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野外辨别蜜蜂、黄蜂、马蜂

如何在野外辨别蜜蜂、黄蜂、马蜂,第1张

马蜂可以说与黄蜂一回事,不过分类系统(不同学者的标准)不同,可以把马蜂科从黄蜂科中分出来,一般还是公认这两者是一样的。

胡蜂科(Vespidae):本科的蜂,通常叫黄蜂或者马蜂,中至大型,体表多数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颚很发达。翅子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缩呈腹柄状。胡蜂有简单的社会组织,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常常营造一个纸质的吊钟形的或者层状的蜂巢,在上面集体生活。胡蜂的成虫主要捕食鳞翅目的小虫,因此,也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

↑悬茧姬蜂,外观近似的种类,体长15-16mm,体型瘦长,线型,体背黄褐色,触角长黄褐色,腹部细瘦,末端黑色渐粗,雌虫产卵器稍突出,各脚黄褐色。分类於茧蜂科、优茧蜂亚科,本属有4种,代表种类,螟蛉悬茧姬蜂 Charops bicolor 。

寄生蜂的种类很多,分别寄生于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常见的有小蜂、姬蜂、茧蜂、土蜂等。

如姬蜂、黑青小蜂、赤眼蜂:

姬蜂是膜翅目姬蜂科的一种寄生蜂,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科(Ichneunmonidae,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个大科)昆虫。分布很广,约40,000种。形状、颜色、大小各

异,一般12公分(约05寸)长。北美洲最长的长针姬蜂属(Megarhyssa)达5公分。许多种的腹部细长而弯曲,像黄蜂,区别一般在于触角较长,节较多。产卵器通常比身体长。许多种的前翅有一黑点。寄生在蜘蛛以及多类昆虫上,尤其是鳞翅目(Lepidoptera,蝶、蛾)和其他膜翅目昆虫。由于寄生在许多害虫上,总的来说是益虫。雌蜂在宿主的幼虫或蛹(很少在卵或成体)上产卵。幼虫取食宿主的脂肪和体液,长成后织一茧。如果宿主生活场所不是隐蔽的,则通常寄生在宿主体内;若宿主生活在隐蔽处(如树木孔道内),则常寄生在宿主体姬蜂外。一个宿主上多数只有一个幼虫,但有时也可有多个幼虫寄生。赤眼蜂以眼红色而得名,它经常把卵产在松毛虫、玉米螟、二化螟及甘蔗螟的卵中,幼虫就以寄生卵中的营养物质为食,所以可以大量消灭农林害虫;雌马尼蜂可以把卵产在钻入树皮的天牛幼虫体内,以后它的幼虫便以天牛幼虫为食,直至吃得只剩一层皮。当它发现鳞翅目幼虫后便落到它的头部,用长针状的产卵器刺入其脑部,实施麻碎后被寄生幼虫便昏迷不醒,然后被“劫”入穴中,

产卵其中;其他如金小蜂、姬蜂、小茧蜂等是消灭害虫的能手。左图是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挂在玉米叶子上是赤眼蜂的卵块,每个小白球里有40多个赤眼蜂卵。

黑青小蜂(Dibrachys xavus)棉红铃虫等的天敌,金小蜂科。雌成虫体长约28毫米,黑色,翅透明有金属光泽,腹部纺锤形。雄成虫体长约2毫米,腹部第一、二节间有半透明的黄白色带。年生11-12代。在越冬结茧的棉红铃虫幼虫体上寄生,使其死亡。用于防治棉花仓库内的棉红铃虫,仓库内放蜂后,寄生率很高。

常见的虫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广翅目、蜻蜓目等。

1、双翅目特征:

双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是比较低等的类群。

2、膜翅目特征:

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估计至少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3、鞘翅目特征:

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粪食性等。

4、半翅目特征:

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

5、直翅目特征:

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

6、广翅目的特征:

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

7、蜻蜓目特征:

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一、昆虫的定义:

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学名Insecta),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80多万种,比所有别种动物加起来都多。

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

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在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但昆虫也可能对人类产生威胁,如蝗虫和白蚁。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

有一些昆虫能够借由毒液或是叮咬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例如虎头蜂在有人入侵地盘时会以螫针注入毒液等。

二、昆虫的构造:

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撑,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昆虫在生态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

三、昆虫的器官:

(1)呼吸器官

昆虫没有鼻子,它们怎么呼吸呢原来昆虫是用气管呼吸的,它们有特殊的呼吸系统,即由气门和气管组成的器官系统,气门相当于它们的“鼻孔”。

在昆虫的胸部和腹部两侧各有一行排列整齐的圆形小孔,就是气门。气门与人的鼻孔相似,在孔口布有专管过滤的毛刷和筛板,就像门栅一样能防止其他物体的入侵。气门内还有可开闭的小瓣,掌握着气门的关闭。气门与气管相连,气管又分支成许多微气管,通到昆虫身体的各个地方。昆虫依靠腹部的一张一缩,通过气门、气管进行呼吸。

昆虫能高度适应陆生环境,原因之一就是具备了该种特殊的呼吸系统。蚂蚁、蝗虫、螳螂、蝴蝶、蜜蜂、蚊子、苍蝇等各类陆生昆虫都是以该种方式进行呼吸的。

生活在水中的昆虫也是用气门进行呼吸的。像蜻蜓、蜉蝣的幼虫长期适应水生环境,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呼吸器官--气管腮,能像鱼一样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1、气管呼吸

气管呼吸是绝大部分陆生昆虫的呼吸方式。营气管呼吸的昆虫,体内有完整的、逐级分支的气管系统,并以气门开口于体壁。呼吸时,通过开启气门使气管与大气直接连通,经气体扩散和通风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因而也称为气门气管呼吸。

