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 和 般若波罗蜜多 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意思

般若波罗蜜 和 般若波罗蜜多 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意思,第1张

般若波罗蜜” 和 “般若波罗蜜多” 都是佛教用语,意思一样没有区别。

“般若”指的是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份了。

波罗”指的是“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指“到”,“多”是语尾的拖音,译“了”(有时“多”也可省略)。

译成汉文合起来是“智慧到彼岸了“。

扩展资料:

般若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就是了达人空,而不起人我见的智慧。二法空无分别慧,就是了达法空,而不起法我见的智慧。三俱空无分别慧,就是了达人、法俱空,而不起人、法二种我见的智慧。

波罗蜜多,是梵文可以译为「彼岸到」和「度」(即六度之度)。生死岸中很苦,这一生变人道,不信佛的人来生保人身不容易。你要是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都具足;或在佛道里要守五戒,若不达到这个水平,人身保不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般若波罗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般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波罗

一样 一个意思

都是外语的翻译

praja paramita

praja 翻译音 般若 意为 智慧

para 翻译音 菠萝 意为 预见

mita 翻译音 米多 意为 到达

整个 就是 遇见彼岸的智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每天持诵一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可以增长智慧、累积福报、消除业障。注意:以下凡是括号里的文字都不需要念:

(第一部分: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重复三遍)

(合掌)恭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护持(重复三遍)

(第二部分:心经正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第三部分:回向)

(一、大回向三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二、小回向三遍):

弟子某某某,愿以本次持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__部的功德回向给某某某(您希望回向者的姓名)、某某某(你顺带回向的亲人、朋友等的姓名,回向的人越多,功德越大)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愿他们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弟子某某某真心求忏悔!

首先,随喜你。也祝贺你,即将的解脱者。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一部很好的经,也可以说是菩提之祖。

在读经时,从到到尾,环环相扣,每个名词字句,都要咬透,从经理解是中理义,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于是,后面这咒语之义,就出来了。

其实,后面这咒语,是个呼唤,心灵的呼唤,行起的呼唤,菩萨道的呼唤,菩提得现的呼唤。

这心经,能让人看到真实一体的元明心,让众生从此法门而得解脱缚束,而得自在。

咒语,其时是清静的将心行起的作用。心起,即为动,动则有作用,是为功。在读这经是,只要在经文中理解,浸悟经中的理义,此心当下有变,是个转化,心有所明,即为动,起了作用,是为功。所以说,读经时,说有功德,就是这意思。因为心成就了一切,心转,世界转,当下即往生。这作用的功力,是心。至于有没有德,那就看修行之人,在理解明悟经中之义后,能不能依此理义而修而为,于生活中是不是能如是安处,若是能合同于此道,是为有德。于是,功与德具成,这就是功德。

从读经,到理悟,到依法如世,这一过程,就是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心经后面的咒语意思。就是通往菩提的路,通达菩提方法等意思。所以,这路,也就是说这经,真正读的,是读在生活中,运用在生活中。那经文,只是一个镜子,一个航标,一个能使自己不旁离的指导师。但真正要证得的,还是要自身于世道的修持。

稍微提供参考一下此咒语: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揭谛揭谛---揭者,是为去之义,达到之义,去经历、去体验的意思。是为去而达到之义。谛者,是为真谛,真理之义。大义是:去啊去,过去啊,渡过去啊,让我们去参证,去体验,去证悟,从而渡达万法的直实本质(此为呼唤众生,将心行起,去参,去证,去理解万法之真谛,从而心离迷得悟,不再执妄,从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而不为,不为而为)

波罗揭谛---波罗,是为路,为出路,要达到目标而通过的路。波罗揭谛,就是呼唤我们,一起行于此修行之路,将我们的心远离一切迷离颠倒,弃妄从真,以得出离。波罗,也就是法门的意思,但不能单作法门理解。波罗的意思,大义就是修行,满足无量的修行,也就是去成就法门的意思。就是从生活中,于万法中,参证,体验,从而能明悟的这一个过程。波罗揭谛,则为满足,成就这真理之路。

