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学意义的中国电影

有哲学意义的中国电影,第1张

你问得很笼统。

但就我理解,没有。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哲学意义的**也是极为少见的。

有回答者说东宫西宫,北京杂种,等等,这类不应该算,充其量只表达了导演对社会,文化的看法,体会。远远达不到哲学的程度。

就我理解,真正算得上哲学意义的,库布里克的太空奥赛德2001: A Space Odyssey

算是一部。

北京杂种02dat

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5YyX5Lqs5p2C56eNMDIuZGF0P2ZpZD04M2lGSUhBeEpzNXBRWSo3RG5aVlZINVl4eGN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Jm1pZD02NjYmdGhyZXNob2xkPTE1MCZ0aWQ9RTUxREQ3QkMwMUE5MjgyQkE3N0VDMUMzQkVCM0NCRjcmc3JjaWQ9MTIwJnZlcm5vPTFaWg==

文 | 开寅

王朔是九十年代推动北京乃至影视文化发展的「核心发动机」之一。

不但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不断地被改编成**和电视剧,更因为他从九十年代开始直接参与了很多影视作品的策划与创作。1992年由他和苏雷、葛小刚、魏人、马未都等人撰写由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第一次完整抓住了新北京人在思维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编辑部的故事》(1992)

剧中人物摆脱了以往影视作品中北京人单纯的油腔滑调耍贫嘴,变得字字珠玑语带双关,以前所未有的尖锐自嘲和嘲讽精神针砭时弊。这成了新北京文化正式亮相影视圈的标志之作。

由《编辑部的故事》出道正式加入影视创作的还有编剧冯小刚。他出生在北京市委党校大院,但少年时因为家庭变故又搬到了城里大杂院儿居住。比起「根红苗正」口吻极其辛辣的王朔,冯小刚的视角要温和许多,他更懂得贴近市民阶层的心理而展现人物富有温和情感的一面。

这一点在他给导演夏钢撰写的剧本《大撒把》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片中,葛优含蓄幽默饱含内在温情的北京「暖男」形象让人耳目一新,它第一次让「温情」成为中国影视作品表达的核心主题情绪。

《大撒把》(1992)

《渴望》(1990)

根据行内人打趣的说法,在电视剧制作超级火爆的年份,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会计和司机都被外聘成了编剧,足见它在影视圈内的影响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电视剧产业还算刚起步的1993年,它做了一件让当时所有业内人士都大跌眼镜的惊人之举:将自身全部资产抵押获得资金投入拍摄了由郑晓龙和冯小刚联合执导由姜文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而冯小刚正是通过这个宝贵的机会一跃成为导演。

《北京人在纽约》(1993)

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体制之外,还出现了另一个电视剧制作团队,这就是由英达领衔的英氏家族。

他吸收了美国室内情景剧的形式而主导创作的《我爱我家》成为了最脍炙人口的京腔影视文化代表。《我爱我家》的文学师梁左被王朔称作是「中国最具幽默素养的作家」,而英达不但自幼受到集演员、戏剧家和翻译家于一身的父亲英若诚的熏陶,还是文革后第一批留学美国学习影视的中国导演之一。

英梁二人一中一洋组合所采取的入手角度与王朔冯小刚等人皆有所区别:《我爱我家》重新利用了北京话做为方言所产生的魅力,深度挖掘了带着地域性色彩的市民文化趣味。它既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又在用辞和表达上通俗易懂,极易深入人心,这是它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在大江南北久播不衰的重要原因。

《我爱我家》(1993)

《我爱我家》还对中国的影视制作产生了一个启发式的连带效应,它使很多影视从业者意识到,在商业化制作逐渐成为产业的九十年代初,发掘带着地域性文化元素的作品,尤其是以方言为主打的作品,是有可能在市场上取得好的反响的。

在《我爱我家》之后,英式兄弟又接连制作了以陕西、上海和东北方言为主打的室内情景剧,把对地域性的强调做为制作的主要方向。

在91年到95年之间,「京味儿」商业**电视作品如雨后春笋,电视剧《爱你没商量》《海马歌舞厅》《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无人喝彩》《上一当》《天生胆小》《离婚大战》都成了火爆市场的作品,京腔影视文化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高潮。

《过把瘾》(1994)

这些影视作品不但让北京籍的葛优、梁天、谢园等人成为热门演员(三人搭档联袂出演了大量影视剧),他们的京腔京韵也成为时髦的影视语言。一些非北京籍演员如上海人王志文、马晓晴,吉林人贾宏声,或者武汉人徐帆,为了表演职业的需要也开始将北京腔模仿的惟妙惟肖几乎听不出瑕疵。

与此同时,身为大院子弟的姜文却从这个京味影视创作热潮中抽身而出,他埋头将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了**剧本《阳光灿烂的日子》。影片不但入围了1994年的威尼斯**节,少年夏雨还夺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对于《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解读和分析已经长篇累牍,但是鲜有人提到的是,这是中国**史上第一部正面表现大院子弟形象的**。与王朔原著交织着欲望的阴郁和冷峻截然相反,姜文呈现在银幕上的是一出充满青春活力和火热理想主义情绪的视觉语言盛筵。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

