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粤语和客家话三者有什么区别

白话、粤语和客家话三者有什么区别,第1张

白话是粤语的俗称,一般情况下,白话与粤语可以看成同一种语言。粤语与客家话的区别,主要是形成的原始元素以及形成过程不同,因此粤语与客家话的发音有较大区别。

粤语是由古代中原雅言融合古越语而成,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保留较多古汉语特征。粤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

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的独特语言,保留部分畲语、古汉语发音,但它本身是多民族多语言融合的产物。客家话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而正式被定名为客家语是20世纪的事情。

扩展资料

粤语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区,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南越族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其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汉语,是中国现存拥有最多古汉语元素的语言。粤语共有九音,相比普通话的四音更显古色古香。

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包括粤东客家人、东江水源人、粤西-桂南涯人、四川广东人)的母语,分布区域非常广泛,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区、台湾、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区(如新马泰、印尼及欧美等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粤语

百度百科-客家话

客家话和粤语

粤语与客家话,是广东境内最重要的两种方言,因为这两种方言的中心与主要分布地域都在广东,而且关系最为密切。据著名语言学家徐通锵对基本词汇的统计﹐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语跟客家话的基本词汇最相似。本文将粤语与客家话进行对照,分析其异同。

一、从汉民族共同语的演变谈起

中国是个幅员广阔、民族民系众多的大国,“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历代皇朝为了维系“大一统”的格局,都制定本朝的“官话”(官方语言),并通过行政手段推行,使之成为共同语。音韵学家郑张尚芳指出:“‘官话’就是官场的办公用语,是教学读书唱诵用语。先秦称雅言,以后叫正音,到明代才叫官话。”

雅言形成于西周,以其国都王畿一带的“夏语”为基础。春秋战国,诸侯割据,雅言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论语》说:孔子“诗书执礼皆雅言”。雅言也就逐步成为儒家学说的载体,随着儒学的传播而推广,成为社会各界交际的共同语。

秦灭六国之后,“焚书坑儒”,作为儒家学说载体的雅言也就失去了共同语的地位。直至汉武帝“独尊儒术”,雅言的地位才得以恢复。

东晋至南北朝,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隋书》载:“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后魏统治者是鲜卑人,这里的“夷语”就是鲜卑语,它后来逐渐融入中原汉语,中原汉语也因此而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大批士人南迁,将雅言传播于金陵(南京)一带,称为“士音”。隋初,一批学者经过讨论,由陆法言执笔,根据南方士大夫颜之推、萧该所承用雅言、书音,折衷南北的异同,编著成音韵学著作《切韵》。音韵学家周祖谟指出:“切韵的音系是严整的,是有实际的雅言和字书的音读做依据的。”与两汉雅言相比较,除“轻唇归重唇”、“舌上归舌头”已经消失之外,两汉雅言的其他特点,包括严格区分尖团音,有一整套全浊音声母,有唇、舌、牙三个部位的鼻音韵尾与塞音韵尾,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等,都完整保存。

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游牧民族语言对中原一带的汉语带来新一轮的冲击。北宋定都汴京(今开封),其官方语言以开封至洛阳一带的语音为标准,称为“正音”。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官方用语依然是中原正音。与雅言相比较,正音的最大变化是:全浊声母清化,塞音韵尾归并和弱化。

1279年,南宋与蒙古军队在广东新会崖门海域展开最后的决战,南宋全军覆没。古诗云:“崖山之后无中华”,也就不再有汉民族共同语。直至明初,乐韶凤等修《洪武正韵》,才将当时首都建康(南京)市民中通行的“官话”定为官方用语。明成祖迁都北京,大批江淮人北移,官话随之而传到北方地区。清朝,北京官话成为官方用语。雍正年间,为了推广北京官话,在粤闽等地设立“正音馆”,正音教师多系驻防旗人,这一事实表明,当时的北京官话已经加入许多满语因素,成为满汉的共同语。与正音相比较,它的特点是:尖团音不分,塞音韵尾全部失落,入声变为平、上、去声,鼻音韵尾-m并入-n,出现翘舌声母和儿化韵,同音字大量增多,单音节词大量减少。民国时期的国语,今天的普通话,保持着北京官话的基本特点,而跟古代的雅言及正音差异很大。

