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怎样养殖

飞龙怎样养殖,第1张

1、孵化

产卵日产1枚,时间不定,多为连产。孵化温度,1-10天为38℃-38·3℃,11-20天为37·7℃ ,21-25天为37·5℃。相对湿度,1-22天为60%-65%,23 -25天为65%-70%。

2、育雏

第1周温度34℃,相对湿度为60%;第7天开始每天降低0·5℃,在31天后就可保持室内温度。保持一定的光照,相对湿度保持在65%(前期)、55%左右(后期)。

3、育成期和成年期

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13周龄后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0只。用混合日粮饲喂,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8%,每天喂食4次。

在进入交配繁殖期应按公母1:3-4的比例配组,日粮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6%。采用全价饲料饲喂,每日喂3次,并应经常投喂青绿饲料及昆虫。

4、疾病防治

榛鸡霍乱病: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该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具体用法参照家鸡剂量至少减半。

榛鸡副伤寒:此病用土霉素、金霉素治疗效果好,可将药物按0·2%的比例拌入饲料内连喂1天。

扩展资料: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里的“龙”指的就是飞龙鸟榛鸡,是盛产于兴安岭山林中的一种较小的飞禽。

在东北常用来做一种汤,“飞龙汤”是东北的“食中珍品”。相传,飞龙鸟是曾受过封的一种专给皇帝进贡的山珍,世上罕见,其肉细嫩,味鲜美,早在14世纪就闻名于世。

此菜汤清见底,汤中红、白、绿、黑四色相间,其味鲜咸异美。此菜以飞龙鸟(榛鸡)为主要原料,配以口蘑,汤呈乳白色,味极鲜美。三味同食,极富营养,是滋补之美味汤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尾榛鸡

饲养密度 4周龄每平方米20~25只,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一次,使密度减半,直至每平方米2~3只。13周龄后每平方米降为1只。

合理饲喂 采用干喂法,喂干粉或颗粒料,每天喂3~5次或自由采食。饲料以谷类为主,但不能缺少动物性蛋白。蛋白质水平4~8周龄不能低于22%;8~13周龄不能低于19%;13周龄到产前不能低于16%。同时在饲料中加入适量麸皮满足胃肠对粗纤维的消化。夏季气温高时加20%左右各种青菜,饮水天天换,保持清洁。冬季气温低可适当喂一些原粮。

鸟是众所周知的一种飞行动物,古往今来,关于小鸟鸟有很多故事, 今天我在这分享一些与鸟有关的值得推荐的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百鸟朝凤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和其它小鸟一样,羽毛也很平常,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明白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必须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找不到吃的,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2飞龙鸟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皇帝因京城发生暴乱出逃来到大兴安岭

有一天,皇帝和几个随从走进森林里迷了路,一连走了很久也走不出来。皇帝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让跟随他的人去寻找食物。但是,那里连个人家也找不到,又是人地两生,哪里能找到吃的东西呢正在这时,有个老猎手打猎归来,背后背着猎物。几个随从一见猎人顿感有救了,便向他问路求食。老猎人一看这几个人,一个个都是精疲力尽。再看这位皇帝,靠在一棵大松树下坐着,垂头丧气,气喘吁吁,疲惫不堪。老猎人感到很奇怪,于是就问:“你们几人为何来到这深山老林”随从见老猎人忠厚,便把皇帝逃难到此的事说了,又说:“今晨,又有追兵捉拿,我们就走进森林。不料,那里森林无边无际,迷失了方向。”老猎人听罢,连忙上前跪拜皇帝说:“前面不远就是我的家,如若皇上不嫌,暂住舍下,追兵是不会来到那里的。”

老猎人只有一人。到了家里,他想着拿什么给皇上吃呢想来想去,也只好将打来的猎物做吃了。猎物中有几只榛鸡,当地人也叫松鸡。于是,老猎人就将几只松鸡拔毛洗了洗,再取出五脏切了切,放入锅中煮熟,就给皇上和他的随从们端上来了。

皇帝一尝,感到肉嫩味鲜香,大为惊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肉,如此好吃”老猎人说:“这是一种鸟肉,原没有名字,因为它常在松林里,人们就叫“松鸡”。有一随从听后说:“皇上这样爱吃,又是一种鸟,何不取名‘飞龙鸟’。”皇帝一听大喜。

之后,皇帝结束了逃难生活,重返京城。皇宫为了独享这种佳品,就正式赐名“飞龙鸟”,不许百姓再食用。所猎飞龙鸟,一律上交,作为贡品。从此,飞龙鸟的名字流传至今。

注:飞龙鸟系国家三类保护动物,独生于大兴安岭森林中的一种留鸟。

3人参鸟和赶山王的传说故事

长白山百鸟之中,听老人讲有两种鸟是人变的,他们为了感情,焚身变鸟。这个故事在长白山区流传很广。

在很久以前,长白山下有个山货庄,老板叫铜大钱。买卖做的挺大,每年到挖参的季节都亡雇很多人去给他到长白山里挖参。挖参的队伍里有个叫王敢的年轻人,一连去了几年也没挖着人参。回来后,铜大钱就对他冷眼相待,说些不好听的话。

