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几身

佛有几身,第1张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应身),三者的区别在于:

1、含义不同

法身: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佛性,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

报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化身:右尊为“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2、形态不同

法身:是理积聚,就是积聚真如妙理为身。真如是圆满清净,遍一切处,法身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法身不现;

报身:经过艰苦修行,证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种客观存在相,行态圆满福态,极为高大,常为诸菩萨说法,报身时隐时现。

化身:是佛的变化身,佛为了教化众生,可现为六道众生,以各种生命形式显现,活佛就是佛以人体的形式显现来教化众生。

扩展资料:

法身来源

摄论 三卷十四页云:诸佛法身,以何为相?应知法身略有五相。

一、转依为相。谓转灭一切障杂染分依他起性故;转得解脱一切障,于法自在转,现前清净分,依他起性故。

二、白法所成为相。谓六波罗蜜多圆满,得十自在故。此中寿自在、心自在、众具自在、由施波罗蜜多圆满故。业自在、生自在、由戒波罗蜜多圆满故。胜解自在、由忍波罗蜜多圆满故。愿自在、由精进波罗蜜多圆满故。神力自在、五通所摄、由静虑波罗蜜多圆满故。智自在、法自在、由般若波罗蜜多圆满故。

三、无二为相。谓有无无二为相。由一切法、无所有故;空所显相、是实有故。有为无为无二为相。由业烦恼、非所为故;自在示现有为相故。

异性一性无二为相。由一切佛所依、无差别故;无量相续现等觉故。此中有二颂。我执、不有故;于中无别依。随前能证别,故施设有异。种姓异、非虚、圆满、无初故;无垢依、无别;故非一非多。

四、常住为相。谓真如清净相故;本愿所引故;所应作事,无竟期故。

五、不可思议为相。谓真如清净,自内证故;无有世间喩能喩故;非诸寻思所行处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法身

您好,按中国佛教天台宗的说法,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即应身佛。“毗卢遮那Vairocana”与“卢舍那Locana”都有“光明遍照”的意思,但二佛是有所区别的。“毗卢遮那”意即“遍一切处”,就是他的光明普照万方,故而密宗又将毗卢遮那译为“大日如来”。《大乘义章》说:“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即说他是以佛法成身,体现了人格化的真理(佛法)。“卢舍那”又译作“净满”,是报身佛,表示证得了佛法真谛获得佛果而显示佛的智慧的佛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济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法身

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源,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亦名如来藏),他就是《心经》中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第八识生万法而不执取,恒常清静。

报身

报身,顾名思义就是报应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动物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报应身。

化身

所谓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说变化的身,也就是说佛陀除了用应身要入胎、出胎、示现八相成道,来度化众生之外,事实上他也常常化现化身。化现化身到其它的世界,或是化现化身到其它的天界,乃至化现化身到众生的梦中、有情中的梦中,所以有些人他会梦见释迦牟尼佛跟他说法,这就是佛陀的化身。

“三身”也称“三佛”,指三种佛身,即释迦牟尼的三种形象。按《大乘义章》的说法,佛有“法身”、“报身”、“应身”。

第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证悟的法性。佛以法性为体,故名法身。佛经上说:“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证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阿罗汉和菩萨虽然也能证得法身,但是不够圆满。

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能见到佛陀的真身。

《华严经》也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也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离语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充塞法界。在觉悟的圣者眼中,宇宙万象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法界全体无处不是诸法的自性。

第二、报身;也称为受用身、第二身等。报身是佛陀从久远以来,以法身为因,修习六度万行,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所获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圆满报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经过九十一大劫修行后才形成的。根据《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劫,始得庄严一相,故经云: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说的就是报身佛的庄严相貌。

第三、应身:又称为应化身、应化法身。佛陀为救度苦难众生,应众生根机,以大悲愿心,随处随类权巧化现的种种身相。比如,观世音菩萨为了救度众生,变化现三十三身,时而显现佛身,时而显现凡夫身,时而显现龙天护法身。

“身”有聚集之意,即聚集“法”而成“身”,所以“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将法身、报身、应身三者关系喻为虚空、日光、日影。

法身为其体性,常驻不坏,遍满虚空,譬如虚空,无有障碍;报身的智慧由法身的体性而生,能照明一切烦恼痴闇,,故以日光为喻;应身具有变化作用,应机而生,如同日影,不择高下,随处映现。

扩展资料

因果关系

了解了自己的法、报、化三身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认识佛的三身: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法身空寂,本自清净,周遍含融,能生万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现。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心即佛心,但因无明障蔽,所以众生不能自见其本自清净与佛无异之法身。若能证悟空性,漏尽无明,所谓“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见”,最后必能契悟清净法身佛的境地。

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居于华藏世界,此净土世界中尚有诸多菩萨,他们是报身佛所教化的对象。

众生无量,佛也无量;世界无量,佛土亦是无量。佛应机缘,化现在百千万亿世界中化导众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号,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一化现的佛身就称为化身佛。

法身是万法的本体,报身和化身则是法身所呈现的相貌和作用。体、相、用三位一体,法、报、化不即不离,总不出如来藏真心的范围。修行就是要在证悟如来藏真心上用功,时时觉察、觉照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是否是善念?是善行?

