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爷爷叫什么名字急!

朱元璋的爷爷叫什么名字急!,第1张

祖父朱初一

朱元璋祖籍是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通德乡的朱家巷,其祖先世代耕田种地。其祖父朱初一因不堪地主和朝廷剥削,举家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今安徽盱眙)垦荒种地。朱初一死后,家里一贫如洗,朱元璋父亲朱世珍(本来叫朱五回,后来朱元璋给父亲追名为朱世珍)只好东迁西移,五十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并在这里有了朱元璋。

古代帝王能真正称得上“布衣天子”的恐怕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巧合的是,这两位开国皇帝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换句话说,应该是朱元璋总是不经意地模仿刘邦。在追封先祖和家人方面,朱元璋即位后采取了和西汉开国时同样的策略。

开国皇帝追封先祖和兄弟姐妹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朱元璋搞得有点兴师动众,但凡是老朱家的人,他基本上一个也没落下。即位当天,立即追尊祖先:他的高祖称为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称为恒皇帝,庙号懿祖;祖父称为裕皇帝,庙号熙祖;父亲朱五四称为淳皇帝,庙号仁祖。从高祖母至母亲,一律封为皇后。

第二天,朱元璋又追封他的伯伯们为王,当然,这限于朱元璋所知道的几位亲属。伯伯朱五一为寿春王,他的儿子朱重一为霍丘王,朱重二为下蔡王,朱重三为安丰王,朱重五为蒙城王。朱重一的儿子为宝应王,朱重三的儿子分别为六安王、来安王、都梁王、英山王。这十个王都是死后追封,说到底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只不过牌位可以供奉在太庙,可以享受岁岁祭祀而已。

对于自己的亲兄弟,朱元璋更不会吝啬,他封长兄朱重四为南昌王,二兄朱重六为盱眙王,三兄朱重七为临淮王。朱重四长子,即朱元璋的大侄子封为山阳王;朱重四次子即朱文正,当时因触犯朱元璋被贬,没有封王。朱重六之子为昭信王。这些人都是朱元璋父亲朱五四一脉,比起伯伯朱五一一脉自然要亲近的多,但也仅仅是能享受到太庙里的冷猪肉而已。

算来算去,只有两个人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一个是朱元璋的嫂子、南昌王妃王氏当时尚在,晚年享受到了荣华富贵,死后还得到了附葬皇陵的待遇。另一个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即朱文正的父亲。二姐早卒,朱元璋在滁州时李贞带着儿子投奔于他。

李贞其人并无多大本事,但李文忠却成了朱元璋麾下战功赫赫的大将,因此李贞夫妇的荣耀也就非比寻常。洪武元年(1368年),李贞受封恩亲侯驸马都尉,妻子被追封为孝亲公主。五年后,李贞被封为曹国公,妻子也被加册曹国长公主。《明史》中对李贞的评价是:“晚岁尤折节谦抑”,这说明他为人低调不露锋芒,很受朱元璋的敬重。李贞死后,被追封为陇西王。

朱元璋追封先祖和家人,充分体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古话。这也从说明,朱元璋建立大明实际是一个朱姓王朝,他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饱尝人间疾苦,一旦登上皇帝之位,仍然逃不脱封建时代的规律,与他羡慕的刘邦一样,视天下为自己的产业。

其后,朱元璋又效仿刘邦分封藩王。可以说,历史的车轮到了明朝开国时,分封藩王已经不合时宜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这些皇子就藩,凭借手中的雄厚的势力假以时日便可和朝廷叫板。刘邦分封藩王造成了后来的“七国之乱”,自汉武帝后地方诸侯才被逐渐削弱,这已经说明,分封藩王是错误之举。

朱元璋对分封藩王的利害关系不是不清楚,只不过他疑心太重,信不过那些跟随自己创业的开国功臣。他总是认为,江山是老朱家的,皇子、皇孙们毕竟是自己人,到了最危难的时候只有他们才信得过。不难看出,朱元璋在即位后,还没有完全进入一个最高统治者该有的状态,而草率地定下这一祸害后世的分封制度。

晚年的朱元璋终于才明白,分封藩王是自己执政以来的一大败笔。可那时的他已经无力改变这一局面了,他曾询问皇太孙,若是以后他的这些叔叔们要起兵造反该当如何?虽然朱允炆先礼后兵的回答让他满意,但朱元璋的内心已经感觉到,自己埋下的这颗定时炸弹早晚会引爆。

朱温是朱元璋的前辈!