在铜大钱山货庄有个丫头,是老板买来,叫松梅,对王敢挺好。一来二去两人有了感情。松梅对王敢说:“今年挖人参,你在山里多等几天,兴许能挖着大山货。”

等进山那天,松梅把干粮用手巾包好,嘱咐他进山要留意,要挖不着就早些回来。王敢说:“你放心吧。”

王敢在山里找了十多天,也没见人参的影儿。这一天,他正在河边发愁,冷丁看见一条小白蛇在河里洗澡,一个老雕猛地扎下去,照准小白蛇一爪子抓起来,王敢上去就是一棍子,把老雕打得扑拉一下子,扔下白蛇飞走了。

“谢谢你,好心的大哥,救了我的命。”

王敢一看,身旁站着个和自己岁数相仿的小伙儿,穿着一身白,就是袖口破了。王敢明白他是那条小白蛇变的,忙说:“没啥,没啥。”那小伙儿笑了笑,说:“大哥,你真是大好人,我看你心里有愁事。”王敢就把几年挖参没挖着的事说了。白衣小伙笑了笑说:“这事不难,你转过身去。”王敢转身一看,一苗大人参出此刻他的眼前,再回身找白衣小伙,没影了。

王敢包好人参,走出长白山,回到山货庄。松梅见王敢挖到了宝参,俩人卖了参准备结婚。这事叫铜大钱明白了,几次要以低价买宝参,都被王敢回绝了。

铜大钱钱出个坏主意,我得不到你们也别想要。他趁王敢和松梅在房里说话的时候,把房子点着了火,不一会儿就把房子烧落了架。铜大钱看着烧落架的房子,心想,叫你不卖,烧死你们。忽然,从火堆里飞出两只小鸟,带着满身的火球飞向山货庄,火借风势,山货庄着起了大火就听远处传来:“梅妹妹,凑火。梅妹妹,凑火。”紧之后就听到:“王敢哥哥,王敢哥哥。”

从那以后,长白山里多了两种鸟,一个是王敢变的叫赶山王,一个是松梅变的人参鸟。此刻一到人参开花季节,就能听到赶山王叫着:“梅妹妹,凑火,梅妹妹,凑火。”人参鸟叫着:“王敢哥哥,王敢哥哥!

是大兴安岭的一种鸟 一般指“花尾榛鸡”有时也作榛鸡的总称,是大兴安岭独有的一种森林留鸟(指我国可见的两种,花尾榛鸡和斑尾榛鸡) 有人认为“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中的“龙肉”即指榛鸡肉 飞龙肉质雪白细嫩,营养十分丰富,味道鲜美,是世界上罕见的珍馐在国宴上,飞龙汤很名贵飞龙汤制作简单,只要将肉切成丝或薄片,下入开水锅,加少许盐即成飞龙汤清澈见底,不加任何佐料便味道美的不得了! 产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飞龙鸟,属于鸟纲松鸡科,体形很象鸽子,体重在六两到九两之间,肉质洁白细嫩,前胸肌脯硕大丰满它的颈骨长而弯曲,犹如龙骨;腿短有羽毛,爪面有鳞,就象龙爪一般,故取名“飞龙鸟”飞龙鸟多栖息于灌木丛或松桦树混交林中,雌雄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有“林中鸳鸯”的 美称四大山珍”熊掌、哈什蟆、飞龙、猴头 “飞龙”常作为上等汤菜,肉雪白细嫩,味道鲜美异常,沁人心脾

“龙肉”其实指的是龙肉。

龙肉是指在我郭大兴安岭一带的一种珍稀飞禽“飞龙鸟”,这种飞禽其实真名叫做花尾榛鸡,“飞龙鸟”是他的民间称呼。

它的体型不大,紧比鸽子大了那么一圈,脖子又长又灵活,鸟腿短而粗壮,覆盖着羽毛,鸟爪上有一层能反光的鳞片。因为脖子像龙骨,鸟爪似龙爪,所以脑洞大开的古人就把花尾榛鸡称为“飞龙鸟”。

扩展资料: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是中国有句老话是形容两种食材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这地上的驴肉嘛当然就是我国北方的驴了,河北的驴肉是出了名的美味,而且驴全身都是宝。

驴皮可以做阿胶,这阿胶啊是女人的补品,美容养颜、补气养血。这肉呢可以吃,他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远高于猪肉和牛肉,简单来说呢就是营养价值高。

以上就是关于飞龙怎样养殖全部的内容,包括:飞龙怎样养殖、养殖飞龙鸟吃什么食料、与鸟有关的值得推荐的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37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