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子 实验目的

沉浮子 实验目的,第1张

验证帕斯卡定律: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浮沉子实验形式多样一般都是通过外部压强的变化,改变浮沉子内部气体的体积,从而达到控制其沉浮的目的制作浮沉子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浮沉子内部必须有一定量的气体(因固体、液体的体积不易随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要控制好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使外界压强较小时,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稍稍小于周围液体的密度

(1)下沉:F浮<G

(2)上浮:F浮>G

(3)悬浮:F浮=G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 = G排液 =ρ液·g·V排。

解答浮力问题要学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对于漂浮和悬浮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答浮力问题的重要方法。

应用弹簧秤进行测量:F浮 = G - F。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F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规则固体受到的浮力。F浮 = F向上 - F向下。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液 =ρ液·g·V排。此式可计算浸在液体中任意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 = 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挤压瓶时,使火柴头内气体排出一些,使火柴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而下沉;

松开手后,火柴头里的气体又会增加一部分,使火柴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上浮。

原理:火柴头的浮沉是通过改变火柴头的密度来实现的

F=ρgV(排)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物质的重量,要让物体上浮有两种方法(1)让它排开物质的重量增加(2)让自身的密度减到比它周围的物质密度还小。其实换一种看法就是减小自身重力,但是现在一般都用第二个,因为不用改变物体的体积,比如热气球,潜水艇等,就是减小密度来减小重力使物体漂浮。改变空气体积就是改变密度,ρ=m/v重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就小了。

以上就是关于沉浮子 实验目的全部的内容,包括:沉浮子 实验目的、浮沉子de原理 (有关物体沉与浮的)、求浮沉子的物理实验原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78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