭奉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从这段话的意思中可以看出,辉发那拉氏被册封为皇后的主要原因是出于皇太后的举荐,而并非乾隆皇帝本人的意思。

《如懿传》剧照

辉发那拉氏当上皇后以后,待遇发生了很大改变。此前皇帝很少光顾她的寝宫,更谈不上怀有子嗣。可是在此后几年,她相继为乾隆生下了二子一女。乾隆皇帝无论江南巡幸、盛京祭祖,还是木兰秋狝,都会将辉发那拉皇后带在身边。有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乾隆宠爱皇后的表现,其实倒也未必。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是一个对女人非常“博爱”的帝王,用情至深这几个字在乾隆皇帝的词典里是不存在的。此时的辉发那拉氏已经三十多岁,早已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因此与其说上述种种行为是辉发那拉皇后圣眷正隆,还不如说这些都是她作为中宫皇后理应得到的待遇。

在主持后宫的十几年时间里,辉发那拉氏得到了一个皇后应有的待遇,也履行了一个皇后应该履行的责任,按理说一切都相安无事。不过,世事总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时候,辉发那拉皇后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原来,后宫中的“二号人物”令贵妃(《如懿传》中的卫嬿婉)越来越受到皇帝的宠爱。令贵妃为乾隆皇帝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也被乾隆寄予厚望。这些都让身为皇后的辉发那拉氏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最过分的是,乾隆竟打算册封令贵妃为皇贵妃。按照清宫传统,皇贵妃封号一般只给去世的妃子追封,或者给病危的妃子冲喜。令贵妃不但身体完全健康,而且此时在后宫中地位已经很高了,如果再给她加上皇贵妃的封号,势必对辉发那拉皇后的地位形成严重挑战。甚至会影响到将来谁的儿子继承皇位的问题。所以在册立皇贵妃的问题上,帝后之间出现了不少矛盾。

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辉发那拉皇后伴驾随行。当皇帝一行人抵达杭州后,生性风流的乾隆皇帝又看上了杭州的一个漂亮女子,并有意将她带回宫去。但是辉发那拉皇后却坚决反对,因为根据清宫规定,皇帝的女人必须是从秀女中产生的,而不是说皇帝看上谁就能带走谁。作为后宫之主,皇后完全有权利阻止皇帝这么做,但乾隆皇帝却大大迁怒于皇后。帝后之间本来就在册立皇贵妃的问题上心存芥蒂,结果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让矛盾进一步激化。彻底失望的辉发那拉皇后在激动之下就剪掉了自己的头发。

按照满人传统,除非家里长辈去世,其他时候都不允许擅自剪掉头发,否则就是大不敬、大不孝。皇后的行为让乾隆皇帝极为震怒,他在上谕中指责皇后“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这么长长的一句话其实总结起来意思就是四个字:皇后疯了。

乾隆皇帝当即命人将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城。没过多久,他又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并将皇后手下的宫女由十人裁撤为两人。按清宫制度,只有位分很低的“答应”,才只配备两名使唤宫女。虽然辉发那拉氏的皇后名分没被裁撤,但实际上已经是“不废而废”了。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辉发那拉皇后去世。乾隆皇帝下旨以皇贵妃的规格举行葬礼。但根据清廷内务府档案记载,辉发那拉皇后的丧事仅用银207两9分4厘,规格只相当于一个嫔的等级。朝廷里有个叫李玉鸣的御史实在看不下去,上书为皇后说几句公道话,结果李玉鸣被革职流放。“无情最是帝王家”莫过于此!

