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简介

孔乙己简介,第1张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掉了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立刻颓唐不安。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养成懒惰的恶习,不会营生。为生计,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即使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他还要用手慢慢地走到酒店去喝酒。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孔乙己却能在瞒和骗中偷生,自欺欺人,以别人难懂的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显示自己的学问,并以腿是“跌断”的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作者用无情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a度。然而,作者在批判他的封建意识时,也表现了一定的同情心,特别是写到他教“我”识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从不拖欠等情节,一再表现了他心地善良,从而更激起读者对迫害他的封建制度的愤恨。

孔乙己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比如他到酒店喝酒从不拖欠酒钱;没事的时候,诚恳地教小伙计写字;邻居家孩子围住他时,他不是把他们赶走,而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这些都表现了孔乙己本性善良、性情温和的一面。

但是,孔乙己读了书,思想里便全是读书人的追求与理想。他渴望得到科举的功名,渴望进学,渴望成为秀才,成为举人,过上有权有势的生活。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他却把读书人的身份看得很重,这个身份成了他痴心固守的精神支柱,成为他寻求自我安慰的精神幻想。比如,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阔绰的“长衫客”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比如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以及和酒客们争辩是那“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的歪理谬论,又如当酒客们嘲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的时候,他脸上立刻笼上了一层灰色,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表明他内心里十分在意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同时孔乙己也染上了知识分子的坏习惯。比如他鄙视劳动,他身材高大,说明了他有干活的能力,但他却固守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不像“短衣帮”一样去干活养活自己,甚至自己乱蓬蓬的胡子不知整理,穿的长衫也不补不洗;他还好喝酒,当他有九文大钱的时候,他会排出钱,要酒要菜,而当他在被打折了腿并且仅有四文钱的这种情况下,他都会用手走着来酒店,从兜里摸出这四文钱,要一碗酒喝。

其次,作为知识分子,他却思想迂腐,对别人说的话,甚至随口说的都是“之乎者也”之类的话,此外他还沉浸在“回”字的四种写法这种僵化的知识里。

更为严重的是,孔乙己的这些坏习惯和他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使他没有了营生的能力,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他不得不偶尔做些偷窃的事,所以他的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偷了何家的书被吊打,最终他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

孔乙己虽本心善良,但他不面对现实、鄙视劳动、思想迂腐、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这些都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穷酸迂腐盲目自尊死要面子、品行端正被迫为盗孤独赤诚、骄傲自负深受毒害死不觉悟、精神上孤独寂寞但是内心淳朴善良。

1、穷酸迂腐盲目自尊死要面子

他的这个特点,最能表现这个出身下层社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他读过书,没有爬上去,不能靠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谋生,还必须得劳动,可是封建教育不仅与劳动相脱离,而且教育人们轻视劳动。

孔乙己最根本的特征是一个字:“迂”,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迂”,他说话不分场合,不看对象,“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

2、品行端正被迫为盗孤独赤诚

小说概括地写了孔乙己一生的经历,写他沦落的过程,真实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必然性,“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好,就是从不拖欠”,这些描写显示出作者对身处下层社会人物的同情。

孔乙己不是因为品质恶劣而去偷东西,而是为生活所迫,“偶然”去干这种事,万不得以而为之的,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偶尔做些偷窃的事情,却只限于偷书。

3、骄傲自负深受毒害死不觉悟

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养成了盲目自负的毛病,小说中写到,人家有意跟他开玩笑,诘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便“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因读书而穷困潦倒一生的孔乙己,被读书人世界所遗弃,又被短衣帮所取笑,但他仍然在努力,他开始在孩子中寻找知音。于是有一回问我是否识字,“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不能写吧我教给你……”他想要找到一个读书人、文化人的位置。

4、精神上孤独寂寞但是内心淳朴善良

《孔乙己》已经点出封建制度怎样扭曲一个人的性格,作品通过他热心教小伙伴认字,以及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一人一颗的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和他心地的单纯、善良的一面。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环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样性格的人物,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形象。

孔乙己的意思是柔弱读书人的曲折一生。

孔乙己也可以理解为,空有一身学问却不得其用的自己。这个引申到我们每个读过书的普通人身上,又何尝不贴切呢,十年寒窗,学贯中西,想着学成之后为国为民,一展胸中的抱负。

可真能实现学有所用的人,何其少也,绝大部分的读书人,不过沦落为普通的小市民,为一日三餐,为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费尽心血,庸庸碌碌,了此残生。

孔乙己三个字解释

1、孔为姓

古代常代表孔家或孔子的学生,常代表读书人。孔,孔洞,也可以释意为空。

2、乙是十天干第二位

也代表东方,五行属木,东方甲乙木。甲木与乙木的区别在于,甲木为高大的树木,意味着栋梁之才。乙木为柔弱矮小的草木,灌木,意味着小幼苗。木,也代表着传统,包括传统的文化,思想,行业。乙木之人的爱好和职业往往为写字,画画。

木为少阳,少阳代表理想、追求、学习、善良、积极向上、爱学习、爱思考、佛性、道性、书性、自我成长能力、传统、先天、遗传、父母。

3、己是十天干第六位

代表中央,五行属土。己,纶索也,以利约束。纶索本是上古绑在箭上或猎鹰腿上的丝绳。初民便是用这纶索的佶屈(弯曲)形来表示屈折和束缚之意。

鲁迅先生对他的姓名是这样写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的名字来历完全是儿戏;孔乙己的名字是绰号,是半懂不懂的毫无意义的堆砌。这样一个滑稽可笑的“孔乙己”姓名,就直接决定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他的这个稀奇名字又来源于描红纸上的话,又暗示了孔乙己读书人的身份。

扩展资料

人物原型

相传绍兴城内有一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由于生活贫困不堪,为谋生计,只得去卖大饼、油条,勉强度日。因他不肯脱下长衫,又不愿意大声叫卖,只要跟随在别的买大饼、油条的小贩后面。小贩们每吆喝一次,他就跟在后面低低地叫一声“亦然”,令人啼笑皆非。

街上的孩子们见他身穿长衫,手提货篮,说的使人不懂的话,于是就围着哄笑起来,异口同声地叫他“亦然先生”。从此,“亦然先生”就扬名绍兴了。

“亦然先生”卖完大饼、油条,就踱步到咸亨酒店,掏出几枚铜钱,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吞吞地边喝酒,边津津有味地嚼着茴香豆。

孩子们一见到“亦然先生”在喝酒,纷纷赶来讨茴香豆吃。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直到碟子里的茴香豆所剩无几了,就用手指罩住碟子,嘴里念念有词:“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据说“亦然先生”就是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原型。

以上就是关于孔乙己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孔乙己简介、孔乙己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孔乙己的特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45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