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有什么区别

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有什么区别,第1张

草履虫是双细胞核的,大草履虫是单细胞核的,不是同一物种;而且,当两个物种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出现竞争的现象,并且小草履虫占优势,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培养会发现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增加,而大草履虫个体数减少

草履虫(学名:Paramecium)属於纤毛虫门,寡膜纲。

分类学定义

界:色藻界 Chromista

门:纤毛虫门 Ciliophora

纲:寡膜纲 Oligohymenophorea

目:咽膜目 Peniculida

科:草履虫科 Parameciidae

属:草履虫属 Paramecium Müller

体型构造

身长约零点一至零点三毫米,常见的是大草履虫(pcaudatum),生活在有淡水的地方,肉眼勉强可见模糊的外形,需用复式显微镜观察才能看清楚。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它整个构造就是一个细胞,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这个细胞体内含有两个细胞核、两个伸缩泡和一些食物泡,全身纵行排列布满大致同长的细纤毛。

器官功能

细胞核:有两个细胞核。一个大细胞核控制新陈代谢和生长,是最重要的机能中枢;另一个小细胞核主要是负责遗传和生殖。

伸缩泡:草履虫体内两个伸缩泡交互收缩,用以调节体内的水分。

丝细胞:生长在纤毛之间,多半内含毒素,是草履虫主要的御敌工具。

食物泡:食物经口沟摄食後,在体内形成食物泡,这会随著细胞质在体内沿著环状路线前进,此时草履虫内的酵素会将食物消化掉,食物泡会越变越小,并将剩馀的残渣在胞肛排出体外。

口沟:身体一侧有一条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沟,称口沟,沟底有口,沟内有较为长密的纤毛,可鼓起水流而摄食。

纤毛:草履虫全身布满纤毛,它主要就靠这些纤毛来移动身体。

运动方式 编辑

草履虫是利用身上一种排列方式特殊的维管负责纤毛的摆动得以前进,是为原生动物中运动速度最快的一类,当草履虫游泳时,纤毛的摆动会如同船桨一般,一收一放,藉此得以推动身体前进。若於前进同时,遇到了障碍物,纤毛就会产生相反方向的运动,先後退再换方向前进。

消化摄食 编辑

草履虫主要以水中细菌及其他水里的有机物作为食物,对不同的细菌有选食性。草履虫的纤毛摆动不但能帮助它们移动身躯,同时也可藉此摆动使食物随著水流送入口沟,形成食物泡,然後食物随著细胞质流动在泡内逐步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再通过表膜上开口的细胞肛孔排出体外。会以食泡的方式进行消化作用

生殖方式 编辑

草履虫主要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分别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简单的横裂法。就是从身体中央凹缩,形成两只草履虫,这两只草履虫会各自生长出自己所缺陷的构造,这通常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可分裂数次。属於分裂生殖

有性生殖: 在经过多次的无性生殖之後,会出现一次的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一种接合生殖,由两只草履虫彼此靠近,将彼此的口沟接合在一起,经过细胞核分裂、交换、接合之後,虫体再次分开,各自分裂成四只草履虫,所以,一次有性生殖可以同时产生八只草履虫。

一、净化污水。

二、用它的水溶性提取物,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消化系统的癌症和乳腺癌等疾病。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

常年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等地。

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

草履虫靠纤毛运动。

草履虫一般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形状似倒置的草鞋,因此得名。草履虫全身长满纵行排列的纤毛,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基本相同。虫体的表面为表膜,由3层膜组成,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里面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

每一根纤毛从位于表膜下的一个基体发出来,整个表膜下的基体由纵横连接的小纤维连接成网,起到协调纤毛活动的作用。表膜下的外质中有一排小杆状的囊泡结构,与表膜垂直排列,叫做刺丝泡,开口于表膜上,当虫体遇到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其内容物,遇水形成细丝。

草履虫有很迅速的应激性,如用5%亚甲基蓝、稀醋酸或墨水刺激时,可见放出刺丝。一般认为刺丝泡具有防卫和捕食的作用。

草履虫的生活环境:

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沟、小河以及居民区附近的水沟中。大草履虫是原生动物中体形较大的种类,体长约180~300微米,用肉眼观察含有大量草履虫的液体,可以看到很多针尖状发亮的白色小点在浮动,这些白点就是草履虫。

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移动,泡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

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分解有机物后释放出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废物,通过表膜排出体外。大多数草履虫是全动性营养。