乾隆三十年,乌拉那拉·如懿皇后在陪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至杭州时,愤然断发,触怒龙颜,被秘密送回京城并收回了手中的四份册宝,留下了一个千古疑团。

第二年,她默默离开人世,终年49岁。她死后,乾隆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依皇贵妃仪,入裕陵妃园寝,无享祭。史料中对乌拉那拉氏断发的缘由讳莫如深,这更加激发流潋紫对如懿生平的探索。

历史上如懿是怎么死的皇帝自己的说法是,皇后剪了头发,大不敬,大不孝。但这只是强势一方的一面之词,而且是时隔十几年之后为了反击来自民间的指责才作出的解释,是真是假无从得知。

乌拉那拉·如懿,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如懿历史原型——乌拉那拉如懿怎么死的如懿历史原型——乌拉那拉如懿怎么死的。历史上的乌拉那拉·如懿,在乾隆未登基前便是乾隆的侧福晋。

乌拉那拉·如懿,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历史上的乌拉那拉·如懿,在乾隆未登基前便是乾隆的侧福晋。

乾隆四十三年,在金从善事件中,皇帝自己给了一个解释:“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如懿历史原型——乌拉那拉如懿怎么死的剧情。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

《如懿传》:同为乌拉那拉氏弃后,如懿和姑母截然不同的结局是为何?

电视剧《如懿传》中,如懿作为剧中的第二个乌拉那拉氏的皇后,不仅给了家族荣耀,也给了自己荣耀。但是在成为皇后后,她有了荣耀,却失了爱情,曾经还一度被皇上收回皇后册宝,成为弃后。而在剧中,还有一个乌拉那拉氏的弃后,那就是如懿的姑母,乌拉那拉宜修。

宜修成为弃后,是因为她和养子弘时,谋算了皇位。虽然说后宫之中,谋算皇位的情形多得是,可是宜修是皇后,是母仪天下之人,这样的人,应该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可是皇后却做出此等事情,让皇上对宜修是失望透顶。雍正虽然没有废后,但是却将宜修囚禁于景仁宫,非死不得出,而且雍正还告诉宜修,他们二人,生死不复相见。

而如懿成为弃后,则是因为她对弘历的直言相谏。弘历带着妃嫔们巡游江南,却因为卫嬿婉的安排,让弘历留恋于青楼女子之间。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是任何皇室子弟所不能为的,更何况是一个皇上。为了保住皇上的脸面,如懿严惩了与皇帝作乐的青楼女子,可是换来的,却是皇帝的质疑和猜忌。

原本,如懿以为,凭着他们的年少相知相识相爱,可以抵过一切矛盾,可是却没有想到,他们一同成了巅峰之人的时候,两人之间却是渐行渐远。面对皇上的质疑,如懿也怀疑自己面对的是不是曾经那么对自己说有我在的那个人了。忍无可忍的如懿,选择了割发断情,断了和弘历的情,也结束了自己的皇后之位。

回到宫中的如懿,被弘历拿走了册宝,禁足于翊坤宫,和姑母一样成为了弃后。可是和姑母成为弃后不同,如懿成为弃后,却是因为真诚向皇上进言所致。当真相大白,皇上醒悟过来的时候,对如懿有了满满的愧疚,也希望能和如懿再回到从前。只可惜,是如懿自己凉了心,不愿意再接受皇后之位,也不愿意再接受弘历,才有了后来的独自离世。

虽然说都是乌拉那拉氏的弃后,可是如懿的忠诚换来被弃,宜修却是因为背叛换来被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换来的结局,当然也是截然不同的。

与乾隆渐行渐远,终至断发与帝决裂,独守青樱弘历的美好回忆而去。

如懿因芸角之事而决定反击,借众人之力,设下“毒心”之局。借太后之力,在皇帝龙体“虚弱的时候,以储位为诱饵引嬿婉入瓮,以皇帝疑心使嬿婉方寸大乱。

借海兰之力,以凌云彻的戒指作为证据;借春婵、佐禄、王蟾之力,成功让嬿婉招认所有罪行。皇上请求与如懿重修旧好,但是如懿已经看破男女之爱的“兰因絮果”,只是让皇上保重。

如懿在翊坤宫看着从前郎画师给自己与皇上画的画,她拿起剪刀将画从中剪开,剪下自己的肖像,放入火中。在生命的最后一晚,如懿一人留在庭院之中。

望着皇上曾经送给自己的绿梅,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由于卫嬿婉垮台洗刷冤屈,但乾隆因认为如懿希望自由自在不被宫中所有事约束,于是始终没有复其位分。