他在影片中对大院集体生活和躁动暴力宣泄的憧憬迷恋和梦幻般回溯代表了相当多北京大院子弟的真实心境。同时他并未停留在对他们优越心态的表面刻画,他意识到逝去的理想主义与九十年代扭曲的价值观和人性堕落之间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他有意识的以过去对照现在,在两个不同的北京之间找到了某种带着强烈宿命乡愁意味的激情快感。

正是这个明确的意图,让《阳光灿烂的日子》从王朔式的批判现实和冯小刚式的温情幽默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北京影视文化中的第三个标志性情绪:激情,并借助它将地域性的北京文化托上了艺术化的高峰。

九十年代的北京同样也是中国地下先锋文化的中心。

第六代导演张元抓住了这些暗潮涌动的异样元素,将它汇集成了反文化拼贴图景式的影片《北京杂种》,我们在其中看到了在八十年代就活跃在北京地下音乐圈的著名人物:崔健、窦唯、骅梓、张楚、臧天朔,而那带着大量无意义的语气助词充满了咒怨和愤怒的脏话成了影片的标志之一,这也是北京土语第一次以这样前卫先锋的方式登上银幕。

《北京杂种》(1993)

《长大成人》(1997)

叙述至此,我们发现北京影视文化已经在四个方向上同时展开:

它既可以如《编辑部的故事》一样强烈地批判现实,又能演变为《我爱我家》《大撒把》式带着浓浓温情的成功商业化作品;既可以拥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式的激情个人情怀表达,又有能力容纳《北京杂种》这样低调冷峻的前卫意识。

作为一种带着强烈地域色彩的影视娱乐文化,它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实在惊人。

我看过的就只有《迷墙》《天鹅绒金矿》(又名“紫醉金迷”),都特别经典。两部都是欧洲影史的经典。另外我在网上给你找了点其他的:

十部经典摇滚**

1.《Easy Rider(逍遥骑士)》(1969年,美国,导演:丹尼斯.胡珀,主演:亨利.方达,丹尼斯.胡珀)。这部影片既是一部公路摩托片,又是一部摇滚片,片中两位主人公骑着铮亮的高把摩托车,穿着国旗装,几乎是漫无目的的横穿美国,在经过一系列的奇遇之后,两位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死去。在看这部片子时,总令我想起凯鲁亚克的那部著名小说《在路上》,总感觉“嚎叫”派诗人、作家的创作精神很与摇滚乐相通。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不是太出名——最出名的大概是The Byrds的音乐,但这些清新淡雅的民谣风格的音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American graffiti(美国风情画)》(1973年,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主演:哈里逊.福特等)。《星球大战》系列的导演拍出这�那逍驴扇说男∑罚�钊颂痉�S捌�962年夏天美国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几个高中生毕业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战前夕过着优裕富足生活的美国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了美国50年代的摇滚乐作为背景音乐,如: Bill Haley(比尔.哈利)的 《rock around the clock》(昼夜摇滚)等等,应该说是恰如其分。这部影片是乔治.卢卡斯的最有深度作品——我就不懂为什么美国人对《星战》这样的适合于儿童观看的影片这么津津乐道——《美国风情画》比《星战》强多了。

3.《The Buddy Holly Story》(《巴迪.霍利的故事》1978)(导演:不详;主演:不详)这部影片讲述了巴迪.霍利这位摇滚殉道者的一生(巴迪.霍利死于1959年一次摇滚乐演出的失事飞机上,同行的还有另外一批当时的摇滚红星,所以后来的美国歌手Don McClean在他的歌曲《American Pie》中唱到:Buddy Holly死亡之日就是摇滚乐死亡之日),70年代末期正是第一代摇滚歌手和乐迷成为父母辈,而他们的子女又开始叛逆家庭的时候,导演在片中安排了许多老歌,带出浓浓的怀旧气息。

4.《The rose(歌声泪痕)》(1979年,美国,导演:不详;主演:贝蒂.米德勒)这是一部关于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女性——Janis Joplin 的传记片,制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较相似——同时也是一名歌手的贝蒂.米德勒来出演这位传奇女星的短暂一生,令人唏嘘不已,贝蒂.米德勒的表演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 Joplin的歌曲以外,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异彩。影片的原声专集十分畅销,其中出现了一曲也许是摇滚乐史上最为动听的歌曲《The rose》(玫瑰)。

5.《the wall(迷墙)》(1982年,英/美联合摄制,导演:阿仑.派克;主演:鲍伯.吉 尔多夫)。——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摇滚**。1979年英国的传奇摇滚乐队Pink Floyd推出了摇滚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双唱片专集《The wall》,由乐队的灵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作品,这张唱片以“墙”的概念为基础,抒发了对战争的恐惧(Roger Waters的父亲死于二战),对人性麻木的控诉和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唱片推出后,不仅在摇滚乐界,而且引起整个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响。两年后,英国著名导演阿仑.派克决意把它搬上银幕,他请来了英国乐队Boomtown 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运用大量的**表现手法——蒙太奇和动画手段极好的传达了唱片的主题(当然也有导演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影片的音响表现手法引起极大震动,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全部采用Pink Floyd在双唱片专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现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作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长篇music video。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出现直接引发music video的热潮出现。另外影片的制作方法也引起后来**人的纷纷仿效。不过如果你对西方战后青年的概况和唱片本身的内容不够了解的话,你大概不易看懂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仑.派克在十五年后,又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Evita》(贝龙夫人,由麦当娜主演。),全片仍然没有一句对白。

