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匈奴人,契丹人,女真人,大理人,西夏人,现在分别是什么族人分布在什么地区

古代的匈奴人,契丹人,女真人,大理人,西夏人,现在分别是什么族人分布在什么地区,第1张

1、匈奴人,是古代发源于阿勒泰山东部的游牧民族,公元前后游牧在蒙古草原。公元3世纪左右陆续西迁,到达今天中欧的匈牙利,公元6世纪以后逐渐与欧洲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也有少数留在蒙古草原融入后来的其他民族。南下的少数匈奴人与汉族杂居,后来融入汉族。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

匈奴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

公元前119年,将军霍去病在汉军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拥下“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投降西汉。

汉元帝刘奭竟宁元年即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嫁与其为妻,此后60余年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

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北匈奴的叛服不定,让东汉下决心摧毁北匈奴。

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铁弗人建立过胡夏。

2、契丹人,原生活在辽河上游蒙古草原东部的游牧民族,公元907年建立辽朝。后来辽为女真人建立的金所灭,一部分契丹人西迁到今天新疆境内建立哈拉契丹国(西辽)。

蒙古人兴起以后西辽被灭,契丹人被编入蒙古人的爱曼脱萨户当中,后来逐渐融入蒙古。有少数契丹部落北迁到大兴安岭与后来的索伦人融合形成达斡尔族。

另有一部契丹人在元朝被派往云南今天他们的后代大多填为蒙古族,但仍自称契丹人。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最早记载见于《魏书》。

《魏书》在记载与北魏政权联系和交往的各部族时,首次为契丹和与它关系密切的库莫奚(也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与契丹同属一支,后分开,再后又被契丹吞并)立了专传。

上述文献在记载契丹人的起源时,大致有“匈奴说”和“东胡说”两种意见。

这两说又派生出另两说:一说“是匈奴和鲜卑融合的产物”,一说“起源于鲜卑系的别部而不是鲜卑的直接后裔”。

3、女真人,原居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公元1115年建立金朝,后为蒙古所灭。居于中原的女真人基本被杀,多数女真人留居东北,公元17世纪中叶从新统一建立清朝并改名满洲,就是今天的满族。

4、大理人,发源居于云南中部的点苍山,公元8世纪由乌蛮族分化而来,称白蛮。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后为元朝所灭。大理人依然居住在云南地区,公元15世纪以后白蛮人简称白人,发展成今天的白族。

5、西夏人,发源于今天甘肃省南部的白兰羌,后来与吐谷浑族(西北鲜卑族一支)融合,形成党项族。公元8世纪中期北迁到今天宁夏平原,公元1038年建立西夏国,后为蒙元所灭。

党项族在元代被编入爱满下户一部分与蒙古人融合。另一部分迁散各地。留居宁夏故地的少数党项族在公元12世纪以后皈依伊斯兰教融入到回族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匈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契丹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真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夏人

党项人常被称为党项羌,更具这个名字,貌似是羌人的一支,他们曾经强大的西夏王朝,这个延续两百年的政权和辽、宋、金一直三足鼎立,最终于1227年,随着蒙古军的凌厉攻势,和成吉思汗一起消没在历史当中。

成吉思汗结束了他一生征战无数的生涯,党项人也结束了他们600多年的历史,消失在漫天黄沙之中,从此,西夏就成了谜,没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没人知道他们最后去了哪里。

党项不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隋朝开皇年间,党项羌第一次出现在中原王朝的视野中,在杨坚终结五胡乱华以来的乱局以后,没多久有一千多家党项人投降,次年,首领拓跋宁从率领部众到甘肃庆阳向皇帝进贡,并且请求容许他们定居。这一些人自称鲜卑拓跋氏。

根据他们是叙述,看起来是鲜卑人没有疑问了,但是后来的《隋书》却认为他们是西羌的一支。因为这个认知,就导致党项人不同的族源。给他们本来神秘的来历添上一件外衣。更加扑朔迷离。

要么西羌,要么鲜卑。根据后来建立西夏的拓跋部来看,拓跋是北魏的国姓,后来改为汉姓元。显然,这一批人没有改,应该不是拓跋皇族的人。

不过,这一批人先后被赐姓李、赵,然后建立了统一的西夏,于是没有人追究他们的来源,反正记录大都是隋文帝时候开始,在建立西夏之后,长期和宋辽金鼎立,一直到了铁木真的崛起。

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随后四处征伐,为了专心打击金国,于是先决定攻灭西夏,,从这时候开始,长达20多年间一直对西夏用兵直到最后攻灭西夏。