认为这样也许是放了她。如懿之后,皇帝下令选秀不再选乌拉那拉氏,让乌拉那拉氏后人都可以以平凡夫妻的身份活下去。

嘉庆四年,乾隆已垂垂老矣,他命人翻找出盛放着如懿断发的盒子,剪下自己的白发,与如懿的断发放在一起。

乾隆捧着盒子入梦,恍惚之中仿佛回到了当年的绛雪轩,看着年轻的青樱向他走来。乾隆安详离世,此时殿内枯死多年的绿梅终于发了新芽,“情起情灭不由人,花开花落自有时”。

扩展资料:

如懿历史原型:

纯帝继皇后(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乌拉那拉氏(《清史稿》《清皇室四谱》《玉牒》记载乌喇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

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乌喇那拉氏。

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谕档》记载)(乾隆后称其忤旨截发);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国孝三年也不举行,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那拉·如懿

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乾隆皇帝对如懿了太愧疚了,想给其自由,所以让乌拉那拉氏的所有女子都自由,后代人也满足了乾隆皇帝的愿望。

第二,乌拉那拉氏家族没落了,古代皇帝选妃子也是看这个妃子后面的背景的。连乾隆当初选福晋的时候,甄嬛都劝告,最好选个能帮衬到自己的人,而乌拉那拉家族在陈冲扮演的皇后倒台之后就没落了。

历史中的乌拉那拉氏

乾隆帝共册立过3位皇后——孝贤纯皇后、纯帝继皇后、孝仪纯皇后。作为他挚爱的富察皇后,出身于镶黄旗勋贵之家的富察氏,不仅姿容窈窕,更兼之性格恭俭,而在弘历为皇子之时,富察氏便为嫡福晋,更是为他生下了嫡长子永琏。

而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后,中宫空悬。在雍正十二年便嫁给弘历的乌拉那拉氏此时的娴贵妃,便依循清宫旧例,晋为皇贵妃署理后宫,在乾隆十五年时她也被册立为皇后。

乌拉那拉氏,出自镶蓝旗,父亲只是一名佐领,地位并不算显赫。对于乾隆帝而言也并不十分喜欢她,尽管她为乾隆帝生下了永璂、永璟,但比之最后被追封为孝仪纯皇后令妃魏佳氏,则可谓是拍马难追。

《如懿传》里太后为什么恨乌拉那拉氏可以参考上一部《甄嬛传》,太后其实就是甄嬛,上一届的宫斗冠军,她与乌拉那拉氏的恩怨其实就是甄嬛和皇后的恩怨,最后甄嬛揭露了皇后的恶行,正准备被皇帝废掉,但是因为太后懿旨,乌拉那拉氏不能废后,所以保住了她的皇后之位,但是在甄嬛心里,是不愿意让乌拉那拉氏的人再成为皇后。

四阿哥弘历在《如懿传》最初是很喜欢如懿,还想让如懿成为嫡福晋,那个时期,基本确定四阿哥将来会继承皇位,甄嬛毕竟只是四阿哥的继母,不好太多干涉四阿哥的生活,所以就没有对如懿下手,让如懿成为了侧福晋,后来皇帝登基之后就被封为娴妃。

太后一直恨的是如懿的姑母乌拉那拉宜修,对如懿并没有太大仇恨,也不想四阿哥继承皇位之后宫里有两个乌拉那拉氏的女人,所以一直反对如懿,后来宜修毒发身亡,或许是为了保住如懿自愿喝下毒酒,如懿在宫里只有自己,所以太后也放心了。

如懿明知乌拉那拉氏是被太后毒死,但是并没有说实话,因为宜修生前也说过皇后一定要是乌拉那拉氏的女人,所以如懿一直为太后保密,即使皇帝问起,如懿也没有说实话,太后看如懿如此识时务,所以就放如懿留在宫里。

后来如懿完全就是凭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太后对她刮目相看。蒙古向大清提亲,合适的人选有两个公主,一个是太后的女儿,一个是皇后的,因为太后已经有一个女儿嫁往蒙古,所以太后心疼小女儿,不想小女儿出嫁,如懿为太后出主意,让太后的女儿留下来,所以太后对如懿刮目相看,后来也放过了如懿。

为什么再没有乌拉那拉氏女子为妃?