6.《Great ball of fire(悲伤的大火球)》(美国,1984年,导演:不详;主演:不详)这又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记述的是摇滚乐史上音乐成就可与猫王比肩的一代巨星Jerry Lee Lewis的生活,Jerry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影片主要围绕着他的爱情生活来描写,影片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气氛很能打动人,其中穿插了Jerry的一系列名曲,当然也少不了那首《Great ball of fire》。

7.《The Doors(火乐焚城)》(美国,1991年。导演:奥列佛.斯通;主演: 方.基默、梅格.瑞恩)这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部影片——当然和导演有关,我是奥列佛.斯通的忠实影迷,同时也是The Doors乐队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实乐迷。奥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院的校友,还是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间,斯通曾给吉姆读过自己写的剧本,在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发了把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事迹搬上银幕的想法,这个愿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后才得以实现,在他宣布要拍摄这部影片之后,很多男影星都争相要饰演男主角吉姆——因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最后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运入选。斯通在拍摄这部影片中,采取的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个片段,并且并不完全拘泥于史实,甚至是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那个反复出现的死于车祸的老印地安人)来表现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传奇经历,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于**大师的称号,他对影片的气氛和节奏把握得恰倒好处。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为了演好这个极富争议的角色,他不但认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钻研了吉姆和大门乐队的诗作和歌曲,认真体会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举一动,应该说,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没看过影片,只看过剧照的人相信也会同意我的说法)方.基默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影片拍摄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角色中解脱出来。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样,放映后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其艺术价值不容置疑。这部影片也向人们证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饰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会扮演诸如《壮志凌云》中那样傻傻的角色。

8《Singles(单身一族)》,(美国,1992年,导演:卡梅仑.克劳;主演:马特.迪龙,碧姬.方达。)这部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可能不如它在摇滚音乐史上的地位高,因为**本身讲述的关于单身贵族们的有趣生活影片可能并不太吸引人。但是影片中所描写的旧金山青年生活和引用的大量西雅图当时还不甚出名的地下乐队歌曲,影片的原声碟和Nirvana的专集《Nevermind》一起开创了20世纪最后一次的摇滚乐浪潮——Grunge,叙写了20世纪的最后一次摇滚神话,同样也带动了一大批地下乐队的走红。当然影片本身也比较吸引人,轻喜剧的风格使影片可看性很强。

9.《北京杂种》,(中国,1992年,导演:张元;主演:崔健。)这是唯一一部入选的中国片,有些扶持民族产业的意思。张元是大陆第六代导演的****,这部很有诚意的作品以记录片的风格忠实记载了90年代初北京人特别是北京一些艺术家的生活,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由此获得当年瑞士洛加诺**节大奖。影片由中国摇滚第一人崔健担任主演(扮演他自己),另外臧天朔、窦唯、何勇在片中也有出演,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精彩音乐。本来在崔健专集《红旗下的蛋》中不甚出彩的歌曲《北京故事》用在片中作为主题歌竟是相当的贴切——当然本片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对于摇滚乐的内涵揭示的还不够,因为张元并不太懂摇滚乐。

10.《不日成名(Almost Famous)》(导演:卡梅仑.克劳;主演:凯特.哈德森,)又是卡梅仑.克劳!他似乎特别善于把握这类摇滚乐题材的作品,因为他在十五岁那年(还是在七十年代)就成为著名的音乐杂志《滚石》的特约记者,跟随过LED ZEPPLIN乐队巡演采访。后来又成为职业乐评人。在作为一名导演大获成功后,他有意把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搬上银幕,这个愿望终于在2000年变成了现实,卡梅仑.克劳在这部影片中虚构了一个STILL WATER乐队(静水),描写了一个想成为乐评人的少年跟随乐队巡演途中的奇遇。影片拍摄得如诗如画,为我们再现了70年代那个摇滚乐的黄金时代的面貌,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也引用了大量七十年代的摇滚金曲,如:LED ZEPPLIN、RODSTEWART等人的歌。喜欢那个时代摇滚乐的人可以大过其瘾,影片中还有几首虚构的STILL WATER乐队的歌曲——由卡梅仑.克劳的妻子南希.威尔逊担纲作曲和制作(南希是著名摇滚乐队HEART的主唱),这些歌和众多名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毫不逊色。这部影片是卡梅仑.克劳从影以来的最佳作品,也是2000年好莱坞的最佳作品(当年的奥斯卡得奖片《角斗士》的艺术成就明显不如《不日成名》)。总之,这部片很吸引我——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外,还有主演凯特.哈德森的迷人微笑。

1、《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1956年

它也许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摇滚**,也是摇滚这个词第一次被用到**中,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其实和一部纪录片差不多,因为片中的情节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台词也只是对音乐的铺垫,它真正的意义在于汇集了摇滚乐最早一批乐手歌手的现场演出,并用这些疯狂在现实世界里引出更多疯狂,由于比尔·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实在疯狂,而引起的骚乱又太多,所以在英国众多城市遭到禁映。

