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时是几点

壬午时是几点,第1张

壬午是11点20到11点50。

壬是天干,午时地支,看时间是看地支。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而午时又可分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估算壬午时大约11点20至11点50左右。壬午时为干支纪时,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

午时又叫日中、日正、平午,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这时候太阳最猛烈。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9年称“壬午年”。

其他时辰的对照

1、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2、丑时—1点钟至3点钟。

3、寅时—3点钟至5点钟。

4、卯辰—5点钟至7点钟。

5、辰时—7点钟至9点钟。

6、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7、未时—13点钟至15点钟。

8、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9、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10、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11、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壬午是几点到几点钟,壬午是11点20-11点50左右。壬是天干,午时地支,古代看时间一般看地支。而午时是指11点-13点。午时又可分: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所以壬午时大约为11点20-11点50左右。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天干地支时辰对照表

时辰天干地支对照表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时辰,八字中的时辰对应的天干怎么看?有天支这个说法么只有天干地支这个说法12地盯子时23点到1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延

天干地支所对应的一天的时间子23点-1点,,,,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13-15,,,申15-17,,,酉17-19,,,戍19-21,,,亥21-23

天干地支的时间换算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个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间的回归年干支。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序数123456789101112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年干支推算: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3(适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3,借10)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余数(整除余0,即余12=丑)③年支简化:(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1900―1999年)(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2000―2099年)例:求2015年干支?解:2015年干=5-3=2,2=乙,故2015年天干为乙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5年地支为未综上,2015年干支为乙未例:求公元189年干支?解:189年干=9-3=6=己,189年支=(189+7)/12余4=巳,189年干支为己巳月干支推算:①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②简化公式:(和取个位)亥月干=年干x2子月干=年干x2+1=寅月干丑月干=年干x2+2=卯月干例:已知2015年为乙未年,求2015年申月天干?解:2015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2,申=7申月干=乙x2+申=22+7=11,个位=1,1=甲,故申月天干为甲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解:亥月干=壬x2+亥=92+10=18+10=28,个位=8,8=辛,故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为辛(注:亥月天干公式,可直接简化为:亥月干=年干x2)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干?解:子月干=戊x2+子=52+11=21,个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为甲日干支推算:干支纪日,民间往往采取元旦干支推算法,进而推定阳历某天干支,由于闰年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数固定,每月天数也都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干支,就能推算出该年各天干支,距离元旦多少天,减去60倍天数,就能推算出某日干支。时干支推算:天干(晨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夜子)序数-101234567891011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注意:晨子=-1,夜子=11。因子时、丑时是每日的前两个时辰,顺序置前,地支序数也应置前,故将子丑置前:子=-1,丑=0,寅=1,卯=2…子=11。由于子时作为日期分界线,被一分为二,分为晨子和夜子两个小时,晨子(0点-1点),子=-1。夜子(23点-24点),子=11。八字中,夜子时(23点-24点),仍属于今天,仍用今天日干。①时支公式:时支=小时÷2-1(小时为偶数),时支=(小时+1)÷2-1(小时为奇数)②时干公式:时干=日干×2+时支(晨子=-1,夜子=11)例:求1:45,23:43,18:58,0:38时支?解:时支:(1+1)/2-1=0=丑,(23+1)/2-1=11=子,18/2-1=8=酉,0/2-1=-1=子(注:八字中,出生时间宜根据出生地所在时区,采用真太阳时。推算时柱干支,分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整小时推算)例:求乙卯日17:余下全文>>

天干地支中与马对应的时辰是什么时辰只有地支的规定没有天干的说法与马对应的时辰为子时天干壬与地支子相通

天干二四时辰对照表首先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

所以你是不是想问古代的时辰和现在的24小时是怎么对照的?

如果是这个问题的话: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辰时7:00~9: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八字中的时辰对应的天干怎么看?辛未(北京时间),你本身就是“未时”出生的,“未”是地支的一个,对应天干是“辛”。

你知道天干地支吧,天干地支纪时法就是天干和地支以固定的顺序搭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也就是“六十甲子”,60个甲子约合5日,是一个天干地支纪时的周期,一个周期完了又从头开始。

天干地支次序表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五行八卦对应天干地支时辰?寅、卯属木、东方、春,巳、午属火、南方、夏,申、酉属金、西方、秋,亥、子属水、北方、冬,辰、未、戌、丑属土、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各十八天。

六郸四卦跟时辰没关系,十二时辰对照十二地支…

怎样查时辰的干支1干支计时法是以地支为主。从每天的23点开始为子时,而后依次是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每个计时单位的名称是“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循环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时。天干的作用在于扩展计数规模以及统一干、支两个系统。

干支不仅可用于计时,还可用来计年、月、日。其中年和日传说中是从轩辕黄帝时代的起始点一直流传下来的。而月和时则分别可以用口诀从年和日推算。

口诀是:“甲已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始,壬子是真途。”意思是每个甲年和已年,其子月必是甲子月,而甲日和已日的子时也必定是甲子时,其余以此类推。

