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有后吗

邓稼先有后吗,第1张

邓稼先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女儿邓志典很早就离开了父母身边,还不到15岁时, 她就到了内蒙古建设兵团。15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到环境恶劣的地方生存,突然没有了可以依赖的父母,环境极其艰苦,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邓稼先当然十分心疼女儿,到内蒙去看望她,为她带很多自己舍不得吃的肉罐头。可是,邓稼先仍旧让女儿期满按政策回到北京。父亲忍痛割爱培养出邓志典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邓志典回京后,在一家皮件场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直到高考恢复后,姐弟两人才有了大展才华的机会,1978年,两人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邓稼先介绍: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邓志平(邓稼先之子) 19564出生,学历:研究生,学位:工学硕士,毕业学校:重庆大学,毕业时间:19926,职称:教授,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

主要业绩:完成科研课题多项,共记任项目负责人的到位科研经费一百多万圆;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主持达县地区华兴机械厂490Q柴油机飞轮生产线的设计及生产试制;参与达县地区华兴机械厂490Q柴油机科技项目,该项目获达县地区科技进步奖;参与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 [6]:主编一部大学本科教材;参编一部大学本科教材。参与四川省《数控技术概论及加工编程》精品课程项目。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是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书法家邓石如(1743-1805年)是邓稼先的六世祖。

1929年 9月入北平武定侯小学,至3年级。

1932年 入北平四存小学四年级,至毕业。

1935年 11岁,入北平志成中学,读一年级。

1936年 12岁,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1937年 13岁,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搬迁至云南昆明。因父亲患重病,邓稼先一家滞留沦陷后的北京。

1939年 15岁,9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1940年 5月,为避迫害,未读完高二,途径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学补习班学习。9月,入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 

1941年 17岁,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号:A-4795。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邓稼先在此学习四年,终生受益。杨振宁也在联大读物理系及研究生,比他高三班,两人相交甚厚。在西南联大,邓稼先经好友杨德新同学介绍加入了“民青”(***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45年8月 21岁,邓稼先大学毕业,正当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之时。9月,在昆明文正中学执教数学。

1946年1月 22岁,在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6月,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是年,许鹿希考入北京大学,在给一年级物理课助教时,两人初识。

1947年 23岁,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

1948年 24岁,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物理系读研究生。

1950年 26岁,8月20日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氘核的光致蜕变》(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8月29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国。9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1951年 27岁,加入九三学社。

1952年 28岁,晋升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

1953年 29岁,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系许德珩教授的长女。

1954年 30岁,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 是年,女儿典典(邓志典)出生。

1956年 31岁 4月,加入中国***。儿子平平(邓志平)出生。 是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1957年 33岁 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1959年 35岁 邓稼先根据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选对主攻方向,是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1962年 38岁 9月11日,由罗瑞卿审定,二机部向中央打了一个:“两年规划”的报告,此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此时,邓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3年 39岁 2月,在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了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9月,接聂荣臻元帅命令,邓稼先、于敏率领九院理论部研究原子弹的原班人马,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1964年 40岁 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43岁 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71年 47岁 “文化大革命”的侵袭九院,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蒙冤被整,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正在此时,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依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此信派专人乘民航班级送到上海,在1971年8月16日饯行的晚宴上送到杨振宁手中。

1972年 48岁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

1979年 55岁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 是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

1980年 56岁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学部委员)。

1982年 58岁 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84年 60岁 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年,地下核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1985年 61岁 因直肠癌于7月30日住院。 是年,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 62岁 4月2日,由邓稼先和于敏署名,包含九院(中国工程院物理研究院)多位科学家心血的建议书完成,上交中央。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使我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月,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5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7月17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月29日,卒于北京。 8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

1989年 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9年 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

1924年,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邓稼先的父亲是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的哲学系教授,他与杨振宁的父亲是多年的好友,后来,这段友情也流传到了儿子邓稼先与杨振宁二人身上。邓稼先在8个月大时,就随着母亲一起来到了北京,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邓稼先考入了当时中国最一流的学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26岁那年,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

当时正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动荡,百废待兴,正需要一批海外学子回国为祖国建设。尽管当时国内的条件无法与美国相比,尽管在美国,邓稼先被高薪挽留,但是他还是毅然回到了祖国。