2、《神秘列车》(MYSTERY TRAIN)1989年

吉姆·贾木许**作品,这部**比猫王自己的一大堆**更能反映其精神实质。

3、《Jimi Hendrix——Experience Electric Ladyland》1970年

Jimi Hendrix的英年早逝,叫乐评人认定这是摇滚乐坛在十九世纪的最重要损失之一,他迷幻的吉他手法,将个人灵气与音乐结合得叫听者动容,能够将吉他弦变成如人类的舌头,会讲话,会令人开心,落泪。今之这张Electric Lady land的VCD,就制成一张Jimi Hendrix自传式的影像纪录,收入Hendrix演出的片段,在音乐制作时的认真态度,完全是冲破时空活现眼前。而且也访问了不少乐坛中人,例如 Steve Windwood,Eddie Kramer(他是ElectricLadyland大碟的录音师),亦有Hendrix的经理人Chas Chandler,亦即是Animals的bass手,从他们的说话中,皆对这位天才给予极高赞赏,更可看出他们是言出于心。VCD中,当然也少不了收入 Hendrix的live performance,在台上他就如著了魔的投入,这里面就有All Along The Watchtower,Gypsy Eyes,Crosstown Traffic,Voodoo Chill……看见他完全投入的演出,指法如飞在吉他弦线上勾划出灵魂,当今之世,已没有一位吉他手有此能耐;这张Electric Lady land肯定是Hendrix迷的珍藏品,甚至是他一个音乐图监;就算你是初接触这名字,也可从这VCD中对他了解更多。这就是一个音乐必修课,课题是:Jimi Hendrix。

4、《脂粉猫王》(Jaihouse Rock)1957

“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最典型的摇滚**之一,描叙一个不安分的小子在监狱里迷上摇滚,出狱后成为摇滚红星,后来又蜕变成一个利欲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云云。在“猫王”无数连歌带演的烂片中,好歹这还算一部真正描述摇滚乐本身的**,他的神采也还真的算得上叫人兴奋。

5、《别回头》(Dont Lookback)1967年

这部纪录片是对BOBDYLAN1965年英国巡演的忠实记录,导演彭内贝克用影像清晰地说明那时的鲍波与“披头四”是多么的不同,与同时期的《苦难日之夜》相比,《别回头》更直接、深刻,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没有造星般地刻意吹捧,甚至还有毫不掩饰的刻意嘲讽。但是,再冷静的镜头都无法掩盖年轻迪伦的灿烂光芒,同现在的老迪伦相比,年轻的他无与伦比的傲慢,机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为背景的开场更是弥足珍贵。

6、《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1998年

影片再现了英国华丽摇滚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时的景象。艺名为Maxwell Demon的华丽摇滚明星Brian Slade预言了自己将死于舞台上,当他的遇刺骗局被揭露后,他的星途就走到了尽头。10年后,原来是Slade歌迷的英国记者Arthur Stuart要发表一篇名为《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文章。影片马上转为多线索模式,从多个角度展示了BrianSlade的生活和事业,包括他和妻子Mandy Slade及疯狂的美国歌手Curt Wild之间的双性恋经历。很有趣的是,英国出身的伊万·麦格雷戈在这部**中竟然饰演一个美国本土摇滚歌手,他爆发力十足的演唱,启发了片中的英国华丽摇滚歌手,两人产生了一段同志情谊,而另一个主要演员,纽约时报记者年轻时对自身欲望的探索,也是经由他的改变。剧中伊万·麦格雷戈不仅跟每个主角都有一段缠绵,甚至不惜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时三点全露的火辣情节,我想这也是他跟一般偶像明星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不为表演所限,自然也不拘泥于形象。

7、《伍德斯托克》(WOODSTOCK)1970年

这部几乎可以称之为乐史上最著名的摇滚纪录片,记录了嬉皮年代的音乐神话。如果你听摇滚而不知道这个,那你……

8、《迷墙》(THE WALL)1982年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摇滚**。1979年英国的传奇摇滚乐队Pink Floyd推出了摇滚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双唱片专集《The Wall》,由乐队的灵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作品。这张唱片以“墙”的概念为基础,抒发了对战争的恐惧(Roger Waters的父亲死于二战),对人性麻木的控诉和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唱片推出后,不仅在摇滚乐界,而且引起整个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响。两年后,英国著名导演阿仑·派克决意把它搬上银幕,他请来了英国乐队Boomtown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运用大量的**表现手法——蒙太奇和动画手段极好地传达了唱片的主题(当然也有导演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影片的音响表现手法引起极大震动,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全部采用Pink Floyd在双唱片专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现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作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长篇music video。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出现直接引发music video的热潮出现。另外影片的制作方法也引起后来**人的纷纷仿效。不过如果你对西方战后青年的概况和唱片本身的内容不够了解的话,你大概不易看懂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仑·派克在十五年后,又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Evita》(贝隆夫人,由麦当娜主演),全片仍然没有一句对白。

