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第1张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1929年1月29日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他的父亲是一个教会牧师。1948年他获得莫尔豪斯大学学士学位,1951年又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1955年他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1954年成为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牧师。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做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因而被当地警察逮捕。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一场罢车运动(即蒙哥马利罢车运动),从此他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他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演讲时被一名刺客开枪打死。

1986年1月,里根总统签署法令,规定每年二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3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坐落在美国亚特兰大市的

马丁·路德·金的铜像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克自拔。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1964年1月,约翰逊总统在白宫办公室会见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左一)、惠特尼·杨(右二)及詹姆士·法默(右一)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岗。”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基山响起来!让自白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了望山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如果说得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的话,那么:

但丁·阿利基耶里(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年~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

马丁·路德 ( Martin Luther,公元1483年~1546年) ,1483年11月出生在德意志(人称德意志为改革发源地)中部绍森几亚(Thuringia)的曼斯菲德(Mansfeld)附近的艾斯莱本(Eisleben)——撒克森伯爵(选候)领地。他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马丁·路德·金,将“非暴力”l和“直接行动”作为社会变革方法的最为突出的倡导者之一。1929

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在亚特兰大出生。马丁·路德·金是牧师亚当·丹尼尔·威廉姆斯的外孙,威廉姆斯是埃比尼泽浸信会的牧师和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亚特兰大分会的发起人;马丁·路德·金是老马丁·路德·金的儿子,老马丁·路德·金继承父亲威廉姆斯成了埃比尼泽的牧师。

马丁·路德·金的家族发源于非洲裔美国人的浸信会。在结束亚特兰大莫尔浩司学院的学业后,马丁·路德·金又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克劳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就读,在学习中,马丁·路德·金加深了对神学的认识并探究圣雄甘地在社会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

1、马丁路德领导的是欧洲近代史上宗教改革运动。

2、人物简介

马丁·路德 ( Martin Luther,1483~1546) ,1483年11月出生在日耳曼(人称日耳曼为改革发源地)中部绍森几亚(Thuringia)的曼斯菲德(Mansfeld)附近的艾斯莱本(Eiskeben)——撒克森伯爵(选候)领地。他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3、人物影响

①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在客观上结束了天主教内部的统一,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已成为广义基督教中的三大教派。

②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新教团体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而且是最小的分支。

③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

姓 名:马丁·路德

国 籍:德国

生卒年:公元1483~1546年

出生地:德意志萨克森州埃

斯勒本

历史评价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路德教派的创始人,为德国的独立和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生成就

1512年10月12日,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副院长及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1515年,32岁的路德升任图林吉亚地区11所修道院的区监督。

这一时期,马丁·路德深入研究圣经,对基督教神学中圣保罗的学说反复体认,逐步确立了“因信称义”的宗教学说。当时居于主流和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学说认为教会是人与上帝进行交往的媒介者,人的灵魂能获得上帝的拯救必须通过教会的帮助。路德认为人的获救只须依靠个人的信仰,无须外在的善功及教会的权威。这一学说一反天主教的救赎理论,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对社会的统治权。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谴责罗马天主教会兜售“赎罪符”的卑劣行径,公开要求辩论赎罪券问题,正式点燃宗教改革的熊熊烈火。

马丁·路德此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路德所涉及的赎罪券问题,是当时西欧各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罗马教廷十分敏感的问题。中世纪天主教把发行赎罪券作为搜刮民膏,聚敛财富,控制西欧各国人民的手段,宣称赎罪券是上帝的代理人教皇赎罪权力的体现。因此,对于赎罪券的攻击或斥责,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廷的财政收入,而且必然威胁到罗马教皇在西欧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和天主教的救赎制度。

马丁·路德所撰写的《论纲》本意在于引发一场辩论,《论纲》客观上确实反映了当时的西欧各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适应了各阶层要求民族独立统一,改革教会,改革社会的愿望。农民、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号召看成是与一切压迫者时机,开始举行各种暴动。那些素来与罗马教会有矛盾的诸侯和市民,也卷入到反教会的浪潮中来了。马丁·路德顿时成为民族大团结的核心和代表;95条论纲成为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战斗的纲领。原来用拉丁文写的论纲被人译成德文,争相传抄,不胫而走,在一月之内迅速传遍德国和西欧各国。

1520年,路德发表了被称之为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更是唤起民众摧毁罗马教廷神权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对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专横和掠夺表现出愤忿之情,呼吁世俗君主起而领导宗教改革,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马丁·路德所呼吁的这些内容实际上是要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马丁·路德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人人皆僧侣”的原则,认为凡经洗礼的人都可担任教皇、主教、神甫,有信仰的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否认自认高人一等的僧侣阶层。