这当中,除了美国政府,邓稼先的导师德尔哈尔教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可是,邓稼先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家,他首先还是一位中国人。在祖国母亲需要的时候, 邓稼先还是放弃了美帝国主义提供的优厚条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邓稼先仅仅在美国停留了九天,就踏上了回国的道路。之后,邓稼先现实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后来被政府抽调去参加596计划。刚回国时,邓稼先与许鹿希结了婚,婚后两人度过了甜蜜而短暂的几年。随着儿子与女儿相继出生,两人的生活也更加甜蜜。不过,得到政府召唤时,邓稼先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中国核武器研究当中去了。

那时候的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经济状况衰微,国力不盛。美国等发达国家常常向中国进行核威胁,在这种背景下,邓稼先放弃了幸福的小家庭,转而投身到核武器研究中。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就做好了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的准备。

离家前一晚,邓稼先和妻子哄睡了两个年幼的孩子。看着一个四岁、一个两岁的儿子和女儿,邓稼先心中满是愧疚。他对妻子说,自己离家之后,家里就要她担起担子了。许鹿希问丈夫,要离开多久?

丈夫摇摇头说,不能说。妻子也不再多问,她知道邓稼先是为祖国事业做贡献,哪怕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她只告诉丈夫,放心,便不再多言。或许,许鹿希认为丈夫只去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回来了。只是没想到,这一次的离别,就是28年。再见面时,邓稼先已经身患重病。

离家之后,邓稼先一心投入到工作当中来。他每天不分昼夜地工作,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每一个数据他都要重复计算,十次得到的数据完全一致,他才会选择采用。演算的稿纸堆了一叠又一叠,直到堆满了整间屋子。那个时候还没有如今这种快速的计算机作为辅助,他所使用的就是最原始的算盘和手摇计算器。

经过邓稼先和助手们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终于取得了傲人的成绩。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邓稼先与助手们的效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前苏联和法国,所有人看到邓稼先的研究成果,都感到不可思议。

杨振宁是邓稼先的多年好友,当远在美国的杨振宁回国看望邓稼先时,曾经问过邓稼先,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如传闻中所说,由美国人帮忙研制的?邓稼先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征求了周总理的意见。得到同意之后,邓稼先回复杨振宁说,原子弹和氢弹都出自中国人之手,没有假借其他国家的额任何力量。杨振宁博士得知后热泪盈眶,虽然远在他乡,但是看到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他满心雀跃。

然而,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了严重的辐射,自此后患上了重病。那一次,航投试验出现了问题,原子弹坠地摔裂。身为这一项目的牵头人,邓稼先当然知道辐射的严重性。可是,身边的人拉都拉不住,他不允许任何人向前,并说实验是自己做的,自己最清楚,一定要自己去捡起碎片研究一下。面对周围人们的劝阻,邓稼先说:“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果然,邓稼先捡起碎片后,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可是,这一次严重的辐射直接导致他的身体出现问题。妻子许鹿希得知丈夫的行为后,身为医生的她怎能不知道利害?很快,在邓稼先的排泄物中就发现了放射性物质,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身患癌症。

这个时候,他还想继续实验,但是医生不允许他再离开病房。邓稼先无力地说,自己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会这样快。他这样说,不是因为惋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因为他还希望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多做一些贡献,多提供一些帮助。

之后,邓稼先的身体就渐渐衰弱,在去世之前,国家给他配了一辆小汽车,可是邓稼先知道那时候国家困难,只是坐上去转了一圈就下来了。他说,国家的政策,他已经享受到了,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986年7月底,邓稼先在被病痛折磨了363天之后,在妻子许鹿希的怀里离开了人世。而这个时候,邓稼先仍然心系祖国的科研事业,他的遗言,是不要被人家落得太远。说他是英雄,此名邓稼先当之无愧。

邓志平(邓稼先之子) 19564出生,学历:研究生,学位:工学硕士,毕业学校:重庆大学,毕业时间:19926,职称:教授,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儿子。

以上就是关于邓稼先有后吗全部的内容,包括:邓稼先有后吗、邓稼先的子女近况如何、邓稼先的事迹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46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