第一,当然是乾隆皇帝对如懿了太愧疚了,想给她自由,所以他让乌拉那拉氏的所有女子都自由,后代人也满足了乾隆皇帝的愿望!

第二,后面的皇帝们被如懿的断发吓怕了!

满人断发,一为国丧,二为夫丧!

所谓国丧就是皇家的丧事,皇帝驾崩,新皇登基!夫丧也就是丈夫死了,而皇后的丈夫就是皇帝啊,所以,断发就是诅咒皇帝死啊,皇帝们巴不得自己长生不老,谁有胆量娶一个诅咒自己的人呢?

第三,原因太现实,乌拉那拉氏家族没落了!

古代皇帝选妃子也是看这个妃子后面的背景的。连乾隆当初选福晋的时候,甄嬛都劝告他,最好选个能帮衬到自己的人!

为什么日后高晞月能当上贵妃,还不是她的爹是前朝重臣,对皇帝的社稷有帮助吗?

而乌拉那拉家族在陈冲扮演的皇后倒台之后就没落了!

周迅当继后,甄嬛还是反对,除了她本身就不喜欢周迅外,她还特别强调了家世!

当上皇后的如懿,她一向崇尚与世无争,她那样的性子,更不会把没落的家族扶持起来帮自己争宠!

一个没有家底儿的女子,皇帝会看上吗?

翻开历史档案,清朝皇后叶赫那拉氏和钮祜禄氏居多,那是因为这两个家族本就强大,再加上一代又一代的皇后都想扶持自己的家族,让自己家族荣耀,所以,乌拉那拉氏,更没份儿!

没有如懿这个人,但是其原型是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继后出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1718年3月11日),她比丈夫乾隆皇帝小7岁,比孝贤皇后小6岁,比淑嘉、纯惠两位皇贵妃小5岁,就算是剧中一直称她为“姐姐”的愉妃历史上也比她大4岁,潜邸众人中当属那拉氏年纪最小。

本籍镶蓝旗人,是辉发国主的后代,但到她这一代已经没落,父兄在仕宦上并不算亮眼。其父讷苏肯终身只有世袭的正四品佐领一职,哥哥讷礼承袭父亲的职位,也只是佐领。

扩展资料: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本名辉发那拉氏,在孝贤皇后富察氏去世两年后册立。这位皇后在《如懿传》里叫如懿,在《延禧攻略》中叫娴妃,她也是《甄嬛传》里的青樱。在《还珠格格》里,她就只叫“皇后娘娘”。

历史上,乾隆与这位皇后的感情较为淡薄。虽然有了继皇后那拉氏,乾隆仍经常作诗怀念富察氏,比如在他四十岁生日那天,大家都在为“中宫初正名偕位,万寿齐朝衣与冠”而庆贺,乾隆却“有忆那忘桃花节,无言闲倚桂风寒”。在继皇后陪同他去真定行宫时,乾隆也想起旧人:“劝餐非昔侣,举案是新缘。”在《还珠格格》中皇后因为紫薇和小燕子的事情愤怒得拿起剪刀要绞头发。

在历史记载中,这位那拉皇后随驾南巡时突然自断青丝,这在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皇帝当即将她遣送回京,并且没收册封她为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时发的四份金册宝印,并打入冷宫。半年后,她就去世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皇后辉发那拉氏

以上就是关于乌拉那拉氏如懿(历史上的如懿是怎样一个人)全部的内容,包括:乌拉那拉氏如懿(历史上的如懿是怎样一个人)、乌拉那拉如懿是怎么死的、《如懿传》:同为乌拉那拉氏弃后,如懿和姑母截然不同的结局是为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82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