《教会被囚于巴比伦》一文对中世纪天主教的圣礼制度提出了不满和斥责。圣礼制度和教士特权是罗马天主教会赖以存在的基础。马丁·路德对圣礼制度和教士特权的否定,直接导致对以罗马教皇为首的神权政治的否定。文中认为,圣礼是基督借有形之物赐无形之恩,天主教所规定的七种圣礼,即洗礼、圣餐、忏悔、虔诚、婚姻、授职、临终膏油中,只有洗礼和圣餐可称之为圣礼。圣餐并非如天主教所解释的是献祭和善功,圣餐是以信仰领受上帝的恩典;但罗马教廷把圣礼变成束缚基督徒的锁链和囚禁教会的巴比伦。当时许多反对马丁·路德的天主教徒读到此文后开始倒戈支持他。这篇战斗檄文可以说是从内部直接击垮了天主教会。所以,许多教会中人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后,都不禁感慨教会的分裂已经是不可避免。

马丁·路德先后将圣经的旧约、新约从希腊文、希伯来文译成了德文,并于1543年问世。德国大诗人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翻译创造了德语。路德直接从没有经后人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圣经》为原本,并把它译成一种由他字斟句酌的可由人们通用的版本。据说,马丁·路德常常为一个恰当的字眼费去了数星期的时间。圣经的翻译是德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件大事,这一译本首先扩大了圣经的传播范围,使普通民众可以阅读,为人们提供了对抗教廷的思想武器;再者德语版的圣经赋予分裂的德国一种统一的语言范式。这种语言上的统一无形中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纽带。

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超国家封建神权统治。路德的宗教改革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路德就是这样成为一位曾经震撼了欧洲的历史人物,并成为历代神学家、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探讨的对象。

生活速写

1483年11月10日,路德诞生于德意志萨克森州埃斯勒本一个祖辈务农的家庭。后全家迁居曼斯菲尔德,这里是当时的采矿中心。父亲汉斯·路德为一名矿工,靠租用领主三座小熔铁炉起家。经过十几年的奋斗,路德家庭逐渐成为殷实之家。父亲开始自办熔炉雇佣工人,后来成为村议会议员,跻身于市民阶级的行列。

在父母严格的宗教教育下,路德从小接受了传统的基督教信念。1505年7月17日,马丁·路德违背了父亲让他学习法律的愿望,弃绝俗世红尘,遁入爱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开始宗教生涯。

路德在早期与教会的斗争中,表现得非常激烈和彻底,虽然在日后他与世俗的诸侯,和罗马教廷都有所妥协。

1520年上半年,路德提出用暴力反抗罗马教廷的设想。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如果您正确地了解福音,就不要热衷于想象福音事业能够没有骚乱、攻击和暴乱而前进。你不能总是铸剑成笔,也不能总是化干戈为玉帛。上帝之道就是一把剑,就是战争、破坏、攻击、毁灭和毒药。”

1521年,教皇正式签署谴责路德为异端的训令,罗列了马丁·路德的41条罪状,限期60天承认错误。12月10日,路德当众烧毁教皇令,几百名围观者围着火堆高唱赞主歌,又为被烧的教皇令唱起送葬曲。1525年6月,马丁·路德在42岁时与一位叛逃的修女波拉结婚。马丁·路德以这一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宣扬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向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挑战。

传世佳句

�我不承认有任何解释《圣经》的固定法则。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劫掠,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名人年谱

公元1483年11月10日,路德诞生于德意志萨克森州埃斯勒本。

公元1501年春,马丁·路德进入当时德意志最著名的爱尔福特大学。

公元1505年7月17日,马丁·路德违背了父亲让他学习法律的愿望,弃绝俗世红尘,遁入爱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开始宗教生涯。1507年,路德入爱尔福特修道院,成为奥古斯丁修会的修道僧。

公元1515年,32岁的路德升任图林吉亚地区11所修道院的区监督。

公元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谴责罗马天主教会兜售“赎罪符”的卑劣行径,公开要求辩论赎罪券问题。

公元1520年,路德发表了被称之为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

公元1546年1月23日,马丁·路德亲赴曼斯菲尔德解决教派纠纷。此时的他已是年迈多病,由于气候寒冷,2月18日,马丁·路德长眠于故土,享年63岁。后葬于维登堡大教堂墓地。

马丁·路德·金,美国著名黑人领袖,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15岁时,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国内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与压迫。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金立志作一名牧师,于是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基督教教堂作牧师。

马丁·路德·金积极参加和领导了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如著名的自由乘客运动和自由进军运动。1955年12月,蒙哥马利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汽车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1963年8月23日,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渴望黑人获得平等和自由,引起巨大的反响。

马丁·路德·金一生坎坷不平,曾多次被捕或遭行刺;他也赢得了很高的赞誉,1964年,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馆中被人暗杀,终年39岁。他的遇刺触发了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在全美及全世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毛泽东曾于1968年4月16日发表《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全国纪念日”。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被定为联合国纪念日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马丁·路德·金全部的内容,包括:马丁·路德·金、但丁和马丁路德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马丁路德金的简介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267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