9、《席德与南希》(SID AND NANCY)1986年

虽然“性手枪”不是最出色的朋克乐队,但他们是最出名的朋克乐队,《希德与南茜》是关于这支传奇乐队的吉他手希德·维舍斯与其美国女友南茜·斯庞根那反复无常的情爱关系和罗密欧朱丽叶式的悲剧结局,导演对这两个社会食物链最底端的边缘人进行了客观的刻画:他们的粗暴和痛苦,他们的敏感和自伤,他们走向自我毁灭却似乎不可避免……每一格影像都展现了**的愤怒、激动和真诚。经过那次危机四伏的美国巡演,“性手枪”终告解体,希德仍在viper毒瘾的控制之下,他试图开始个人发展,但人们在一个早上发现南茜被捅死倒在地板上,希德因为谋杀罪被捕,他们的悲剧正好印证了朋克乐队“玩闹大会”(Circle Jerks)的一首歌——“Love Kills”(爱会杀人)。科特尼·拉芙和科特·柯本的关系,经常被用来与南茜和希德的关系作比,而科特尼·拉芙恰好在这部**里面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加里·欧德曼和克洛·韦伯以令人折服的演技将希德与南茜关系中的那份不成熟、相互伤害及令人反感的一面清晰地凸现在观众眼前,而他们那决意摆脱任何束缚的爱情又是那么令人感伤,乃至啜泣。2000年的《肮脏与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是一部关于“性手枪”乐队的杰出纪录片,真实、客观、满怀热情,而又颇具观赏性。

10、《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3年

《星球大战》系列的导演乔治·卢卡斯能拍出这样清新可人的小品,令人叹服。影片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故事以1962 年夏天美国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几个高中生毕业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战前夕过着优裕富足生活的美国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美国50年代的摇滚乐作为背景音乐,如:BillHaley(比尔·哈利)的《rockaroundtheclock》(昼夜摇滚)等等,应该说是恰如其分。这部影片是乔治 ·卢卡斯最有深度的作品——我就不懂为什么美国人对《星战》这样的适合于儿童观看的影片这么津津乐道——《美国风情画》比《星战》强多了。

11、《猜火车》(Train Spotting)1996年

这部**改编自艾文·威尔士1993年同名畅销小说;成本仅二百五十万美元,拍摄时间49天。从一出炉,它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不仅因为在这部低成本影片中对viper吸食作极为细致的描写,更由于片中所充斥的堕落情绪——伦敦的影评人说这部影片使人想要“以身试毒”。当然影片的导演并不承认,他认为影片后部对毒瘾来临时的痛苦描写是很客观的。

事实上,整部影片的态度与其说是客观不如说是冷漠。影片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角度,完全在主人公的叙述中展开情节,隐藏影片的立场;而在本来已十分松散的结构中随意终止叙述加入评论、分析甚至跨时空的追忆;这种纯主观的手法不仅使人耳目一新,也十分贴切影片的基调,从而以后的同类型影片屡屡采用,几乎成为固定模式。影片以主人公瑞顿的一段自序作为开场白:“……大电视、健身器、富特轿车、朝九晚五……选择……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广角镜头跟拍,配之以城市街景和IggyPop的音乐。

影片的展开部分则完全是以瑞顿为首的一小撮颓废青年的生活实景:他们终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打架酗酒泡妞吸毒;聚在铁道边打赌猜测下一列火车的经过时间以打发时日,还共同养着一个不知谁是父亲的婴儿。他们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即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并且全部是无go- vern-ment主义者和viper吸食者。在一次畅快淋漓的集体吸毒后小婴儿意外死亡,这强烈刺激了可能是父亲的每一个人;促使瑞顿在无数次失败后下定决心戒毒。就在他戒毒成功开始普通人生活时,暴力爱好者巴比带着瑞顿的旧日伙伴找上了他,要他一起参与一次巨额贩毒。最终瑞顿偷走了贩毒所得的钱消失在人群之中。

片中瑞顿过量吸食viper后精神恍惚,昏倒在街头的段落以浪漫主义的高速摄影处理,背景配以LoudReed宁静的《OnePerfectDay》,极写吸毒后的快感;随之而来的戒毒过程则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以嘈杂的电子乐配合色彩极不和谐的画面构成感官刺激;与上一段落形成强烈对比。这些描写怪诞而又真实,堪称经典之笔。

瑞顿的伙伴在空寂无声的铁道边大声说:“苏格兰,苏格兰,这是全世界最丑陋的地方。”其他人则对他大肆嘲笑——这就是后现代的“愤怒青年”们,他们在梦魇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树立任何意义上的精神之父。《猜火车》以其冷静的喻讽口吻,真实的叙述态度,贯穿始终的黑色幽默感及具现代感的声画处理成为另类影片中的经典;更因其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引起了极大关注和争论。以后一系列的另类影片中几乎部部都有它的影子。无怪乎有人说:“整部《NOWHERE》(美国另类影片)也比不上《猜火车》的五分钟。”

12、《大门》(THE DOORS)1991年

这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部影片——当然和导演有关,我是奥列佛·斯通的忠实影迷,同时也是The Doors乐队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实乐迷。奥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院的校友,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间,斯通曾给吉姆读过自己写的剧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发了把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事迹搬上银幕的想法,这个愿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后才得以实现,在他宣布要拍摄这部影片之后,很多男影星都争相要饰演男主角吉姆——因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最后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运入选。斯通在拍摄这部影片时,采取的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几个片段,并且并不完全拘泥于史实,甚至是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那个反复出现的死于车祸的老印第安人)来表现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传奇经历,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于**大师的称号,他对影片的气氛和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方· 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为了演好这个极富争议的角色,他不但认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钻研了吉姆和大门乐队的诗作和歌曲,认真体会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举一动,应该说,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没看过影片,只看过剧照的人相信也会同意我的说法)。方·基默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影片拍摄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角色中解脱出来。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样,放映后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其艺术价值毋容置疑。这部影片也向人们证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饰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会扮演诸如《壮志凌云》中那样傻傻的角色。

