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

“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第1张

满族女真族的后裔,女真族有很多个部落,女真族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统一的,各个部落都有不同的首领,有海西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后来努尔哈赤一统女真,建立后金。在他去世后,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位后该大金国为大清,女真族为满族

女真是满族的主要族源之一。

满族历史悠久,据推测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女真族,别称女贞与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11世纪向契丹称臣。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生女真分为几十个部落,其中完颜部较大。11世纪初,完颜绥可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阿什河)其子完颜石鲁作酋长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联盟。石鲁之子完颜乌古乃又合并了许多部落。

1113年,乌古乃之孙完颜阿骨打继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起先,女真人保持着在现代中国的东北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除此之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式。最后被准许和其他种族通婚。而金朝的统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斡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和水达达。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 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为满州族。

女真三部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女真族在明初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明中叶以后,三大部女真不断迁徙,到努尔哈赤起兵以前,按地域分作建州、长白、东海与扈伦四大部分。建州所属有五部,即哲陈部、浑河部、苏克素护河部、董额部、完颜部(王甲部)。长白所属有三部,即珠舍哩部、讷殷部、鸭绿江部。此建州五部和长白三部,就是过去的建州女真,分布在抚顺以东至鸭绿江、长白山一带。东海所属有三部,即渥集部、瓦尔喀部、库尔哈部。此东海三部就是过去的野人女真和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直到东海之滨。扈伦所属有四部,即哈达部、叶赫部、乌喇部、辉发部。此扈伦四部就是过去的海西女真,分布在辽宁开原、铁岭东至吉林地区。当时女真族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至骨肉相残。在这种混战的局面之下,人们逐渐产生了统一女真各部的要求,努尔哈赤就成为实现这一历史要求的英雄人物。统一女真各部努尔哈赤是明初建州左卫都督、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儿的后裔,姓爱新觉罗氏。“爱新”是满语“金”的意思,“觉罗”是“族”的意思,所谓“爱新觉罗”即金朝的遗族。因为女真族自以为是历史上金国之后,所以便以金为姓。努尔哈赤十岁时丧母,因不堪继母虐待,十九岁离家,入山采参至抚顺出售,由于经商关系,得以长住抚顺,能通汉语,识汉字;又精于骑射,骁勇无比,深有政治谋略,长于策划,有军事才能,善于用兵。努尔哈赤的活动,首先是统一女真各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征服建州五部。从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努尔哈赤以祖上遗甲十三副、不满百人起兵,至万历十六年,即统一了五部。万历十七年,明朝晋升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次年,努尔哈赤即亲自入京朝贡及“谢恩”。第二阶段,打败九部联军及合并长白三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五部后,于万历十九年,又兼并长白鸭绿江部,引起其他部族不安。万历二十一年,以叶赫为首的扈伦四部、蒙古三部(科尔沁、锡伯、卦勒察)、长白二部(珠舍哩、讷殷)等九部联军,合兵三万分三路来攻,被努尔哈赤大败于浑河附近,努尔哈赤又乘胜消灭长白珠舍哩、讷殷二部。万历二十三年,明朝又加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次年,努尔哈赤再次赴京入贡及“谢恩”。第三阶段,消灭扈化四部及东海诸部的大部分。努尔哈赤首先于万历二十七年灭掉哈达,又于万历三十五年灭辉发,于万历四十一年灭乌喇,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灭叶赫。在兼并扈伦四部的同时,努尔哈赤又先后用兵于东海的瓦尔喀部、库尔哈部、渥集部,统一了东海诸部的主要部分。这样,从1583年至1619年,三十余年之中,努尔哈赤就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族氏族社会的一种牛录组织演变而来的。原来女真族凡出征狩猎,每人取箭一支,十人中设一首领,统率九人行进,此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汉语“大箭”的意思。额真,汉语“主”的意思。)这种牛录组织不是固定的组织,只是遇到出征及行猎,才临时编制起来,事毕即散。牛录额真也非常设的首领,乃是临时推选的指挥者,事毕即罢职。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征服及来归的女真部族日多,即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女真族的传统习惯,把原来的牛录组织加以扩充,逐步建立了八旗制度,用以编制女真族人民。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先建立四旗,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作旗帜,称为黄旗、白旗、红旗、蓝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于原有四旗外,又增设四旗,共为八旗。增设四旗是镶边的旗,将黄、白、蓝旗帜镶上红边,红色旗帜镶上白边,称为镶黄旗(俗写厢黄旗)、镶白旗(厢白旗)、镶蓝旗(厢蓝旗)、镶红旗(厢红旗)。原有不镶边的四旗,则称为整黄旗(就是整幅的黄旗,俗称正黄旗)、整白旗(正白旗)、整蓝旗(正蓝旗)、整红旗(正红旗)。每一旗内的组织分为三级,三百丁为一牛录,设一牛录额真(汉称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汉称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即旗),设一固山额真(汉称都统),在固山额真左右,又设两个梅勒额真(汉称副都统),作为副手。八旗各有旗主,由努尔哈赤的亲近子侄任之,称作八固山贝勒①,也称八和硕贝勒②。又有八固山额真,是旗主之下的总管大臣,由努尔哈赤的子侄及亲臣担任。努尔哈赤则为八旗旗主之上的最高君长。八旗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组织,“以旗统兵”,又“以旗统人”,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凡努尔哈赤麾下的各部族人户都要被编进牛录,受牛录额真的管辖,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则披甲当兵。建立后金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即汗位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境内),被推尊为“英明汗”,年号天命。数年之后,努尔哈赤又定国号为后金,表示要恢复女真先世完颜阿骨打的事业。这样,一个新兴的后金政权就在东北地区正式出现了。