二、“方言足证中原韵”

作为早期汉民族共同语的雅言和正音,其音系在今天中原一带已不复存在,但从全国各大方言来看却并没有消失,它们的大量因素保存于今天的粤语和客家话。正如晚清广东诗人黄遵宪所言:“方言足证中原韵”。

粤语保存着雅言的大量因素,有其历史原因。粤语形成的汉代,儒家学说处于“独尊”地位;而粤语的形成地广信(今广东封开及广西梧州),正是当时的岭南首府和儒家经学中心。从中原迁徙至此的士人传播儒家经学,便传播了雅言;没有文字的百越土著在接受儒家经学时,也就接受了雅言,雅言逐步成为汉族移民和百越土著的交际语言。而百越土著在转操雅言时,必然将他们语音、语序等方面的习惯带到雅言中来,同时夹杂着一些百越语词,这样就形成一种具有百越语的色彩的雅言,这就是早期的粤语。六朝期间,中原战乱,进入岭南的汉族移民激增,不少中原望族举家南迁,落脚于百越聚居之地,以儒家礼仪之道教化团结当地土著民众,他们当中一些人还成为威震一方的土著首领。随着儒家礼仪文化的传播,粤语也就逐步在西江流域和两广交界地区通行,并形成自己的音系特征与分布格局。与此同时,中原一带的雅言受到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到唐朝安史之乱后便逐渐消失。而粤语没有受到游牧民族语言的冲击,因此保存着古代雅言音系的主要特点。

客家话则保存着正音的大量因素。客家先民也是中原移民,但他们迁徙的时代、线路与方式跟广府先民有所不同。广府先民南迁始于两汉盛世,且一次到位,正如罗香林所述:“沿汉水南下,至洞庭湖,溯湘水而至粤桂交界。”客家先民南迁虽然始于西晋永嘉之乱,但他们大部分先落脚于颖、淮、汝、汉诸水间,也有部分远达鄱阳湖平原甚至进入粤东北,例如刘宋史学士程旼,举家从义阳郡(今河南灵宝)迁至粤东北,成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广东客家先贤,南齐以其姓在此新置程乡县。在唐末及北宋末年中原两次战乱中,客家先民继续南迁,几经辗转,汇集于当时比较平静的赣闽边界地区,以宁化石壁村为中心生息繁衍。南宋末年,元军攻破临安,文天祥在赣闽边界集聚力量,继续抗元,大批客家人投身战场。宋亡后,他们为免遭元兵血洗而移至粤东北山区,以梅州为大本营。此后,中原汉语因满蒙语的成分加入而发生裂变,客家人清楚地知道这种裂变,因而牢记“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格言,始终不渝地固守祖宗传入的正音,拒绝接受带有满蒙语言色彩的官话同化。

词汇是语言中反映社会生活最直接的要素。粤语与客家话都脱胎于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因而基本词汇比较相似,尤其是所保存的古汉语词比较一致,例如“佢”(他)、“著”(穿)、“颈”(脖子)、“面”(脸)、“翼”(翅膀)、“屋”(房子)、“几多”(多少)、“旧时”(过去)等,都通用于粤语与客家话。然而,由于它们通行于不同地理环境,因此其中的一般词汇则有着不同的特色。客家人自称“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定居于山区,注重保持母语的纯洁,因而客家话的词汇系统相对比较单纯,吸收其他语言和方言的词语较少。粤语通行于珠江三角洲及粤西、桂东的沿海沿江地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古百越语及外来语言的因素,因而其词汇系统凸显多元化的特色,本地与外来交汇,传统与流行交融。其中外来词语和流行词语之多,在各大方言中首屈一指。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外来词语和流行词语风靡全国,成为粤语的标志之一。