波罗僧揭谛--- 僧者,净也,是为无量的清静,解脱一切,不受生死,不受缚束,得大快乐等。也就是无量最上清静,得大自在的意思。因为心能证到一切本空,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所以,心不再起妄念,所作不妄,一切得离,是心本净,称之为僧。波罗僧揭谛,就是呼唤众生,要以最清静的心,去修行此法门而能通达。同时,也在这清静修行的基础上,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于是能得大自在。

菩提萨婆诃---菩提,这一词不好解析,当你能证到一切本为一体时,你就能觉了菩提之本义。大义是明了,觉悟之义。这有点像太极图,一阴一阳,本为一体,阴阳互生,阴藏阳现,凡事所物,尽有表里,表为阳,里为阴,但阴阳实为一体,一切本心所现。大概就是这意思。但菩提的本义,又不是那个太极图所能表达得了的。萨婆诃,就是成就,去圆满一切的意思。就是将自己所对应的一切,如经中所说的色,空,受,想,行,识,六根,等等。菩提萨婆诃,就是成就明了这一切本为一体,一切本空的真谛。

咒语难以详译,只懂那个意义就行。当你念此咒语时,心中涌现这一切意义,字与声,要与此义同步,如是,心当下即静,心依义转,功行于当下。

其实,心经中,已经说的很清楚,在此咒语之前,就说了:“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那就说明了此经,就是咒语,此经文,你读了,能理解了,那心就在当下功行,依义而转,功成悟就。所以,心经,本就是一个咒语。同样道理,如是则知,很多有形的无形的经,都是咒语。

愿你早证无上菩提

佛学常见词汇,是佛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一句。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

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

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

属六百部般若之一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般若经》共有九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按学者黄家树(2000)的说法,《般若心经》及诸部般若,为佛陀在二转无相法轮时所宣说,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

扩展资料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

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心经》通常被认为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 (2004 )认为作者为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心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经白话译文

 

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所谓五蕴,亦即作为物质的色境、随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内心的意志取向以及针对世间所有万物的认知活动和观念,在般若智慧的观照之下,无不显现本有的空相。由于相空,从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从而不生烦恼,不起业惑,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灾难与苦厄。

舍利子啊!那作为物质界的色本来就与空没有什么区别,那作为世间一切存在的本来之相,那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从现象反映本质的角度看,色就是空;从本质依托现象的角度看,空则就是色。进而可以说,五蕴的其他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同那作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这种关系。因而也可以说,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舍利子!这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皆称为诸法。这一切法的本相便是空。这空相既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既没有垢染,也没有清净;既不能有所增长,也不能有所减损。空是从无始以来便无动作、无变异、无生灭的。空是原本寂然,是在时间序列上无从加以分辨区别的。所以我说,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六种官能,即没有有眼耳鼻舌意所代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味、触、法,也就是形象、声音、气味、滋味、软硬冷暖等以及可以成为思想对象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官能的根器;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对象的尘境;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

这便是从眼界开始数下去,直到意识界才结束的十八界。不仅空中没有十八界,也没有十二因缘;即没有从无明开始,直到老死而再生的生命系列,也没有超越生死的老死尽这一最终环节;不仅没有十二因缘,也没有认识人生本质,超越生命局限性的四谛道理,也即没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的圣教实践过程;没有根本的般若智慧,也没有凭籍此智慧要把握的任何东西。

由于并不存在智慧要把握的对象真理,所以菩萨修行就要实证这一无所得的境地,这也就是依止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法门的本意。因为依止般若波罗蜜多,无所不了,所以心中任运自在,不再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远远地离弃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想,离弃了关于众生所处境地的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槃境地。

十方三世的所有佛世尊,也都是如此,因为依止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法门,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据此我才说,般若波罗蜜多是神妙而不可思议的诸佛之母,是破除生死无明障碍的光明之师,是无以伦比的至尊至上的总持法门,它能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它与作为一切诸法的真实而不虚妄的空相是不二而没有分别的。所以,在这里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生死的总持法门,也就是宣说如下的咒语: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就是关于般若波罗蜜 和 般若波罗蜜多 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般若波罗蜜 和 般若波罗蜜多 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意思、般若波罗蜜 和 般若波罗蜜多 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意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71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