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著名的两场改革是

日本最著名的两场改革是,第1张

日本著名的改革有明治维新,大化革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一事件又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重大改革: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19世纪60年代末的明治维新。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也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启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外来先进事物。

1864年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事件背景

在19世纪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实行的苛政,激起了大量农民的起义。同一时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庭手工业或手工工场。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商人、特别是金融高利贷商人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在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大名(地方领主)、武士,与要求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商人们结成政治性联盟,与农民一并成为“倒幕派”的骨干力量。 1853年,美国殖民主义者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近海,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而不仅局限于长崎,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停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斗争的目标。

[编辑]明治维新具体经过

在地方上具有维新思想的藩主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开始结成军事联盟,以对抗幕府军队的讨伐,并尝试与天皇接触,寻求倒幕行动的“大义”。1867年,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

1868年底,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于天皇。与此同时,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用以对抗江户幕府政权。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盾,假意将政权归还天皇,却拒绝交换兵权与土地。倒幕派不甘于取得这样的成果,当得知德川庆喜从大阪发兵时,新政府以萨摩、长州藩的军队为主力,在京都附近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三天的战事,新政府取得重大胜利。旋即新政府派遣东征军攻打德川幕府的最后据点——江户。

德川幕府最终献城投降。不过在日本东北地区,以会津藩为首组成“奥羽越列藩同盟”,继续反对新政府。由于当地农民纷纷起义,新政府军进展顺利。1868年11月,东北地区的叛乱被评定。幕府海军将领榎本武扬率八艘军舰和幕府残兵逃至北海道,并在1869年1月建立“虾夷共和国”。同年6月,在新政府军的进攻下,榎本武扬投降。因1868年为农历戊辰年而被称为“戊辰战争”的内战结束。

[编辑]明治维新具体措施

随后,新政府迁都东京(旧江户),建立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

第一,在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奉还版籍”政策,将日本划为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第二,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候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奉还版籍”而连带的财政负担,废除了封建俸禄。

第三,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发展近代教育。

第四,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编辑]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经过明治维新而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帝国清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些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上面的没事干嘛学人家复制,长死了)

第一次:

1、名称 大化改新(学习隋唐封建制度)

2、在位天皇:孝德天皇

3、时间:646年(大化元年)

4、历史意义: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第二次:

1、名称 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资本主义)

2、在位天皇:明治天皇

3、时间:19世纪中期

4、历史意义: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积极方面)。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吧,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消极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反法西斯盟国和日本人民的要求下,由美国占领当局主持,在日本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实行的“民主化”改革 。改革从修改宪法开始。1945年10月,盟军最高司令官D麦克阿瑟指示日本政府修改1889年制定的 《明治宪法》,1946年11月3日公布新的《日本国宪法》,翌年5月3日正式实施。新宪法第 9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和战争手段。通过修改宪法,改革了日本的政治制度。同时,还在教育制度和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以上就是关于日本最著名的两场改革是全部的内容,包括:日本最著名的两场改革是、>日本历史上有哪两次重大改革、日本什么时候改革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22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