三、互相交错、互相兼容的分布格局

粤语与客家话有着不同的分布特点和扩展方式。粤语沿江分布,其扩展呈现推进式;客家话沿山分布,其扩展呈现散发式。因此,随着使用人口的增长与流动,两种方言在分布上便出现相互交错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笔者参与《广东省志方言志》的编撰工作,负责《概述》部分,为此对全省方言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粤语与客家话交错分布的区域遍及全省有40多个市县。其中清新、佛冈等县,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广府村”和“客家村”。粤语与客家话在分布上不仅互相交错,而且随着时代变迁而互相更替。例如南雄珠玑巷本是广府民系的“祖宗故居”,元朝之后,那里的原住民大部分迁往珠江三角洲,赣南的客家人随即进入,这一带也就变成客家方言区;封开古属广信,是粤语发祥地和早期中心,及至明清之交,客家人不断向西迁移,因而在该县的平凤、江川、渔涝、七星等镇出现大小不等的客家方言岛;珠江三角洲自唐朝以来一直是粤语的中心区,清朝康熙颁布“迁界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此令解除之后,一些客家人便来到曾经坚壁清野的南海之滨,于是在深圳、东莞、珠海、中山、江门乃至广州、香港都出现新的客家方言区以及星罗棋布的客家方言岛。进入近代,珠三角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粤语呈现前所未有的强势,这一带的客家方言区又逐步演变为“客粤双方言区”,内部生活使用客家话,对外交际则使用粤语。随着粤语的不断推进,这种“客粤双方言区”从珠三角一直延伸至北江、东江流域及粤西山区许多城镇,成为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互相兼容的见证。

毋须讳言,广府与客家两大民系也有过冲突。如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四邑地区就发生过一次“土客械斗”。这里的“土民”即广府人,他们多数在宋元时期从珠玑巷一带迁来,与原住民融合,他们的方言也融入这里的粤语而形成一种新的次方言——四邑话。客家人则是清朝康熙“迁界令”解除后进入的,他们以宗族为单位聚居,形成许多“客村”,大部分佃种土民的田地。咸丰四年(1854年)爆发洪兵起义,官府发动当地士绅招募客家佃农对付洪兵,于是出现了多支“客勇”。这些“客勇”对土民素有积怨,趁机报复,“佯托官军,诬土著为匪党,肆行杀戮”。土民不堪其害,群起“逐客”,从而引起械斗。洪兵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官府转而清剿“客匪”。直至同治六年(1867年),这场历时十余年的土客械斗才告结束。民国《赤溪县志》记载这场械斗时称:“只因方言不同,积年寻仇剧斗,两败俱伤。”显然不合事实。回首千年,广府人与客家人共处于岭南这片土地,固守各自的母语,但从来没有要求他人放弃自己的方言。虽然出现过“土客械斗”这样令人遗憾的事件,而两种方言互相交错、互相兼容的格局并没有改变。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正因为珠江文化由多个民族、多个民系文化构成,具有多元兼容的鲜明特征,所以保持着历久常新的活力。(转)

白话是粤语的俗称,一般情况下,白话与粤语可以看成同一种语言。粤语与客家话的区别,主要是形成的原始元素以及形成过程不同,因此粤语与客家话的发音有较大区别。

粤语是由古代中原雅言融合古越语而成,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保留较多古汉语特征。粤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

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的独特语言,保留部分畲语、古汉语发音,但它本身是多民族多语言融合的产物。客家话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而正式被定名为客家语是20世纪的事情。

扩展资料

粤语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区,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南越族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其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汉语,是中国现存拥有最多古汉语元素的语言。粤语共有九音,相比普通话的四音更显古色古香。

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包括粤东客家人、东江水源人、粤西-桂南涯人、四川广东人)的母语,分布区域非常广泛,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区、台湾、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区(如新马泰、印尼及欧美等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粤语

百度百科-客家话

问题一:粤语与广东话有区别吗有什么不同 粤语,又叫广东话、广州话、广府话、粤方言、白话,英文名叫Cantonese (或 Yue),主要通行于广东省大部、广西省东南部、香港、澳门、以及一些海外华人华侨社区。

广东话包括有很多种的,如:吴川话、蛋家话、潮州话;所处的地域不同也有不同的方言,如: 广州方言、南番顺方言、罗广方言、香港方言;粤语也有分几种,如:邕浔粤语(南宁话)、梧州粤语(梧州话)、勾漏粤语(玉林话)、钦廉粤语(钦廉话)等等。

子方言:

粤语为广西第一大方言。“粤语”包含许多各有特色的子方言,如语音差异较大的“勾漏粤语”、“四邑粤语”、“莞努‘广西’‘平话’‘平话’”:属粤语分支,具有粤语子方言的全部典型共性特征。相传来自于“狄青”带来的汉族士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文: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下文通称广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南宁。位于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与越南接壤。广西有全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粤语(白话)、桂柳官话、平话、壮语及各种本地少数民族语言

