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分绩点

什么是学分绩点,第1张

对大学生来说,绩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代表着你在大学整个学习阶段、学习当中的课程水平。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即GPA)是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实施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不论你在校评选奖学金、个人荣誉、四年之后的选择是保研、考研、留学还是就业,高学分绩点为你考研/找工作准备的加分项。

分数成绩和绩点数的换算如下:

90-100分=40;

85-89分= 37;

82-84分=33;

78-81分=30;

75-77分=27;

72-74分=23;

68-71分=20;

64-67分=15;

60-63分=10;

60以下=0。

如果一学期修了三门课,英文3学分(成绩4点)、历史3学分(成绩2点)物理3学分(成绩3点)。那么GPA是(4×3+3×2+3×3)÷(3+3+3)=3。则这名同学的该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为3,大学标准一般要在2以上。

平均学分绩点(GPA)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体制,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学分绩点换算都是这种评估制度。

扩展资料:

计算方法

绩点的计算,是将学生修过的每一门课程(包括重修的课程)的课程绩点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累加后再除以总学分。 平均学分绩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能方便地与美国的GPA制挂钩。想出国留学的中国本科生应该引以为重。

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学分绩点

绩点是根据你考试的成绩定的,绩点=某单科成绩单科所占学分

例如:比如有高数和大学英语两门课程,然后你们学校对绩点的划分是60分以下0绩点,60-70分1个绩点,70-80分2个绩点,80-90分3个绩点,90分以上4个绩点。

然后高数是4个学分,大学英语3个学分。

你高数得分85分,英语75分

那么平均绩点就是(3×4+2×3)÷(4+3)=243

资料拓展:

在1999年起就开始采用GPA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几年来这种方法已逐步被大家所理解、接受。平均学分绩点换算的方法为把各科成绩按绩点数乘以学分,再以总学分除之。分数成绩和绩点数的换算如下:90-100分=40;85-89分= 37;82-84分=33;78-81分=30;75-77分=27;72-74分=23;68-71分=20;64-67分=15;60-63分=10;60以下=0。如果一学期修了三门课,英文3学分(成绩4点)、历史3学分(成绩2点)物理3学分(成绩3点)。那么GPA是(4×3+3×2+3×3)÷9=3。

一、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绩点是考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具普适性的一个检验手段。而作为这样一个全民适用的标准,绩点的高低无疑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绩点的作用

1、毫无奖学金的评比就需要看你的绩点

2、转专业(很多学校要求必须考到专业排名前几,才可以转专业)

3、出国留学

4、保研

5、申请交流项目

二、“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一种单位。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扩展资料

学分制的优点

1、以学分代替学年。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需要教学计划有较大的时间弹性和选课弹性。以选课代替排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甚至随时改变专业。

2、能够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和自主选课制度相对而言,学校可以把选课的人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的标准,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能够真正的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4、高校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如果选择三年修完全部学分,实质上等于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费用。同样,有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期限的办法,通过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来分解学费负担。

5、在规定的有较大弹性的学籍有效时间内,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只要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并选学部分选修课,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毕业。

6、有助于缓解集中就业压力,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对于非学分制教学的院校而言,学生可以提前一年或是半年就业,当其他大多数院校的学生还在为写毕业论文而努力,我们学生就可以在少的竞争压力下提前就业。

7、学分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过去一些学校开设课程重复,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源浪费,实行学分制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

8、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以往学校通常每年只是给学生一个学费的总数,不管学生选多少课,均缴纳统一标准的学年学费,提前毕业的学生照样缴纳学费等。

学分制改革后,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选择。这样的"明码实价"让学生心里有了底,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了高校的乱收费。

学分制的不足

1、教学计划的强制能力的减弱和学生在修学计划上的充分自由,在第一学期往往会因学生的选课经验不足,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迷茫,需要加强有关人员的指导。

2、学生选课自由度的加大,容易导致学习缺乏集体荣誉感,给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较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学习过程靠自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绩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分制

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在大学里面分数达到九十分以上就是优秀。一般来说,考60-69分,绩点是10,70-79绩点是20,80-89绩点是30,90-100绩点是40。

大学里的课程较多,最后的成绩是看平均绩点,绩点在1-2之间成绩下游,大多数学科都是刚刚及格,少数在70分。绩点2-3之间成绩中等,大多学科考70多分。绩点35以上属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因为平均成绩都是85分以上,评奖评优你的机会很大。绩点能到4的都是大神。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学分绩点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学分绩点、大学学分绩点怎么算、绩点怎么算的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11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