朱温和朱元璋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姓朱!

朱元璋当皇帝后,手下的一棒子拍马屁的人争着从历史书上给朱元璋找有名的祖宗!但是被朱元璋否定了,据说他还专门做了个测。有一天,有个朱姓官吏求见,朱元璋便问他是否是朱熹后人,对方答曰不是。朱元璋恍然大悟,再也不纠结了,一个小官尚且不肯乱认祖宗,自己为天下之主,却绞尽脑汁给人当孙子,真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从此,老朱开诚布公,以“布衣”自居。 朱温是不是朱元璋关系?

两人没有关系,朱温是后梁太祖。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907年称帝﹐在位6年。

但他在位时中国十分混乱。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自己却不思统一大业﹐安于现状﹐十分腐败。他与据有太原的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连年征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逐渐丧失军事上的优势。他生性残暴﹐滥行诛戮。晚年﹐因皇位继承人未定﹐皇室内部矛盾尖锐。乾化二年(912)﹐为次子朱友所杀(导火索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死后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元璋,(1328~1398)明代皇帝。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 时间相隔几百年时间,怎么可能扯的上关系如你所说难道天下同姓的都是一家,是亲戚 五代十国的朱温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

当然,历史比较巧合,冥冥中注定? 唐朝的李家王朝,被朱温灭了。而朱元璋的明朝,最终,被李自成灭了。 朱:李。 不过,朱温和朱元璋,并没有什么关系。至少,历史上根本没有类似的说法、记载。不过,两人的出生地,的确比较接近,同时,也都是穷苦人出身,最终的成就很高。 但没有任何历史,说两人有什么关系。应该是同姓,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关系了。而且,朱温的名声不太好,所以,朱元璋称帝后,并没有和朱温有什么联系。 当然,李自成和李世民,应该也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同姓而已。 朱元璋是朱温的后代

朱元璋祖先几代都是穷苦的农民,他的高祖父朱百六世居金陵句容(今江苏句容)通德乡。南宋末年,朱元璋祖父朱初一举家南渡准河,徙居于泅州(今江苏盱眙),在元朝时候,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朱五四)又因生计无着迁居濠州(今安徴风阳)钟离东乡,朱元璋出生于此。后朱世珍又徙居西乡,再迁于太平乡孤村庄定居。朱元璋的父亲是一个没有方寸土地,一生替人佣作的佃农。据《明史·外戚陈公传》载:他的母亲姓陈,她的父亲原是宋末名将张世杰的亲兵,宋亡后漂泊至盱眙津里镇,靠当术士谋生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出生于一个社会底层的贫苦家庭。直到朱元璋称帝后才追尊四代先人,高祖朱百六为德祖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父朱世珍(朱五四)为仁祖淳皇帝,后来朱元璋曾想认一个有名的祖先来抬高身价,曾经想考虑宋代大儒朱熹,但后来因年代太近,实在不容易扯上关系而作罢。

明成祖朱棣在为《明太祖实录》定稿时,称:其先2帝项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其后有徒居句容者,世为大族,人口其里为“朱家巷”意思是朱家始祖也很风光,而且天遥遥,直随五帝,是华夏的正宗支脉。 朱温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是朱温后人吗

朱温被后来的后唐灭族了,哪儿还有什么后人。

朱温和朱元璋谁最残暴

朱温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其一是滥杀战俘。例如唐乾宁二年(895)

十一月,朱温在钜野(今山东巨野)之南大败朱瑄部万余人,杀戮将尽,俘 虏3000 余人。傍晚打扫战场时,忽然狂风暴起,沙尘沸涌。朱温竟借故胡说: “此乃杀人未足耳!”下令把俘虏全部杀死。又如天复三年五月,朱友宁攻 青州博昌县(今博兴)月余未下,朱温大怒,“遣刘捍督战。友宁乃下俘民 众十余万,各领负木石,牵牛驴,于城南为土山。既至,合人畜木石排而筑 之,冤枉之声,闻数十里。俄而城陷,尽屠其邑人,清河为之不流”。其二 是滥杀部属。朱温用法严峻残酷,战场上将校战死,所部士兵生还即全部斩 首,叫做“跋队斩”。他用这种野蛮的办法来提高战斗力,因此一旦主将战 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归。朱温就命军士都文刺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 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其三是滥杀士人。天祐二年六月, 朱温“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柳宜为车毂。’众 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 口玩人,皆此类也!车毂需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 左右数十人捽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 朱温的荒*,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温为黄巢同 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 “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 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 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乾化二年,“太祖兵败蓨县,道病, 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之”。张全义之子愤极 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 ,不仅毫 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养子“朱 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 朱元璋的小名就是叫朱温吗?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朱温是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 古人祖籍算的很清楚,朱元璋应该不是朱温的后代,话说回来,即便是,朱元璋也肯定不承认 虽然都姓朱,没有血统联系 朱元璋是朱温转世而来的吗?