>>>>>>

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公历1635年11月22日),皇太极发表了如下公告:

>>

可见皇太极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而努尔哈赤当初使用“后金汗国”作为国名,也是为了借用以前金国的影响力,实际上努尔哈赤也不承认自己是女真人的后代。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7000千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1][2]。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都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后汉书·挹娄传》:“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魏书·勿吉传》“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隋书·靺鞨传》“邑落具有酋长,不相总一”。 唐朝的文献中将其称为“靺鞨”,宋朝、元朝及明时期的汉语文献中称其为女真。 辽朝(相当于北宋)时期,女真人在现中国东北地区分别有南女真(熟女真),北女真,生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女真,长白山女真等等,除语言风俗接近外,这些女真部族之间并不相互统属。其中生女真的完颜部逐渐强大,建立金国,消灭辽国和北宋占据中原地区。金朝继承了北宋和辽国的君主制政体,迁入中原的金国人在文化和血统上也逐渐和中原民族融合。 经过金朝的发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变得更加明确起来,但是随着金国被蒙古帝国所灭,女真这一称谓再次笼统化。女真人除了一部份在战争中死亡,有一部份被汉化,如部份完颜部的人改为汉姓,元朝蒙古人将在中原地带已经逐渐被汉化的契丹、女真和汉族的后裔统称为汉人,而将南宋后裔统称为南人。而部份没有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和退回东北的女真人继续在辽宁附近地区聚居,亦有其它新的部落迁入。 明朝在今东北地区设立三个卫所,分别称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设督司受明总兵节制,因此东北的各民族以地域划分为三部女真,称作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实际上他们彼此之间不一定有血统关系。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源自蒙古边缘部落。野人女真与之前金朝的女真族有较近的血统关系,但其不少部落后来被排除在满族之外,变成现在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满洲是建州女真其中一个部族的名称。后来满洲崛起,征服了东北各部族,统一称谓为“满洲”,其中包括了归顺满洲的蒙古人、朝鲜人及辽东汉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探究女真的来源,而探究女真来源又须从华夏族的形成说起。

大约五千年前,中国这片土地上有两大部落联盟,西面的领袖是黄帝,东面的领袖是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向东扩散,炎帝部落联盟向西扩散,双方碰头不可避免地有些争斗冲突。虽然炎帝部落联盟规模更大人口更多,但黄帝部落联盟打架更利害些,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炎黄二帝决意抛弃矛盾,结成一体,以黄河为纽带,形成了炎黄联盟,这就是华夏族的由来,也是今天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

炎帝部落联盟中有一九黎部落,人口众多,首领蚩尤得知炎黄联合后,不满自身地位下降,愤而举叛,与黄帝大战于涿鹿,兵败被杀。九黎部落散落四方,除了随炎黄定居中原的部落以外,

多数留在今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地区,在炎黄联盟中处于半游离状态,称为东夷;

有的南下,成为今天南方个少数民族包括中南半岛部分民族的祖先,后也成为华夏一员;

有的远渡大海,飘向高丽、日本、琉球、台湾,最远的可能到了美洲;