2、体壁呼吸

体壁呼吸是指跨体壁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弹尾纲昆虫的绝大部分种类和一些寄生性昆虫的幼虫,没有气管系统或无完整的气管系统,就通过体壁扩散直接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大多数水生昆虫也能利用体壁进行呼吸。实际上,具有完整气管系统,进行气管呼吸的陆生昆虫,也能经由体壁薄膜部分排除一些二氧化碳,但不足以维持正常生理。

3、气管鳃呼吸

气管鳃是某些昆虫体壁向外突出的丝状或薄片状的结构,其中密布气管的分支,气管内的气体需要跨体壁与周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以气管鳃这种特殊结构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气管鳃呼吸。最常见的具有气管鳃的昆虫有蜉蝣目、蜻蜓目和毛翅目的幼虫。它们除用气管鳃呼吸外,还用体壁呼吸。在冬季,水中含氧较高,虫体代谢水平较低,体壁呼吸即可维持生活,而在夏季,则需两者并用。

4、气泡和气膜呼吸

气泡和气膜呼吸实际上是水生昆虫利用物理性鳃进行气门气管呼吸的特殊呼吸方式。例如,龙虱潜入水中时,可在鞘翅下面储藏相当量的空气或是在腹部顶端携带一个气泡,当虫体从气泡吸收氧时,气泡中氧的分压降低,周围水中的氧即扩散进气泡进行补充,这种呼吸方式即称为气泡呼吸。有些水栖昆虫如负子蝽,其腹面有一层排列紧密的疏水性细毛,形成气盾,它可以保存一薄层永不崩解的空气膜,并与气管内的空气连通。气盾同样具有物理性鳃的作用,它的容积保持不变,这种呼吸方式称为气膜呼吸或气盾呼吸。

(2)运动器官:

昆虫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昆虫会游泳,有的昆虫会跳跃,大多数昆虫的成虫都会飞。足帮助昆虫行走、跳跃或游泳,翅膀则帮助昆虫飞行。它们是昆虫运动必需的身体构造。

伪足

一般昆虫的胸部生有3对足,有些昆虫则要多长出一些足来,如:毛毛虫主要以蠕动的方式移动,它的胸腔上就多长出5对腹足,这种腹足被称为伪足,可以帮助毛毛虫固定在某个位置。

足的类型

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不同,因此它们的足的类型也不同:如瓢虫、天牛的步行足,蝗虫、蟋蟀的跳跃足,螳螂、猎蝽的捕捉足,蜜蜂的携粉足,龙虱、仰游蝽的游泳足等。

(3)视觉器官:

昆虫的视觉器官包括复眼和单眼。复眼位于昆虫头部上方两侧,有数目不等的小眼聚合而成。单眼的组成与小眼相似,一般依据其着生的位置,可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

姬蜂的雌性。

姬蜂,拉丁学名:ichneumon,姬蜂科姬蜂属昆虫。体形娟瘦,头前一对细长的触角,尾后拖着三条宛如彩带的长丝,再加上两对透明的翅膀,飞起来,摇摇曳曳,甚有飘然欲仙之意,煞是好看!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一类蜂就有了一个“姬蜂”的雅名。姬蜂大多是黄褐色,尾后的长带只有雌蜂才有,那是一条产卵器和两旁产卵器的鞘形成的三条长丝。由于寄生在许多害虫上,总的来说是益虫。雌蜂在宿主的幼虫或蛹上产卵。幼虫取食宿主的脂肪和体液,长成后织一茧。

蜜蜂的外壳颜色为黄褐色,上面长有浓密的细毛,并且身体两侧有两对膜质的翅膀,前面的翅膀较大,后面的翅膀略小。

另外蜜蜂属于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的环境而变化。

蜜蜂的身体为黄褐色,长着密密的绒毛,有六条腿,两对翅膀,前翅比后翅大,还有一个“8”字腰。蜜蜂那毛茸茸的身子上面有和老虎一样条纹,金子一样颜色的翅膀好像是上天给它的奖励。

蜜蜂的尾巴上带着一个尖尖的刀子,好像在时刻防御着敌人夺走自己辛勤的果实。蜜蜂完全以花粉和花蜜为食,蜂王在巢室产卵后由工蜂喂食,待蜂粮吃尽,幼虫化蛹后破茧而出。

家养蜜蜂一年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1-3代不等。雄性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抚育后代的任务。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蜜蜂体长8至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微少,腹末有螫针。蜜蜂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人们经常说到的蜜蜂大多是指采蜜蜂,由于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所以除了采蜜蜂,还有条蜂科、地蜂科、土蜂科等12个科,茧蜂、姬蜂、小蜂、瘿蜂、胡蜂、泥蜂等众多蜂类物种。

蜜蜂的习性:

蜜蜂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一个蜂群都是相对独立的,两者之间不能相互串通,蜂群的蜜蜂为了预防外来蜂群中蜜蜂的入侵以及一些其他天敌的入侵,就出现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而蜂针则是它们守卫蜂巢时最重要的武器。

蜂巢里面的蜜蜂是依靠自己的嗅觉去识别蜜蜂的,在蜂巢门口附近有专门的守卫蜜蜂,在外来蜜蜂入侵时,它们会与入侵蜜蜂之间发生激烈的博斗,最后把入侵者驱逐或者咬死。在蜂巢外面、蜜源地或者水源地中,两个蜂群之中的蜜蜂是互不干涉,和平共处的。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在野外辨别蜜蜂、黄蜂、马蜂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在野外辨别蜜蜂、黄蜂、马蜂、这是什么昆虫 教室抓到的、寄生蜂的基本种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03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