子月是夏太阴历十一月,也叫冬月,(但在周太阴历中是首月。)冬至通常在每年的这个月,而按前面提到的那个传说,干支计时系统的原点就规定在一个冬至的子时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每年冬月,不是指某一年当年的冬月,而是指上一年的,这是由于过去王朝更迭,将历法首月改来改去造成的,后来不再改了,但首月已变为正月,而干支计时系统又不能断开以适应改变了的首月,所以就成了这个样子。

另外,干、支还有另外的叫法,即岁阳和岁阴,但不是甲子乙丑什么的,而是象外国语译音一样,比如昭阳赤奋若,商横君傩什么的,古里古怪,却也挺好玩的说。:)

2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壬午时是指11点20-11点50左右。壬是天干,午时地支,看时间是看地支。午时是指11点-13点。而午时又可分,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估算壬午时大约11点20-11点50左右。壬午时为干支纪时,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

十二时辰与24小时的对应关系:

午时为11~13点。从甲子日开始,这一天的时辰干支依次为甲子、乙丑、丙寅,乙丑日为丙子、丁丑、戊寅、己卯按六十甲子一直循环下去。

根据其固有的规律,为此古人也总结了一首五鼠遁日起时法口诀如下: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意思就是甲己日干的时辰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乙庚日干的时辰为丙子、丁丑、戊寅、辛巳时。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9年称“壬午年”。以下各个公历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22;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9,同时除以12的余数是7。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壬午年”。

古代丁时是几点到几点吗

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划分时间所使用的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时辰。“丁”是天干的第四位,没有“丁时”的说法。

古代没有”丁时“这个说法。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就是用这“六十花甲子”。来依次、回圈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这里,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早先,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次序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子时(夜11、12点):据说老鼠是深夜里最活跃的动物,所以子时属鼠。

丑时(后半夜1、2点):据说牛是最早耕地的家畜,所以丑时属牛。

寅时(后半夜3、4点):寅字解析为害怕的意思,古人最怕的动物是老虎,所以寅时属虎。

卯时(早晨5、6点):据说此时为“大阴”(即月亮)的时间,传说月球中有玉兔,所以卯时就属兔。

辰时(早晨7、8点):传说此时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所以辰时属龙。

巳时(上午9、10点):据说蛇最爱在此时利用青草作掩护,所以巳时属蛇。

午时(上午11、12点):午时阳气到顶,阴气始生,正是骏马驰骋的时候,所以午时属马。

未时(下午1、2点):传说羊在未时吃过的草,草根再生力很强,所以未时属羊。

申时(下午3、4点):天快晚了,猴要呻叫,所以申时属猴。

酉时(下午5、6点):此时正当日没月出之际,古有“太阳金鸡”的传说,所以酉时属鸡。

戌时(晚7、8点):夜的开始,犬守夜,所以戌时属犬。

亥时(晚9、10点):据说晚上9、10点钟天地最混沌,而猪爱睡觉,混沌不清,所以亥时就属猪。

丙丁分别是十天干之一,古人将十天干与12地支配合,组成60个不同的组合来纪年、月、日、时,甲、己之日的子时为甲子时,那么寅时和卯时就是丙寅时和丁卯时;

乙、庚之日的子时为丙子时,丑时就为丁丑时,戌时和亥时为丙戌时和丁亥时;

丙、辛之日的子时为戊子时,申时和酉时为丙申和丁酉时;

丁、壬之日的子时为庚子时,午时和未时为丙午和丁未;

戊、癸之日的子时为壬子时,辰时和巳时为丙辰和丁巳。

上午8点左右

丁时是几点

按照咱们传统的天干计时,从子时到亥时,一天共计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从23:00~1:00开始,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巳时、午时、未时、丁时、酉时、戌时、亥时。顺序排列到丁时,是15:00~17:00。

没有丁时这种说法。

拓展:

1、简介:

干支纪时,就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按照既定方式标记时间的纪时方法。它是干支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定方式为把1天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23点正开始,从甲子这个干支开始标注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之后每两个小时接着顺序标注,60组干支不断回圈往复。由于地支只有12个,所以是固定不变的,古时人们说时辰的时候,只说地支就可以了,比如:子时。

2、详细资讯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共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就构成了下表所示的60个干支,俗称"六十花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己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古代子后午前 是几点到几点

从夏至开始到冬至止这段时间内应是子后午前(晚11点至于点是子时,11点到晚12点是子前,晚12点到晚1点是子后,中午11点至1点是午时,午11点到中午12点是午前,中午12点至中午1点是午后)。

卯时是几点到几点?

在古代所采用的地支计时发中,如果论时间从几点到极点,一般就是地支一个表示就行了,像卯时,子时等。而不用天干和地支一起表示。

其中卯时是指日出的早晨05点到07点。一个时辰刚好是现在的2个小时。

巳时是几点到几点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09:00至11:00。

子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卯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酉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酉时是几点到几点?

酉时是:17时至19时。

酉时 yǒu shí

1、释义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这段时间鸡开始归巢。

2、相关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地支

基本内容: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以上就是关于壬午时是几点全部的内容,包括:壬午时是几点、壬午时辰是几点到几点、八字中的时辰是几点到几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75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