13、《歌声泪痕》(THEROSE)1979年

这是一部关于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女性——JanisJoplin的传记片,制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较相似、同时也是一名歌手的贝蒂·米德勒来出演这位传奇女星的短暂一生,令人唏嘘不已。贝蒂·米德勒的表演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Joplin的歌曲以外,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异彩。影片的原声专集十分畅销,其中出现了一曲也许是摇滚乐史上最为动听的歌曲《Therose》(玫瑰)。

14、《摇滚梦》(Starstruck)1982年

这是一部不需要知道故事,不需要知道导演,也能够随之摇摆狂舞的摇滚**!俗套的剧情:女孩怀着摘星梦,女孩的母亲失业,家庭陷入危机,女孩参加歌唱比赛,女孩遇见男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赢回女孩芳心。导演展现驾驭类型**的神奇能力,全片洋溢的青春摇滚气息宛如歌舞剧版《舞国英雄》,喜爱摇滚乐的你不可错过!

15、《给我庇护》(Gimme Shelter)1970年

1969年Woodstock音乐节四个月之后,发生了一次名气远在前者之下、但就意义与成就来说不遑多让的枪杀事件。这部**就是记录这次事件的。这支乐队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摇滚的终结者,当然它的表面现象是1969年12月。当时,在美国有大量乐迷的Rolling Stones乐队在美国加州奥德蒙举行一场免费演唱会,当天有40万观众来到现场,但悲剧发生了,被聘来维持秩序的飞车party在演唱会上演了暴力的场面,一名观众被追杀而死。这部又名《让我躲藏》的纪录片记下了“滚石”乐队最值得珍藏的瞬间,也记下了“地狱天使”的凶猛身影,本来是来维持秩序的他们最终却与部分观众大打出手,让20世纪60年代爱与和平的聚会的巨大神话在瞬间倒塌,正因为这些无比真实的镜头,这部**在摇滚文献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补充:

AmericanHardcore(美国硬核)2006

MetalAHeadbangersJourney(重金属之旅)2005

Fight Club (搏击俱乐部 )1999

The Buddy Holly Story(巴迪.霍利的故事)1978

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永远的齐泊林飞艇)

《北京杂种》(made in china)

《北京乐与路》(made in china)

《披头岁月》

《摇滚青年》(made in china)

《MEETING PEOPLE IS EASY》“Raidohead”的**

Spinal Tap(摇滚万岁)

Almost Famous(几乎成名)

A Hard Day's Night(一夜狂欢)

Jailhouse Rock(监狱摇滚)

Tommy(汤米)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赫德韦格的愤怒乐队)

Purple Rain(紫雨)

补充2

《Jimi Hendrix--Rainbow Bridge》1970

《逍遥骑士》Easy Rider 1969

《肉大叔》Uncle meat 1968

《苦难日之夜》A HARD DAY’S NIGHT 1964

《摇滚先生》Mr rock and roll 1957

《我不在那儿》I'm Not There 2007

《最后的日子》Last Days 2005

《永不止步》Walk Hard 2007

前十五个传载自网络~后面两条补充是我自己写的

详见:

先说内地吧。

张艺谋

中国第五代导演****,早期执导的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并在国际上影响深远。**《红高粱》斩获38届柏林国际**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入围48届威尼斯**节主竞赛单元,并且斩获了银狮奖最佳影片、费比西奖,《秋菊打官司》斩获49届威尼斯**节金狮奖,《活着》斩获47届戛纳**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并获得天主教人道精神奖,《一个都不能少》斩获56届威尼斯**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奖、魔法时刻奖,《我的父亲母亲》斩获50届柏林国际**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英雄》斩获53届柏林国际**节银熊奖阿弗雷鲍尔奖,此外还有《菊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作品入围各类国际**节。

张艺谋国师之名,当之无愧,据我统计,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欧洲三大国际**节,他累计提名20次,获奖12次,捧走了一座金熊奖、两座座金狮奖,可以说是中国内地当前在国际上最具有知名度的导演。

陈凯歌

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同样早期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霸王别姬》斩获第46届戛纳**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及费比西奖,成为中国影史上讨论度最高、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同时他执导的《孩子王》、《边走边唱》、《风月》、《荆轲刺秦王》、《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也都是戛纳**节的常客。去年一部《妖猫传》,大气磅礴,让不少影迷重新认识到第五代导演的风采。

田壮壮

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大太监李莲英》提名柏林**节金熊奖,并斩获柏林**节特别提及奖,《蓝风筝》斩获东京国际**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小城之春》斩获威尼斯**节圣马可奖。

姜文

中国知名导演,代表作品《鬼子来了》斩获53届戛纳**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阳光灿烂的日子》提名威尼斯**节金狮奖,此外他的“民国三部曲”:《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亦是国内影迷热衷的**作品。

