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主旨句是什么

《醉翁亭记》主旨句是什么,第1张

01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醉翁亭记》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意思是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文章主旨句,偏重于思想情感。

《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中心内容就是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这句话正是和与民同乐相照应。《醉翁亭记》的中心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是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中心句偏重于主要内容。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主旨句是总括本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的那个句子,也就是说,你不用看其他句子,只看了主旨句都能明白这篇文章想要讲什麽问题

而画龙点睛的句子是指在经过了各个角度、各种方法的论证后,作者用一个句子将它们透彻地贯穿起来,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中一叹“原来是这样啊”这种句子就是画龙点睛之笔从作用上来讲,它是起一种增色的作用

简单而言,主旨句是回答“讲什麽”的句子,画龙点睛之笔是回答“为什麽”的句子

文章的中心和主旨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具体区别如下:

1、中心

首先说文章的中心,中心就是作者在义章中费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它是作者通过各种细节务力来阐明的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2、主旨

再来看主旨,主旨是文章和作品的灵魂,可以指作者写作的目的,还可以指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事情、道理。简而言之,主旨就是写作目的。

与主旨相近的一个称为主题,在记叙文类中,主旨与主题基本是相同的概念。 主题一般理解为叙事类文章 (如记叙文, 散文, 小说) 所写的中心事件, 人物等以及蕴涌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歌赞、批评揭露等),后者为核心。

在议论等类文章中,写作意图一般称主旨,不称注意,而这两者都是不用于中心的。

3、举例

以《爱莲说》为例:

中心:《爱莲说》的中心思想是赞扬高洁伟岸、不同流合污,不趋炎附势,一身正气坦坦荡荡的君子,而讽刺那些寻欢作乐、贪污腐败、巴结权贵的封建官僚的世俗之辈。

主旨:是以花喻人赞美拥有君子气度的莲花暗讽世俗官僚般的牡丹,而主题则是赞美莲花。

扩展资料

中心思想并非唯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作者真正要说什么,只有作者本人清楚,我们只能说看到一个方面,大家比较公认的一面。特别是古文,更是仁者见仁,文章为时而作,我们很难知道古人作文章时的背景跟故事,于是只能分析浅显的意思,大背景下的意思。

主旨是文章和作品的灵魂,决定文章和作品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作用强弱,是文章和作品的统帅。

找一篇文章的主旨时,需要通读文章,全方面的思考,不能界限与一段或几句话来考虑,又不能界限于题目,才可以找出正确的主旨。主旨可以指作者写作的目的,还可以指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事情,道理。

参考资料:

中心思想_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主旨_百度百科

李商隐的《贾生》这首诗歌的主旨句是“不问苍生问鬼神”,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

《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一、回答:

1、《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含义是: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即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的,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年底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2月27日。《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上决定渡过黄河东征。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辉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1945年10月14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一时间重庆的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据说想要填出超过这一首词的。据大致统计,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2月,国内报刊发表《沁园春》和词30余首,无出其右者。由此可看出此词真可谓冠绝千古。

主旨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含义:抒发了诗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的抱负。

1出自: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释义: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4赏析:

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5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1]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醉翁亭记》主旨句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醉翁亭记》主旨句是什么、画龙点睛的句子和主旨句有什么区别、什么是中心什么是主旨主旨与中心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05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