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一吻,我亏欠她良多,第1张

​逛书店的时候,看到这本书。有一句话:“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瞬间,被这句话打动了。

刚刚看完,这是一本书信集。一个是纽约三十多岁的单身女海莲,一个是伦敦经营旧书的书店经理弗兰克,有妻子和儿女。海莲是自由作家,穷困潦倒。无意间在广告上看到这家英国旧书书店,希望买到价廉物美的书,就开始了异国的二十年书缘,遥远又亲密。一直相互写信,寄小礼物,相互牵挂,却从未谋面。

海莲这边,起初还很客气后来,感觉像是面对老朋友,很多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在她笔下流动,甚至撒撒娇;弗兰克,则一直保持着英国绅士的风度,因为这些信件与工作有关,需要存档。

隔着万水千山的感情,从字里行间读来却身临其境。我想:至少,海莲在梦里是见过弗兰克千万次了吧。不然,怎么那么亲密无间,就像已经认识大半生了。

海莲在1961年3月10日给弗兰克的信中写到:“弗兰克,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我想,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爱情,更多的是一种知己吧。此生此世,知道,在地球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人,懂自己,这是何其幸运啊。

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被他们的情谊深深打动了。这世间,真的有一种感情,永远不会见面,永远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却可以牵挂至深。让你在任何时候,都知道,有人在遥远的地方牵挂你,你并不孤单,不是孤儿,不是孤立无援。

有小伙伴说,不见面的沟通,不是沟通,只是交换信息而已。我不喜欢没有情绪的沟通,因为信息我可以自己查的到,沟通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是的呢,不见面的聊天,大多是基本信息的交换,看不到对方的脸,看不到她的表情,也看不到任何肢体语言,发呆或者思考。但是,也能感觉到对方的情绪,开心的时候,和不开心的时候,写出来的字是不同的。这些不同,聊久了就能感觉得到的。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交过远方的笔友,只是相互写信,从来不见面。遗憾的是,一来一回不到十封,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了,很自然地中断了。我很难想象,和一个人通信20年,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即使永远不见,也会刻骨铭心吧。那种写信时候的期待,等信时候的焦灼,回信时候的窃喜,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有多美好。

尘世间太多的荒芜,不知道该和谁分享,家人、朋友、恋人,都有各自的事情。并且,有些事情,你未必愿意和亲近的人分享。如果有个陌生人,你们离得很远,却可以无话不说,用你们的纸和笔架起友谊的桥梁,你一定会乐此不疲的。没有利益的驱使,也不担心受到伤害,你可以把自己的内心打开给他看,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缘分啊。人的一生,可以建立这样的情分,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二十年的时光里,弗兰克一直期待海莲的到来,但是,终究没有。当海莲到了书店,已经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想见的人,已经离世。这是多么遗憾啊,但是,对他们来说,又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呢?你欠我一个吻,欠我一个拥抱,就让它欠着吧。如果有来世,有缘的还是会重逢的!当爱情以别的方式呈现的时候,同样凄美得让人心碎。

书中很多优美的句子: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我就是没法儿喜欢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虚构人物操演着不曾发生过的事儿。我会做一个可怕的噩梦——披着道袍的妖魔鬼怪,拎着一把把血淋淋的屠刀。大概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渴望能踏上那片土地……我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不知道为什么,这句看哭了)

合上这本书,我在心里许下一个愿望:如果哪天有幸去伦敦旅行,我要找到查令十字街84号,偷偷拍几张照片。然后,在朋友圈写:海莲,我也去了你魂牵梦萦的地方了,此生无憾了。

《查令十字街84号》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psr9

简介:故事很简单,以书信体记录了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跨越了20多年的传奇书缘。书本由作者海莲和弗兰克,以及其家人、书店员工的通信集组成。海莲是个穷困潦倒的美国女作家,但嗜书如命。因为不堪忍受纽约昂贵、庸俗的新版本书,按照报纸广告推荐,写信到大洋彼岸的马克恩与科恩书店,希望购买绝版旧书,很快获得回音:对方找到了她想要的书,还很细心地随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发票,并把找零附上。这一切开始于1949年10月。

《查令十字街84号》([美] 海莲·汉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密码:sbha  

书名:查令十字街84号

作者:[美] 海莲·汉芙

译者:陈建铭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05-01

页数:135

内容简介:

这本被全球人深深钟爱的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情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海莲的执著、风趣、体贴、率真,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柔软的经历。来往的书信被海莲汇集成此书,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

译者陈建铭是台湾一位古旧书店的工作人员,他在未被出版方邀作译者之前,便凭着自己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热爱动手开始翻译其中的章节。

现在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作者简介:

海莲·汉芙(Helene Hanff),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费城。绝大部分的岁月都在曼哈顿度过,一生潦倒。海莲·汉芙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乃是为剧团修审剧本;并曾为若干电视剧集撰写剧本。主要的著作有:日记体的纽约市导游册《我眼中的苹果》、自传《Q的遗产》、《纽约来鸿》、《布鲁姆斯伯里的 女伯爵》以及一系列以少年为对象的美国历史读物。1997年,海莲·汉芙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市。

《查令十字街84号》,作者:海莲·汉芙,译者:陈建铭;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书商弗兰克·德尔之间的书缘情缘;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它,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三十多年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还有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

第一次了解到这本书,还是在看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时候,那时候觉得可真神奇啊,为什么会存在查令十字街84号这种神奇的地方呢。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这本书是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个人认为爱情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他可以是依赖,可以是爱慕,可以是心跳,也可以是不能失去。

在我心里,海莲和弗兰克就是依赖,他们靠着书信联系,靠着书信知道对方的近况,虽然他们从未见过面,可是爱情不就是你来我往吗。精神层面的事情和见不见面是没有关系的。感情也不是非得面对面才能交流出来的。

爱情是个奇妙的东西,可能你们每天见面也没有,可能人家写写信就有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坚信,海莲和弗兰克之间就是爱情,他们无法失去对方,他们就算没见过面,心也牢牢拴在了一起。

以上就是关于《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一吻,我亏欠她良多全部的内容,包括:《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一吻,我亏欠她良多、求《查令十字街84号》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查令十字街84号》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90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