风马牛不相及!

这个世界没有转世投胎的,小说看多了吧? 又不是藏传喇嘛! 朱元璋(65)前辈(2)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太原长公主、曹国长公主。

皇后 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宿州人,卒於1382年,寿51岁。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子: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女: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孙子、孙女就实在太多了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就在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按照记载,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陈氏,生了三个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后,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长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这个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后,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这个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这一辈,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别为五一、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 元朝初年,朱家在金陵句容,属于淘金户籍,按规定应该为官府淘金纳税。但当地并不出产黄金,朱家要到别处买金向官府交纳赋税。朱初一为官府赋役所困,便舍弃田庐,带着两个孩子迁到泗州盱眙县,就是现在江苏省淮河岸边的盱眙县。朱初一在盱眙曾经置田置产,但朱初一死后家境日益败落,竟至无法为生。 这样,朱五一、朱五四兄弟二人就流落到五河,不久,五一带着全家迁到濠州钟离县东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内)落户;五四一家则流落到灵璧、虹县,后来也追随五一到了钟离东乡。朱五一娶刘氏,在盱眙生有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五四娶陈氏,在盱眙生有朱重四和一女。到了钟离后,朱五一又生了朱重五,朱五四在灵璧又生了朱重六,在虹县生了朱重七和一个女儿。朱五四迁往钟离之东乡后,又生了一个儿子,按排行叫做朱重八,这就是朱元璋,其时在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按照公历推算,是公元1328年10月21日。 可以想象,当时朱元璋的出生不会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太多喜悦,但是,因为后来成了皇帝,朱元璋本来平淡无奇的出身却由后人附会出许多灵异来——— 一本叫做《天潢玉牒》的书是这样讲的:在朱元璋还没出生时,有一天,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在麦场坐着,这时候从西北方向来了一个道士,长着长胡子,头戴簪冠,身穿红服,手拿象简。道士坐在麦场中,用象简在手中拨弄白丸。陈氏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道人回答说:“这是大丹。你若要,给你一粒。”陈氏用手接过大丹,一不留神,竟然情不自禁地把它吞了下去。她吞下大丹后,那个道士却忽然不见了。不久,陈氏就生了一个男孩,就是朱元璋。传说朱元璋出生的时候,自东南飘来一股白气,贯穿房屋,奇特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历经一夜都没有散去。 另一本叫做《龙兴慈记》的书上说:朱元璋诞生时,本来位于路西的二郎神庙竟然搬了家,搬到路东数十步之外靠近河边的地方。于是,他母亲就抱了新生儿到河中洗澡。这时,水中忽然漂来了一方红罗,他母亲就拿这方红罗做了婴儿的襁褓。后来,那漂来红罗的地方就被叫做“红罗障”。这本书上还附会说:朱元璋诞生时,屋上红光烛天,於皇寺(后改称皇觉寺)僧人远远地望见了,都惊疑是发生了火灾。第二天早晨一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孩子出生了。

朱元璋的世祖名仲八,生有三子,长子名六二、次子名十二、三子名百六,百六是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是朱元璋的曾祖。朱四九生了四个儿子,依次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十,初一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叫五一、五四,五四(朱世珍)是朱元璋的父亲。伯父和父亲各生四子,依出生先后排名,朱五一的儿子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的儿子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重八就是朱元璋(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上有虫子爬(估计是蛔虫),其父即给他起名“虫扒”,后又改为重八)。朱世珍妻陈二娘

朱元璋的父母都是贫民,至于生朱元璋,说明皇帝的选择只能是随机性的,而且不确定性,像刘邦也是底层出生,照样是一统天下的帝王。而朱元璋之所以成功,与他的聪明和勤奋拖不开关系,而且他眼光也十分独到,很有政治和军事才能。所以要想成就大业,与父母无光,跟自身的经历和机遇有关。

以上就是关于朱元璋的爷爷叫什么名字急!全部的内容,包括:朱元璋的爷爷叫什么名字急!、朱元璋称帝的时候,还有什么亲戚在世吗、朱温和朱元璋的关系,朱温是朱元璋的前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74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