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有哪些特征,结合实例分析

大众文化有哪些特征,结合实例分析,第1张

以韩剧为例说明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1、大量化2、类型化3、日常化4、娱乐化5、商业化举例1:

长达170集的韩国电视剧《看了又看》前晚播完了大结局,但许多观众却意犹未尽、欲罢不能。虽然这部讲述家长里短、看似“婆婆妈妈”的电视剧,又被安排在深夜时段播出,可在该剧播出的3个多月里,却吸引了无数观众每晚守在电视机前看得有滋有味。它表现的是没有虚假矫饰的百分之百的平常生活。在犹如小河淌水般静静流过的100多集故事里,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豪华的场景,说的是几对年轻人在追求理想爱情中的快乐和苦恼,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妯娌之间相处中的矛盾和无奈,这些平淡朴素的琐事,却让人感到特别真切,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处处流露出令人感动的亲情和温馨,其中蕴涵着很多做人的道理。观众从中可以触摸到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看到韩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与新的生活观念的冲撞。

举例2:

《大长今》,是韩国一部大型励志剧。讲述了一代奇女子徐长今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朝鲜王朝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医,被中宗赐“大长今”称号。

《大长今》2003年9月15日开始在韩国播放,收视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并以478%的高收视率获得2004年度收视之冠,尤其是2004年3月23日大结局时的收视率竟然达到578%,播放达七个月之久,直接收益100亿韩元。更夸张的是,《大长今》播完后相当一段时间电视观众急剧减少,有人称这种现象为“大长今后遗症”,因为《大长今》之后没有可以和它媲美的电视剧出现所以造成了收视率严重滑坡。2005年9月1日起,《大长今》在湖南卫视播出,自开播以来,平均收视率稳定在4%,平均收视份额173%,收视表现一直稳居全国同时段的第一位。

举例3:

《豪杰春香》在05年开年就令KBS大火了一把,“春香”在韩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与李梦龙间纯真的爱情故事妇孺皆知。《春香传》是韩国人喜闻乐见的历史剧,曾被改编成电视剧,**,歌剧,动画片等多种形式。这次,全尚基导演经过精心构思,终于将**《春香传》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剧中,每集的最后几分钟,都对原版古装故事的特别改编,让人会心一笑。本剧核心搞笑人物是高二就结婚的李梦龙和成春香,典型的不见面想,见面就死掐的欢喜冤家,一段很清新的爱情故事,两个不富有的年轻人,他们的爱情既不复杂也不庸俗,简单而直接。影片的音乐和每集的片尾也是一大亮点,略带美国黑人风格的电子乐和影片的节奏配合的天衣无缝,让人听着音乐就想笑,每集的结尾也是严重恶搞原版《春香传》。

举例4:

《新娘十八岁》是一部以类似漫画手法展现的清新爱情喜剧。女主角是古怪精灵的十八岁高中小太妹,而男主角却是严肃认真的二十八岁英俊检察官,两人在家族长辈的安排下订下娃娃亲,由命运的安排相遇,直到相知、相爱。男女主角迥然的个性、身份以及家庭背景碰撞出一串串妙趣横生的喜剧场景。同时,也展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韩国传统风俗。

当今的大众文化现象有商品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在技术世界中已经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的系列产品, 再加上普遍进行欺诈,所以艺术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质了。

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密切。大众传播由专业群体使用大众媒介,大量、迅速地传播信息,对受众施以影响。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机械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大众媒介的应用,拓展了大众文化的公共领域和大众文化的对象、范围。

人们接受人类存在的在象征意义上超越民族和无可改变的物质特性越快,那就越好。许许多多的异域风情、珍禽异兽,国内外高水平的音乐会、运动会,过去无法亲临现场观看,现在则在影视中随处可见。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众文化

1、属性的商品化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文化与工业联姻的结果。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它具有由文化产业机构生产供现代大众消费的商品属性。高雅文化往往羞羞答答,不承认其商品特性,或者有意淡化它,似乎艺术一旦与商品结缘,就浑身沾满了铜臭,亵渎了审美的圣洁。

大众文化一开始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现,从不隐讳自己的商品属性。反之,作为文化商品,它极力开拓文化市场,以文化、审美去获取最大的利润。**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杂志社、网站等正是这些文化商品的生产机构。

2、传播的媒介化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密切。大众传播由专业群体使用大众媒介,大量、迅速地传播信息,对受众施以影响。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机械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大众媒介的应用,拓展了大众文化的公共领域和大众文化的对象、范围。

3、制作的标准化

现代科学技术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手段,不仅表现在传媒方面,而且表现在生产制作方面。高新技术的引进、器材设备的更新,尤其是电脑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大众文化的质量。

同时,大众文化的制作方式纳入了工业程序化的生产流程,日趋社会化、集团化。因此,大众文化能够像工业产品那样,生产程序化、规模化、批量化和标准化,形成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文化工业。

4、审美的日常化

就文化的审美而言,大众文化突破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在以往很长的历史时期,美和艺术都疏离普通民众;

而在今天,借助于大众媒介、文化工业等手段,美和艺术普及化了,审美的经典性与日常性从针锋相对走向了和谐统一,原先遭受经典美学打压的欲望、诱惑、利益等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处于文化中心或热点的不再是传统的经典艺术,流行歌曲、电视连续剧、广告、时装、模特表演、网络文学、畅销书以及动漫、网上视频、网络游戏、手机视频、手机短信等审美形式不断涌现。

5、形式的娱乐化

在市场经济社会,大众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社会大众都是普通人,他们对文化的态度,具有明显的世俗消费倾向,在这方面与文化精英有了差异和区分。

在整个社会的文化格局中,大众文化不像精英文化那样强调理性反思, 而是注重感性愉悦,它以创造娱乐大众的文化形式,达到吸引社会公众,获得商业利润的目的。

6、趣味的时尚化

大众文化要制作感性愉悦的文化产品,最初往往吸收、借鉴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特点,创作出原创性的新模式,随即迅速地通过媒介或批量化生产而流行,形成时尚潮流。

以上就是关于大众文化有哪些特征,结合实例分析全部的内容,包括:大众文化有哪些特征,结合实例分析、当今的大众文化现象有哪些、举例说明大众文化的特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303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