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存(属于植物性营养,草履虫可以在缺氧或厌氧环境中生活,其耐污性极强)。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故答案为:因为草履虫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中经常存在。首先,草履虫能够以污水中的某些有机物为食,通过自身同化作用降解有机废物,净化污水;其次,草履虫的存在有利于活性污泥菌胶团群落结构的稳定,提高菌胶团降解有机物的速率,从而降低污水COD。

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沟、小河以及居民区附近的水沟中。大草履虫是原生动物中体形较大的种类,体长约180~300微米,用肉眼观察含有大量草履虫的液体,可以看到很多针尖状发亮的白色小点在浮动,这些白点就是草履虫。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移动,泡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分解有机物后释放出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废物,通过表膜排出体外。大多数草履虫是全动性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存[3](属于植物性营养。草履虫可以在缺氧或厌氧环境中生活,其耐污性极强。)

呼吸作用

草履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通过体表进行,由体表的表膜吸取水中的氧气,将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大草履虫有2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

草履虫

草履虫科草履虫属动物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体长只有180—280微米,一般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全身长满纵行排列的纤毛,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基本相同,虫体的表面为表膜,由3层膜组成,里面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喜欢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

草履虫Paramecium是纤毛纲的代表种,也是原生动物的代表种。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一般池沼,小河中都可采到。世界已知22种,常见有大草履虫(长180~300微米)、双小核草履虫(长80~170微米,伸缩泡2个,有两个小核,很小)、多小核草履虫(长180~310微米,有时有3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绿草履虫(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1个,致密型)、大草履虫是最常见者。

草履虫的结构有纤毛、表膜、口沟、伸缩泡、细胞核(大核和小核)、肛点(胞肛)、外质、内质等。

1、纤毛、运动——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草履虫的全身长满了纵行排列的纤毛,从身体的前端开始,有一道沟斜着伸向身体的中部,在沟的后端有口,所以被称为口沟。当它游泳的时候,全身的纤毛都会有节奏地摆动。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的纤毛较长,摆动有力,所以草履虫的身体就会旋转着前进。

2、口沟、胞口、胞咽、食物泡形成、胞肛——消化吸收与排泄

从身体的前端开始,有一道沟斜着伸向身体的中部,在沟的后端有口,所以被称为口沟。口沟里有1个胞口,下面连着胞咽或称口腔。在胞咽内有特殊的纤毛不断摆动,可以引起水流进入胞口,由水流带来的食物(如细菌或其他小的生物及腐烂的有机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内即为食物泡。

食物泡形成后在体内流动,有固定的路线,在流动过程中,溶酶体融合于食物泡,在食物泡内进行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胞肛平常不容易看见。如将酵母菌或细菌用刚果红染色喂草履虫,可以看到食品泡的构成进程及其在体内的活动。

3、表膜、呼吸

虫体的表面为表膜(pellicle),其内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表膜由3层膜组成,最外面一层膜在体表和纤毛上面是连续的,最里面一层和中间一层膜构成表膜泡(alveoli)的镶嵌系统。

表膜泡时增加表膜的硬度有作用,同时又无妨碍虫体的局部曲折,还多是保护细胞质的一种缓冲带,并可避免内部物质穿过外层细胞膜。

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细胞核——大核和小核——分工合作

大草履虫的细胞核,有一大核,一小核,大核在显微镜下为透明略呈肾形的结构,小核位于大核的凹处,大核主要管营养代谢,为多倍体,小核主要管遗传。双小核草履虫,略小,有一大核,两小核。有的种类有多个小核。

5、伸缩泡、收集管——调节水份平衡

在内质与外质之间有2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每一个伸缩泡向周围细胞质伸出放射排列的收集管。在电子显微镜下,这些收集管端部与内质网的小管相通连。

在伸缩泡主泡及收集管上有收缩丝(contractile filament),有人认为它是由1束微管(microtubules)组成。

由于收缩丝的收缩使内质网收集的水份(其中也有代谢废物)排入收集管,注入伸缩泡的主泡,通过表膜小孔(或称排泄孔)排出体外。前后2个伸缩泡交替收缩,不断排出体内过量的水份,以调节水份平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草履虫

没有。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雌雄同体。草覆虫为古老的单细胞生物,形状都不是很固定,有的甚至无法辨认其外形。然而草履虫就很容易辨别,其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平面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故名。

草覆虫身长约零点一至零点三毫米,常见的是大草履虫,生活在有淡水的地方,肉眼勉强可见模糊的外形,需用复式显微镜观察才能看清楚。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它整个构造就是一个细胞,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这个细胞体内含有两个细胞核、两个伸缩泡和一些食物泡,全身纵行排列布满大致同长的细纤毛。

以上就是关于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有什么区别、什么是草覆虫、草履虫有什么作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44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