标准粤语:

粤语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汉书》作“南粤国”)。为区别江浙吴语地区的“越”,故两广今取“粤”为正字,特指南粤两广,因而越剧与粤剧并非指同一事物。另外,“粤”,也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 两广分别称为“两粤”, 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并且海南岛长期属于广东省下属的行政单位,因此也包含在这个“粤”的历史概念内。 到民国时期开始,“粤”才收窄范围特指广东省。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粤”有广义(两广及海南)和狭义(仅指广东省)之分。“粤东”“粤西”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指代范围也截然不同。粤语的起源,定型远在宋代两广初分之前。 因此,在历史文化的概念上看,“粤语”应该理解为广义上的“岭南语”, 而非“广东省语。”

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北方学者与一些两广及西方学者间存在分歧。一种说法是粤语是融合了古南越语的汉语;另一种则是古南越语融合了汉语成分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前者出于文化和政治上的考虑,将粤语作为单一语言汉语的一种方言;而反对者,从岭南地区的政治立场出发,认为粤语是汉语族语言之一,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两者各有其语言学的依据。

广州话:

旧称广府话,又被称为省城话、白话,中国官方一般称作广州方言、标准粤语。广州话是粤语的标准音,亦是主要的一种口语形式。一般视广州老城区的西关口音为正宗,但现时西关口音已近乎失落,省内通常以《广州音字典》(1983年)收录的字音为标准。广州话由广州音、粤语词汇、粤语语法构成。广义的广州话主要流行于广东珠三角及广西粤语地区、香港及澳门、海外广东籍移民的华人社区,狭义的广州话指现广州市中心城区使用的粤语,而广州与佛山、中山、梧州、香港、澳门的口音相比则大致相同。以广州话为母语的人部分能书写粤语白话文。受到广州(广东省会)的经济及文化影响,广东珠三角居民都能使用带口音的广州话,粤东、粤北部分地方也有使用粤语的居民。粤语是省内的通行语,不少广东人能操二种以上的母语。

有人指,用“广州话”指代广州以外的口音(包括港澳粤语)不恰当,所谓的“广州话”亦不合理,因广州话不是广州人发明。现时的广州话是由各地商人在广州经商而发展出来的,因此使用“广东话”方为正确。由于外国人在广州通商时误将省城(今广州)等于广东“Canton”(现时的广交会英文为“C>>

问题二:广州话,广东话与粤语的区别 首先简要回答一下你问的三个词语的从属关系。

广东话: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广东省内的粤语(不包括广西粤语),潮汕话,客家话,雷州话。

粤语:先解释「粤」,《史记》中称越族人为南越,而在《汉书》中又把南越称为南粤。今天广东省的简称「粤」即来源於此。「越」通「粤」,越语意指南越族语言,则包括广西,广东等「越(粤)语」。而我们亦是南越先民之后裔,「粤语」是一个正规而且学术性的名词。

∵广东话 ≈ 粤语

广州话 问题三:是吗是广东话怎么说 系咩?

楼上的不会广东话的!!我们广东人不用“吗”这个语气助词的!!

给你一个《粤语在线发声字典》,打开网页后,在左边的工具兰中,你可以输入你要读的单词(繁体字),或者输入对应和音标,你自己找一下:

artscuhkedu/Lexis/lexi-can/

给你一个《粤语学习网》

520hai功om/jichu/

实用粤语300句MP3

520hai/sygzh

免费粤语学习软件v11绿色版------闹猴粤语发音入门软件,具体下载地址,你在百度里再搜索,注意可能会有很多挂件或木马。

闹猴粤语发音入门软件是一款粤语发音的小软件。它可以将您输入的文本内容转换成粤语的发音规范,并可以用粤语朗读出来。软件使用简单,虽然不能对所有汉字都能用粤语朗读,但不失为一个学粤语(广东话)的好软件! 其实,要学粤语不难,多听一些粤语歌和多看一些粤语版的港产片就OK,要不然就到广东去,呆它一两年,俺就不信您学不会广东话。软件粤语发音不算很地道,但对初学者勉强足够了 。