西夏灭亡之后,盛极一时的党项人好像突然消失了,庞大的民族突然间无影无踪,当然与当时战乱,没有人关注他们有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当时蒙古人因为成吉思汗的死而报复西夏人,原来的党项人为了活命或许纷纷改旗易帜,化妆成其他的民族,这种情况持续了100多年。

等明朝建立时候,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他们先祖的真实情况了,或者已经习惯当时的认同于是,党项人就彻底淹没的历史之中。

到了现代,已经没有单独民族意义上的党项人了,现在能够找到的只能从传说之中寻找蛛丝马迹,譬如康定区域的西吴王国,被认为是党项人的遗存,但是现在藏化,另外甘肃礼县境内有白马藏族,约有20000多人,通行白马语,歪史一度猜测极有可能就是党项人的遗存。

首先党项人喜欢白色,党项又被称为大白高国。在蒙古灭西夏后,因为当时蒙古和吐蕃的人交情比较好,吐蕃人很多和西夏党项人差不多,另外西夏就有很多吐蕃人,语言相似,衣着一样,于是这一些吐蕃人都乔装成吐蕃人,然后世代繁衍。

不过,猜测之外,关于白马部,《史记·西南夷列传第五六》:“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这里记载,他们又可能是氐族的后代。猜测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

因为,现在单独民族之中已经没有了党项人这个聚落,也没有他们能够延续下来的脉络,所以党项人短时间内还是一个秘密。只能等待科技进一步发展之后来探讨。

党项族,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

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分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力,实施依辽和宋、用兵吐蕃与回鹘的战略,向西发展占领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北)、瓜州(今甘肃安西东)等州,控制了河西走廊,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李德明死,李元昊继位,不再接受封号,废除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青天子)。随后,李元昊实行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并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他开始不断向宋发动攻势,在府州(今山西府谷)、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击败宋军。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共历十帝,前后一百九十年。与辽、北宋及金、南宋先后鼎立。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京城地区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装备优良,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因在战斗中生擒敌军为奴隶,故此得名。西夏的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

党项族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到西夏建国时,农业生产已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西夏建国后,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后,兴庆府、灵州一带,一直是西夏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统治者也较重视畜牧业生产。国家专门设立群牧司负责畜牧业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夏的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族是同时期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

西夏于末帝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

西夏

西夏的起源及建立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这个时候羌族中的党项族开始强大起来。其中拓跋赤辞投降唐,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封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再次被赐姓李。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宋初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引起李氏的不满。虽然他们一开始服从宋的命令,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文字(西夏文)。1038年10月11日称帝,国号大夏。

西夏的疆域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统治范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西夏初期及中期

西夏建国后采取联辽抗宋的战略不断入侵宋边境。夏宋之间的战争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宋承认夏的割据地位,夏对宋称臣。另外宋每年“赐”夏若干财物。但同年夏与辽之间又爆发了战争。夏取得了与宋,辽平等的地位。

李元昊死后,他不满2岁的儿子李谅祚成为皇帝,由其母没藏氏专政。辽攻西夏,夏大败,向辽称臣。李谅祚子李秉常即位后被其母梁氏幽禁。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归夏。梁氏又发动与宋的战争。失败后被迫让权于李秉常。李秉常死后他三岁的儿子李干顺即位,梁氏再揽大权。重新发动与宋和辽的战争。李干顺亲政后采取依附辽,于宋修和的策略。战争逐年减少,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115年金朝立国,开始对辽的进攻。1123年辽天祚皇帝兵败逃到西夏。同时金使到西夏劝李干顺将辽帝擒拿送往金,以保障西夏不被金攻击。李干顺看到辽灭已不可挽回,答应了金的条件。从此西夏归服金。

金灭北宋时西夏随其尾迹而入,获得了数千里的土地。

李干顺死后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内发生了强大的饥荒和地震,民不聊生,以此发生了巨大的人民起义。李仁孝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西夏灭亡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腐败下,终于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尽管献宗李德旺是治国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权覆灭命运。李德旺打算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际抗击蒙古。不料机密泄露,1224年蒙古攻克银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质,才得免灭国。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胜后又开始对西夏的进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时已死,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党项族也被灭族。西夏灭亡。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的匈奴人,契丹人,女真人,大理人,西夏人,现在分别是什么族人分布在什么地区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的匈奴人,契丹人,女真人,大理人,西夏人,现在分别是什么族人分布在什么地区、历史中的西夏党项人现在是属于哪个民族为什么、西夏统治者的民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16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