冯小刚

中国知名导演,代表作品有《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唐人大地震》、《我不是潘金莲》、《芳华》等,多次获得国内知名**节奖项,此外《夜宴》获得了63届威尼斯**节未来**数字奖特别提及。

贾樟柯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三峡好人》斩获威尼斯**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天注定》斩获戛纳**节最佳编剧,《无用》斩获威尼斯**节,地平线纪录片奖,《小武》斩获釜山国际**节新浪潮奖。此外,《任逍遥》、《站台》、《世界》、《东》、《二十四城记》、《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内知名**节肯定,多次入围国际**节。

张元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北京杂种》获得第47届洛迦诺国际**节特别提及,《过年回家》斩获威尼斯**节特别导演奖。

王小帅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十七岁的单车》获得柏林**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青红》获得戛纳**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此外,《闯入者》、《扁担姑娘》、《日照重庆》、《二弟》、《左右》等作品亦是入围了欧洲三大国际**节诸多奖项。

管虎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斗牛》、《杀生》、《老炮儿》,多次获得国内知名**节肯定。

娄烨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紫蝴蝶》、《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推拿》,多次获得国内知名**节肯定,也多次入围国际**节。

接下来是中国香港部分的知名导演:

王家卫

中国著名文艺**导演,代表作品《春光乍泄》获得戛纳**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凭借《旺角卡门》、《阿飞正传》、《重庆森林》、《东邪西毒》、《花样年华》、《一代宗师》等作品获得国内诸多知名**节肯定。

吴宇森

中国著名导演,代表作品《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

杜琪峰

中国香港黑帮**教父,获得威尼斯**节终身成就金狮奖,所创建的银河映像曾经成为香港**的金字招牌,代表作品《枪火》、《暗战》、《黑社会》系列等。

徐克

中国著名武侠**导演,亚洲**大奖终身成就奖,《顺流逆流》获得威尼斯**节未来数字**奖,代表作品《龙门飞甲》、《黄飞鸿》、《梁祝》。

周星驰

中国著名喜剧**导演,华语地区影响力最深的导演之一。以导演的身份来说,代表作品有《少林足球》、《功夫》、《长江七号》等。

王晶

中国著名商业**导演,作品质量飘忽不定。代表作品《九品芝麻官》、《赌神》、《赌侠》等,近年来一部《追龙》为他挽回不少口碑和声誉。

陈可辛

中国著名导演,不少作品都获得国内知名**节肯定,代表作品《甜蜜蜜》、《如果爱》、《投名状》、《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等。

刘镇伟

中国著名导演,代表作品《大话西游》系列、《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

尔冬升

中国著名导演,代表作品《新不了情》、《旺角黑夜》、《门徒》、《窃听风云》等。

关锦鹏

中国著名导演,代表作品《愈快乐愈堕落》获得柏林**节泰迪熊奖最佳**和银熊奖阿弗雷鲍尔奖,其余作品还有《胭脂扣》、《阮玲玉》。

以下是中国台湾的知名导演:

杨德昌

大师级导演,代笔作《一一》获得戛纳**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得东京国际**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及费比西奖,代表作品还有《麻将》、《独立时代》等。

侯孝贤

大师级导演,代笔作《童年往事》获得柏林**节费比西奖论坛及新**论坛最佳影片,《悲情城市》获得威尼斯**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戏梦人生》获得戛纳**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

侯孝贤大师,据个人统计累计获得欧洲三大**节奖项提名14次,获奖5次,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囊括欧洲三大**节奖项的导演。

李安

中国在国际上最具知名度的导演之一,代表作品《喜宴》和《理智与情感》都获得了柏林国际**节金熊奖最佳影片,《色戒》和《断背山》获得了威尼斯**节金狮奖。除了欧洲三大**节,李安同时也是奥斯卡奖、英国**学院奖。金球奖的常客。

据个人统计,李安一共捧走了两座柏林国际**节金熊奖,两座威尼斯**节金狮奖,三座奥斯卡金像奖、四座金球奖以及五座英国**学院奖。

张艾嘉

中国著名导演,导演身份的代表作品有《心动》、《相爱相亲》。

此外特别提及一下蔡明亮导演,因为不是中国国籍,所以未列入其中。他本人也是囊括欧洲三大**节奖项,累计获奖9次,捧走了一座威尼斯**节金狮奖、三座柏林**节银熊奖。

(文/星夜行)

自从臧天朔走后,女歌手斯琴格日乐似乎再也没有了消息,两个合作起来几乎完美的一对唱作人,早已不复存在。

直到近段时间,网友得知了斯琴格日乐的消息,在网上发布了她现身某商演表演的视频。视频中的斯琴格日乐一身黑色元素,脚踩高跟鞋仍不停地随着乐队的伴奏舞动着,唱着自己的成名作《山歌好比春江水》,脸上露着笑容。隐约中可以看出,斯琴格日乐的身材比以前丰满了不少。

视频中斯琴格日乐表演的环境,似乎与韩磊前两天参加商演的地方如出一辙,主办方简陋地搭建起舞台而且是露天的,背后树木丛生,感觉像是在路边似的。除去乐队的配置外,现场的音响设备也十分简单。但是看着斯琴格日乐的现场状态很嗨,根本不受这些影响。