软件使用:输入文本文字 → 点“文本转换” → 朗读文本 ,也可以点右边的单字单独发音。

问题四:会听不会说,粤语怎么说 会(识),不(唔),换上即可。有在线粤语发音网站,粤语人声发音软件。如百度在线翻译(含有人声发音)

问题五:广东话 佬是什么意思 有几种意思

从事非常草根工种的人 如剃头佬 卖鱼佬 非常市井通俗骸法 在草根阶层互叫没有不敬的成份

没有文化见识的人 如仆佬 贬意词

称呼外省人 如河#佬 山#佬 外江佬 北佬 有些贬意

自己兄弟 如大佬 ニ佬

问题六:香港话和广东话一样吗?香港话和广东话是不是都是粤语? 广东省、珠三角、香港、澳门,都是使用粤语。“共带瓦”?打错了,是:讲大话。

粤语,又叫广东话、广州话、广府话、粤方言、白话,英文名叫Cantonese (或 Yue),主要通行于广东省大部、广西省东南部、香港、澳门、以及一些海外华人华侨社区。

“说谎”,广州话通常叫:讲大话亥或者说:车大炮。

也可以说:吹水、乱q。

乱q------q东q西。乱说无为的意思。

广州话有一句歇后语:

生草药――O(q)得就O(q) 。

问题七:我的广东话说的好不好用粤语怎么说 我广东话讲得好唔好

问题八:白话和粤语有区别吗? 首先,广东话,在狭义范围是指粤语,尤其是对外省来讲。但是,广义和严格意义上,广东话=在广东的话=白话+客家话+潮汕话。

那什么是白话?白话即系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潮汕话属于闽南语系。客家话自成一派。

说到这里,有人问,那广西白话也叫粤语?这大概是很多人心里困惑。。。其实古时候,广西为粤西,广东为粤东,近几百年先划分开来。所以如果你认为广西白话是粤语,当然可以,只是不同粤语片。

所以很多人都误以为粤语=广府话。其实这是错误的,在所有的字典,论文,有关书籍当中,粤语都是包含了所有方言片的。所以有粤海片粤语,勾漏粤语,莞宝粤语,邕浔粤语,等等等等等。其中有广西的(广西人情感上不愿意撑白话为粤语),也有广东的。

所以不同口音白话=不同粤语方言片。

得出。广东话=白话+客家话+潮汕话

白话=粤语。

问题九:广东话 咩有吗 的意思吗? “咩”字与“乜”字,是同音同意词。

咩--------------什么?

咩有吗--------什么都有吗?

佑新--------没有吗?

“咩有吗”,在广州话里,习惯用“佑新稹薄

问题十:粤语与广东话有区别吗有什么不同 粤语,又叫广东话、广州话、广府话、粤方言、白话,英文名叫Cantonese (或 Yue),主要通行于广东省大部、广西省东南部、香港、澳门、以及一些海外华人华侨社区。

广东话包括有很多种的,如:吴川话、蛋家话、潮州话;所处的地域不同也有不同的方言,如: 广州方言、南番顺方言、罗广方言、香港方言;粤语也有分几种,如:邕浔粤语(南宁话)、梧州粤语(梧州话)、勾漏粤语(玉林话)、钦廉粤语(钦廉话)等等。

子方言:

粤语为广西第一大方言。“粤语”包含许多各有特色的子方言,如语音差异较大的“勾漏粤语”、“四邑粤语”、“莞努‘广西’‘平话’‘平话’”:属粤语分支,具有粤语子方言的全部典型共性特征。相传来自于“狄青”带来的汉族士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文: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下文通称广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南宁。位于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与越南接壤。广西有全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粤语(白话)、桂柳官话、平话、壮语及各种本地少数民族语言

标准粤语:

粤语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汉书》作“南粤国”)。为区别江浙吴语地区的“越”,故两广今取“粤”为正字,特指南粤两广,因而越剧与粤剧并非指同一事物。另外,“粤”,也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 两广分别称为“两粤”, 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并且海南岛长期属于广东省下属的行政单位,因此也包含在这个“粤”的历史概念内。 到民国时期开始,“粤”才收窄范围特指广东省。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粤”有广义(两广及海南)和狭义(仅指广东省)之分。“粤东”“粤西”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指代范围也截然不同。粤语的起源,定型远在宋代两广初分之前。 因此,在历史文化的概念上看,“粤语”应该理解为广义上的“岭南语”, 而非“广东省语。”