还有的向北向东北迁移,与当地土著融合,逐步形成了秽貊、肃慎、东胡族系,其中肃慎与后来的女真的渊源最深,这三大族系加上不断扩张的华夏(汉)族,活跃在东北大地上。肃慎在商周时期已向商周进贡。

华夏族形成后,人口和地域都不断扩张,东夷各部落越来越趋华夏化,东夷为主导的商朝建立,表明东夷已经结束了半游离状态,成为华夏核心一员。

周代商后,因商的东夷渊源,几次用兵一些不肯臣服的东夷部落,在周的挤压下,这些东夷部落或彻底臣服于周,后继续四向迁移,其中部分继续融入秽貊、肃慎、东胡等部,特别是前两者,不论是血缘上还是文化上,都与东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秽貊、肃慎、东胡不但有东夷之源,也有来自西方北方不断向东迁移的种族,其中就有西伯利亚通古斯人。

秦汉之后,华夏汉人扩张至辽河流域,与秽貊、肃慎、东胡三族系在东北相争相融。秽貊先后演化出扶余、高句丽、沃沮等民族;东胡则先后演化出乌桓、鲜卑、契丹等民族,这里按下不表,单说肃慎。

不断接受来自南方东夷和来自西北以通古斯为主的新鲜血液,不断受华夏文明影响,肃慎逐步发展起来。到汉时,挹娄这一新名取代了肃慎,之后又改名勿吉,唐时称靺鞨,期间占统治地位的部落也不断更换。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这些名字只是中原王朝对这大片区域上的各部落的统称,事实上从肃慎到靺鞨,从未有过一个统一的王朝统治所有部落,而且这些部落之间不论是文明程度还是血统来源都千差万别。只因中原王朝对四夷的轻视和无知,才将他们统算在一起。

女真的名字最早出现于宋初,用于称呼臣服于辽国的各靺鞨部落,未臣服的则继续以靺鞨为名。辽将编入户籍者称熟女真,未编入者称生女真。后来生女真完颜部兴起,兼并了部分其它女真部落,才真正形成了女真一族。

此时女真靺鞨并存,所以女真是部分靺鞨部落的合成,而非靺鞨。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举兵反辽,建立金国,定都会宁城。之后先灭辽国(1125),后灭北宋(1127),夺占了中原,都城随之不断南移。女真政权入主中原,原来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长白山的生女真以及辽和流域的熟女真纷纷南下,抢占汉人土地家园,享受中原花花世界,抛弃了原本居住的寒北渔猎生活。不论是生女真还是熟女真,没几个愿意留在故乡渔猎而不去中原当主子盘剥汉人奴隶的。

蒙元兴起,不断攻金,金国只是不断南逃,却不曾想过要向北回故乡,为何?故乡早就没有故人了,早被他人占据了。最终金国亡于蒙宋夹击。由于铁木真有一先祖死于金国木驴之上,且蒙古臣服金国时曾被女真人多番欺辱压榨,蒙古人对女真恨之入骨,杀戮尤其残暴,从北到南,凡女真人皆被蒙古人当作第一屠杀对象。四五百万女真人被杀得只剩1%不到,只在“河南等地遗存数千户”,辽河流域和长白山南麓剩下少许,总共也绝不会超过十万人,很快或被蒙古各部吞并,或融入汉族。所以,女真作为一个民族已经灭绝了。

从史料上看,宋时女真人根本就没有后来满人的所谓三仙女起源传说。

既然如此,那满人又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女真灭了北宋,几乎全族南下当奴隶主享受华夏花花江山,辽河流域本就有许多汉人生活,但原本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长白山北部一带则出现真空,来自更北的通古斯(贝加尔湖西北)不断有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部落向东南迁移,融合当地未被女真吞并的靺鞨部落,逐渐填补了女真人南下后留下的真空。

只得一提的是,先后南下的通古斯人并非出自一个种族,通古斯人是西伯利亚地区无数不同种族部落的统称,而且从更西面的地域还不断有各色部落进入西伯利亚,其中也有继续向东直至原女真人区域的。融入女真人的通古斯人和后来融入建州“女真”的通古斯人血缘上是不搭界的。

不用说与汉人相比,就是与女真人相比,这些新来的通古斯人的文明程度也实在摆不上台面,他们在羞愧之余,不得不考虑傍上些什么。从留在那一带的个别女真人那里知道女真灭辽驱宋的业绩后,加上女真人之前也曾少量混融了来自通古斯的部落,这些新来的通古斯人就自称是女真人,而且是生女真。他们也不想想,完颜阿骨打就是个生女真,金国就是生女真建的,还占据了中原花花世界,怎么还会留下这么多生女真在北寒地带受苦?