先以世间善法为基础,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广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累积福德,增长定力,然后开始参禅悟道,机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证悟如来藏真心,明心开悟,进入内门进修,终究成就佛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身佛

佛教常说的「三身」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又作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法佛报佛应佛、法身报身化身、法身佛报佛化佛、法佛报佛应化佛、真身报身应身、自性身满资用身化身、自性身应身化身、法身应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应化佛、佛所见身菩萨所见身二乘凡夫所见身。

第一法身。身是积聚义。凡夫众生,是积聚业报以为身,随业受报,感召四大色身。佛是业尽识空,只有一个清净之身,妙色之体。法身是理积聚,就是积聚真如妙理为身。真如是圆满清净,徧一切处,法身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印度语毗卢遮那,意译为徧一切处,清净法身,犹如虚空一样的,圆满周徧,十方世界。法身:有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二种。自性清净法身:是众生本来具足的天真佛性,在有情众生分上,叫做佛性,在无情万物方面,叫做法性。经中有说:「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离垢妙极法身,是佛在因地之中,修德有功,离了五住烦恼,断了二种生死。(二种生死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得证无上菩提道果,究竟成佛。过去有一位香岩禅师,听到扑竹声音,忽然大悟,他说:」扑竹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苏东坡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清净身,就是法身佛。

第二是报身佛,报身是智慧积聚,就是积聚一切种智以为身,智慧究竟圆满,妄惑彻底断除,叫做圆满报身。卢舍那意译为净满,就是惑净智满的意思。报身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二种。自受用报身:就是佛的智德究竟圆满无上菩提,断德究竟永离二种生死。得证菩提觉法乐,与涅槃寂灭乐,这是根本智,以真智住真境,是佛自己受用的报身。(真境:指常寂光净土),他受用报身,就是《华严经》说的:」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可是二乘圣人,是有眼看不见佛的卢舍那身,有耳不能闻佛的圆顿大教。十地菩萨根机大,智慧大,就能够看到报身佛的无量无边相好庄严,这是得后得智。正如赞佛偈说的,「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报身佛的庄严相好,是为十地菩萨发心大士所得受用,这是他所受报身。

第三化身佛。化身佛是功德积聚,积聚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以为身。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能以妙观察智,观机施教,随类现身,普度众生。化身佛有示生化身与应生化身二种。示身化身佛就是应众生之机,以大慈大悲之心,能够大权示现。从兜率宫降生人间,到净饭王皇宫为悉达多太子,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就是:离兜率、降皇宫、入母胎、出母胎、出家、降魔、转法-轮、成佛道。这是小乘教的八相。如果说大乘教的八相成道。就是除了降魔一相,换上住母胎一相。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把所有一切与佛有缘众生统统度尽,到了八十岁,就入大涅槃。于无生之中示现受生,于无灭之处而示现灭度。这就是《释迦如来成道记》开头说的二句:」净法界身,本无出殁。大悲愿力,示现受生。」的道理。此即示生化身佛。应生化身佛就是随类化身,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所以说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以后,在一段时间里,能够双垂两种的相好庄严。一种是劣应身,一种是胜应身,也就是说:一方面在寂灭场,示现一千丈高大的卢舍那佛的身,为地上菩萨说圆顿大教的《华严经》,这是现胜应身。另一方面,同时又在鹿野苑现一丈六尺高的老比丘身,为憍陈如等五位比丘,三转四谛法-轮。(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是佛现劣应身。总之释迦牟尼佛,他能够分身十方世界,微尘刹土,普度众生。这即是「一身不分而普现,万机咸应以无违。」就像洪钟挂在架上,扣之则鸣。月亮悬在天空,能于水现影。古人说得好,「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无作妙力的境界。这就是化身佛。

法身佛是真如理体。即毗卢遮那佛。没有可见之相。

报身佛是修行的果报,大雄殿中的释迦佛形象就是报身佛,被称为卢舍那佛。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等都是卢舍那身。报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非圣位菩萨不能得见。

应身佛是卢舍那佛的应缘化现。释迦佛在地球上成佛的过程和形象就是应身佛,一个比丘从少年到老死的形象。

应身与化身是有相同有不同。应身是显行,是应缘到一个世界示现成佛。化身多是密行,化身万亿,人对而不觉。

佛有三身分别是: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

1、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2、报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

3、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扩展资料

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质、最圆满的智慧,是无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无分别,都是摩诃毗卢遮那佛。

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表现。阿弥陀佛、药师佛等都属于报身佛,卢舍那佛也是。

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莲华藏世界中,卢舍那座下的十地菩萨,也是卢舍那的化身、分身之一,他来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门修行而成就了卢舍那的报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来佛

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是佛的三种佛身。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 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法身就是可以理解为纯法性的佛体,就像真理一样,是不可见的,一切具足而又无相。

报身佛是具足三十二相的庄严法相,为佛在极乐净土之身,诸佛菩萨和得道之士可见的。

化身佛即应身佛,是佛为了开化世人而在六道中显现变化的各种法相,其中释迦穆尼本师就是佛在人间开化世人的应身,是有生老病死(涅槃)之显现的。可为时间一切人畜见到。

以上就是关于佛有几身全部的内容,包括:佛有几身、佛的三身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佛的三身是什么样,从形象上如何区别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16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