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北方学者与一些两广及西方学者间存在分歧。一种说法是粤语是融合了古南越语的汉语;另一种则是古南越语融合了汉语成分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前者出于文化和政治上的考虑,将粤语作为单一语言汉语的一种方言;而反对者,从岭南地区的政治立场出发,认为粤语是汉语族语言之一,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两者各有其语言学的依据。

广州话:

旧称广府话,又被称为省城话、白话,中国官方一般称作广州方言、标准粤语。广州话是粤语的标准音,亦是主要的一种口语形式。一般视广州老城区的西关口音为正宗,但现时西关口音已近乎失落,省内通常以《广州音字典》(1983年)收录的字音为标准。广州话由广州音、粤语词汇、粤语语法构成。广义的广州话主要流行于广东珠三角及广西粤语地区、香港及澳门、海外广东籍移民的华人社区,狭义的广州话指现广州市中心城区使用的粤语,而广州与佛山、中山、梧州、香港、澳门的口音相比则大致相同。以广州话为母语的人部分能书写粤语白话文。受到广州(广东省会)的经济及文化影响,广东珠三角居民都能使用带口音的广州话,粤东、粤北部分地方也有使用粤语的居民。粤语是省内的通行语,不少广东人能操二种以上的母语。

有人指,用“广州话”指代广州以外的口音(包括港澳粤语)不恰当,所谓的“广州话”亦不合理,因广州话不是广州人发明。现时的广州话是由各地商人在广州经商而发展出来的,因此使用“广东话”方为正确。由于外国人在广州通商时误将省城(今广州)等于广东“Canton”(现时的广交会英文为“C>>

深圳 的本地人有很多是客家人

龙岗基本都是客家人

先说 广东有三大方言 客家话 潮州话(闽南话的一种) 白话(即粤语)

广东是没有人会说有广东话 的 广东话就包括这三种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 就把白话(粤语)说成是广东话了

客家话和粤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客家人的历史 一下子也说不清

上面有人已经详细介绍了

客家人 是古代中原因为战乱 迁徙到南方的汉族人、

所以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客家人的方言是 客家话

客家话 很多保留了唐朝和汉朝的汉语

所以专家说 客家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一般以广东梅州市梅县的为标准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 福建 江西 广西 四川 湖南 台湾 香港

已经海外有很多客家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和国际广播电台有客家话对外广播、

主要为祖国统一服务的

客家人的民居 围龙屋很出名

外国人研究 的 把客家人说的很好

特别说到客家女性时夸的很好

粤语:珠三角一带语言;

潮汕话:粤东地区即潮州、汕头一带方言;

客家话:便布比较广泛,但正宗客家话是在梅州的梅县地区;

涯话:茂名、阳江、阳春、湛江一带的主要方言。

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北美洲、英国、欧洲和澳洲、纽西兰、圣诞岛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

潮州话,又作潮语、 潮汕话、潮州方言,属汉藏语系—— 汉语族—— 闽语支—— 闽南语——潮汕片。分布于 广东省东部沿海的 潮汕地区( 潮州市、 揭阳市、 汕头市、 丰顺县),广义上包括 汕尾及海外 东南亚为主的潮人 聚集地。

客家语是客家人之间的独特语言。保留部分畲语、古汉语发音,但它本身是民族多语言融合的产物。客家语简称客语,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等,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新民话、广东话(或土广东话)、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国际语言代码:ISO 639-3 hak)。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一些华人社区。历史上,客家语曾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境内主要流通语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广泛用于其官方文书中。

涯话是粤西及广西南部等地区的一类客家语方言。在粤西、桂南地区使用涯话的人口超过500万。但是,由于一般没有分布在县城或市中心(博白和陆川等少数地区除外),涯话长期受周边强势语言影响,没有形成较为强势的代表音;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粤东等地客家语分化越来越大,并有逐步被粤语等取代的趋势,亟待保护。

以上就是关于白话、粤语和客家话三者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白话、粤语和客家话三者有什么区别、客家话和粤语的关系、白话、粤语和客家话三者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26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