女真亡族,族名却未亡,新来的通古斯部落们举起了“女真”大旗。不论真假,“女真”这个族名算是传了下来,只是假女真就是假女真,通古斯人许多方面扮得相当不象。

头型学女真,这个比较好学,不过有些学过头了,前面光得太多,后面留得太长;

女真服饰受汉服影响很大,比较精细,通古斯人学不来就没怎么学,想不到后来竟能以陋替华,让汉人穿上了通古斯服,奇迹啊!

女真文字太复杂了,学不来,后来只得模仿蒙古文创立了满文;

女真话也不太好学,好歹撸起舌头含含糊糊学一点,但还是没学到多少。通古斯人发音比较简单,只用不多的几个音节交流。比如女儿的发音不论是汉语还是女真话都太复杂,还是用原来的“咯咯”比较方便,儿子金贵些,加个“阿”音。

满族非女真,那应该就是通古斯人后裔了?

粗略些可以这么说,通古斯血统应该是满人中比较大的一股,但也不能完全这么说,这是一个大杂烩的民族。

满族是由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共二十四旗组成,其中满八旗不过半数左右而已。

而满八旗本身的来源就非常杂乱,其来源所谓明时的建州女真(辽宁东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部南部、朝鲜东北部)、海西女真(吉林黑龙江西部西北部)、野人(东海)女真(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如上所述这三支冒用“女真”之名的部落,实非灭辽驱宋的女真。

女真立国之时,乃有许多靺鞨部落未被女真吞并,海西女真是蒙古人、靺鞨人、通古斯人混杂而成;野人女真是靺鞨人通古斯混种;建州女真是通古斯人、靺鞨人、高丽人、汉人、以及少量真的女真人混杂而成。

在这三支所谓“女真”中,建州女真的构成最为复杂。建州女真一部曾占据高丽东北,后被高丽驱赶向西,故而融入些高丽人;汉唐之时东北皆为中原政权管辖,历经战乱一些汉人留存下来,因长久游离华夏文明之外,融入当地部落。另外靖康之耻钦徽二帝被掳至五国城,随行的臣工约有二千余人,他们的后代或逃归南方,或融入建州女真东海女真;蒙古灭金后,极少数女真人逃到长白山南麓,后来部分融入建州女真。但建州女真中占大头的还是通古斯人,三地中建州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最好,是通古斯人迁移的首选。

至于海西女真和野人(东海)女真中就没有任何真正的女真血统,也基本没有汉人或高丽人融入。海西靠近蒙古,占大头的是蒙古人,加上靺鞨人和通古斯人;东海女真主要是靺鞨人和通古斯人的混融。

满八旗中的核心应该是建州女真,虽然也不过占三支“女真”总人口的一半左右。

而建州女真中,真正的女真人只有半成不到,经过蒙元残酷屠杀后幸存的数万女真人大多数被融入汉族或蒙古,只有极少数逃回长白山,其中一些融入建州“女真”。

所以真正的女真人在建州女真中只占半成不到,建州女真在满八旗中不过半数左右,满八旗在满族人中所占比例又不过半数左右。综上所述,今天的满族从血统上说,真正的女真后裔也就百中之一左右而已。

其实在满清上层,对是否认女真为祖是有过争议反复的,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满和女真不论是血缘还是文化,都相距甚远。但最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他们还是选择了贴金。

首先是胡人:中国古代汉人称除了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通常是指中国北方以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国、契丹、女真等部落,带有藐视的意义,指其为不文明,未开化的化外之民。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汉朝-晋朝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

清朝以后,“女真”一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

同是女真族,不同的是:金国为生女真创建,后大量进入中原,主体部分同化于汉族;清朝为熟女真创建,当时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创建后金为萌芽,皇太极于1636年定国号清。

契丹兴盛时期建立的辽国是被女真族灭亡的。

匈奴与上述各民族没有直接联系。

以上就是关于“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全部的内容,包括:“满族和女真族”有什么关系、女真和满族是一个民族吗、女真族和满族是什么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33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