斯琴格日乐毕竟是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在鼎盛时期有非常多的人关注。在这段视频发布后,很多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52岁了,果然不比以前。”“斯琴格日乐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吗?前半辈子靠老藏,后半辈子靠刘三姐。” 娱乐 圈里最不缺的就是舆论,对于一个来自内蒙古的女歌手,斯琴格日乐是有啥说啥,听见诋毁自己的话自然是不能忍。

紧接着,她便在社交平台发文:演出的舞台并不落魄,那是北京最好的景区之一——龙庆峡,与你所说的商演千差万别。落魄?附上演出设备清单。随后还讲到年龄的问题,她霸气地回复:我的年龄与你何干呢?如果不出意外,你也会老去,但愿你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如你这般恶毒的人来无故诋毁你。最后斯琴格日乐还不忘为自己的徒弟打歌宣传,属实是非常机灵了。

除此之外,关于她和臧天朔的言论也成龙网友的热议点,斯琴格日乐也是狠狠地怒批了网友。斯琴格日乐称:我的从前和未来关你屁事?并且晒出自己和乐队在某商演里表演的视频,斯琴格日乐站在舞台中央,手弹尤克里里,听起来她的嗓音还是那么有质感,看起来她还是那么爱笑。

大家每每看见斯琴格日乐,其实不免会想到臧天朔。毕竟二人确实既是师生也是情人的关系。在80年代初成立的“不倒翁”乐队空前绝后,据说比崔健的名气还要大一截儿呢!直到中期,乐队先后解散,臧天朔拜师作曲家关峡,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

之后,崔健再次出击,把边缘音乐摇滚发挥到极致,没想到一炮而红,打响摇滚乐的号角,成为摇滚乐的****。臧天朔看见当然咽不下这口气,看见之前还没有自己火的人竟然抢在自己前头。于是,臧天朔为了“偷艺”加入崔健的乐队。逐渐臧天朔与崔健打成一片,还一起参演了张元的**《北京杂种》。随着这部**的结束,臧天朔也退出了崔健的乐队开始单飞。

在摇滚乐红极一时之刻,臧天朔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做流行乐。1995年,臧天朔发行了新专辑《我这十年》,以《朋友》作为主打歌曲。这首歌极具讽刺意味,一经发出便有15万的销量,火遍大江南北,臧天朔终于迎来了他的天下。

臧天朔趁热打铁,相继推出《心还在等候》《等待那一天》,依然引起热烈反响。1999年,在北京已经打拼了四年的斯琴格日乐终于认识了臧天朔,还成了他乐队的贝斯手。2000年,臧天朔亲自为斯琴格日乐打造了专辑《新世纪》,这张专辑中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红遍大江南北。

斯琴格日乐的高亢豪迈的声音赢得无数人的喜爱,霎时间,斯琴格日乐成为炙手可热的女歌手。爆红之后,斯琴格日乐经常携自己的恩师走上屏幕,但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时常被人拿来提问。

对外,斯琴格日乐只是称臧天朔是我的师傅,对我的事业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可男女之间真的有这么单纯的感情吗?我想,这些东西真的很难说。

其实臧天朔是有女朋友的,但是他对斯琴格日乐称:我和她只是兄妹。斯琴格日乐信了并且做着臧天朔的秘密情人。直到臧天朔的女友怀孕,他必须给女友一个名分。所以臧天朔于2001年结婚,而斯琴格日乐心灰意冷回到家乡,沉寂许久后,她再次回到北京。臧天朔对斯琴格日乐许下重誓会对她好,而斯琴格日乐再一次相信了他。

原本臧天朔对斯琴格日乐说的是在孩子一岁了便和她结婚,但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臧天朔却再次说道:“如果你怀孕了我便和她离婚”。斯琴格日乐似乎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竟然答应了。不久后,斯琴格日乐果然怀孕了,可臧天朔反悔了。

斯琴格日乐跑到臧天朔家里闹,原配夫人的话更加令人佩服。她说道:“你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都已经习惯了,我就当自己是他妈,给他关怀和照顾。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处理。”

原配的话似乎扼杀了斯琴格日乐最后一根稻草,她不知何去何从,而他们的孩子也无缘看见这个世界。为了缓解感情带来的痛苦,斯琴格日乐用工作填满生活,让自己不再去想,而臧天朔因涉嫌斗殴入狱。

2013年臧天朔出狱,之后还举行了复出演唱会,但在现场的多位圈内好友中,未见到斯琴格日乐的身影。2017年,臧天朔患癌,斯琴格日乐和朋友去探望他,臧天朔在病床上对她说:“那时候太年轻,对不住了”,就在此刻,过往的一切因为这一句话冰释前嫌,而斯琴格日乐也放下了。

2018年9月臧天朔去世,斯琴格日乐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藏哥,走好,一路走好。这段感情终于画上了句号。

如今两年过去,斯琴格日乐依然无夫无子,感情状态也很神秘。如今,据说她组建了自己的乐队,继续追求自己的音乐梦,也会时不时地在社交平台分享。斯琴格日乐其实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但都是自己的执念所为,也怪不得旁人,只希望她日后一直这样享受着自己热爱的生活。

以上就是关于有哲学意义的中国电影全部的内容,包括:有哲学意义的中国电影、北京杂种高清完整版下载、必须重新评价《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39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