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武松打虎的故事发生在哪里,第1张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

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东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景阳冈

武松一步步走上岗来,走着走着,醉意涌上越发走不稳了,就选一块青石在石上躺下,很快的就睡着了。朦胧中,一阵腥风中听得一声吼,武松勉强睁眼望去,就着月光只见一只斑烂猛虎就在数步之外。武松叫一声不好,挺身而起酒意化作一身冷汗全去了。那虎跃起扑过来,武松闪过忙举齐眉棍向虎打去,虎向前一窜齐眉棍打在树枝枒,将树枝和棍都打断了。武松丢下断棍,那虎又向他扑来,向后一跃那虎就落在他的面前。急忙中用一只手尽力将虎头向地下按住,另一手举起钵大的拳头打虎的头。虎极力挣扎四只脚将地抓出一个坑,也难脱武松神力,也不知打了多少拳,那虎竟七孔流血不再动了,武松见虎不动了,松开手再拖那死虎却一丝也动不了,原来急切中已将力用尽,腿一软倒在地下动弹不得。

经过: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客商,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认为,是店家的把戏,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

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忽然一只大虫从天扑上来,武松迅速的闪过去,接着又是一闪。大虫已无力气,武松揪住虎皮直打。大虫没气了,武松也筋疲力尽,一步一步挨下岗去。这一切被猎户发现了,报告了官府,从此武松威名大震,被人们称为“打虎英雄”。

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不信别人的话,认为山上没有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武松成了声震八方的打虎英雄。

众人给他披红挂彩,抬着他,也抬着老虎,在街上游行。县官很高兴,把大户们凑集的赏钱一千贯发给武松。武松却不肯领赏,县官见武松这样忠厚,有心栽培他,就让他在衙门里做了一名都头。

扩展资料

武松原型

明初洪武年间,梧塍徐氏九世徐麒(徐霞客高祖)以布衣承诏出使四川,功成辞官回到故里,名扬一时。徐麒请苏州(一说为钱塘即杭州)隐士施耐庵到家里当私塾先生。施耐庵就住在祝塘镇环境幽美的大宅里,边教书边写作《水浒传》,当地人都尊称他为“耐庵公"。

武松景阳冈打虎,写得栩栩如生。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冈,黄狗变成吊睛白额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松打虎

“景阳冈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最著名的一段文字。我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里就有这一段;戏曲**,也都这样表演,这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了。但是仔细考虑一下,武松从沧州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是根本不可能来到阳谷县景阳冈的。这里有一个天大的漏洞! (武松)相伴宋江住了十数日,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武松自与宋江分别之后,……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 请大家查看前两页的那张“武松回家路线图”。武松在沧州别了柴进和宋江,是要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的。沧州和清河县都在大运河的岸边,两地相距不过三百里左右,只要沿着运河往南走,经泊头、东光、吴桥、德州、故城、武城,像武松这样的年轻小伙子,身强力壮,腿脚利索,快则两天,慢则三天,一准儿就到清河县了。所以他“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的应该是清河县地面,怎么可能来到阳谷县地面? 阳谷县在哪儿?在清河县的南面二三百里,中间还隔着一个聊城呢!武松就是一路上喝酒,喝了个酩酊大醉,不辨东西南北,走错了路,也不至于走过了自己家门口,又再往南走三百里呀!像武松这样的聪明人,总不可能发生这样弱智的错误吧?这就好比你要从北京到济南,却跑到了南京去一样,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硬伤?原因就在于《水浒传》这部书,并不是一个人的创作,而是施耐庵根据民间已经存在的戏曲故事和说唱文学进行编辑整理串联而成的。所以施耐庵做的是“编写”工作,而不是创作者。换句话说,很可能是先有《武松打虎》,后有《水浒传》。早在南宋时代的戏曲或说唱话本,作者们根据民间传说故事,已经把武松打虎的地点固定在景阳冈了。到了元朝,一二百年来,这一说法,已经成了定论。施耐庵要把武松打虎这个故事编进《水浒传》中去,景阳冈这个地名可就无法更改了。难的是把这个故事安插在什么时间好呢?按照故事的发展,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以后,就在阳谷县当都头,遇见哥哥,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发配孟州,在十字坡打黑店,帮施恩收拾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洗都监府之后,夜走蜈蚣岭,智取二龙山,直到以后上梁山入伙儿,武松故事的一条主线非常清晰,这中间,除了武松在白虎山被孔明、孔亮抓住,宋江出来解围,就没有机会可以让武松和宋江见面了。而白虎山解围的前提,是必须让宋江认识武松。于是,施耐庵为了让武松在到白虎山之前就认识宋江,只好安排他在沧州柴进的庄上和宋江见了面。按说武松见了闻名已久的宋江,两人相见恨晚,十分投机,宋江对他又非常友好,就应该多住几天多向宋江请教才是,偏偏只“相伴宋江住了十数日”,武松就“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了。武松和宋江的初次见面,在《水浒传》中只有寥寥几百个字,分明是施耐庵的生拉硬拽,把武松拉到沧州去的,这中间没有武松跟宋江和柴进的戏曲或评书故事可以编进去,所以就匆匆一笔带过了。 古代没有现成的地图出售,甲地到乙地有多远,在哪个方向,都只能根据“老出门”的人口述介绍,无法“认证”。《水浒》故事,本来就是三分真,七分假,甚至只是一分真,九分假,许多情节都是坊间说书人随口编出来的。这些说书人文化水平不太高,大都缺少地理知识,于是只能信口雌黄,胡说一起。第一个讲武松打虎的人,很可能以为阳谷县就在清河县的北面,从沧州到清河,是要经过阳谷县的!施耐庵是个南方人(刻本上题作“钱塘施耐庵”,实际上他并不是杭州人),终其一生,从来没有到过山东、河北,而手头又没有地图可以参考。因此,关于北方的一切,诸如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等,不是道听途说,就是凭空想象,写进书中,于是“谬种流传”了。——像诸如此类的地理错误,《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后文都将一一细说。 造成这种硬伤的原因,当然是施耐庵的疏漏。其实,早在北宋元丰三年(1080),就有王存等人编辑出版的、专讲各府州县的地理位置以及相互之间距离的书《元丰九域志》。此书不但是当年“朝廷考定官吏俸给、赋役和刑法的依据”,而且各府州县的公人出差,都要以此书作为根据计算里程和出差费用,因此此书印数巨大,至少各府州县的衙门里都有一本或几本。施耐庵考中进士以后,在杭州当了两年官,因为不满蒙古人的欺压,才愤而辞官不做,此后的三十多年,都在惨淡经营《水浒传》这部巨著。他即便买不起这部参考书,但也应该知道有这部书,完全有可能借来查阅,或把山东、河北、河南等与《水浒传》有关的府州县名称及距离抄一份下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如果施耐庵知道阳谷县在清河县的东南面,要让武松到阳谷县去,就很方便了:只要说武松到了清河县以后,得知哥哥已经迁到阳谷县居住,当即就转道到阳谷县去找他。这样,路过景阳冈,打死了老虎,就不会犯“路线错误”这样的硬伤了。打虎之后,阳谷县知县留他当都头,他第二天上街寻找哥哥,正好在街上碰见哥哥挑着担子卖炊饼,从此兄弟相逢,故事也就编圆了。——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者说,施耐庵这个编辑,还不是太老练吧。

以上就是关于武松打虎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武松打虎的故事发生在哪里、武松打虎是在哪里景阳冈景阳岗井阳冈井阳岗、武松打虎经过了那几个地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29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