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叔季及其他

伯仲叔季及其他,第1张

先秦古人用“伯(孟)仲叔季”作兄弟长幼排序,这个大家都知道,有些人就问了,如果兄弟少于四个或多于四个怎么排序?通常的排序:

二个兄弟:伯仲

三个兄弟:伯仲季或孟仲季。伯、孟不能并用,用伯就不用孟,用孟就不用伯

四个兄弟:伯仲叔季

五个兄弟:伯仲叔季少(也有用幼的),少或幼并非排行第五的专称,而是最末的代称,如司马懿8个兄弟,被誉为“司马八达”,其排序分别是伯达、仲达、叔达、季达、显达、惠达、雅达、幼达——这里的幼并非指排名老五。

伯(孟)仲叔季少(幼)这个排序是历来被普遍认可的一个排序,但并不是唯一的排序规律。若是兄弟超过四个,那么伯、仲、季仍是老大、老二和最小,其余的就均称为叔。所以同一个父亲,伯、仲、季分别只能有一个,而叔可以有多个。譬如周文王有许多儿子,长子是伯邑考,次子是武王,最小的是聃季,其余的都是叔,如管叔、蔡叔、曹叔、成叔、霍叔、康叔等等,周公旦也是叔,曰叔旦。

眼尖的人看到了,三个兄弟的排名里没有叔,这是何缘故?历来叔只是表示小,但它不代表最小,所以三个兄弟的最小那个称季。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事,刘邦大哥刘伯,二哥刘仲,老四叫刘交,刘邦排行老三,名名叫刘季,这就奇怪了,按先秦排序法他应该叫刘叔。这里面有个缘故,刘交是同父异母兄弟,而刘伯和刘仲是刘邦的亲兄弟,身为帝王的刘邦很看重血统,刘邦的内心里始终认定自己只有三兄弟,所以他就是老末了。

又有人问了,为何三个兄弟用“伯仲季”或“孟仲季”?伯与孟有什么区别?伯和孟其实都有老大的意思,《说文人部》 :“伯,长也。”及《释名释亲属》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所以伯为大,这个好理解,至于孟,说法不一,《礼纬》有“嫡长曰伯、庶长曰孟”之说,但《说文·子部》谓“孟,长也。”此中的“孟”,是为“头生子、初生子”之意,且“孟”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子从皿,是给初生子洗沐之意,如果看象形也可看到是一个婴儿在盆中洗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孟”应是“头生子”之意,而不是“庶长子”。

又,曹操被称为“孟德公”,如果按《礼纬》“庶长曰孟”的说法,曹操岂不是小老婆生的?关于曹操是庶长子的说法,网络也有一些言之凿凿的分析,后人无法追溯,只能沉于历史了。

如果大家公认“伯(孟)仲叔季少(幼)”为兄弟长幼排名的顺序,又会有读者有疑问,读过《神雕侠侣》的都知道,作者书中有史伯威、史仲猛、史叔刚、史季强、史孟捷,五个人却是按伯仲叔季孟排行,又怎样理解呢?这或是金庸老先生的笔误?——这个只是推测!

延展到现代,我们对父亲兄弟的称呼,还是沿用了古代的称谓,比父亲大的我们称“伯伯”,如大伯、二伯、三伯。。。比父亲小的我们称“叔叔”,如二叔、三叔、四叔。。。但已没有了“仲仲”、“季季”的称呼,这只能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语言习惯在不断改变而己。

补注:伯(孟)仲叔季除了用作兄弟长幼排序,也用作季节的称谓,一季有三个月,如春季,分别有孟春、仲春、季春的叫法,因为只有3个月,所以没有叔春的叫法。

孟为长子

仲为次子

季为最小的孩子。兄弟三人就被称为孟仲季。

孟有时候也称伯为“兄”也就是最年长的,而季则为最年幼的。“仲”在“孟”之后,“伯”之前,而在“仲”之后还有一个“叔”。而伯仲叔季则是家里四个孩子的年龄由年长到年幼的排列顺序。

以上就是关于伯仲叔季及其他全部的内容,包括:伯仲叔季及其他、孟、仲、季是怎么排行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04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