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国别体吗

战国策是国别体吗,第1张

战国策是国别体。刘向按国别、依时序重新编订,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共得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

其记事,上继《春秋》,下迄秦王嬴政,以策士们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广泛地反映了战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状况。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史书,但书中明显有许多虚构的成分。

书籍价值

其文学性表现为长于记事,故事情节曲折多变,首尾完整,人物性格鲜明。大量运用比喻、寓言、典故说理立论,行文生动活泼,辩丽恣肆,富于气势,文采华瞻,语言畅达,感情强烈。其铺张扬厉的文章风格对后世的散文家和辞赋家有很大的影响。

本书经刘向整理后,最早为之作注的是东汉高诱,北宋曾巩重新收集整理,南宋时鲍彪、姚际恒两位学者在曾巩本的基础上作了补正。

战国策采用国别体。《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1、《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2、简介

《战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战国时期国别史和汉民族历史散文集。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3、写作特点

(1)人物刻画生动

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画了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一群势力庸俗的小人。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

(2)善于讽喻

善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出于不同目的,赞美其“美于徐公”,说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劝戒齐王不应偏任宫妇近臣的话,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

(3)语言风格独特

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书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传至今为习用的成语。

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特点,是我国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书籍。全书编写顺序依次为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

2、《战国策》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一直到西汉末年,刘向在皇家藏书中校录群书时发现了这六本书,然后按照国别编订而成。因为整书记录都是战国时期国家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所以刘向把这本书命名为《战国策》。

以上就是关于战国策是国别体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战国策是国别体吗、战国策采用什么体例、战国策是国别体还是编年体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40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